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3届-徐兴业:金瓯缺(-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弄不清楚真相。他只是从主观上臆断这肯定是刘光世的接应军。其实不仅王端臣,
其他将领包括杨可世本人在内也是这样的想法,他们在主观上是这样迫切地需要援
军,同时从道义上、从个人利害关系上、从行军作战的常识上来判断,都认为这是
刘光世的后军无疑,一定是他中断了联系以后,重新获得前军在燕京城里苦战的消
息,急忙驰来应援的。他们用普通军人的水平来衡置刘光世的行动。
  根据王端臣的报告,杨可世立刻命令王端臣带领一百名骑兵抄近路前去迎接刘
光世,引导他从最靠近的城门入城前来应援。
  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这一百名骑兵的下落,他们好像在天大雾中被海洋吞噬了
的孤舟一样。
  这疾驰而来的轻骑兵是萧干援师的先遣部队,他们在城外耶律淳的新冢上休整
一番,跟着萧干亲自率领的四万名骑兵也已赶到。两军会师后,没有向外城靠拢,
反而掠城而过,径奔王城背后的南暗门。暗门是用城墙的外衣伪装起来的城门,表
面上看来是一般的城墙,实际上却藏有一道城门,需用时只要挖去表面一层砖块,
城门就显露出来。古代《兵法》中早就讲到过它的作用。萧干根据告急书上的约定
迳奔这里,耶律大石早已派人做好准备,很快就把四万名大军接应入城,萧干和皇
后、耶律大石见过面,赶紧部署一番,紧接着就打开内城受敌方向的所有的门,猛
虎般地扑进宋军的阵地。
  且不说辽军在人数上占压倒多数。萧干恰怡在这个时候赶到,单从心理上就给
予宋军重大的打击,使得他们胆战心寒,完全丧失抵抗能力。这支援军起了最后一
击的作用,它彻底打垮宋军,雌雄立决。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面对面的厮杀。
  现在杨可世只剩得一条路,就是收拾残兵败将,夺路逃归,但就是要做到这一
点,也是很困难的了。
  在逃脱中,他们受到四方八面的堵截和追赶。郭药师的战马被奚军射倒,他倒
撞在地上,差一点做俘虏,幸得杨可世一马飞上,就地抓起郭药师来,击退追兵,
才保牢他的一条性命。
  在混战中,他们会合了带着一支残兵前来接应的杨可胜、扬可弼兄弟。杨可胜
基本上已了解全城的情况。这时迎春门、祥曦门、丽晖门都被奚军夺去,其他各道
城门的命运虽不可知,但是耶律大石已下令奚军乘胜急速去抢占各道城门,切断宋
军逃走的路,务使他们成为瓮中之鳖,一个也走不脱身。现在各通衢大街中,奚军
密布,正在到处兜捕渍散的宋军。凭他们几个败将要冲出重重罗网,夺门逃走,简
直是不可能的。杨可胜建议兄长,乘辽军之不备,立刻抢上城头,冒险缒城下去,
才是死中求活的唯一机会。
  杨可世一想不错,立刻带着郭药师等几个将领和一些残兵就近抢条慢道③,奔
上城头。果然在乱军之中,辽军不及发现。他们选了一个偏僻的处所,先把各人身
上的铁甲、兜鍪都脱卸了,再连同兵器,一起丢下城去,然后用几根绳索接连起来
系在城堞上,一个个缒城而下。这时天色墨黑,他们的心里又慌张,一经缒到地面,
仿佛已抬到一条性命。丢下城脚的鍪甲武器,落进灌木丛中,一时找寻不到的,也
就不及细找。趁着黑夜无人,匆匆落荒逃走。
  杨可胜这次的估计又是正确的,辽军在城里大搜大杀,把建点放在各道城门上,
却不防有人冒险缒城出去。他们这行人是当时唯一能从城内逃脱的人。后来也陆续
有些宋军选走,那是汉儿们不顾自己的死活,把他们隐匿在家里,在以后的几天中
俟机陆续逃走的。其余六千名官兵包括甄五臣等主要将领,还贴上杨可世的一匹战
马——一丈雪都在战斗中牺牲了。

  (十)

  以后的五天是辽军的大进攻、大扫荡、大胜利,也是宋军的大撤退、大崩溃,
大失败的五天。
  耶律大石、萧干打败杨可世的奇袭军后,不让对方喘一口气,当天就统率全军
向芦沟河方面推进,以气吞山河之势,准备一鼓作气,把宋军全部吃掉。这一次萧
皇后没有再提御驾亲征的话,不但京师重地,需要她坐镇;她痛定思病,宫门蹀血
的这一幕惨剧给她的打击太大了,她再也鼓不起兴致来搞这一套。
  耶律大石、萧干在行军途中,忽然接到萧皇后的急报。据探马报告,在京东南
通州以北地面,有一支宋军向北移动,气势汹汹,有侵袭京师之势。这支军马估计
有三、五万人之多,旗号上打着一个“王”字。这时萧皇后已成为惊弓之鸟,得到
消息后,急令萧干、耶律大石回师应援,以固根本之地。
  探马估计未必可靠,但要估计到三、五万人,必系一支大军无疑。耶律大石还
判断出这个姓王的宋军将领大约就是总管王禀。王禀在西军中,虽无赫赫之名,但
是经验丰富,战守兼备,当初在雄州前线时,曾和自己交过几次手,彼此都知道对
方的分置。当下沉吟半响道:
  “宋军溃败之余,忽然出此奇兵,分明是要牵制我的大军,不意宋军中有此能
人。我若全师回援,正好中他之计,如若置之不理,根本有失,大局就糜烂了。这
王禀深明韬略,老练沉着,倒也不可小觑他,看来非得俺去抵挡他一阵不可。不知
四军意下如何?”
