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凡夫心、轮回心,改变成菩萨心、改变成佛心。轮回心就是十恶业,十善十恶;菩萨心就是清净平等觉,以清净平等觉行六波罗蜜。诸位要知道,清净平等觉行六波罗蜜,就是普贤十大愿王,这就是个大转变。下面说:

    【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这是真的,在今天这个社会造五无间罪很容易。古时候先人都重视教育,虽然学校不多,好像教育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这是一般人从形象上来看的,其实形象也没看清楚。古人比我们现代人重视教育,不认识字的人也重视教育,不像现在,现在说老实话学校办得很多,大学办得很多,研究所办得很多,疏忽教育。古人都想到将来,都知道有来世,所以都会为来生去想,知道积德、知道行善。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现代人的造作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没想到别人,所以所作所为,总不外乎干一些损人利己之事,这是现代人的思想。可是损人是不是真的利己?那个利己就是佛经上的比喻,刀头舐蜜,以为自己是得到好处,其实自己的造作五无间罪。你自己今天得的好处,你能享受几天?你能享受些什么?实实在在讲一样也没得到。

    你说你得到财富,财富在哪里?身上一毛也没有,空空洞洞一些数目字,抽象得不得了。你的房地产再多,你站在那个地方,占的面积还不到一尺,你晚上睡觉也不过就六尺床铺而已,你得到的什么?得到的是无量无边的罪业,你得到的是这个东西。这些罪业将来就是在五无间地狱去受果报,你干的是这个。诸位想一想这哪里是教育?简直就是邪说,就是火坑、就是阴谋,现在不是教育,教育现在已经见不到了。中国古代的教学是教你伦理道德,你明白你能够做到,不失人天福报,来世还能享受人天福报,决定不会堕地狱,这是教育。佛家的教育更殊胜,帮助你超越六道、超越轮回,帮助你作佛、作菩萨。作佛、作菩萨是恢复自己圆满的性德,我们的生活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虚空法界是一个自己,你是真正得到了。你要没有觉悟,一分一毫都得不到,你要是真正觉悟,尽虚空、遍法界你完全得到了,那怎么会一样?请看下文: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

    这是说明家亲眷属为命终之人修福,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诸位一定要晓得它精神之所在。他为什么会得福?都在‘诚敬’两个字。没有诚敬的心,照这个方法去做还是得不到。至诚恭敬,没有别的,诚敬心是性德,诚敬心是正觉。所以诸位要晓得,不诚不敬那是迷惑的相,那是业障。诚敬是觉悟,诚敬是性德流露,诚敬是般若放光。这里举一个例子,举“营斋”这个例子,‘营’是经营、是营造,就是你在办斋。这是我们佛门里面普通讲的午供,中午上供,这就是营斋。营斋你要注意到,“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你在办这些斋菜、斋饭的时候要有恭敬心。“米泔菜叶,不弃于地”,这是敬物。米泔是什么?洗米的水。我这个斋饭是要供斋的,供养诸佛、供养鬼神,对他有这么样的敬意。我这个斋事没有完毕的时候,洗米的水都不随便倒,都不倒地下,真诚恭敬到这个程度。一定要等这个事情办了圆满之后,这些垃圾才处理。米泔菜叶都是剔下来不要的,这是现在办斋的人很少人知道,摘下来不要的菜叶马上就丢掉,何况泔水?

    “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先食’是什么?尝尝味道,在厨房里面你做菜尝尝味道。那是什么?你吃过之后再供佛,叫大不敬。这是一般常常犯的,不知道、不知不觉,不可以。这一点,我们中国人不如外国人,外国这些厨师决定没有尝味,为什么?它没有味,他要尝什么?外国菜淡而无味,没有味。作料是小瓶子都摆在面前,你自己调味,所以它没有味。你到外国去吃东西,它都是白水煮出来的,什么味道都没有。但是那些调味的东西都摆在那里,你自己去调,这很有道理。每一个人口味不一样,他要调好味道,你就受他的支配,你自己调味是我自己有主权,我喜欢吃味浓一点或者是淡一点,我有主权。人家给你做好,你没有选择余地,只好乖乖听他摆布了。所以这个我觉得外国好,外国比中国好。他们煮出来的菜白水煮的,油盐统统没有。在中国过去祭祀里面也是这样,也是不调味的,这是真正的恭敬心。对于饮食上讲求,应该要懂这个道理。

