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注照,也是金色。下面第十九:

    【庆云毫相光。】

    “庆云”,我们中国也叫它做‘景云’。注解里面说‘此表离五住烦恼,显五分法身之祥征’。庆云也是彩云,像我们早晨跟晚上看到彩霞一样,这是属于庆云。它有很多颜色,表五住烦恼,离五住烦恼。什么叫做五住烦恼?这是佛学的名相,也是普通的常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通常我们把烦恼分成三类。说五住还是这三类开出来,见思烦恼,见烦恼叫一住,见惑,佛法里面叫‘见一切处住地’,它是从分别生的,它不是俱生;见为一住。思惑里面就有三住,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思惑,三界统称为‘爱住地’,这个烦恼是俱生的,无始劫来的习气。思惑是什么?贪、嗔、痴、慢、疑、恶见,生生世世累积的习气,俱生烦恼。合起来这是四住,见叫一住,思里面有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四住了,合起来是烦恼障,通常我们也称为见思烦恼。下面再一类就是尘沙、无明,尘沙跟无明合起来叫一住,‘无明住地’,这样就变成五住。无明住地是根本,是属于所知障,前面四住是烦恼障,后面尘沙、无明合起来叫所知障,也叫做五住无明,亦称为五住烦恼。由此可知,五住要破尽,就是如来果地。阿罗汉只破了四地,欲界、色界、无色界,超越了,尘沙、无明没破,无明住地没破,所以他不能够出三界。尘沙破了,尘沙是比喻多,无明这是根本;根本无明破一品,超越十法界,所知障开始破了。在此地用庆云毫相光来表法,离五住烦恼,显五分法身,这个境界《华严经》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就入这个境界。第二十一:

    【千轮毫光。】

    意思跟前面不一样,前面所说的光它不是轮相,注解里面讲散光,轮相的光比散光圆满得多,它代表说圆法,利益圆顿根性的众生。一切众生学佛的根性,最难得、最可贵的是圆顿根性,那我们是不是这种根性?不是的,如果要是圆顿根性,修学就没有这么困难,一接触就开悟,所谓‘一闻千悟’,很容易契入佛的境界。一切根性当中圆顿根性的人少,这种根性也就是《坛经》里面所讲的上上乘人,比大乘还要难得。我们听了心里头非常羡慕,有没有方法培养我们自己成为圆顿根性?有,不是没有方法,问题你肯不肯接受,你肯不肯依教奉行,什么方法?薰习,所有一切众生的根性都是薰习来的,佛法也不例外,佛法因缘生。怎样薰习?常常读诵大乘圆顿的经典,你常常读诵,不知不觉你就变成圆顿根性。读诵要理解,解了之后要依教修行,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方法、境界,完全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你就不知不觉变成圆顿根性。那就跟这上面讲,‘说圆法,被圆根,入圆门,获圆益’,佛家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说法如此;闻法也是如此,‘圆人闻法,无法不圆’,‘圆人修法,无法不圆’。

    关键要在善学,你会学才行,你不会学摆在你面前你学不到。什么法是圆法?给诸位说,法法皆是圆法,不但是佛所说的一切法是圆法,世间所有一切法也是圆法,一圆一切圆。你要认为这部经是圆教大乘,那一部经是别教,那你错了,你没有圆得过来。怎样才圆?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就圆了。圆是真的,也就是我们常讲‘事实真相’,‘真实之际’,显密教里头所讲的大圆满,这是圆法。把圆法分别不圆了,是我们自己搞成的,绝对不是说法有偏、圆,法没有;你说法有浅、深,这都错误;法有高、下,你全都搞错了。法是平等的,法决定没有偏圆、决定没有高下、决定没有浅深,所以《华严经》上讲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初住菩萨所证的浅,等觉菩萨所证的深,浅深不二;初住菩萨里面所证的有等觉法,等觉菩萨所修的有初住法,那才叫圆。我们要懂这个意思,一定要在生活当中真干,真的去炼,炼什么?离一切妄想、执著。“千轮毫光”,轮相。小注里面讲‘千辐之轮。表六道一念千如,至此显著,圆转无碍也’,无碍是《华严经》的境界。‘弥纶周匝’,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这才是大圆满,这才是轮相的毫光。往后都是说轮相里面的差别殊胜相。第二十三:

