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丑六爱别离苦 五
           一不与彼会生愁恼 二由此因缘生怨叹 三由此因缘身扰恼
           四念彼众德思恋因缘意热恼 五应受用等有所阙
          丑七求不得苦 五 同前
~P 624
          丑八五取蕴苦 五
           一生苦器 二依生苦器 三苦苦器
           四坏苦器 五行苦性
         子二思惟六苦 摄为三
          丑一于流转中不可保信 四
           一数数舍身 二损益无定 三胜劣无定 四无伴而往
          丑二不知厌足
          丑三无始流转
        癸二思惟别苦 分四
         子一三恶趣苦
         子二人苦
         子三非天苦
         子四天苦 分二
          丑一欲天苦 分三
           寅一死堕苦 二
            一死苦 二堕苦
           寅二凌懱悚惧苦
           寅三斫截破坏残害及驱摈苦
          丑二上界天苦
      辛二思惟集谛趣入于流转 分三
       壬一烦恼发生之相 分三
        癸一烦恼之认识 十
         一贪 二瞋 三慢 四无明 五疑 六萨迦耶见
         七边执见 八见取 九戒禁取 十邪见
        癸二发生之次第如何
        癸三烦恼之过患
       壬二此业积集增长之相 分二
        癸一所作业积集增长之认识
~P 625
        癸二此积集增长法如何
       壬三死及结生相续之相 分五
        癸一死之缘 三
         一寿尽 二福尽 三不避不平等 九
        癸二死之心
        癸三暖从何收
        癸四死已成中有之理
        癸五从此于生有受生相
     己二发心之量
     己三除邪分别
     己四抉择趣解脱道之自性 分二
      庚一依何等身违反生死
      庚二修如何道违反之
    戊三上士修心之道次第 分三
     己一明发心为入大乘之门
     己二此心如何发法 分三
      庚一修菩提心之次第 分二
       辛一从阿底峡尊者所传七种因果言教 分二
        壬一生起之次第决定 分二
         癸一明大悲为大乘道之根本 三
          初中后之重要
         癸二诸余因果为彼之因果法 分二
          子一从知母至慈心成其因
          子二增上意乐及发心成其果
        壬二正修之次第 分三
         癸一修求利他之心 分二
          子一修习此心发生之根本 分二
           丑一于有情修平等心
~P 626
           丑二修一切悦意之相 三
            一知母 二念恩 三报恩
          子二正发此心 三
           一慈 二悲 三增上意乐
         癸二修求菩提之心
         癸三认定修果发心
       辛二依寂天菩萨教而修 分三
        壬一思惟自他换否之功过
        壬二明若能修习则彼心发生
        壬三修习自他相换法之次第 分二
         癸一除其障碍
         癸二正明修法
      庚二发心之量
      庚三以轨则受 分三
       辛一未得令得 分三
        壬一从何处受
        壬二以何身受
        壬三受之轨则如何 分三
         癸一加行仪轨 分三
          子一殊胜皈依 分三
           丑一净地设像陈供
           丑二启白与皈依
           丑三皈依竟说学处
          子二积集资粮
          子三净修其心
         癸二正行仪轨
         癸三完结仪轨
       辛二得已守护不失 分二
        壬一修学于此世发心不坏之因 分四
         癸一修学为猛利增长发心故念其胜利 分二
~P 627
          子一成胜福田
          子二摄持无恼害福
         癸二修学正为增长发心故于六次发心 分二
          子一修学不舍已发之愿心
          子二修学增长
         癸三修学发心已于任何事不捨有情
         癸四修学积集福智资粮
        壬二修学于他生亦与彼不离之因 分二
         癸一修学远离能坏之四黑法 分四
          子一欺诳和尚阇黎尊长及有德者
          子二令无悔者悔其善行
          子三诽谤安住大乘之有情
          子四随行谄诳无正直心
         癸二修学受持不坏之四白法 分四
          子一设遇丧命因缘不以妄语亲近戏笑
          子二与人从事心行正直离诸谄诈
          子三于诸菩萨起大师想随于四方称赞其德
          子四化度众生志不求余令住圆满菩提
       辛三犯已还净法
     己三发心已学行法 分三
      庚一发心已于学处须修学之相
      庚二释方便与慧随学其一不能成佛
~P 628
      庚三释于学处修学之次第 分二
       辛一总于大乘修学法 分三
        壬一于菩萨学处求学
        壬二学已受菩萨戒
        壬三受已修学之法如何分三
         癸一依何学处(六度)
         癸二诸学摄于彼 分二
          子一正义数决定 分六
           丑一观待于现上数决定
           丑二观待于成就二利数决定
           丑三观待于成就圆满一切利他相数决定
           丑四观待于摄一切大乘数决定
           丑五于一切道或方便之相为增上数决定
           丑六观待于三学数决定
          子二兼则次第决定 分三
           丑一生起次第
           丑二胜劣次第
           丑三粗细次第
         癸三此中修学之次第如何 分二
          子一行者总修学法 分二
           丑一学行六度成熟自佛法 分六
            寅一布施学处分三
             卯一施之自性
             卯二差别 分二
              辰一对人不同之差别 二
               一在家财施 二出家法施
              辰二施自性之差别 三
~P 629
               一法施 二无畏施 三财施
             卯三于身心生起之法 分二
              辰一思执持之过患
              辰二思施舍之胜利
            寅二戒之学处 分三
             卯一戒之自性
             卯二差别 三
              一律仪戒 二摄善法戒 三饶益有情戒
             卯三于身心生起之法
            寅三忍之学处 分三
             卯一忍之自性
             卯二差别 三
              一耐怨害忍 二安受苦忍 三法思胜解忍
             卯三于自心生起之法 分二
              辰一须思忍之胜利
              辰二须思不忍之过患
            寅四精进学处 分三
             卯一精进自性
             卯二差别 分三
              辰一擐甲精进
              辰二摄善法精进
              辰三饶益有情精进
             卯三于身心生起之法 分四
              辰一勤发精进之胜利
              辰二不勤发之过患
              辰三于精进发起之违缘 分二
               巳一虽见于善法能成而不行 分二
                午一思待后有暇而为推缓
~P 630
                午二否则为着恶事等所映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