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你一个战略头脑-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蒙古骑兵却可以一连十几天纠缠敌军主力,直至对方露出破绽为止。这种象〃海子〃般波澜壮阔的阵势,敌军是无法将其包围的,而他们却可以包围比他们多得多的敌人。如果敌人的战斗力很强,不易攻歼,也可以断其给养,四面骚扰,使之疲乏削弱,暴露弱点,以利己方主力攻击。 
所谓〃攻如凿穿而战〃,指在〃海子样阵〃的后面,隐蔽跟进一支密集部署的主力骑兵集群。待敌人被前锋搅得人困马乏,并且暴露出要害,这支主力就乘虚直捣敌人心脏,〃凿穿〃敌阵。为了确保实现〃凿穿〃,〃海子阵〃的部队也要同时从四面八方发起猛攻,使敌人无法判断〃凿子〃之所在。 
防御是被动地保守已经占有的竞争目标的行为。它有三条件: 
所保守的目标已经占有; 
在竞争中面对对手主动发起的争夺; 
仅就防御本身而言,它的竞争目的以保守现有目标为满足,不是要求获得新的目标,因而是被动的竞争行为。例如,夫妻之间搞好家庭关系,使第三者无隙可乘;商人实行产品三包,力求保住企业及产品声誉;政治家为自己的政策进行辩护;消费者投保财产保险等等。局部相对劣势是防御的前提。 
一个竞争者为什么要采取防御的态势呢?无非有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竞争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自己已经占有的东西尚且没有把握保住,更不用说发起进攻了。这时,比较起他的竞争对手,他的实力绝对是不足的。因此,他不得不处于守势。 
第二种情况是竞争者处于总体优势,但是在局部或一段时间内处于守势,以便在其它方面发动进攻。这时他为什么在这些方面或这一段时间内停止了进攻呢?主要原因也是在某些局部的竞争方面实力相对不足,因而在这些地方或方面取守势,以便腾出实力去在其它方面发动进攻。例如日本的经济实力虽然强大,国际贸易总体上是咄咄逼人的顺差的形势,但是在原料和能源方面也必须处于守势,也就是说,在这个领域里容忍逆差存在。为什么?道理几乎人人明白:日本经济缺乏自然资源这一种实力要素,因此在这个局部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还有一种情况,竞争者在某种竞争中已经夺取了可能夺取的最高目标,然后很自然地就转入了防御。例如,体育运动员获得了某个体育项目的最高荣誉奖,面临着其他运动员的挑战。所谓〃卫冕赛〃。 
克劳塞维茨说,防御是比较强的战争形式,我们当然也可以推广到所有的竞争形式里,说防御是较强的竞争形式。可是为什么防御是较强的竞争形式呢? 
首先是因为防御的消极目的较易实现。根据定义,我们知道防御这种竞争行为是要在竞争中保住竞争目标,也就是说,只要手头抓住的东西不被人抢去就行了。要达到比较低的目标,只需比较弱的实力就够了。一个学生,如果以保住已经拥有的学籍为满足,则60分足矣,所需花费的精力远远少于想夺取第一名的同学。想得到第一名,没有最高分都不能说自己已经有了把握。 
其次,防御的竞争行为的表现特点是等待进攻,因此防御是以逸待劳。既然是防御,就没有主动找麻烦的积极性,最好对手不要找上门来。在这种情况下,处于防御的一方动用和消耗的实力都比较少。在司法纠纷中,如果是诉讼的原告,在官司开始前就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去搜集证据,准备状纸。假如准备工作达不到法院规定的要求,甚至可能不予立案。而作为被告,只有在接到法院通知后,才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去准备辩护。如果不计败诉后的赔偿和采取违法行为的开支,仅仅就诉讼活动本身的花费来看,被告一般要少于原告。 
在竞争活动会引起竞争者产生空间运动的竞争当中,防御者由于是静态地利用环境,与之结合较好。可以充分利用地主之利,先机改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己的竞争战场。在商业活动中,如果遇到竞争对手企图打入我方已经占领的市场,我方就可以利用久居市场的一切有利条件,对抗对手的进攻。在美国和许多国家的贸易往来当中,美国生产商人经常利用一些非经济的手段阻止外国竞争者进入美国市场。例如煽动排外情绪,影响议会通过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法案,以增加外国商品的经营成本。 
另外,在竞争者需要进行空间运动的竞争当中,处于防御的一方实力在防御中接近或依托基地,易于得到支援和补充。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迅速发展,吸引了内地的千千万万的民工跑到特区来求职。这些求职者当中,在特区有亲友和没有亲友的处境大不一样:有亲友的,首先住宿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可以省下一笔可观的住宿费;另外,如果亲友比较热心,事先找好工作,就业问题也容易解决,就算找不到工作,至少可以提供信息,或者介绍关系,使新来的人比较快地找到工作。尽管如此,他们的竞争条件还是远远不如他们的竞争对手…特区的本地居民,尤其是当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本地居民就业机会的法令和规定,例如要求企业不得雇佣那些没有当地户口的〃三无人员〃、〃盲流〃,并对违抗的企业处以罚款和其它处分。仅仅这一条,已经足以使得〃盲流〃们不能涉足合法的劳务市场,只能进入劳务黑市任由那些黑心的老板盘剥宰割。 
