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行始得发起,若不修善则不发生。如是若由宿业及现前缘增上
力故决定起者,此等暂时无能遮止,起已必须安然忍受。若不能
忍则反于此原有苦上,由自分别更生心苦极难堪忍。若能安忍虽
根本苦未能即退,然不缘此更生内心忧虑等苦。若于此上更持余
苦助道方便,则苦极微而能堪忍,是故引发安受苦忍极为切要。
 第二引发方便分二,一 有苦生时破除专一执为不喜,二 显
示其苦理应忍受。  今初
  若已生苦有可治者,是则其意无须不喜,若不可治纵不欢喜
亦无利益,非但无益且有过患。若太娇爱,虽于微苦亦极难忍,
若不娇爱,其苦虽大亦能忍故。如云:「若有可治者,有何可不
喜,若已无可治,不喜有何益。」又云:「寒热及风雨,病缚捶打等,我不应太娇,若娇苦反增。」
 第二显示其苦理应忍受分三,一 思惟苦之功德,二 思惟能
忍众苦难行之功德,三 从微渐修无难之理。  今初
  功德有五,谓若无苦,则于苦事不希出离,故有驱意解脱功
德。由苦逼迫坏诸高慢,故有除遣傲慢功德。若受猛利大苦受时,
则知其苦从不善生,不爱其果,须止其因,故有羞耻作恶功德。
由苦逼恼希求安乐,若求安乐须修善因,故有欢喜修善功德。由
比我心度余有情,知皆是苦,于诸漂流生死海者,能发悲愍。以
上诸德及此所例诸余功德,自应先知数数修心,谓此诸苦是所愿
处。如云:「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又云:「又苦诸功德,
谓以厌除慢,悲愍生死者,羞恶而喜善。」
 第二思惟能忍众苦难行之德分二,一 思解脱等诸大胜利,二
 思能遮止无量大苦所有胜利。  今初
  我昔流转生死之时,为求微劣无义欲故,虽知有苦尚能轻蔑
非一大苦,作感当来无量苦因,忍受非一无义大苦。况我今者,
为求引发自他无量利益安乐,尚应故知忍受过前百千俱胝倍数大苦,而修善行,况轻于彼,应数思惟
令心坚固,入行论云:「为欲曾千返,受烧等地狱,然于自他利,
我悉未能办。现无尔许苦,能成诸大利,为除众生苦,于苦唯应
喜。」思惟往昔于自他利俱无所成,尚能忍受尔许难行,今为引
发极大利义,于诸微苦何故不忍。故虽有苦,然有此利,我实善
得,如是思惟令心高起。又由恶友之所诳惑,尚能趣向无义恶途,
忍诸苦行,谓跳三尖矛及炙五火等。又为世间微劣事故,能强忍
受务农,徇利战兢等事,非一大苦,如是思已当于苦行而发无畏。
  思能遮止无量大苦所有胜利者,如有一人是应杀犯,若截手
指能免杀罪发大欢喜,如是若由人间小苦,总能脱离无边生死,
别能永断那洛迦等恶趣众苦,极为善哉。若能善思现前久远二苦
差别,则于难行能生心力全无所畏。如云:「若截杀人手,能脱
岂非善,若以人间苦,离狱岂非善。」
  从微渐修无所难者。如云:「若习不易成,此事定非有,故
修忍小苦,大苦亦能忍。」若被忍甲受苦意乐,杂诸小苦渐次修
习,则忍苦力渐能增广。集学论亦云,「此中若修小苦为先,则
于大苦及极大苦而能串习。譬如一切有情由串习力,于诸苦上妄起乐想,如是若于一切苦上,安住乐想而渐串习,则亦
能住安乐之想。」又生此想,复如猛利请问经云:「应当舍离,
如树棉心。」华严亦云:「童女,汝为摧伏一切烦恼故,应当发
起难行之心。」谓须心力最极坚稳,非心微薄之所能成,故若先
发坚强志力,则诸大苦亦成助伴,譬如勇士入阵战时见自出血,
以此反能助其勇志。若先未闻如是之法,虽闻云我不能行此自轻
蔑者,则苦虽微亦能成彼退道之缘,譬如怯夫,虽见他血亦自惊
倒。如云:「有若见自血,反增其坚勇,有虽见他血,亦惊慌闷
绝,此由心坚固,怯弱之所致。」
  处门广释者。若须安忍所生苦者,为当忍受由何生苦。此分
八处,依止处者,所谓衣服饮食坐具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是
能增长梵行之依,此等诸物若得粗鲜,他不恭敬,稽留乃与,不
应忧郁,当忍由此所生众苦。世法处者,衰毁讥苦,坏法坏,尽
法尽,老法老,病法病,死法死,如是九种是为世法,依此一切
或依一分所生众苦,应善思择而忍受之。威仪处者,行住坐卧是
四威仪,第一第三昼夜恒时,从诸障法净修其心,由此生苦悉当
忍受,终不非时胁著床座草敷叶敷。摄法处者,供事三宝,供事
尊长谘受诸法,既谘受已为他广说,大音赞诵,独处空闲无倒思
惟,修习瑜伽作意所摄若止若观,为七摄法,于此劬劳所生众苦
悉当忍受。乞活处者,剃须发等誓受毁形,受持裁染坏色之衣,
