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5岁以前成功的12条黄金法则-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会就像一只小鸟,如果你不抓住,它就会飞得无影无踪。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还能套住一只,但我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总该有些要回去吧。
    终于,连最后那一只也走出来了。
    那一次,我连一只小鸟也没能捕捉到,却捕捉到了一个受益终生的道理:机会却稍纵即逝,一定要抓住机会。
    有“中国鸡王”之称的大连韩伟企业集团创始人韩伟就是因为抓住了机会而一举成功的。
    1956年,韩伟出生于大连三涧堡镇东泥河村一户农民家庭。他读书不多,仅初中毕业。他有着不错的木匠手艺,并略懂畜牧知识,因此在70年代中期被招为三涧镇畜牧助理员。1984年韩辞职下海,创业本金为从亲友处借来的3000元,豢养蛋鸡50只;同年底,韩从银行贷款15万元,开始兴办养鸡场,一举成为大连最大的养鸡专业户,同时亦成为大连负债最多的个体户。此举所冒风险极大,而最大风险在于银行。他之所以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从银行贷出如许一笔巨款,原因在于当时大连市正在大搞“菜篮子工程”,他的鸡场扩建计划正是“急政府之所急”。在政府支持下,韩很快又贷款集资208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4亩,建筑面积8000平米,饲养8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从这一点说,韩不愧为一个顺时而动,把握政策机遇的弄潮儿。韩白手起家,其鸡场第一年产值便达210万元,这也是韩掘得的第一桶金。他目前个人身家据估计达4。5亿元。
    机遇是随机出现的、影响我们成功与否的偶然因素,但有时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人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缺少像成功者那样的机遇。尽管机遇从其本身来看,并不是一个能够人为地加以控制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努力用心去把握一些机遇,迎接运气的到来。3。主动创造机会
    能够主动创造机会的人,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强者。
    
    一个真正想成功的人,只求抓住机遇还是不够的,还应当学会去创造机会。
    能够主动创造机会的人,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强者。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是伦敦贫民区一个穷铁匠的儿子,几乎没有上过学,做了几年报童;13岁起在钉书店当学徒。他酷爱读书,还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钱来拼凑成了简陋实验室,业余时间进行某些简单的实验。20岁时,有一位顾客送给他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几次讲演的入场券,他得以听到皇家研究院院长的讲演。在听完讲座后,法拉第整理了戴维这些演讲的记录,将其装订并到皇家研究院送给戴维,同时请求参加戴的实验室工作。戴正好缺少一位助手,不久他就雇用这位申请者。最终法拉第成长为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皇家研究所所长。
    当时,一个贫穷的装订工能听到著名科学家的演讲确实是难得的机遇,但法拉第如果没有平常积累的能力,没有他主动去皇家研究院找院长自荐,这个机遇又有什么价值?
    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保罗·高尔文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一户平民家庭,10岁那年在一个名叫哈佛的小镇上念书。
    哈佛镇当时是个铁路交叉点,火车一般都要在此停留,加煤加水,于是,许多孩子便趁机到火车上卖爆米花,赚点钱。
    高尔文感到在火车站卖爆米花是个不错的买卖,于是,上课之余,他也加入了到了卖爆米花的行列。为了争夺顾客,孩子们常常会爆发一些“战事”,但每当“战火”烧到高尔文身边时,他总是能很快与对方和解。他常常告诫对方:“我们这样搞下去,谁也做不成生意了。”除了到火车上叫卖,高尔文还想了许多办法来增加销量。他搞了一个爆米花摊床,用车推到火车站或马路上叫卖,还往爆米花里掺入奶油和盐,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镇下了场大雪,几列满载乘客的火车被大雪封住。高尔文瞅准时机,赶制了许多三明治拿到车上去卖。三明治做得并不太好,但饥饿的乘客们仍抢着购买。高尔文因此发了笔小财。
    夏天到来后,高尔文又创意搞了一种新产品,他设计了一个半月形的箱子,用吊带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间里放上半加仑冰淇淋,箱边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后拿到火车上去卖。这种新鲜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欢迎,生意非常火爆。
    在火车上做买卖很快成了一个大热门,不但镇上的孩子们纷纷加入竞争行列,而且铁路沿线其他村镇的孩子们也纷纷仿效。高尔文隐隐感到这种混乱局面不会维持太久,便在赚了一笔钱后果断退出了竞争。不出所料,不久之后,车站就贴出通告,禁止一切人在车站和火车上做买卖。
    卖爆米花的经历,培养了保罗·高尔文对市场动态敏锐的把握能力,以及主动出击的能力,也成了他日后经营生涯中赖以制胜的性格法宝。在以后的岁月中,每当某些产品或销售进行得不顺利时,他就会向他的同事们讲述这个“卖爆米花的故事”。
    能够主动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的人,往往都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够具备这种能力,但是我们至少要有这种意识。
    机会不会两次敲你的门。
    等待好机会才做事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在美国的很多大学里,经常举办一些讲座,听讲座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形成一个角度,使它可以立着,然后用颜色很鲜艳的笔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桌子上,以便于讲演者想要进行提问时,能够看见,直呼其名。原因在于,来讲座的人很多是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是所在行业的一流人物,如果你有幸被提问,而且回答令提问者满意或吃惊时,你很有可能就会因此而获得机会。我觉得这就是创造机遇的一种方式。确实,在人才辈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下,机会一般不会自动找到你,只有敢于表达自己,让别人认识你,吸引对方的注意,才有可能寻找到机会,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吉拉德,总是随身带着名片,见到人就递上一张,有时在观看体育比赛,当观众为运动员的精彩表演而起立欢呼时,他就掏出一把名片随手撒出,以便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希望有一个突然的机遇把自己从地狱送到天堂,眨眼之间就具有一份值得炫耀的工作。但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机遇是靠侥幸得到的,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去争取。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在打了一个胜仗之后,有人问他,假如有机会,他想不想攻占第二座城市。“什么?”亚历山大怒吼起来,“机会!机会是我自己制造的!”
    4。抓住第五次发财机遇
    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
    