防御的最大最普遍的好处是它是一种维持现状,保持钧势的竞争行动,有利于争取同盟。虽然我们在理论上不否认存在着天然无控制的竞争,但是由于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以至到了今天,我们实际上可能参加的竞争活动,已经或多或少地被社会置于控制之下。就算是战争,也还有日内瓦公约和各种习惯传统,很少是完全无控的。在有控制的竞争当中,只有竞争中的进攻的一方,有可能从现状的破坏当中得到好处,而其他人,无论是防御者还是中立的一方,都有可能由于进攻者得逞而受害。对于中立的人来说,他的现状往往取决于竞争各方的势均力敌所形成的均势,而现状的破坏的结果,进攻者不会把获得的战利品慷慨地拿出来与他分享,最有可能的,是挑选他作为下一个进攻的对象。因此,人们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同情弱者,同情处于防御地位的一方。在婚姻家庭问题的讨论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个充满不幸的家庭和第三者的入侵,《安娜?卡列尼娜》就是这样的故事。实际生活当中,第三者的插入常常是家庭破裂的结果,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小两口恩恩爱爱,亲密无间,就算有人企图充当第三者,也不能得逞。当然,家庭破裂未必是没有第三者的一方的错,但至少是其中一方的错。或者是对配偶不好,使之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或者是本来就不是真心爱配偶,当然欢迎第三者啦。这就是说,如果两口子恩恩爱爱,感情无懈可击,第三者当然是〃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发生了问题,双方至少有一方要有过失,常常是双方都有过失,并不仅仅是第三者的错。不过,在大多数报刊上举办的讨论当中和社会舆论当中,指责第三者的总是很容易占上风。道理很简单,如果第三者也可以平等地竞争,则家庭婚姻的保护意义就丧失了。每个人都拿不准,那一天突然自己就得罪了自己的那一口子,使他(或她)竟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带一个第三者回家来以示惩罚。 
防御,无论对于强者还是弱者,都是实力相对或绝对不足的表现,因此想保住一切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为此,就必须就所有的目标进行分析,有所取舍。实力弱小的竞争者,放弃守不住的目标,没有几个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强者常常在实际上被以往的成功所迷惑,想保住一切,最后可以保住的东西也丧失了。竞争中强者失败最经常的模式是:在开始尽量扩张战果,当形势开始逆转时,不愿意放弃任何目标,到了元气大伤以后,才突然撤退,触发了崩溃。更有甚者,连转入防御的必要性也不愿正视。可以说,很多生意失败,正是这样的结果。在企业家面前,新的投资机会总是接踵而来,放过那个都说不定会遗憾一辈子,结果就这里投一点,那里投一点,机动财力就这样消耗殆尽。如果一切按理想运行,问题倒不大,但是一旦对手发起强有力的攻势时,就招架不住了。西方经济学强调利润最大化,引导企业家用尽一切资源,因为任何闲置不用的资源,都不可能创造财富,优秀的企业家就是要使他支配的资源一刻不停地运转。但是,在实际上成功的企业家很少会做得那么〃绝〃的,因为做得那么〃绝〃的企业家往往挨不到成功的那一天就破产了。就个人而言,我们手头持有的现金,如果不是马上使用,就是在浪费利息。但是,如果一个人真是在领工资的时候严格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行事,除了麻烦之外,一定还有尴尬和狼狈的时候。在银行家方面,如果这样做,尽量不留或者少留准备金,就很可能导致金融风潮。因此,银行界都要保留一部分吸收到的资金作为准备金,以防不测。 
英国人在国际事物方面的深谋远虑和干练老到,是世界闻名的。人们往往注意英国人在殖民扩张当中的智慧,而忽视了大英帝国有秩序地瓦解过程,如果不是更深刻地表现了其政治家的谋略素养的话,至少是应该同样值得称道的。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邱吉尔认为应该合起来算一次三十年战争)中,竭尽全力打败了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德国,但是自己也元气大伤。战后英国的政治家有见于此,及时地实行了全球性的战略总退却,用〃英联邦〃这一块遮羞布,体面地退出了〃苏伊士以东〃的绝大部分殖民地。大洋洲、印度、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中东、南非及非洲的许多殖民地几乎没有发生激烈的冲突就退出了,英国人唯一进行了一次并不坚决的反扑的地方是埃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