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砩系恼庑┍浠筒皇士梢鹎樾鞑晃龋孤羌又亍⒑媒韫噬⒍嘁伞⒁钟簟场⒁壮宥⑽扌葜沟男踹逗头⑽廾鸬刃睦矸从Α�
中年期的心理保健应注意:第一,社会要关心中年人的身心健康。如进一步改善中年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建立定期的体格检查和医疗保障制度等。第二,中年人自身应注意生理和心理的自我保健。例如,注意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劳逸结合,量力而为;自觉克制嗜烟酒、好赌博等不良生活习惯;做到克己奉公,遵纪守法。同时加强自身休养,如通过琴、棋、书、画、适度的体育锻炼来调节和放松身心,陶冶性情。第三,对个人、家庭及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对待。比如当孩子大了以后,要相信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相信组织和集体的力量,不要事必躬亲才放心。中年人作为社会的中坚,只有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人和事,以谦逊冷静的态度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服务于社会,才能保持心理健康,真正起到支撑起社会大厦的栋梁作用。
四、老年病人
(一)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基本的心理需要与中年人一样,但他往往不服老,希望健康长寿,患病后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有:
1.否认。有些老年人怕遭到儿女们的嫌弃而不承认患病,尤其是老年女病人。她们在病前一直操持家务,患病后为表明自己无病,仍勉强干活,以让人觉得自己仍是家庭主人
2.列烈自尊。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为社会为家庭辛劳一生,理应受到晚辈和人们的尊敬,喜欢听恭维话,喜欢别人对自己百依百顺和无微不至的照顾,稍不如意就会发脾气。
3.颓废。老年人几十年来辛勤工作和忙碌,一旦离职退休,就会产生一种茫然和空虚感,对突然改变的生活规律极不适应。如果患病住院,由于其生活常规被扰乱,安全感也受到影响;同时因住院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减少,若探视的人不多,便会产生一种颓废、孤独无望的心理,真的会认为老之将至,性命休矣。
4.惧死。生老病死本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人至老年,有的则表现出强烈的惧死心理。如不喜欢人家说自己老、年龄大,走路不愿让人扶持,生活上尽量表现能自理等。还有的老年患者隐瞒病情,极力表现身体健康状态良好。有的老人则相反,常为死神的一天天逼近而恐惧,从而失去生活的愿望和乐趣,极少数人甚至怀有自杀心理倾向。
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尊敬老人,迎合老人心理给予适当的称呼。如仍以离退休前的职务相称,会认为你仍很重视他;要耐心倾听老人的谈话,对老人的健忘和啰嗦给予谅解。第二,要关心老人的生活。尤其是住院的老人,护士要为他们调理好生活,如安排合理的生活程序表,介绍关于防止衰老的知识和长寿经验,教会老人做一些如气功,太极拳等合适的体育锻炼。在生活上给予特别的关怀,如病房地面要干燥无水,以免滑倒,在饮食上要精心烹调,以适合老人味口等。第三,老年人患病后都希望受到注意和关怀,因此要鼓励亲友时常去医院看望,以减少其孤独感。亲友探视时不要在老人面前谈论不愉快的事情和太令人兴奋的事情,以免引起情绪波动,尤其是在心脏病之类的患者面前,更应注意这一点。第四,老年病人最易因失去“独立”感而烦恼。有些老人甚至对护士给予他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不买帐,稍不如意就发怒,实际上是想有些事由自己来做,以让实他们的能力和价值所以。因此,护士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其需要,如把必须物品放在易取的地方;增添病室内的自助设备,如走廊、病室设扶夫,利于他们行走;同时,对病人生活自理方面的成功,给予赞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愉快和增添自信心。
(二)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现代社会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我国的人口统计研究表明,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步入一个老年人大国。因此重视老年人的心理保健,使每一位老年人安度好幸福的晚年,对保持社会稳定,对我国的建设事业都有重要意义。怎样作好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呢?第一,老年人要正确处理好服老与不服老的辨证关系。曹操的《龟蛇寿》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不服老的千古绝唱,曾鼓舞多少仁人志士为事业奋斗终身。然而生老病死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能使人延年益寿,但长生不老的妙方毕竟不存在。人到了一定年龄,生理机能将逐渐衰退,新陈代谢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必然会导致机体调节功能的下降、免疫力降低、体质减弱、多病及心理功能衰退等状态,如健忘,思维迟钝,动作缓慢等等。同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肠胃消化功能等都会下降,因此不宜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更不能像青壮年那样冲锋陷阵了。