从其一切世间游涉兢摄住故别行余法,舍务农等从他所得而存济
故,依他存活,不应受用集所获故,尽寿从他求衣服等,断秽行
故,尽寿遮止人间诸欲,舍离歌舞笑戏等故,及离与诸亲友同龄
欢娱等故,尽寿遮止人间嬉戏,为七乞活,由依此等所生众苦应
当忍受。勤劬处者,勤修善品,劬劳因缘所生众苦悉当忍受。利
有情处者,谓十一事,从此生苦皆应忍受。现所作处者,谓出家
者,便有营为衣钵等业,诸在家者,则有无罪营农经商仕王等业,
从此生苦悉当忍受。如是八处所生众苦,随何苦起,皆应别别精
进不废正趣菩提,已正趣入不令成其退转障碍,令意全无不喜而
转。
  第三引发思胜解忍中胜解之境,略有八种。一净信境者谓三
宝功德,二现证境者谓无我真实,三希乐境者谓诸佛菩萨广大神
力,此复有三,谓神通力,六波罗蜜多力及俱生力,四五取舍境
者,谓诸妙行诸恶行因及此所招爱非爱果,此分为二,六七所修
境者,谓大菩提是应得义及菩萨学一切诸道,是能得彼所有方便,
此亦分二,八闻思随行境者,谓所知境,卓垄巴师说为无常等,
然力种性品说十二分教等正法,为第八种或应如是。胜解之理者,谓如实知此诸境已,无
所违逆数数思惟。安受众苦及思择法俱分八类者,如菩萨地所说
而录,特于思法此说极广。
  修此等时如何行者。谓随修一能堪忍时,皆令具足六种殊胜,
具足六种波罗蜜多,唯除令他安立于忍,是忍施外余如前说。
  第五此等摄义者。谓应随念发菩提心,为行依止而修行者,
是欲安立一切有情于漏尽忍所有根本,故须令此渐次增广,大地
诸忍作所愿境而勤修习。诸初发业所应学忍善了知已,如理修学。
如于所说有所违越,应当精勤而令还出,若修此时舍而不修,恒
为非一大罪所染,于余生中亦极难修,最为殊胜诸菩萨行。若能
视为胜道扼要,诸能行者现前修行,未能行者亦能于上净修意乐,
则如妙手问经所说,以少功力及微小苦,而能圆满波罗蜜多。
 学习精进波罗蜜多分五,一 精进自性,二 趣入修习精进方
便,三 精进差别,四 正修行时应如何修,五 此等摄义。 
 今初缘善所缘勇悍为相,入行论云:「进谓勇于善。」菩萨地说
为摄善法及利有情,其心勇悍无有颠倒,及此所起三门动业。
  第二趣入修习精进方便者。谓应多思精进胜利不进过患,此
若串习精进起故。其胜利者,劝发增上意乐会云:「能除诸苦及
冥暗,是能永断恶趣本,诸佛所赞圣精进,此是恒常应依止。此
世所有诸工巧,及出世间诸巧业,若发精进非难得,智者谁厌精
进力。若有趣佛菩提者,彼见昏睡诸过失,常发精进而安住,我
为策彼而说此。」庄严经论亦云:「资粮善中进第一,谓依此故
彼后得,精进现得胜乐住,及世出世诸成就。精进能得三有财,
精进能得善清净,精进度越萨迦耶,精进得佛妙菩提。」又云:
「具进受用无能胜,具进烦恼不能胜,具进厌患不能胜,具进少
得不能胜。」菩萨地亦云:「唯有精进是能修证菩萨善法最胜之
因,余则不尔,故诸如来称赞精进,能证无上正等菩提。」摄波
罗蜜多论亦云:「若具无厌大精进,不得不证皆非有。」又云:
「非人皆喜饶利彼,能得一切三摩地,昼夜诸时不空度,功德资
粮无劣少,获得诸义过人法,如青莲华极增长。」过患者,海慧
请问经云,「有懈怠者,菩提遥远最极遥远,诸懈怠者无有布施
乃至无慧,诸懈怠者无利他行。」念住经亦云:「谁有诸烦恼,独本谓懈怠,若有一懈怠,
此无一切法。」若无精进随懈怠转,一切白法悉当亏损,退失一
切现时毕竟士夫义利,
 精进差别分二,一 正明差别,二 发生精进之方便。初中有
三,一 擐甲精进,二 摄善法精进,三 饶益有情精进。  
今初
  菩萨地说,「谓诸菩萨于发精进加行之前,其心勇悍,先应
如是擐意乐甲。若为除一有情苦故,以千大劫等一昼夜,集为百
千俱胝倍数三无数劫,唯住有情那洛迦中乃能成佛。我亦勇悍为
正等觉非不进趣,发精进已终不懈废,况时较短其苦极微,如是
名为擐甲精进。若有菩萨于此精进,少发胜解少生净信亦名坚固,
尚能长养为求无上大菩提故,发起无量精进之因。何况成就如是
精进,于求菩提饶益有情,无有少分难行事业,可生怯劣难作之
心。」若能修习如是意乐,定能醒觉大乘种性所有堪能,故应修
习。摄波罗蜜多论云:「设等生死前后际,成为极长大昼夜,集
此为年成长劫,以尽大海水滴量。发一最胜菩提心,须以此相渐
集余,一一资粮悲无厌,无诸懈废修菩提。自心莫思流转苦,而
擐无量稳固甲,住戒悲性诸勇识,是为最初所应取。」此亦是说
擐甲精进。又如无尽慧经所说,「设从无始生死以来,现在以前为一昼夜,三十昼夜而为一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