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情海 作者:(民国)曹绣君-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魂欲超越。
  愿郎更回抱,终天从此诀。
  章武取下自己的白玉簪作为酬谢之物,也作诗答道:分从幽显隔,岂谓有佳期。
  宁辞重重别,所叹去何之。
  题罢诗,两人又相对流涕。过了好久,王媳又赠诗道:昔辞怀复会,今别便终天。
  新悲与旧恨,千古闭穹泉。
  章武又答道:
  后期杳无约,前恨已相寻。
  别路无行信,何囚得寄心。
  题诗叙别后,王媳便向西北角走去。走了几步,又回头顾盼,擦着泪说:“李公子多加珍重,不要思念黄泉下的故人。
  ”接着又呜咽悲泣,伫立不动。看看天色将明,王媳不得已奔到西北角,随即不见踪影。只是空室窅然,寒灯明灭。章武送走王媳,也匆匆打点行装取道下郢,尔后回长安。当他到下邦时,郡官及张元宗为他设宴饯行。酒酣之际,章武不禁怀念起旧事,遂即事赋诗道:水不西归月暂圆,今人恨望古城边。
  萧条明发分歧路,知更相逢何岁年。
  吟完诗,与郡官告别。独自走了几里,又反复吟诵宴席上即事所赋的诗。忽然听到空中有人叹赏,音调凄凉悲哀。再一细听,竟是王媳的声音。王媳说:“阴间阳世各有我们的位置,今天在此相别,就再也没有相会的日子了。我知道您眷恋我,所以特冒阴司的谴责,远道前来送行。请您千万自重自爱。”
  听到这声音,章武更为感动。
  回到长安,章武与道友陇西人李昉谈及此事,李昉听后,也为王媳的诚心所感动,为之赋诗道:石沉辽海阔,剑别楚天长。
  会合知无日,离心满夕阳。
  几年后,章武到东平丞相府任职,闲暇时召来玉工看他所得的“靺鞨宝”,玉工也不知是何物,不敢雕刻。后来,章武出使大梁,他又召来玉工观看,这回玉工稍微能辨宝玉的纹理,章武便让他根据原来的形状,雕刻成檞叶的样子。其后,每逢出使上京城,章武都把它放在怀里。一天,他来到京城的东街,偶然碰到一位胡僧,胡僧走近他的坐骑旁磕头说:“您有一个宝物揣在怀里,请您能让我看看。”章武把他带到僻静处,拿出宝物给胡僧看。胡僧捧着宝物细观了多时,说:“这是天上之物,绝非人间所有。”章武后来经常去华州拜访杨氏,至今不曾间断。
  呼妻再三
  《中洲野县》:鄱阳人何梅谷的妻子年老时,好事佛,从早到晚,必念一千遍观音菩萨。此时,梅谷以儒学闻名,劝阻妻子,妻子不听,不劝阻她,又怕被同仁们笑话,于是他便想了个办法,对付妻子。
  一天,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叫妻子,而且随应随叫,没完没了。妻子大怒,说:“你干什么嚷嚷起来没完?”梅谷慢吞吞地说:“我仅叫了这么两三声,你就对我发火,而观音一天被你叫了一千遍,怎么能不生你的气呢?”妻子幡然觉悟,遂不再念佛。
  感娼改行
  《无锡县志》:谈绰,字公绰,性情刚直,明太祖洪武年间,因其才学被朝廷征召,奉命到苏州督察,郡守李某送给他一百两黄金。谈绰说:“太守不了解我。”李某退而慨叹。他曾经客居松江,同一馆舍的人叫来妓女饮酒,并逼他与妓女交欢,谈绰拒不答应,竟点灯到天明。妓女被他感动得热泪盈眶,遂改行为良家妇女。
  图形诗
  《云溪友议》:濠梁人南楚材游历至陈颖,在那里住了很久。陈颖太守仰慕其仪表风范,便打算把女儿嫁给他。楚材家中有妻子,但他却避开了解他情况的亲眷,派仆人回家取来琴、书,表明没有再归家之意。又有人传说他前往青城山求道,并去衡山访僧,对仕途功名已经淡泊,只务道教之理。他的妻子薛媛,擅长书画,文章做得也很好,她深知丈夫的内心想法,便对着镜子画了一张自己的像,并题了一首诗寄给南楚材,诗中写到: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
  已惊颜索莫,渐觉发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楚材收到妻子的自画像及诗,深感惭愧,其诗责备的语气似有汉代著名的官吏隽不疑的威严风格,遂辞谢太守的好意,归家与妻子团聚,两人白头偕老。当时人们曾这样说道:当时妇弃夫,今日夫离妇。
  若不逞丹青,空房应独守。
  足抵一篇琵琶行
  《槐西杂志》:胶州的法南野漂泊流浪到了长安,在那里生活仍然没有着落,甚为贫穷。一天,他坐在御史李符干的家中说:“曾在滦口旅馆中见到两首诗,一首说:流落江湖十四春,徐娘半老尚风尘。
  西楼一枕鸳鸯梦,明日窥窗也笑人。
  另一首道:
  含情不忍诉琵琶,几度低头掠髩鸦。
  多谢西川贵公子,肯持红烛赏残花。
  其诗未署年月姓名,不知是谁所做。”我认为,这是他借此诗表达他境遇坎坷而已。然而,这五十六个字,足足抵得上一篇琵琶行了。
