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參閱書目:
我們真正的歸宿 圓光出版社 出版
以法為贈禮 圓光出版社 出版
森林裡的一棵樹(Ⅰ)圓光出版社 出版
森林裡的一棵樹(Ⅱ)圓光出版社 出版
我為何生於此 圓光出版社 出版
靜止的流水 圓光出版社 出版
寧靜的森林水池 法耘出版社 出版
心臁馁Y糧 法耘出版社 出版
阿姜 查 略傳
阿姜查(1918-1992)出生於泰國北部寮國人地區的一個農村大家庭。他九歲到十七歲之間,當過沙彌,二十歲再度出家。1946年有短暫的時間接近阿姜曼,並受到教悔:「如果看到在內心生起的每件事物,‵當下便是真正修行之道。」而得到了啟發。
往後幾年,阿姜查經常選擇在有野獸出洠У纳种行扌校瑏砜朔䦟λ劳龅目謶郑保梗担茨晔苎毓枢l,並建立巴蓬寺。阿姜查的教導是嚴格的,且實邸嘈校云陂_展弟子的耐心與決心。
阿姜查不強眨魏翁貏e的打坐方法,也不鼓勵參加密集禪修課程。他在指導靜坐時,先教人觀出入息,再輔以觀察身心變化。由保持生活簡樸、自然的生活態度以及觀察心念是他的修行要領。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編輯說明
本小冊原是編者節錄自阿姜查作品中的修行要領,作為隨身攜帶精進禪思之用,因有同修鼓勵出版以供大家分享,才編印出來,原文附有一些英文,因考懀У介喿x的暢快性,將它們刪除;又一些文字有經過整編或從阿姜查的英文原文再譯出,若讀者想進一步對照中英文譯本,可按每則法句之後的書本代號及頁數查核。但願受持者與出資者皆能同受法喜,共證菩提。
( 一 )正 見 。。。。。。。。。。。。。。。。。。。5
( 二 )眨∩恚ā∠ⅰ。!!!!!!!!!!!5 7
( 三 )眨⌒摹 !!!!!!!!!!!!!!!!!!6 2
( 四 )觀 。。。。。。。。。。。。。。。。。。。。8 7
( 五 )境 界 與 體 驗 。。。。。。。。。9 3
( 一 )正 見
?放下苦樂,放下執著
?開展心臁ぉば牡挠柧
?保持覺醒
?其它
巴蓬寺的修行精神是去建立正確的知見,然後將它與正念一起應用在每一個工作與情況中。這種修行的方法同樣可以哂迷谌魏畏泵Φ纳钪小。137
⊙ 放 下 苦 樂 , 放 下 執 著
我們之所以得不到解脫,是因為我們仍然執著於貪求的欲望。P。43
在你進入真正的修行前,你必須看清楚去除欲望的可貴,只有那樣,才有可能真正的修行。P。30
苦與樂這兩種雜染中,苦是較容易覺察的,因此,我們必須提出痛苦,以便能去止息我們的痛苦。P。57(「苦」、「集」、「滅」、「道」 四拢B法 )
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P。17內心的平靜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P。11如實了解事物的真相,並放下對一切外緣的執著,以一顆不執著的心作為你的依歸。P。7
蛇的頭是苦,蛇的尾是樂。不要說是頭,即使你只是去抓尾巴,牠同樣會轉過身來咬你。快樂和痛苦;愉快和悲傷都是從同一條「蛇」── 欲求升起的。所以當你快樂時,心不是真正寧靜的。P。29;P。138;P。75
快樂和痛苦存在哪裡呢?快樂和痛苦都從黏著生起。P。137
你必須對你的喜歡和不喜歡,你的痛苦和快樂,兩者都放下。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你必須看得周全,那麼,當快樂來時,你不會得意忘形;當痛苦來時,你也不會亂了方寸。當快樂生起,你不會忘了痛苦,因為你知道他們是相互依存的。P。32
當你感到瞋恨和怨怒時,你必須以正見去做慈悲觀。如此一來,你的心境就會比較平衡與穩定。P。33
刀有刀鋒、刀背和刀柄。當你拿起刀子時,這三個部位都同時被拿起。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洠в袑W習這( 非善非惡 ),那麼,你不會有真實的領悟。如果你拾取了好的,壞的跟隨而來;如果你拾取了快樂,痛苦跟隨而來。鍛鍊心,直到能超越了善與惡,才是修行圓滿的時候。P。85
我們不求惡,也不求善;我們不求負擔和輕鬆;快樂和痛苦。當我們的欲求終止時,寧靜便穩固地被建立了。佛陀稱這種最高的證悟為「寂滅」,就像火的熄滅一樣。P。50;P。11
如果我們認為快樂是我們的,痛苦是我們的,那我們是在招惹麻煩,因為我們將永遠無法跳出「心中有事」的這一點上。啊!這是喜歡 …… 它什麼也不是,只是一種感覺的升起和消逝而已。P。46
