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有不同时期的先民们留下的遗迹,于是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斯里曼兴奋极了,似乎亲眼看到了先民们在这儿生存与死亡,城市在这儿兴建与凋蔽。在工人们的不断挖掘之中,斯里曼一连挖出了9座古城,但是,这不断取得的成功,却促使斯里曼由兴奋转为沉思:究竟哪一个古城遗址才是特洛伊城呢?这真是一个看起来简单,而实际上令人头疼的问题。
  于是,斯里曼试图来解答这个问题。在已经挖掘出来的9座古城遗址之中的第九座,也就是最下面的那座古城遗址,显然是在特洛伊城建立以前就出现的,因为里面的文物没有任何金属制品。在第八座古城遗址,也就是倒数第二个古城遗址之中,斯里曼发现了焚烧的痕迹与残留的城墙,还有一个大城门的遗留物,于是他断定这第八座古城遗址就是特落伊城!一切都圆满地结束了,美中不足的是,人们似乎觉得这样的成功来得太容易了一些,而幸运的斯里曼又一次获得了幸运的再一次降临,使所有感到不太满意的人,皆得到了他们所期盼的满意。
  早已经感到心满意足的斯里曼,决定在1873年6月15日结束发掘工作,因为整整3年多以来,不仅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挖出来的泥土已经超过了25万立方米,而且耗费了无尽的心血精力,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古城遗址已经达到了9座,更为重要的是,自己多年来的梦想果真成为现实。这已经不只是斯里曼的成功,更是荷马的成功,疯狂的业余考古爱好者竟然证实了特洛伊城的存在!此时,一件令所有的人,尤其是令斯里曼喜出望外的奇迹,竟然在6月14日的清晨发生了。
  就在这天清晨,斯里曼与苏菲亚为了躲开热浪的袭击,一大早就来到此时还空无一人的发掘现场,打算进行最后一次的巡视。他俩沿着阶梯往下走,来到距离地面8.53米的地方,也就是斯里曼认为自己发现的特洛伊城的所在地,当苏菲亚还在东张西望的时候,斯里曼的眼光突然紧紧地盯住了一个地方,他的身体也一下子发僵,一动也不动,然后伸出手来一把抓住苏菲亚的胳膊,紧张地低声说:“金子!”苏菲亚莫名其妙地回头望着他。“快!立刻去把所有的工人打发回家,今天就不要上班了!”美丽的希腊妻子的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随便找个什么借口,就说我想到今天是我的生日,从现在起开始放假,快去!”斯里曼急促地说道。
  现在,发掘现场只有斯里曼和苏菲亚两个人了。“请把你的红头巾拿下来,”斯里曼一边对妻子说,一边用小刀使劲地挖土,尽管他的头上没有架设任何的保护板,上面的泥土与石头随时都有可能掉到他的头上。后来斯里曼在自己的著作里这样写道:“我用一把大摺刀尽快地把宝物挖出来。我使劲地干着,冒着丧生的巨大危险,因为我在挖墙基,厚厚的城墙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下来压在我身上。可是,看到这样多的无价之宝,使我增添了血气之勇,一点儿也没有想到个人的安危。”这些宝物包括各种各样用黄金与象牙制作的东西,苏菲亚用红头巾包好了这些宝物。
  斯里曼和苏菲亚两人带着这些宝物,沿着阶梯爬了上来,不动声色地悄悄溜进挖掘现场附近的小木屋,在一张粗糙的木头桌子上面打开包着宝物的头巾,将宝物全都摊开来,结果看到宝物里面有王冠、胸针、项链、手镯、耳环,以及金片、金线、钮扣等等。斯里曼刚刚拿起胸针和耳环给苏菲亚轻轻地戴上,就两眼盯住自己年轻的妻子,不由自主地喃喃说道:“海伦!”此时此刻的斯里曼好像重返当年的特洛伊城。这些宝物的发现,不仅使斯里曼获得了考古名人的声誉,而且似乎也打消了那些一直持怀疑与观望态度的人们的疑虑,使他们最终感到了满意。
  然而,无论是古城遗址之中出现的焚烧的痕迹和残留的城墙,以及大城门,还是古城遗址里面找出来的各种各样用象牙与黄金制作而成的王冠首饰之类的宝物,实际上都不能够证实斯里曼找到的就是特洛伊城;而后来的考古发掘却证明,不仅斯里曼当初的判断错了,而且所有相信这个发现的人都错了。因为希沙利克山丘的这第八座古城遗址,根本就不是特洛伊城,而是比后来发现的真正的特洛伊城还要古老1000年以上的古城遗址。那么,这个古城遗址究竟是属于什么时代的呢?
  根据有关专家的长期研究,最后的结论是:这个古城遗址,与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宫存在的年代差不多,距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这也就是说,在希沙利克山丘下面所发现的9座古城遗址,最下面的那一座古城遗址的年代还要古老,如果假定这最下面的第九座古城是在全球性的大洪水之中被毁灭,其后又被泥土覆盖起来的话,那么,在后来又建成的第八座古城,则是被另一次区域性的小洪水所毁灭掩埋的。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洪水,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终于层层叠叠地陆续毁灭了在此之后的其他的7座古城,形成了特洛伊平原上的希沙利克山丘!
