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配合。急性病人恐惧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和疾病因素所引起的。一般急、重病人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治疗时,病人常受到“特殊”对待,病人特别恐惧抢救室内的各种抢救器械。此外,强烈的光照、24小时不分昼夜的监护、身体各部位各种导管的连接、医生紧张严肃的面孔所造成的紧张抢救工作气氛,更使病人感到恐惧不安。

    疾病本身对病人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塞病人持续性的剧痛,可使病人产生濒临死亡的恐惧心理;大出血的病人身体虚弱无力,再看到出血时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

    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中对抢救室的环境布置不要过于肃穆,墙上可张贴一些柔和的油画、山水画或插一束花以减少恐怖感。另外,医护人员操作技术要熟练、配合默契、有条不紊,用娴熟的医术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以减轻心理压力。急性病人除了有焦虑、恐惧心理外,还可能产生濒死感、依赖心理等。因此对待急性病人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怀,抢救工作迅速而娴熟,使病人感到有康复的希望。

    (二)慢性病人

    慢性病人的心理表现常有以下几方面:

    1.沮丧心理。慢性病患者,经受长期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忧郁、不悦的情绪。病人虽多方求医,疗效仍不佳;患病给工作、经济、家庭、社交活动带来的诸多影响,受到家庭和单位的冷落等。这些都会使病人产生情绪低落、孤独、失望,或者牢骚满腹、易怒、万事不如意等心理。因沮丧心理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使人的生理活动失衡,导致神经活动的机能失调,从而加重病情。伴有忧郁、悲观情绪的病人还容易引发失眠、头痛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对存在沮丧心理的慢性病人护理,应做到:

    (1)给予同情和安慰。经常同病人谈心,了解产生忧郁的原因,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指导病人掌握发病规律。

    (2)说服病人遵循医嘱坚持治疗。因为慢性病患者大多在门诊治疗时难以坚持完成疗程,有的慢性病甚至需要长达数月或更久的疗程。

    (3)鼓励病人树立信心。调动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对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的病人,启发其做力所能及的事以转移注意力。一位中年知识分子,因患心脏病丧失工作能力,终日沉默寡言、愁眉不展,护士便鼓励他搞点写作以作消遣,并介绍一些有关疾病的书籍使病人了解本病的特点。病人受到鼓励后,居然写作佳绩频出,屡有小作品问世,自己也树立了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属的工作,因为家庭对待病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情绪。家属及周围同志了解病情,理解病人,可使病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恐癌心理。有的病人患了癌症后,不愿承认事实;有些癌症患者治愈后,则不承认是治疗成功,反而认为当初是误诊;有些病人惧怕诊断为癌症,承认症状而不承认诊断。这些都是恐癌心理的表现。例如,一位患壶腹癌的病人出现了明显的黄疸,因惧怕诊为癌症而不敢去就医,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

    对这类病人一般不必更正病人的错误,以防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善意地隐瞒病情,对意志满弱的病人的治疗有一定好处。但要告诫病人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诊,暗示病人的现有症状应该就医消除。以防小病拖大,轻病拖重。当然对于意志紧强、态度乐观、性格豁达的患者则无需这样,他们一般都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医生的诊断,配合治疗。

    3.揣测心理。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病人往往顾虑较多,总是猜疑患了不治之症。病情稍有好转便情绪高涨,稍有新的发展症状就容易联系另一种病。这种病人接触的医生多,听说的病名多,只看病而不服药,症状加重时易产生绝望心理。例如:一患浅表性胃炎的女病人,因怕惧胃痛而不敢进食、日渐消瘦,全身无力,认为患了癌症,对子女也作了安排。揣测心理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体健康,可使能及早治愈的疾病康复变慢。

    对存在这种心理的病人进行护理,首先要消除病人的疑虑。一些化验结果有必要告诉病人,以免引起病人的猜测。其次,要转移病人的注意力,谨防语言交谈中给病人以消极的暗示。要告诉病人不要无休止地谈论自己的病,否则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总认为自己是有病的人而影响情绪。亲朋好友探问时,谈论的话题也不要集中在病情上。

    (三)手术病人

    1.手术病人的一般心理。由于病人对疾病和将要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往往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负担,病人的消极情绪、焦虑不安较其它治疗都要严重,死亡的可能性纠缠着病人的心理。因此,求生的欲望使病人及家属对医务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希望医生尽全力抢救,并渴望技术高明的医生主刀。也有的病人认为手术也难免一死,产生绝望心理而拒绝手术。

