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摆着香喷喷的食品时,只能抑住口水,不会赖要或偷拿,心想:这是商店里的东西,自己不能拿来吃,回家向妈妈要钱来买才行……等等。或者,一位男子在马路上闲逛,碰见一位陌生的漂亮姑娘,一刹那间产生了想入非非的念头,可是马上想到这样的念头是不好的,也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应赶快压抑,打消不应的邪念,这都是压抑作用的表现。
可以说,我们之所以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每个人的压抑作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越是成熟、有修养的人,就越能自如地使用压抑作用。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常常看到一些病人因过份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本来无可非议、正常的欲望或本能都拼命地去压抑,以致无法自由行动,形成一种病态反应。一般说来,过份谨慎、严肃、呆板的强迫性性格异常者,就属于这种例子。所以,如何适当地应用压抑作用来调节原始的欲望,使自己能恰如其份地应付现实环境,并符合社会价值规范,是人格完善与成熟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十五、升华作用
十五、升华作用(升华作用是指,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在现实社会中,个体的某些行动或欲望,是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的,如果直接表达出来,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而受到责罚。因而必须改头换面,以迂回曲折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将杀人、打人的冲动,改为以骂人或仅仅是讽刺人的方式来表现。因为杀人、打人是社会所不容许我,会受到严重的处罚;但骂人或讽刺人,则显得无所谓。这样采取社会较能接受的方式,同样可以发泄自己的本来情感,而不会引起内心的焦虑与紧张。如果将这些冲动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面,使其以有利于社会和本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时,无意识欲望即得到满足,这个过程就叫做升华。例如,当某人遭受爱情挫折时,他可以转向写诗、写小说、绘画、弹琴或雕塑等,抒发自己被压抑的情感,就是升华作用。
有位保险公司的火灾调查员,每次听到哪里有火灾,就马上跑过去看,以便调查起火的原因,帮助公司鉴定,是否需要负责给予赔偿。这位职员每到火灾现场时,总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因为他从小就有一种嗜好,喜欢拿火柴点火玩,看到东西燃烧就觉得很高兴。他虽有这种玩火的欲望,却不会随便去放火,变成纵火犯。反而善于利用,当了一名火灾调查员,为公司服务,可说是升华作用之例。升华作用能使原来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上的安宁与平衡,还能满足个人创作与成就的需要。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十六、利他作用
十六、利他作用(利他作用是指,采取一种行动不仅能直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冲动,同时所表现的行为又可帮助他人、有利于他人,受到社会赞赏的一种心理防卫术。它是一种与升华作用类似的心理防卫机制。比如,某人一看到小孩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与之接近。假如她想办法去从事于一种工作,如去幼儿园做保育员,就可天天与小孩子在一起,照顾小孩,满足自己的兴趣。同时又对孩子们有好处,可以说是利他作用的表现了。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人员,往往也是应用利他作用的机制既满足自己,又满足他人的。)
第四章 心理防卫机制的建立 十七、幽默作用
十七、幽默作用(当一个人处境困难或陷于尴尬境地时,有时可使用幽默来化险为夷,度过难关;或者通过幽默间接表达潜意识意图,在无伤大雅的情形中,表达意念,处理问题。我们将这种心理防卫术称之为幽默作用。比如,在春秋时代,齐国有个聪明善辩的外交家晏子,一次被派往楚国办外交事务。晏子身材矮小,楚王有意捉弄他,便在宫门旁开了个小洞,要晏子从洞里爬进来。晏子面临这种情况,心里当然很生气,但身为外交使臣,代表国家,一举一动都不能有损国家形象,于是灵机一动,向楚王开玩笑似地说:“大国通常有大门,只有小国才有小门,难道楚国是小国吗?”楚王一听,无言以对,只好叫守卫开大门让晏子进来。与此相同,西方有个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这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其妻的脾气非常暴躁。有一天,当苏格拉底正在跟一位客人谈话时,夫人忽然跑进来大骂苏格拉底,接着拿桶水往苏格拉底头上一倒,将全身都淋湿了。这时,苏格拉底一笑,对着客人说:“我早就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的。”
本来很难为情的场面,经苏格拉底这么一幽默,就把大事化小了。由此可见,幽默也是一种高尚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人格发展较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合适的幽默,可以将一些原来较为困难的情况转变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度过难关,免除尴尬。它是一种成功的适应方法。综上所述,当人遭遇挫折时,常会心情不愉快,甚至痛苦焦虑。为了不让这些不愉快、痛苦的情绪压抑折磨自己,特别是长时间地折磨自己,就要尽量避免或减轻焦虑心理的发生。
我们将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某些对付或适应挫折情境的方式称为防卫术。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一种保持生理、生化活动相对稳定和平衡的能力一样,心理活动也同样具有恢复与保持情绪上的平衡并保持心情安宁与稳定的机能,这就是本章所述的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本身,并非异常或病态心理,但是运用过份或不当,以致阻碍个人对周围社会环境的适应,就可能导致心理变态。
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与消极两种作用。
1.其积极作用表现为:对偏激或攻击性行为有缓解作用;能暂时消除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可能引导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例如,升华作用可以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动机或行为转变为可接受的动机或行为,使个体心理上获得满足。又如,补偿作用能使人变得聪明、机敏,能取长补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减轻某些挫折感。
2.其消极作用主要有:心理防卫机制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往往带有一种“自我欺骗”的性质。它常常只起到使人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有时还会使实际问题复杂化,提高心理冲突的程度。总之,建立心理防卫机制的目的在于处理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以消除心理的挫折,求得内心的安宁。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虽然其方法种类繁多,但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很少单独使用。而同一心理现象,往往也可使用不同的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和说明。
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人常用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也常用社会症心理防卫机制,只是偶尔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至于神经症患者,虽然也用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但主要还是使用神经症心理防卫机制。只有精神病患者,才使用精神病心理防卫机制。换句话说,随着个人的成熟及其健康状况,每个人都会使用不同水平的心理防卫机制。而从临床心理学来说,心理医生懂得得心理防卫机制的原理与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症状和心理问题,对心理治疗极具指导意义。
第五章 心理治疗法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又称精神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心理治疗与精神刺激是相对立的。精神刺激是用语言、表情、动作给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精神上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心理治疗则相反,是用语言、表情、动作和行为向对方施加心理上的影响,解决心理上的矛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心理治疗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痛苦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
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就是生活中最值得提倡的心理“药师”。由此可见,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理解行为的方式和方法。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亲朋好友间的解释、说明、指导等趋势的交往与沟通,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影响和心理治疗作用。而狭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施治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以促进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心理治疗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就已得到了绝妙的应用。据《后汉书》记载:某地有一太守,因忧思郁结患病,久治无效。后请名医华佗诊治,华伦闻得太守的病情后,开了一个奇妙的治疗“处方”:他故意收取了太守的许多珍宝后不辞而别,仅留下一封讽刺讥诮太守的信札。太守闻讯勃然大怒,命人追杀华佗,但华佗早已远去。于是,太守愈加愤怒,竟气得吐出许多黑血。不料黑血一吐,多年的沉痼顽疾也随之痊愈了。这里,华佗正是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以“怒胜忧思”之术治好了太守的“心病”与“身病”的。
我们知道,心理治疗的方法是极为多样的,但目的都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包括对人事的看法,从而促进其人格成熟,使被施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