Ⅳ.20 走进“神之大门”
  区域性洪水的小,是相对于全球性洪水的大而言的,不过,前者是可以反复出现的,而后者,根据现在所知道的情况则似乎只有一次。事实上,区域性洪水在反复出现之中,仍然是有大小之分的,这可以根据考古发掘时,泥土淤积的情况来进行区分。一般说来,淤积土层比较厚的说明洪水大一些,而淤积土层比较薄的就说明洪水小一些。
  在希沙利克山丘下面的9座古城遗址之间,越是下面的古城遗址,淤积的土层就越厚,因而除了第九座古城遗址上面的淤积土层最厚以外,第八座古城遗址上面淤积上层的厚度,亦远远地超过了其他的古城遗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如果只是说这正好表明了洪水很大,尽管听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错,但实际上却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因此,必须找到造成这样大的洪水的原因。
  1956年,在希腊半岛附近的桑托林群岛中的一个叫做赛拉的小岛上,有人偶然发现了一个被厚达30米的火山灰覆盖着的古城遗址,很快,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普遍关注,因为这是继意大利古城庞培遗址被发现以后,人们发现的被火山毁灭的第二个古城遗址,同时也是人们在海岛上发现的第一个这样的古城遗址。正是因为看到了火山爆发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人们才联想到了全球性的大洪水是否与火山爆发有关,并且形成了关于大洪水爆发的地球火山说。不过,这种说法显然与世界各地的民族神话里对于大洪水爆发的有关述说难以吻合。事实上,即使是区域性洪灾,往往也只是火山爆发的间接后果。
  1962年,希腊与美国的专家们联合组成了科学考察团,前往赛拉岛进行考古发掘,不久就挖出了这个古城遗址,并证实这个古代城市的确是为火山爆发后所喷射出来的火山灰所毁灭的。在此之后,专家们对整个桑托林群岛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火山灰曾经覆盖过的区域,包括了整个的群岛,以及附近的一些地方,全部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左右,其中以赛拉岛上的火山灰覆盖得最厚。然而,专家们却无法在赛拉岛上,以及在桑托林群岛的其他岛屿上,找到任何火山存在的踪迹。于是,人们开始对桑托林群岛,特别是对赛拉岛附近的海域进行探索,最后,科学家们在离赛拉岛不远的海底,在400米左右的海水下面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火山口!
  这样,专家们将这个在海底发现的火山命名为桑托林火山,并且根据考察获得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桑托林火山的爆发作出了如下描述:
  桑托林火山原来很有可能是在一座小岛上面,在火山爆发的时候,大量的物质喷射,使整个海岛所在之处的地壳形成了空洞,于是,整个海岛开始向下陷落,并迅速地沉入大海,此时喷射早已经停止的桑托林火山,便一下子陷入了海底。与此同时,在陷落的火山口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由此引发出巨大的海啸,漩涡中心的海水涌起,高达2000米左右,并且以每小时320公里左右的速度在海面上扩散,海啸的涌浪形成约50米高的水墙,向四面八方滚滚而来,冲击着地中海上的岛屿和沿岸的陆地。
  仅仅是在希腊半岛,以及克里特岛上,这次海啸就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桑托林火山的爆发,不仅促成了克里特岛上地震的发生,更直接导致了特洛伊平原上的洪水泛滥,将那个被斯里曼认为是特洛伊古城遗址的远古城市,在被战火焚毁之后,又深深地湮没在厚厚的淤泥之下。因而人们在淤积土层里面,发现了夹杂着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却没有找到任何尸体的残骸,也就不足为怪了。
  同时,这一点正好是欧洲特洛伊平原上的这个古城遗址,与南美洲秘鲁高原上的蒂亚瓦纳科古城不同的地方,两者之间出现的这种差异,主要在于:一方面是特洛伊平原上的这座古城,早在洪水到来之前,很可能就已经是废墟一片,而秘鲁高原上的那座古城遗址在洪水到来之前,却仍然是一座充满生命活力的城市。根据有关专家对桑托林火山的火山灰进行的C-14检测,结果表明桑托林火山的爆发时间大约在4000年以前,因而在特洛伊平原上的那个5000年前的古城遗址中出现了战争的痕迹,也就尽在情理之中了。
  另一方面,更是由于平原与高原的区域性地形特征所造成的。特洛伊平原上的洪水泛滥可以持续一段时间,淤积土层较厚一些,而秘鲁高原上的洪水冲刷将会转眼消失,淤积土层就自然会薄一些。因为离大海不远而平坦的特洛伊平原,与离大海相对较远且地势陡峭的秘鲁高原之间的海拔高度差,毕竟在3000米以上。这一区域性地形特征差异的存在,不仅使特洛伊平原上的洪水一再地发生,淹埋了9座古城的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