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情海 作者:(民国)曹绣君-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忙让她坐下。妇人向某生讲述了别后的遭遇,说着说着,悲从中来,不敢抬头看某生。某生也很感伤,勉强安慰她。遂招集志同道合者为她传播名声。幸而莲霞一枝枯管,尚能横扫千人,因而靠着舞文弄墨,免除冻饿之苦。呜呼,当年绮罗梦,均付之断肠。此日穷途,不堪回首。美人迟暮,名士飘零,千古伤心,如出一辙。
  李爱珠
  《清代声色志》:李爱珠,住在吴下的宋仙洲巷。她佻荡笑谑,好像没什么心机。茂才江建霞曾去拜访她,爱珠见他扇面上有自书的诗句,就吟咏了三遍。建霞很惊讶,没想到她还识字,问她如何学的,她不回答。建霞猜想她有隐衷,便也不加多问,只是对她更加厚爱。自此以后,建霞每次来,她都向他索求诗稿。一天,爱珠拿出一张小笺,写了三首绝句赠给建霞。还很凄怆地说:“你的话都十分多情。我本河南世家女子,因荒年被人掠卖到此,干这种下贱的事。我看那些游青楼的多是俗鄙之人,所以闭口不作诗,现在读了你的诗,不觉脱口成诵,这大概就是情不自禁吧!”她的诗:其一云:明知量窄频斟酒,故识才多屡索诗。
  此事当非嫌我恶,从来生性本憨痴。
  其二云:
  桃根桃叶事寻常,为爱名花恼寸肠。
  我是文通诗弟子,锦屏端合换门墙。
  其三云:
  絮泊萍飘误绮年,好春明日又谁边。
  纵然赚得江州泪,不洒东风染杜鹃。
  她的诗未必佳,但在风尘中能有这样的女子,也还是罕见的。
  凤彩
  《清代声色志》:凤彩善于歌唱,声音清娓动听。她从小没福,母亲贫穷不能抚养,十五岁的时候就随假母旅居珠江。
  因为她外美内慧,举止安详而被有识之士赏识。遇到风雅之士,即使整日谈笑戏弄也乐而不倦。如果遇到轻薄浮滑的贵公子,即使以千金挑逗也不为之动心。凤彩居住在卑陋的小巷中,来往的宾客很少有知名人士,因而她也没有名声。但是,凤彩立志不凡,不甘心苟且偷生,只是被假母所拘,常怏怏然而不得志,怨恨之色也常流露于眉间。
  有个叫里胥子的带着百金来求娶凤彩,又给百金作装饰费。假母贪于财利没和凤彩商量就答应了。凤彩知道后愤不欲生,先后投环上吊与跳河,结果都被人救了下来。假母再三劝解,凤彩都不应。她长跪哭泣说:“儿前世不知作何冤孽,致使今日身辱风尘。儿守身如玉,岂能希望他日住金屋。只愿得一有始终的人事奉,希望母亲允许儿自己选择。从今以后,每月以三十金侍奉母亲。儿的出入也不要阻挡。”假母无奈,只好答应她。凤彩于是移居别处,随着宾客往来的增加,她的声价也越来越高。凤彩虽然盛情应酬客人,但分外的赠送丝毫也不苟取,所以她的箱箧中并无积资。在众多的宾客中没有她合意的人,只和一个叫梦花生的人相处最深。凤彩每逢侍奉酒宴,剪过烛花后就假装已醉而辞退,常恐他人有微辞。然而,梦花生前来则不然,二人剪烛谈心直到鸡鸣,几次催促,梦花生还不肯离去,临别时又依依不舍,再三订约。
  梦花生开始认识凤彩时,凤彩还和她的假母一起居祝两人一见钟情,两相爱悦,时间长了,感情也越加融洽。梦花生也曾提醒凤彩,因为所居卑陋,小心玷玉人。后来便发生了里胥子求聘的事,凤彩遂移居迁徙。这也实在是梦花生指教的埃凤彩本来也久意花生,只是羞于开口,才唱红颜薄命曲以明其志。音节凄怆,听的人无不落泪。然而,梦花生因为家中庭训严厉,且因自己力所不及,所以终未能如愿。梦花生赠凤彩的诗很多,其中有一首团扇写道:十三学得琵琶咸,早日青楼博盛名;好是酒香人语细,炉烟暗隐浩歌声。
  愁频不解解风波,禁得消魂白苧歌;
  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美人渺渺隔江湄,裁字惭无幼妇词;
  扇影人情圆一样,莫抛红豆惹相思。
  且将团扇暂徘徊,尝恐秋风暗里催;
  桃叶但歌迎接句,不辞风雨渡江来。
  李玉桂
