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是人类由来的一个场所,这个场所使人有了知觉,这种知觉的直接体验就是“光”。我们有理由认为:天是一颗运行的被“神”控制的星体。
  这个星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月亮。
  看似毫无道理的崇拜
  北京有处气势雄伟的名胜古迹——天坛,它是明清两朝历代帝王举行祭天大典的神坛。在天坛正北是供奉各种天神的神殿,名叫祈年殿,殿下有“三音石”,四周有“回声壁”。殿内有两排各种天神的神像,或威武、或庄严、或高深莫测,而殿的正中央供的则是中国古代最高的一位神——天帝。凡到过祈年殿的人一定会感到奇怪:天帝没有神像,只有一块小小的牌位。大家知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有偶像崇拜,基督教里的耶稣,佛教里的释伽牟尼,道教里的太上老君等都有自己的神像,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至上神——天帝没有神像呢?难道是中国人对天帝不尊?
  实际上说穿了并不奇怪,不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一个能够给“天帝”造出一个神像,因为中国崇拜的“天帝”不是具体的神,它代表是浩渺、无垠的天空,请问,有谁能为虚无的天空制造出一个具体的神像呢?没有!而且永远也不会有。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对虚无的天空产生崇拜?这恰恰是问题的所在,因为我们也在问:中国为什么能够形成看似毫无道理的崇拜?
  有一则寓意深刻的笑话,说有一天在某个城市的美术展览馆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美术展览,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但所有的人都对一幅题为《牛吃草》的所谓作品感到莫明其妙,因为画布上空白一片,整幅画就只有一个标题。好奇的观众请教作者说:“你画的草呢?”作者回答:“被牛吃完了。”观众又问:“那么牛呢?”作者说:“牛吃完草自然是走了。”我们敢肯定,看着这块什么也没画的空白画布,决不会有一个人说:画得真美!因为无从说起。
  那么,虚无的天空有使早期人类崇拜它的理由吗?回答是否定的,它与我们以上说到的这则笑话是同样的道理。大家不仿想一想,如果把天空中存在的风、雨、电以及日月星辰去掉的话,天空不就成了一块什么也没画的画布了吗?等于是无形无体的虚空,也就是空无,这不但是古代人,即使是现代人也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个虚无的空间。因此,虚空完全不具备使人类发生崇拜的自然属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去崇拜时间之神一样。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在智力低下的早期,形象思维占了主导地位,而抽象思维却不发达,这一点在原始岩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形象思维来自于直接的视觉刺激,因而动态性的东西往往比静态性的东西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天空中闪烁的星辰、盈亏有序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飘逸流动的浮云、金蛇般的闪电、时大时小的雷鸣等都具有极强的动感,所以自古以来就强烈刺激着原始人,并统统发展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相反,虚无的天空不具备引人注目的动态特点。
  或许有人用上古埃及的原始宗教里有天空女神奴特的崇拜来反驳我们,但从古埃及人把天空想象成奴特手脚跨地弯曲的半圆身体,身上又装饰着许多星星来看,人们并非将奴特当成天空本身来崇拜,只是把她作为星辰之母而已,本质上还是星辰崇拜。
  中国为什么在完全没有可能的前提下,形成了本不该有的崇拜呢?从历史上看,中国对虚无大帝的崇拜正式形成于西周。郭沫若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罗列八条证据,认为上古时虽然有“天”字,却不是神称。因此,一般学者认为,对天空的崇拜,并不是由天空自然神直接转化而来,而是后来许多社会神的神性集合在一起的产物。
  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在我们所发现的神灵崇拜当中,有许多都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虽然有些神在后来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但如果仔细追溯的话都可以从原始崇拜当中找到痕迹。那么为什么对天空的崇拜就不能是原始崇拜的内容呢?我们应该承认,现在对甲骨文的理解只是片言只字,甲骨文中每一个字所包含的具体含意以及形成这个文字的许多社会文化背景,我们知道的极其有限,怎么能由此判定天空崇拜一定发生在有文字记载之后呢?总之,现行的学术观点不能使人信服,天空崇拜起源不明。
  在中国所有古文化当中,与“天空崇拜”有关的可疑资料是上古神话。一般来说,文字记载的历史比口述的历史——神话传说要晚得多。当我们不能在文字记载中找到“天空崇拜”出现的恰当解释,就不得不考虑去神话中探源。事实上,中国人格外注意天空并非起源于西周,早在神话出现的时候,原始人不知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对虚无的天空津津乐道,最有利的证据是:一、中国有许多关于天的神话;二、中国许多神话都以“天”为中心展开,比如说,“天地分离”、“天梯”、“女娲补天”、“天倾西北”等等。我们认为,中国上古关于天的种种神话与后来怪异的“天空崇拜”之间有某种关系。
  然而,正如我们一开始分析的那样,如果神话中的“天”也是一个元形无体的虚空,那么不但不会形成后来的“天空崇拜”,甚至连神话的本身都不会存在。因此,面对大量关于“天”的神话我们不得不问:神话中的“天”与现代意义上的天是否同意呢?