    【宝轮毫光。】

    “宝轮”跟千轮是一个意思,这里面加一个宝字,这句著重在‘宝’,表法里面‘表五道具圆根者’,取这个意思。可见得圆顿根性是宝,为什么说他是宝?他接触佛法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一般大众一生当中,接触到佛法未必能成就,原因在哪里?根性不相同,缘分不一样。自己具足圆顿根性,遇到好的缘分,决定成就。这个地方的缘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缘无比的殊胜。能够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修学,就能够成佛作祖,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就是像《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大根性的人、利根性的人,利根性的人接触之后能信、能解、能行。不是这种根性接触之后,有的时候他不相信,或者是信了他不了解,了解之后不肯做;即使做的时候,疑虑重重,做得不痛快,依旧堕在妄想执著里头,他得的果报,当然就不一样。在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到,圆顿根性的人是什么样子?他看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做事痛快淋漓,利益众生,自己清净无为,丝毫不染,是这么一个态度。第二十五:

    【日轮毫光。】

    这个地方也有几句话说得好,说菩萨‘从初发心,为度众生,无有懈息。出于世间,住五神通,处于虚空,放智慧光明,灭邪见戏论’,这几句话都是从境界上来说,他跟一般凡夫确实不相同。心地愈清净,智慧就圆满,对于世出世间万事万法、业因果报都看得清楚,虽然看得清楚,菩萨应世依旧是随缘,正是普贤行愿里面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喜欢怎么做那你就怎么做,善因感善果,恶因得恶报,因缘果报决定相应、决定不爽。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丝毫勉强夹杂在其中,这个随顺我们很不容易做到,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加一点自己的意思,加一点自己意思在里面那就不叫随顺;随顺是顺其自然,丝毫意思不加,所以佛讲经说法只是劝化让你听,你悟了你就随顺你的悟处,迷了随顺你的迷,佛菩萨不加丝毫意思在里面。你要问为什么?这道理就深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去学习,这才叫学佛,学得跟佛一样,然后在生活里面得大自在。下面第二十七:

    【月轮毫光。】

    在此地表菩萨‘具智断二德,故能除五道热恼,益四众清凉。然此二轮’,二轮就是讲日、月,‘正表大士权实二智,照理鉴机也’。这段实在讲最要紧就是末后这一句,‘照理鉴机’,实智照理,权智鉴机。机是众生的根机,我们平常讲观机,鉴就是观,你能够认识一切众生的机缘,你帮助众生就契机;你有实智照理,宇宙人生的真相丝毫不迷,这是照理;理机双契,这才能令一切众生得真实利益。所以经不能不讲,不能不细讲,现代一般大众粗心大意,心浮气躁,今天讲经决定不能像古人那个样子,古人说话含蓄,话中有话,你要会听,你不会听你不懂意思;现在像古人那含蓄讲法,没有人听得懂,你白讲了。一丝毫含蓄都不能有,这样说法人家听了还未必能听懂,这是我们要求三宝加持。所以研教、讲经比什么都重要,那念佛重不重要?同样的重要,就像车的两个轮一样,少一个就不能动弹,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要观察现在这个世间,世间这个机是危机,危急到极处。菩萨住在世间目的,帮助世间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世间人点点滴滴的动态不能不觉察,你不能觉察你怎么教人?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在观照。现在是什么世界?民主自由开放,将来必定趋向无限制的民主自由开放,这个事情麻烦了。为什么?凡夫,他不是圣人。在佛法里面最低的层次是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他们的确是民主自由开放,人家有德有行,有智有定,有德有能,好!得其正面的受用。而在一真法界是圆满的开放,真正是无限制,《华严》里面讲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个民主自由开放是达到究竟圆满。可是对凡夫不行,凡夫要这样作法他是随顺烦恼,烦恼一开放还得了?佛菩萨是智慧,智慧开放,好!烦恼可不能开放,烦恼一定要约束,不让它越轨,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全安定,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看《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有杀盗淫,他那个杀盗淫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不但不堕三途,连十法界都不堕,高明到极处。可是我们凡夫随顺烦恼,你要做杀盗淫决定堕三途。随顺智慧示现造杀盗淫不堕三途,什么道理?譬如社会一般人杀人放火,判罪马上关到监牢狱去,演员在戏台上杀人放火不犯罪,没人去管他,那是假的,在表演,不是真的。菩萨做杀盗淫是表演,不是真的,他随顺智慧,世间人随顺烦恼。民主对什么人讲?对佛菩萨讲的。你这个国家所有一切众生,人人是不是都是佛、都是菩萨,可以讲民主;如果不是佛、不是菩萨,那民主好危险,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有一年在台湾住在木栅这个地方,也有四十年,四十年前,我在那边讲经,那时候我记得讲《楞严经》。赵恒惕老先生来听过几次,这个人是民国初年军阀,那时候大家称他湖南王,在台湾与蒋介石先生同辈分就他一个人,蒋先生对他很尊敬,那时候好像他大概有九十岁。有一天我们讲完经散步,送他回去,他在路上非常感慨说了一句话,他忏悔,晚年学佛,‘年轻时候无知搞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