    2.病人手术前的心理。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因而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各年龄阶段的人手术前恐惧心理也不一样:小儿害怕手术后引起疼痛;青壮年对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疗效和术后康复问题忐忑不安;老年人多为手术的死亡危险而担忧;妇女则常担心术后内分泌紊乱影响性生活及家庭关系等。解放军第一医院曾对100例术前病人进行调查,发现76%的病人有紧张、焦虑恐惧等严重心理问题。尽管手术前一日晚服安眠药,多数病人仍难以入睡,有些病人还写了遗嘱,甚至有些病人因手术前紧张而休克。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对手术及预后是极其不利的。术前病人还忧虑手术能否成功,疼痛能否忍受,会不会留下残疾等。有的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医生,甚至过份依赖和信任医生而无任何焦虑,这说明病人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等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人曾对97名成人腹部手术病人试验,以证明做好术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他将97名病人随意分为两组,第一组病人在手术前听取手术人员讲解手术方式和手术后应注意的问题,使病人知道了手术所需的时间,恢复意识的时间,手术部位疼痛的性质,镇痛剂的有效作用及时间等。另一组病人则不作任何手术前说明。手术后5天,第一组病人情绪稳定,只需第二组病人所需镇痛剂的一半,而且比第二组平均提前3天痊愈出院,第二组病人则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可见手术前准备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为了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摸清其产生恐惧、焦虑的原因,并作针对性的解释和开导。为防止并发症,手术前要指导病人如何放松思想,手术后要注意咳嗽、肢体运动、翻身、床上大小便等,以减少病人忧虑,增强自信心。第二,做好病人家庭和朋友的工作。家属对病人的手术及手术后康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属及朋友的情绪往往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因此要求家属及朋友克制悲观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影响和鼓励病人。指导家属对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安慰,往往会起到医务人员难以起到的作用。第三,护士要配合医生,以适当的方式将手术前准备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告诉病人,使其有心理准备。细致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使手术前、手术后病人通过相互鼓励、慰藉而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后的顺利恢复。3.术后病人的心理问题。手术后是病人心理问题较集中的阶段,手术后的许多实际问题在较长的恢复期内不断出现。若手术后护理不当,病人会产生忧郁、失助自怜的心理反应,使伤口愈合减慢,手术后疼痛期延长等。

    对手术后病人除了更细致地照料外,还应尽最大努力减轻病人的疼痛,这是对病人极大的安慰。国外临床心理学家认为,手术后6小时内止痛效果最好。对伤残或脏器短缺手术后的病人,需要护理人员格外的劝慰、鼓励和生活指导,以消除病人的抑郁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四)传染病人

    传染病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有:

    1.孤独、寂寞。患传染病后要受到隔离治疗,亲朋好友也会有意无意疏远病人,或由于患某种严重传染病(如麻风病)而受到社会上的歧视,使他们感到特别的孤独、寂寞和心理苦闷。

    2.强烈的自卑。为防止疾病的传播,在接触传染病人时,医务人员及家属都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如穿隔离衣,有些操作要带手套,如在家中还要隔离使用毛巾、餐具等。病人对这些措施不理解,就会很反感,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产生很强的自卑心理。有些人即使病愈解除了隔离,也仍然心有余悸,担心他人嫌弃而不愿与人交往。

    3.失助自怜。传染病人对受到隔离治疗缺乏思想准备,表现为无可奈何,有的则不能忍受隔离的寂莫,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或自认倒霉等。他们常会抱怨自己得不到人们的帮助,顾影自怜,有的甚至会跑出隔离区,损坏公物,采草摘花以发泄心中的孤愤。

    对这类病人的护理应该做到:第一,向病人讲清疾病的发展过程、隔离时间、解除隔离的标准和隔离治疗的意义。第二,要耐心向病人讲清隔离措施的目的和要求,以及隔离治疗应遵守的制度,求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第三,医务人员对病人要热情,不可流露出怕传染的厌恶之感。同时,要积极为病人创造探视条件,使患者多感受到一些亲朋好友的温暖。有条件的医院要用电视探视的方法,使病人和家属在电视上见面。

    (五)精神病人精神疾病是由于在内外各种致病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