  关于天的神话
  中国最早的“天”神话是关于天地起源的传说,它有“混沌开天”说和“天地分离”说两种。在我们挖掘神话潜藏秘密之前,先让我们来浏览一下美丽的神话吧!
  在很久很久之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宇宙像一个浑浑沌沌、模模糊糊的大鸡蛋,人类的始祖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之中。他在大鸡蛋中孕育着,成长着,每天只知呼呼睡大觉,可没想到这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突然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揉揉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呀!他又定了定神,还是什么也看不见,四周漆黑一片,粘糊糊的,闷得他心里发慌。
  他想:总这样怎么行呢?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里抓来一把大斧头,朝着眼着的黑暗浑沌,使劲一抡,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巨响,这个大鸡蛋被盘古一斧头给劈开了。鸡蛋中一些轻的东西,冉冉升起,变成了天,而一些重的东西,沉沉下降,最后变成了大地,从此以后人类有了自己的祖宗,有了天,也有了地,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可不知怎么搞的,刚刚形成的天总不想在上面好好呆着,它还想与地合在一起,于是它又慢慢降了下来。可盘古不愿意再回到浑沌中去,没办法!只好站在它们中间,头顶着天,脚踏着地,随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可就是这样顶着,天地还是有一部分相连着,气得盘古左手拿一个凿子,右手拿着他的大斧头,又劈又凿,好不容易才把相连的部分给凿断了。
  这么一来,天地再也合不拢了,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极高了,地变得极厚极厚了,盘古的身子自然也变得极长极长。据说,盘古有九万里那么高。
  盘古再伟大也总会要死的,当他知道天再也掉不下来的时候,他倒下去死了。他临死的时间,周身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从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鸣,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四方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头发变成了天上星星,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而亮的珍珠、温润的玉石等,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就连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以上是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它既见于上古的记载,也见于民间传闻,如今的王屋山上仍有盘古寺,每年都有一些人前来祭典。盘古的神话是美丽的,因为他是个伟大的善良之神,默默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由于他的“临死化身”,我们才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接下来共工的神话可就未必美丽了,因为他是一个恶神,曾给人类带来无限的苦难。
  盘古虽然费了极大的努力开天壁地,可开天辟地的任务并没有完成,那个天老是赖着不走,就是浮在人们的头顶上,天和地中间有一根巨大的柱子——不周山,它上顶着天,下连着地。有一年,天上出了一个坏神,他就是水神共工,他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红红的头发,简直是只愚顽的禽顽的禽兽,性情极为残暴。可能是为了与火神祝融争权夺利,二人打了起来。战争的结果,根据人间善恶法则,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胜利了,而代表黑暗的水神共工当然战败了。可没想到小肚鸡肠的共工,打败了仗,一口气闷在肚里,又羞又恼,竟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碰去,只听轰的一声,不周山倒了。这下可了不得了,天上塌了一个大窟窿,地的一角也损坏了。天带着这么一个丑陋的大洞越升越高,从此以后,天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地的上空。至此,天和地才算真正开辟了。谁能想到,开天辟地这么一件伟大的事业竟是由恶神共工最后完成的,它的起因竟是由于一场丑恶的战争。
  不难发现,虽然这两则神话有相互混杂的痕迹,但它们的主题却是同一的,都在说明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事实及过程。神话不难给我们这样的印象,在两则神话的通篇叙事中,虚无的天空被拟人化了,在整个叙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是神话的核心。这种叙事的思想贯空于整个中国神话当中,比如,对“天梯”的各种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