  两人商量定当后,耶律大石分兵二万,当即转向侧翼去对付王禀(还有他不知
道的刘锜也在军中)的那支牵制之师了。
  这里萧干、萧斡里刺带了大军,当夜就回到芦沟河畔,点起万把明火,敲响万
面鼙鼓,撂开长达十多里地的大阵势,高声叫喊,要脓包货刘延庆出营来答话应战。
  事实上辽军的攻势并非廿五当夜才开始的,廿四傍晚,萧干率领大军驰援京师
以后,留下的奚军就发动一次佯攻,以分散宋军的注意力。本来杨可世率军出发后,
芦沟河的宋军应当发动一次大攻势以掩护奇袭,无奈刘延庆见不及此,反而让辽军
先动手,成为反客为主的局面,这足以证明在奚军中也很有些能人,足以辅助萧千
之不足。
  可是廿五晚上的攻势,规摸宏大,气势雄壮,运远超过廿四傍晚的佯攻。这是
一次挟着战胜余威,决心把宋军全部搞垮的攻击。
  这时萧干手里提着两张王牌:
  第一,奚军在燕京城内和城根等处找到杨可世,郭药师等人丢下的铁甲、马具
等。这些还可以冒充,最重要的是杨可世的一对铁锏也被找到了,这对铁锏在西军
中人人认识,比他的“杨”字认旗更加可以证明他本人的所在、或者证明他确属阵
亡了。这些战利品,连同大批军旗,还有一丈雪的遗体等都被萧干带到前线来充分
利用,大肆宣传“燕京大捷”,“宋军片甲不留”以及“杨可世被杀”等等的捷音。
  第二,除了死的战利品外,辽军还俘获得两件活的战利品。他们是宣抚司随军
文字机宜贾评和护粮将王渊。在萧干的宣传攻势中,这一对文武活宝起了比铁甲、
马具更有效的作用。
  贾评是宣抚司的重要僚属,童贯的亲信,童贯特派他随军前来燕京,原来就含
有监护诸将和文字联络宣传的双重任务。既经宣抚使指名派遣,贾评说不得也只好
出来辛苦一趟了。在夺得迎春门后,他倒确实忙碌一番,写了捷告,派人驰往大营。
接着在街市的激战中,他又献上一条毒计。在活捉到的契丹贵族妇女中,挑选一名
年龄相仿,体态丰腴的,把她披头散发,张开两臂,捆绑在一只十字术架上,然后
连人带架,装进一辆拆去车篷、车壁的露天大奚车上。车后挂一幅白布,写着斗大
的字“捉拿得逃犯逆妇辽皇后萧氏一日巡行徇众”。贾评亲自带着几付锣鼓,数十
名亲随士兵,簇拥着这一口绑在露车上的假皇后,推到几条重要的街道上往来示众。
萧皇后平日威重,莅朝听政,只与几个亲信大臣接触,普通臣僚,天颜咫尺,也看
不清楚圣容。如今变成这副狼狈相,一般契丹战士和汉儿的富室大姓中,真伪莫辨,
一时受到朦欺,也起了摇惑人心的作用。贾评自以为立了不世之功,得意非凡,杨
-可世率部进攻王城时,他讨个差使,留在外城,负责恢复秩序。杨可世的马蹄声
刚过去,他就带些亲随穿门踏户地去干一项破环秩序的非文字的“机宜”工作,那
就是当初他在陈州府答应过胜捷军的官兵们一旦攻入燕京城就可以放手火干的快活
勾当。他自己首先实践了诺言,过得好不写意的大半天!不想奚军一个反攻,杨可
世落荒逃走,亲随们也一哄而散,只剩得他孤家寡人,早已吓得手颤脚软,刺不动
马,被奚军手到拿去。
  王渊也是壹贯的亲信,他在琉璃河一带为刘光世的后军催粮,刘光世的军队忽
然转得无影无踪,反而碰到萧于的大军,一阵赶杀,也把他顺手提来。
  在俘虏之中,萧干单单看中这一对活宝。他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派了
一队铁骑押了他两个,沿着河沿阵地往来巡徇。要他两个自报姓名,官衔,并说奇
袭之师已全军覆灭,杨可世、郭药师等将领死的死,降的降,现随大石林牙前去奇
取涿州城。这里南岸宋朝大军,面临四军大王的追击,后路又被切断,进退无门,
不如早早投降,最为上策。这两条软骨虫,要保牢自己的狗命,对萧干的吩咐,一
一照办。在河岸一带,喊得声嘶力漏,喉咙喑哑,不辜负萧干的巨眼赏识。
  萧干攻心之计,在一时惶乱中,果然产生奇效。刘延庆听到一系列的败讯,吓
得心胆俱裂,躲在营垒中,闭门不出。
  十一廿四日午后,在几乎接到刘光世派人送来的一个简单报告,报称前军已夺
门而入燕京城的同时,童贯、刘延庆也接到杨可世送来的一份告捷书,这篇文章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