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环境因素。①不良的家庭环境,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儿童从小就未得到大人充分的爱抚,特别是缺乏母爱。②儿童在幼时未得到良好教养,在儿童早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没有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和教育。③不适当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儿童产生一种厌学情绪。父母对子女寄予各种厚望,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由于有些家长不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为子女安排学习内容或进行教育时常出现学前儿童小学化,小学儿童成人化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有些老师对学生存有偏见,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予以批评指责,大大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和自信。
学习困难综合症主要有下列特征表现:
(1)阅读障碍。指患儿的阅读能力大大低于其年龄和智商水平、表现为不能正确辨认字母、单词或按逆方向阅读,不能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进行朗读。其理解能力差,语言能力差,有时甚至上下、左右、高低、前后也分不清,如要他站在桌子前,他却站在桌子后,特别是在进行左手拍右腿或右手拍左肩一类动作时表现明显。
(2)计算障碍。指患儿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差,如有时能做“加”和“乘”,却不能“减”和“除”,心算能力差。由于这类患儿往往有空间障碍,如不能辨别上下、左右,因而在运算时常出现错误。平时完成数学作业困难,数学成绩差。
(3)拼音障碍。表现为不能正确地拼出音节,读字发音错误,对某些字母或音节发音特别困难,伴有视觉空间障碍,把b当成d,把q当成p等。
(4)书字障碍。指儿童难以把想到的事物形象地画出来,或把看到的词写下来,如难以抄写黑板上的习题等。这种现象叫视觉运动性感知障碍,可能是运动功能协调不佳的结果。
(5)交往障碍。患儿由于在某一学习技能发育方面存在障碍,而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捉弄。因此这类儿童是很难主动与人交往的,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很差。
在诊断学习困难综合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学习困难的儿童有着明显的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成绩不好,是由某种学习技能障碍引起的,而并非智力低下引起的,也就是说这类儿童的智能发展是正常的。
②学习困难是指儿童在某一科目上的学习成绩,比他实际智力能达到的成绩差得多。如10岁四年级的学生一般平均智商为100,阅读和数学成绩在标准化的量表上应在4分水平上。倘若他的阅读或数学成绩只有2分,那就是学习困难;倘若阅读2分,数学3分,则说明在阅读方面存在学习困难,而且阅读差会影响其数学成绩。
③学习困难是儿童多动症的一种表现,但儿童多动症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好动、注意力缺陷和行为障碍所造成的;而患有学习困难综合症的学生,则主要是由于某一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引起的。
对学习困难综合症的治疗主要是教育训练和心理治疗。
1.教育训练。这一工作在国外由专门的诊疗机构~~学习中心来承担。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种专门机构,其治疗工作可在条件较好的心理咨询机构(如大学的咨询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由有经验的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治疗训练。治疗的基本程序是针对每位患儿的具体技能障碍,制定出专门的训练计划,然后在治疗都师的示范下进行个别矫治。如对有视觉空间障碍的儿童,可以进行系列视觉空间能力的训练;对听觉困难者,可给以系统的音调、节律训练;对语言表达困难者,可由字到句逐步进行训练。
2.心理治疗。主要采取正强化法,在对患儿进行教育训练时,对患儿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以强化儿童新技能的获得,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3.父母和老师不要歧视这类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同情和帮助,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吮手指和咬指甲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理运动功能障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吮手指的儿童的发病率为12%,而咬指甲的儿童的发病率则高达44%。有统计表明,90%的正常婴儿都有吮手指的行为,特别是儿童长牙的时候,这是正常理象。一般说来,儿童2~3岁后,这种吮手指的现象就会消失,但如果过了这一年龄阶段,还仍然经常吮手指,则属于不正常现象了。
第十五章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儿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10)
十、吮手指、咬指甲
咬指甲可在儿童期任一阶段发生,顽固者可能形成终生固癖,但多数出现在学校初期的儿童身上,大约有10~30%的学龄儿童有这种行为,多发年龄在11~13岁间,男女人数相等。导致儿童长期经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原因有:
1.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对孩子要求过严、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抚和关注,特别是缺乏母爱。