    【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

    你这些供养他丝毫都得不到。“违食”是什么?没有供养佛僧,你先吃了,你把你吃剩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说对佛菩萨,对鬼神、对人也不恭敬。或者是“不精勤”,就是你不认真去办这个事情,没有诚意、没有恭敬心办这个事情,这个命终人都不得力,得不到你的帮助。如果我们是供佛,午供供佛的时候,要是有违犯的话,那真叫得罪佛菩萨。不过佛菩萨大慈大悲,绝对不会怪你,佛菩萨不怪你,护法神讨厌你,护法神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找麻烦的都是护法神。你做得很如法、很恭敬,护法神对你也恭敬,你做得不如法,护法神对你也厌弃你,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平常不是在讲经的时候,诸位也要通情达理,看到别人也别说,说了得罪人,谁肯听你的?世间人都是这样的,他觉得他没做错,你要说他,他嫌你啰嗦,我们何必得罪人?讲经佛在经上讲,他听得没有话说,佛说的不是我说的;我没有找你麻烦,佛教我们这么作法。所以我们读经听经要觉悟,要知道自己如何去改进,改进就是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下面说:

    【如精勤护净。】

    我们真诚恭敬心来做,如理如法的来办斋。实在讲办斋,天天饮食就是办斋。‘斋’真正的意思是日中一食,我们现在每一天吃三餐,三餐不够晚上还要吃宵夜,还要吃几道点心,一天吃七、八次,实在讲很过分。但是肯老实念佛,护法神也就原谅你,睁个眼、闭个眼,你肯念佛也就算不错。如果再不肯念佛的话,护法神要整人。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如理如法的修行真的诸佛护念,龙天尊敬你。所以这精勤护净。

    【奉献佛僧。】

    此地“僧”诸位要记住,不是专门指出家人,他是广义的,僧是和合众。佛的弟子无论在家、出家,四个人在一起共修遵守六和敬,这就叫僧众、叫僧团。现在一般人看到僧的时候,都把他看作出家人,这个意思会偏差;就是对出家人尊重,对在家人就不尊重,我们错了。有些在家人真正是修六和敬,我们反而疏忽,出家人未必修六和敬,我们的行事就颠倒了。所以这个地方的僧,要肯定就是指和合僧团,无论在家、出家,真正发心修行的人、明理的人,他是真的僧。佛家这一些称呼我们要搞清楚,对于出家人身分,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是出家人。其余称法师、称和尚、称阿阇梨,那里头都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也称和尚。

    和尚是什么意思?和尚是梵语音译的,他的意思是亲教师,就是我们今天讲老师,直接教我的老师,古印度就称和尚。不是直接教我的,好像我们在一个学校里面,在一个学校里面读书,学校老师很多,有几位老师教过我书的,有一些老师没有上过我课;他是我们学校老师很多,没上过我课,我们习惯也称老师。在佛法里面,没有上过我们课的称阿阇梨、称法师;直接教导我们的称和尚,和尚关系非常密切。在通常一般寺院住持称和尚,就好像学校的校长,校长虽然没有上过你的课,还是直接教你的。因为他主持教育政策,安排课程,他请那些老师是代表他来教你,实际上他是亲教师,他要负教学的责任。上课的这些老师只是执行的人而已,在佛法里也可以通称为阿阇梨;阿阇梨里头有上过我课,有没有上过我课。所以和尚,在家、出家,男女老少都可以称。法师也是通称的,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称。佛经里面术语,沙门也是通称的,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称。但是在中国现在习惯上,这些都称出家人,其实是通称的。这些事我们都要晓得。‘精勤护净,奉献佛僧。’

    【是命终人,七分获一。】

    七分的功德他得一分。如果我们做得不如法,一分都得不到。所以这种诚敬的心一定要在平素养成,不仅仅是我们对佛菩萨,对这些修行人,对所有一切众生都要修诚敬心,我们来做这个事情功德效力就很大。

    【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存活人得的利益七分之六,亡者得七分之一,理事我们都要明了。事,菩萨在此地只举这一桩,为亡人修福的方法很多很多,不胜枚举。这里面我们总结一个重要的纲领就是诚敬,无论修哪一种福都要‘精勤护净’,这四个字非常重要;精是纯而不杂,净是讲清净不染。所以用钱要用净财,确确实实是自己应当得的财物,我们布施才有功德、才有效果。如果是不义之财,所谓慷他人之慨,这不行,这是不净、不清净,不是净财,你用这种财来修福得不到,所以要很清楚、很明白。

    【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之心。】

    地藏菩萨跟大辩长者福报修的就大了,大在哪里?这一问一答,与会大众听到之后,有这么多的众生发菩提心,功德就在此地。所以前面讲请僧转经,僧的意思在此地大家知道,不一定出家人,在家人也行;请这些法师讲经,或是在家的、或是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