  郑德璘
  《郑德璘传》:唐德宗贞元中期,湘潭县尉郑德璘家住长沙,他有个表亲住在江夏,每年他都去探望一次。从长沙到江夏,中间要过洞庭、经湘潭。在洞庭湖,他常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头划着小船卖菱角。德璘与他交谈,他所说的话多玄妙难解。德璘曾问他:“船上也没粮食,你以什么为食?”老头说:“菱角。”德璘好喝酒,每次去江夏都要带着好酒松醪春,遇到老头便邀他同饮,老头总是心安理得地接受邀请,一点也不觉得惭愧。
  有一年,德璘到江夏后,要返回长沙,将船停泊在黄鹤楼下。他的船紧挨着一条大船,船主是去湘潭作买卖的盐商韦生。
  这天夜里,韦生邀请德璘到船上来饮告别酒,同时被邀请的还有邻船的另一位女子。韦生也有个女儿,住在大船舱楼上,两位女子聚在一块,笑语声声。时光将至午夜,突然从江面传来秀才吟诗的声音:物触轻舟心自知,风恬浪静月光微。
  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红蕖香惹衣。
  邻船女子善于写字,见韦女梳妆盒上有一幅红笺,便随手拿来将听到的诗句书写在上面,但吟哦良久,也不知是谁人所作。
  天亮时,众人告别离去。德璘的船与韦氏的船同时离开泊地鄂渚,到夜暮降临时,又同宿在洞庭湖畔,两船相距很近。
  韦女美丽、妖艳、肤如凝脂,发似乌云,唇赛樱桃,脚若金莲,浓妆淡抹,煞惹人爱。船停后,她便去舷窗中伸出鱼杆垂钓。
  德璘在自己船中窥见此景,不禁心神摇曳,使用一尺红绫题了一首诗:纤手垂钓对水窗,红叶秋色艳长江。
  既能解佩投交甫,更有明珠乞一双。
  德璘题好诗,便用红绫碰撞她的钓钩,韦女遂将红绫拾起。
  仔细吟诵了好多遍,却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韦女不会写字,但又不好意思不做酬答,于是把那天晚上邻船女子抄诗的那张红笺用钓线系好,抛给了德璘。德璘以为是韦女所作,十分高兴,但也不理解诗的含义,自然无法唱和,只能哼几句欸乃曲。
  此后,韦女一直将那块红绫系在手臂上,甚为爱惜它。月明风清,韦氏的船停泊了一会,便又张帆启航。不一刻,风势突然加大,惊涛拍岸,煞是可怕,德璘船小,不敢与韦船同行,然而心中充满了遗憾。
  第二天黄昏,有位打渔人告诉德璘:“昨天那位盐商的大船,已沉没在洞庭湖中,船上的人都淹死了。”德璘听后,异常震惊,神思为之恍惚,悲伤惋惜之情久久不能排泄。夜晚,他吟得《吊江妹》诗二首:其一云:湖面征风且莫吹,浪花初绽月光微。
  沉潜暗想横波泪,得共鲛人相对垂。
  其二云:
  洞庭风软荻花秋,新没青娥细良愁。
  泪滴白苹看不见,月明江上有轻鸥。
  诗成以后,德璘先用酒洒入江中祭奠韦女,随之把诗稿投入江中。也许是德璘的精诚感动了水神,水神把诗稿拿到水府,水府君主看完诗,把那些淹死的人都叫到跟前问:“谁是郑公子所爱的人?”韦女当时不知道事情的来由,没作答复,有个管事的便检查这些人的手臂,发现韦女的手臂上缠有红绫。于是,水府君主就对韦女说:“郑德璘将来要做我们这个地方的长官,况且他过去有恩于我,所以我不能不让你回到人世。”
  说罢,派人把韦女送还郑德璘。临走时,韦女看了看水府君主,原来是个老头。韦女跟随着送她的人在水里急行,毫无阻碍,水路将尽时,看到有个大水池,池中碧波荡漾,韦女突然被送她的人推落水池中,此后,她便时沉时浮,艰难地在水里漂荡挣扎。湖面上,此刻已是三更,德璘还未入睡,仍在吟咏红笺上所题之诗,越吟咏越痛苦,不能自控。忽然,他觉得有个东西碰撞他的小船,因船家已经入睡,德璘便自己拿着烛火去照看,只水面漂着彩绣衣裳,好像有个人在漂动,德璘吃惊地把她救起,竟是韦女,手臂上还系着红绫。德璘十分高兴。过了一会儿,韦女慢慢苏醒过来,天破晓时,已能开口说话。于是便将水府君主感念德璘恩德而让她复活的事说了一遍。德璘不解地问:“府君是什么人?”韦女也回答不出,两人始终不能猜透这个谜。德璘遂娶韦女为妻,将她带回长沙。
  三年之后,德璘依朝廷规定要调换官职,他想谋求醴陵县令的职位,韦女说:“你不过做巴陵令。”德璘问:“你怎么知道?”韦女回答:“从前水府君主说,你应是他们邑的地方长官。洞庭属巴陵,这事是可以验证的。”德璘把她的话记在心里,后来,果然被选为巴陵县令。德璘上任后,便派人去接韦女。船行至洞庭湖畔,正值逆风,船行不动,德璘雇了五个人拉纤,这五个人中有个老头,好像漫不经心地拉,韦氏见状,很为气愤,便唾骂他。老头回头看了看她说:“以前我在水府救了你一命,你不思图报,反倒怒骂我。”韦女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