2.缺少同龄伙伴。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当孩子从学校、幼儿园回来后,常常是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玩玩具、看电视,当感到孤独、寂寞、乏味时,便不自觉地去吮手揸、咬指甲,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
3.适应困难。当儿童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或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也会产生此行为。
4.模仿。有的儿童是在幼儿园、学校里从同伴那儿模仿而来的。
5.教育不及时。当儿童从吮手指、咬指甲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后,便会时刻想着去吮去咬,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制止,而是“看”之任之,也易使儿童养成习惯性行为。
6.在饥饿、身体有疼痛或其他不舒服的表现时,吮手指、咬指甲可以转移分散对饥饿、身体疼痛和不舒服的注意力。若这种饥饿、疾病等不良情境经常出现,则可能使这类动作形成习惯性动作。儿童吮手指、咬指甲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下列特征表现:几乎是整天将手指放在嘴里吮,只要手里没东西,口里没东西,就将手指放进嘴里了。上课时吮,睡觉时也吮,有的是不吮就睡不着。一般来说,他们是固定吸吮或咬啃某一个手指,以致使手指浮肿、变细、变尖;由于长期经常地吮、咬,使得面颌变形、牙列不整齐、牙齿闭合不良等,并易感染疾病。儿童若养成了吮手指、咬指甲的顽固习惯,不仅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儿童内心紧张、压抑、忧虑、自卑感、敌对感的情绪表现。
因此必须及早进行预防,对已形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儿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矫治。1.满足孩子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多与孩子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如陪孩子游戏,带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以温情,让他愉快安祥地入睡,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玩具和场所,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一起玩耍,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不空闲着。3.定期为孩子修剪指甲,使其无法咬到。同时注意孩子手部的清洁卫生,防止疾病感染。4.厌恶疗法。可在儿童常吮、咬的指头上放些胡椒粉或缠上些纱布,使之在吮、咬时产生一种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这些不良行为习惯。5.负性活动练习。规定患儿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吮、咬手指,直至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促使其慢慢改掉这一顽习。6.正确的教育与强化。在对孩子进行矫治时,其态度要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不要大声地呵斥、恐吓、打骂。另外,当孩子在矫治过程中有所进步时,应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第十五章 儿童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儿童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11)
十一、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儿童5岁以后仍不能控制排尿的现象。根据国际上统一诊断的标准:5~6岁儿童每月至少尿床两次,再大些的儿童每月至少尿床一次者就可诊断为遗尿症。遗尿症可以分为夜间遗尿(尿床)、昼遗尿(尿裤)和昼夜遗尿三种,其中以夜间遗尿多见。根据拉普斯等人对美国和英国儿童的抽样调查,患有遗尿症的儿童占童年期人口的14~17%。5~10岁的儿童遗尿现象较多,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10岁以上则很少见,到14岁时,发病率降至3%。患遗尿症的男孩比女孩多两倍以上。
遗尿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儿童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发育迟缓,或从婴儿期开始就从未建立起排尿控制。几乎10%的这种儿童有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如先天性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全、尿道炎、糖尿病、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智能低下或癫痫发作等等;继发性遗尿症是指儿童曾经形成过控制排尿的能力,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不能控制排尿的情况。患这种遗尿症的儿童大部分都是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的,同时还伴有情绪不稳、夜悸、梦游、言语障碍、多动症及其他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等症状。一般来说,5岁前如一年多没有尿过床而后来又尿床者,可诊断为继发性遗尿症。有调查表明,原发性遗尿症所占比例较大,约占遗尿症患儿的75~80%。在性格上,患儿大多比较乖僻、内向,心绪不够安定,做事缺乏信心。
遗尿症的病因较多,归纳起来有几种:
1.遗传因素。有不少研究结果显示遗尿症与遗传有关,如果父母都曾遗尿的,他们中有77%的孩子都遗尿;如果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个遗尿的,那么只有44%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