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林僧宝传-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穿直贯。机锋不可触。声著京洛。倚圭峰钞。以诠量众义。然恨圭峰学禅。唯敬北京元华严然。恨元非讲。曰。教尽佛意。则如元公者。不应非教。禅非佛意。则如圭峰者。不应学禅。然吾不信。世尊教外。别以法私大迦叶。乃罢讲南游。谓同学曰。吾将穷其窟穴。搜取其种类。抹杀之。以报佛恩。乃已耳。初至随州护国。读净果禅师碑。曰。僧问报慈。如何是佛性。慈曰谁无。又问净果。果曰。谁有。其僧因有悟。秀大笑曰。岂佛性敢有无之(一本云。岂佛法有无之)矧。又曰。因以有悟哉。其气拂膺。去至无为铁佛。谒怀禅师。怀貌寒危坐。涕垂沾衣。秀易之。怀收涕问。座主讲何经。秀曰。华严。又问。此经以何为宗。秀曰。以心为宗。又问。心以何为宗。秀不能对。怀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秀退自失悚然。乃敬服愿留。日夕受法。怀公移池入吴。秀皆从之十年。初说法于淮四面山。杖笠之包具而已。衲子追逐。不厌饥寒。秀哀祖道不振。丛林凋落。以身任之。住栖贤。有僧文庆。寒陋不上眼。秀遣督割稻石桥庄。既辞去。有识者曰。庆出世湘乡寺十余年。云盖颙禅师嗣也。秀遣侍者追谢之。且迎以还山。庆曰。俟稻入囷乃还。秀心奇之。称于众。后住栖贤二十年。秀寔使之也。蒋山元禅师殁。舒王以礼致秀嗣其席。秀至山。王先候谒。而秀方理丛林事。不时见王。以为慢己。遂不合弃去。住真州长芦。众千人。有全椒长老。至登座。众目笑之。无出问者。于是秀出拜趋。问如何是法秀自己。全椒笑曰。秀铁面。乃不识自己乎(丛林号秀为铁面)。秀曰。当局者迷。然一众服其荷法心也。冀国大长公主。造法云寺成。有 诏秀为开山第一祖。开堂之日 神宗皇帝。遣中使。降香并磨衲。仍传 圣语。表朕亲至之礼。皇弟荆王。致敬座下。云门宗风。自是兴于西北。士大夫日夕问道。时司马温公。方登庸。以吾法太盛。方经营之。秀曰。相公聪明。人类英杰。非因佛法不能尔。遽忘愿力乎。温公不以介意。元祐五年八月卧疾 诏翰林医官视之。医请候脉。秀仰视曰。汝何为者也。吾有疾。当死耳。求治之。是以生为可恋也。平生生死梦。三者无所拣。挥去之。呼侍者。更衣安坐。说偈三句而化。阅世六十有四。坐四十五夏。李公麟伯时工画马。不减韩干。秀呵之曰。汝士大夫以画名。矧又画马期人跨。以为得妙。妙入马腹中。亦足惧。伯时繇是绝笔。秀劝画观音像。以赎其过。黄庭坚鲁直作艳语。人争传之。秀呵曰。翰墨之妙。甘施于此乎。鲁直笑曰。又当置我于马腹中耶。秀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正恐生泥犁中耳。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秀。秀方馔客。晋卿为扫墨竹于西轩。以迟之。秀来未及揖。顾见不怿。晋卿去即漫之。
  赞曰。余至京师。秀化去已逾月。观法云丛林。其遗风余烈。尚可想见。及拜瞻其像。面目严冷。怒气巽人。平生以骂为佛事。又自谓丛林一害。非虚言哉。

  延恩安禅师

  禅师名法安。生许氏。临川人也。幼事承天沙门慕闲。年二十。以通经得度。游方谒雪窦显禅师。显殁。依天衣怀禅师。众推其知见。又遍历诸家。耆宿指目。为饱参。来皈临川。见黄山如意院。败屋破垣。无以蔽风雨。安求居之十年。大厦如化成。乃弃去。下江汉。航二浙。上天台。溯淮汶。而还。所至接物利生。未尝失言。亦未尝失人。白首怀道。翩然无侣。倚杖于南昌上蓝。又住武宁之延恩寺。寺以父子传器。贫不能守易。以为十方。草屋数楹。败床不箦。安安乐之。令尹纠豪右。谋为一新。安笑曰。檀法本以度人。今非其发心。而强之。是名作业。不名佛事也。栖止十年。而丛林成。僧至如皈。安与法云秀公昆弟。且相得。秀所居庄严妙天下。而说法如云雨。其威光可以为弟兄。接羽翼。而天飞也。秀以书招安云云。安读之一笑而已。问其故。曰吾始见秀。有英气。谓可语。乃今而后知其痴。痴人正不可与语也。问者瞚视。久之曰何哉。安曰。比丘法。当一钵行四方。秀既不能尔。又于八达衢头。架大屋。从人乞饭。以养数百闲汉。非痴乎。安每谓人曰。万事随缘。是安乐法。元丰甲子七月。命弟子取方文文书。聚火之以院事付一僧。八月辛未殁。阅世六十有一。坐四十有一夏。
  赞曰。怀禅师五坐道场。皆衰陋处。而能使之成宝坊。安真能世其家者也。安笑秀公。架大屋养闲汉为痴。正当以漫晋卿墨戏并按也。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六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七