    我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变化共为人们提供了四次发财机遇:
    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这一政策造就了中国的第一批富翁。他们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中国的赤贫阶层,他们靠从事运输、贩卖等发了财;另一部分是高干子弟及亲属,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其他人更早地把握住了机会。
    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家对个人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实行知识分子可以下海经商、办民营企业等政策,那些放弃公职下海的人,以及像郭广昌、梁信军等一类知识分子中的赤贫阶层抓住了机遇。
    第三次是1999年后,美国人开始买中国的帐,以风险投资为领头羊的外国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带动了中国以IT、网络等行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创业热潮,像王志东、张朝阳等网络英雄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第四次则是在2001年7月以后,国内资本市场开放,中国政府改变以往上市的政策,由审批制改行核准制,为金融领域的从业者创造了机会,像朱宝国、王文京等一批中国企业家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
    以上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过的四次发财机遇,那些借此机会发财的人,成了时代的弄潮儿,那么,谁能抓住第五次发财机会呢?
    2003年底以前,政府会再次划定一个界线,确定哪些企业是对外开放的,哪些企业是对内开放的。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那些有资本运作头脑的人将会遇到难得的机会。
    时势造英雄。国家处于转型时期,每一次大的变革,都会为人们提供发财的契机,会造就一批富翁,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在抓住机遇、追求成功的路上,一个人哪怕是领先了半步,就会把众多的人甩在身后;一个人如果慢了半拍,恐怕就会落后一大步。智者领先一小步,愚者落后一小步,最终结果将会在两者之间形成千里之差。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欣赏冒险的精神。渴望成功的人,做好准备吧。
























第六章:六项要求

    成功在向我们每一个人微笑,但只把金杯奖给符合六项要求的人们。
    1。智慧
    别人可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
    
    (1)有了智慧,才能拥有其他的东西。
    中国儒家称之为“三达德”的“智、仁、勇”当中,智被列在首位。可见智的重要性。
    别人可以拿走你的一切,但拿不走你的智慧一个成功者,并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才能,但他必须要有智慧。
    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会要求他们解答一个谜团:“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