老年人承认这个现实并不意味着服老,作为老人,可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给年青人,帮他们出主意、当参谋和顾问,使年青人的工作少走弯路,利用自己的长处为社会贡献余热,这才是真正的不服老的表现。第二,社会要重视老年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同时,宏扬中华民族的敬老美德,热切关心老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使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幸福地安度晚年。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社会应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发挥余热的机会,使他们在晚年进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至老年,各种机能的衰减并非等齐的,各人变化的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如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在老年时还能有所发展,大脑储存的知识会随岁月增添。我国古代姜子牙80岁为相,达尔文60岁以后写的《人和动物的情绪表现》、《论食虫植物》等经典著作,70岁以后才完成《植物运动能力》等重要著作。这些例子都说明健康老人的智力和体力并未衰退,若发挥得当,仍能为社会增添财富,作出贡献。为此,我们应为那些健康的、有抱负和理想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一方面使他们在离退休后身心有所寄托,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余热。社会还应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如开办老年书画学院,老年人艺术团体等。第三,老年人要正确对待自己、洁身自好、保持晚节,愉快地度好晚年生活。情绪和思维是密切关联的,老年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老之将至是自然规律,才不会感到惶恐和沮丧,才能正确处理老年期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中的问题。
老年人作为人生的楷模,应将自己优良的品格、丰富的经验传留给青春一代。做到洁身自好,晚节高尚,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情趣,这样才能焕发歌德所称颂的“第二次青春”,才能真正意识到晚年生活和价值和意义。第四,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在长寿老人中,重要一条就是性格积极开朗或平静温和,据湖北省对88名百岁老人的调查,他们中属于开朗型性格的人45名(44.3%);孤僻、忧郁型4名(占4.5%)。我国其它地区的长寿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这说明性格开朗、温和对于长寿十分重要。
情绪对老年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长寿研究认为:一切对人的不利影响中,最能致人短命夭亡的要数不好的心境和恶劣的情绪,如忧虑、颓丧、惧怕、嫉妒、憎恨、怯懦等。有学者总结了575例百岁老人的经验,归结为“所有老人都不畏惧死亡,有乐观的情绪”。因此老人要做到遇事不惊恐、不急躁、不过喜、不过怒,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对待生活和工作。
第十四章 应激状态下的心理护理与保健法 第一节 生理突变期人的心理护理与保健法(1)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一些生理发育过程中的突变期。既有青春期男女的性成熟、中老年的更年期等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生理突变,也有诸如妊娠、结扎、致残等因素带来的身体突变。这些突变,同样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也需要进行心理护理与保健。下面分几个方面择要谈谈。
一、性成熟期青年男女
这一问题虽然在第二章中有过讨论,但因重点和角度不同,有再详细讨论的必要。青春期可以说是人生遇到的第一个生理突变期,而这一突变又是以青春男女的性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的,因而这一时期的心理护理与保健也应该以此为重点。
(一)性成熟和性心理发展特点
1.性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营养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青少年身体的发育成熟期曾遍提前了。近百年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性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都显示了逐代前推的趋势。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近百年来,人的身高大约呈每10年增加1厘米的“长期加速”。标志着女孩性发育和全身重大变化的月经初潮,则每10年平均提前3个月,也就是每隔40年大约提前1年。根据英、美、日等国对青少年的调查,1974年与1953年相比,约有80%的少女月经初潮从14岁提前到11~12岁;男孩的性成熟也大约提前3岁,80%的男孩13岁已有遗精现象。由于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我国青少年的性发育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