    宋明白庵居沙门 惠洪 撰

  明教嵩禅师

  禅师名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生藤州镡津李氏。七岁。母钟施以事东山沙门某。十三得度受具。十九游方。时宁风有异女子姚。精严而住山。时年百余岁。面如处子。嵩造焉。女子留之信宿。中夜闻池中有如戛铜器声。以问女子。女子曰。噫此龙吟也。闻者瑞征。子当有大名于世行矣。无滞于是。下沅湘。陟衡岳。谒神鼎諲禅师。諲与语奇之。然无所契悟。游袁筠间。受记莂于洞山聪公。嵩夜则顶戴观世音菩萨之像。而诵其号。必满十万。乃寝以为常。自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是时天下之士。学古文。慕韩愈拒我。以遵孔子。东南有章表民。黄聱隅。李太伯。尤雄杰者。学者宗之。嵩作原教论十余万言。明儒释之道一贯。以抗其说。读之者畏服。未几复游衡岳。罢归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其志盖悯道法陵迟。博考经典。以佛后摩诃迦叶。独得大法眼藏。为初祖。推之下至于达磨多罗。为二十八祖。密相付嘱。不立文字。谓之教外别传。书成游京师。知开封府龙图王公素。奏之 仁宗皇帝。览之加叹。付传法院。编次入藏。下诏褒宠。赐紫方袍。号明教。嵩再奏辞让。不许。宰相韩琦大参。欧阳修。皆延见而尊礼之。留居闵贤寺。不受。再请东还。于是律学者憎疾。相与造说以非之。嵩益著书。援引古今。左证甚明。几数万言。禅者增气。而天下公议。翕然归之。凞宁五年六月四日晨兴。写偈曰。后夜月初明。吾今独自行。不学大梅老。贪闻鼯鼠声。至中夜而化。阇维敛六根之不坏者三。顶骨出舍利。红白晶洁。状如大菽。常所持数珠。亦不坏。道俗合诸不坏。葬于故居永安院之左。阅世六十有六。坐五十有三夏。有文集总百余卷。六十万言。其甥法澄。克奉藏之。以信后世。嵩居钱塘佛日禅院(或云惠日禅师)。应密学蔡公襄所请也。东坡曰。吾入吴尚及见嵩。其为人常嗔。盖嵩以嗔为佛事云。
  赞曰。是身聚沫耳。特苦业所持。寔本一念。首楞严曰。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然但名为融通妄想。念常清净。正信坚固。则名善根功德之力。嵩生而多闻。好辩而常嗔。死而火之。目舌耳毫为不坏。非正信坚固功德力乎。余尝论人之精诚不可见。及其化也。多雨舍利。譬如太平无象。而烝枯朽。为菌芝。嵩其尤著闻者。聪公可谓有子矣。

  蒋山元禅师

  禅师名赞元。字万宗。婺州义乌人。双林傅大士之远孙也。三岁出家。七岁为大僧。性重迟。闲靖寡言。视之如鄙朴人。然于传记。无所不窥。吐为词语。多绝尘之韵。特罕作耳。年十五游方。至石霜。谒慈明禅师。助舂破薪。泯泯混十年。慈明移南岳。又与俱。及殁葬骨石于石霜。植种八年乃去。兄事蒋山心禅师。心殁。以元继其席。舒王初丁太夫人忧。读经山中。与元游如昆弟。问祖师意旨。元不答。王益扣之。元曰。公般若有障三。有近道之质一。更一两生来。恐纯熟。王曰。愿闻其说。元曰。公受气刚大。世缘深。以刚大气。遭深世缘。必以身任天下之重。怀经济之志。用舍不能必。则心未平。以未平之心。持经世之志。何时能一念万年哉。又多怒。而学问尚理。于道为所知愚。此其三也。特视名利如脱发。甘澹泊如头陀。此为近道。且当以教乘滋茂之。可也。王再拜受教。自凞宁之初。王入对。遂大用至真拜。贵震天下。无月无耗。元未尝发视。客来无贵贱。寒温外无别语。即敛目如入定。客即去。尝馔僧。俄报火厨库。且及潮音堂。众吐饭苍黄。蚁窘蜂闹。而元啜啖自若。高视屋梁。食毕无所问。又尝出郭。有狂人入寺。手刃一僧。即自杀尸相枕。左右走报。交武于道。自白下门。群从而归。元过尸处。未尝视。登寝堂危坐。职事者侧立。冀元有以处之。而敛目如平日。于是稍稍隐去。卒不问。王弟平甫。豪纵于人物。慎许可。见元即悚然加敬。问佛法大意。元复有难色。平甫固请为说。元曰。佛祖无所异于人。所以异者。能自护心念耳。岑楼之木。必有本。本于毫末。滔天之水。必有原。原于滥觞。清净心中。无故动念。危乎岌哉。甚于岑楼。浩然横肆。甚于滔天。其可动耶。佛祖更相付授。必丁宁之曰。善自护持。平甫曰。佛法止于此乎。元曰。至美不华。至言不烦。夫华与烦。去道远甚。而流俗以之。申公论治世之法。犹谓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如何耳。况出世间法乎。元丰之初。王罢政府。舟至石头。夜造山拜坟。士大夫车骑。填山谷。王入寺。已二鼓。元出迎。一揖而退。王坐东偏。从官宾客满坐。王环视。问元所在。侍者对曰。已寝久矣。王笑之王。结屋定林。往来山中。又十年。稍觉烦动。即造元相向。默坐终日而去。有诗赠之。其略曰。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人以为实录。元祐之初。曰吾欲还东吴。促办严俄化。王哭之恸。塔于蒋陵之东。平甫状其行碑山中。
  赞曰。舒王尝手题其像曰。贤哉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