快樂是不穩定的,它以前曾升起過很多次,苦是不穩定的,它以前也曾升起過很多次;這是它們的方式,它們「就只是那麼多」。當你能夠視事物如「就只是那麼多」時,那麼,它們就會保持在「就只是那麼多」。一旦你覺知執著時,就洠в袌讨臀粘帧K鼈儗В械闹皇巧c滅而已,那就是平靜。P。191
我們以無常的教導為基礎,明白快樂與不快樂均非恆常,它們都不能依靠,也絕無恆常的事物。有了這種領悟,我們會逐漸停止相信心中升起的各種情緒和感覺,铡鈱S著我們停止相信的程度而減少,這便是解結的含義。P。87
當痛苦升起,它消失。而,當它消失後,痛苦又再生起。那裡,就只是痛苦的生起和消失!每樣事物就只是生和滅,而不是好像有任何事物持續著一般。這種看法,將會使我們對世間產生一種平心靜氣的平和感覺。我們不認為快樂是「我們的」,同樣地,我們也不認為不滿和不快樂是「我們的」。當我們不再那樣地去認為,去執著快樂和痛苦的時候,所剩下的就只是事物的真實本然了。P。49
痛苦是何時升起的呢? 它是在我們瞭解到我們已經獲得了什麼的同時升起的,這就是痛苦依住( lie )的地方。如果我們存有「自我」的想法,那麼,我們周遭的一切便都成為「我的」,而困惑就跟隨而來了。P。49;P。185
一切事物只是事物,它們不是任何人痛苦的原因。這就像一根非常銳利的刺,它使你痛苦嗎?不,它只是一根刺,它不打擾任何人。世上的一切事物單單只是事物,是我們招惹它的。如果不理它們,它們不會打擾任何人,所以佛陀說:「寂滅為樂」。P。149;P。217
如果你仍有快樂和痛苦,你就是一個還洠в谐燥柕娜恕D惚仨殞⒖鞓泛屯纯嘁粊銙仐墸鼈冎粚凫赌切┤晕闯燥柕娜说氖澄铩T谡胬硌e,快樂是痛苦的偽裝,如果你執取快樂,這跟執取痛苦是一樣的。因此,小心!當快樂升起時,不要樂過了頭,不要被拉走了;當痛苦來了,不要絕望,別讓自己迷失在其中;要看清楚,快樂和痛苦的價值是一樣的。P。153
當你抓住一件特殊的事物時,有快樂存在嗎?或是不快樂?如果有快樂存在,你抓得住那快樂嗎?如果有不快樂存在,你抓得住那不快樂嗎?P。15
覺知者如實地徹見,而不因變遷的現象而快樂、悲傷。P。23
當事物都很順利時,心不會歡喜;當事物都不太順利時,心也不會悲傷。P。83
佛教的教化是有關離惡修善的,而當惡已被捨離,善也建立起來時,我們便必須放下善惡兩者。P。27
修行是為了放下對、錯兩者,最後,將一切都拋掉。P。105
別黏著良善,別黏著邪惡;這些都是世間的性伲N覀冃扌幸猿绞篱g,從而將這些事情帶往終點。P。173
如果那是好的,別抓緊它;如果那是壞的,別黏著它。好和壞都會咬住人,因此,別抓緊它們。P。73
快樂的欲求從一邊踢過來,而苦和不滿足則從另一邊踢過來,這兩邊一直在圍剿著我們。P。7佛陀教導我們要不斷地放下這兩邊,這才是正修之道── 導引我們跳出「生」與「有」之道。在這道上,既無樂也無苦、無善也無惡。P。8
如果我們做事只是為了求得回報,它將只會引起痛苦。修行不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為了放下!P。3
如果你不捨棄你的喜、惡,就還不算真正的精進。不放下就說明了即使你去尋找平靜,也無法找得到。親自去體會這個真理吧!P。155
佛教禪坐的終極教導是「放下」。不去牽掛任何的事物!分離開來!P。64
酌留空間,別黏著事物;握持,但別黏著。握持它正好夠長的時間去思考它,明白它,然後放下它。你不須要去了知整個全部,對於佛法修行人來說,只要這麼多就夠了──去了知,而後放下。P。195;191;194
將心訓練到它穩固、到它放下所有的經驗為止。那麼,事物會來,不過,你會覺知它們而不執著。你不須要強迫心和外塵分開。在你修行之際,它們自然會分開,顯露出身與心的基本元素。P。130
要將五蘊從煩惱( 雜染 )和執著中分隔開來,就好像要在森林中清除樹叢而不砍樹一樣。一切都只是不斷地升起與消逝罷了──煩惱並無立足之地。我們不過是跟五蘊生、死而已了──它們只是依著它們的本然來、去罷了。P。31
所有好的修行最後都必須回歸到一個本伲ぉげ粓讨W钺幔惚仨毞畔滤械亩U修法門,甚至連老師都要放下。如果一個法門能引導我們放下、不執著,那麼,這就是正確的修行了。P。72
即使連定( 平靜 )都不該去執著。P。21
將它──所有的執取與評判,都放下,不要試圖想成為什麼。於是,在那寂靜之中,便能夠使自己去看透整個假相的我,洠в腥魏我稽c是屬於我們的。當我們內心寧靜及覺醒時,就自然地、自在地達到這種覺悟的境地,洠в袗a常的自我,裡面什麼也洠в校嵌贾皇且庾R的把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