  《清代声色志》:李玉桂是四川成都人,不知何人的女儿,因世乱流离,辗转迁徙到湖北的汉口。玉桂长得婷婷玉立,丰韵无比。她知书识字,长于待客应酬,因此在北里(妓院处所之地)闻名。汉口本来是水陆交通要道,贵族纨袴子弟多来此地逗留,游娼嫖客于狭邪处,对玉桂总是赞不绝口,都想和她交欢而难以如愿。长沙有位李孝廉,为风流谨愿之士,想带玉桂一起进京参加礼部的会试。一日,李孝廉和二三个知己在玉桂的阁楼中宴饮,互相戏谑。然而玉桂的媚色所注往往只在李孝廉身上,没有谁能阻挡住她的这种意念。于是有人戏弄她说:“爱慕李郎君吗?何不明言告诉他。果真这样的话,一定为你作媒人。”玉桂笑而不语,不一会儿又和李孝廉耳语说:“如果我说出来,你相信吗?”李孝廉以诚相告。玉桂遂说:“我沦落天涯,自然愿以终身相托。谁能像你这样肯把一朵青莲花从火坑中救出来。不过,要解救我脱身需要很多的金钱。如果你囊中不足,我自当为你筹谋。”李孝廉听了这话,仓猝之际竟不知如何应付,遂勉强答应,以春天的会试发榜报捷为期。
  等到李孝廉走后,玉桂居住的枇杷巷里深掩长门,杨柳楼头不见人影。有时客人来到,一定要见玉桂。玉桂不得已出迎,只见她愁敛双眉,再无往日的媚态艳姿。
  明年,有人从京师回来,把李孝廉落第的情况告诉了玉桂。
  玉桂惘然若失,泪落樽前。见到的人也都为之凄恻伤怀。有人替她写了一封书信,催促李孝廉实践他的预约。李孝廉动了心,遂题诗扇端寄给玉桂。结果,寄的东西还没到就有位富商一定要夺得玉桂,突然用一千金把她抢走。事情来的突然,玉桂不知如何是好,竟衣不解带,绝食七日而死。
  苏小莲
  《清代声色志》:小莲,名静仙,姓苏,浙江杭州人。小莲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被寄养在外人家。这家外人本来也很穷,邻居家的老太太又是个鸨母,她看小莲长得艳美就说:“这自然是棵摇钱树,何愁不富呢?”从此,老鸨母开始教小莲唱小曲。小莲聪明伶俐,珠喉百转,而且能创新声。
  老鸨母遂逼小莲迎送客人,然而这并不是小莲的心愿。
  小莲长到十七岁时肌肤面白如玉,手指宛如春笋,光彩艳丽倾城,即使大家闺秀也自愧不如。小莲也不以青楼自居。有位和小莲同乡的少年叫延陵子,长得丰标俊逸,目中无他人,和小莲相遇后遂定为知己。每逢花开之晨,月圆之夜,他们都摆酒对饮,笑语清谈。小莲心中暗许,决心和他白头偕老。可是,正当小莲盼双星渡河,牵牛将会的时候,却又悲从中来。
  延陵子虽然婉言劝解,小莲总欺欷不止。有识之士因此明白小莲并不是风尘中的人。小莲本来老成,不苟言笑;悟性非常的好,既使和客人相亲呢。客人也不能冒犯她做出非礼的事。她虽然心中以身许了延陵子,但延陵子终不能夺其素操。他们相见时,唯把卷问字,倚着栏栅玩赏花草而已。所以过了成年,小莲还是女儿清净身。有位刺史平时喜欢游娼狎妓,他喜于修饰打扮,衣冠华丽整齐,曾千方百计讨好小莲。小莲也几乎被他所惑,却终于醒悟,于是自持更加坚定。有位中山狂士赠诗说:“凌风么风无凡羽,入世骊龙有异才。”小莲的心志由此可以想见。
  方俊官李桂官
  《清代声色志》:京师梨园中有姿色的艺人,士大夫往往和她们互相亲昵。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庆成班有个叫方俊的演员,非常美丽漂亮,后来被庄本淳纳为夫人,亲呢无比。庄本淳不久考中了状元。宝和班有个叫李桂的演员,也很俏丽喜人,结果被毕秋帆纳为夫人,互敬互爱。后来毕秋帆也在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一名,并被授于翰林院修撰。所以方俊李桂都有状元夫人的好名称。庄本淳死后,方夫人曾为他服丧一周年。毕秋帆在没有及第的时候,李桂也经常周济帮助他。所以她们二人都在官绅士大夫中间有声望,这恐怕不只是因为她们的姿色技艺能够得到的称誉吧!
  魏三儿
  《清代声色志》:魏三儿是四川成都人,在京师登台演唱的时候,王公大人都争相拜访,唯恐落后。魏三儿曾多次在江南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没有不为他的扮像与高超技艺倾倒的。
  魏三儿晚年住在扬州江鹤亭家,虽然相貌已不甚美丽,然而演出时能随事自出新意,不专照旧本演唱。这大概就是他聪明伶俐,智慧胜人的地方吧。
  董小宛
  《清代声色志》:董小宛,名白,一说字青莲,是秦淮(今江苏省江宁县)乐籍中的奇女。小宛七八岁的时候,她的母亲陈氏教她以书法,小宛聪明懂事,总是学得很好。小宛十二岁的时候就长得神姿艳丽,窈窕婵娟,没有谁能和她媲美。至于针石治疗,曲乐圣典,食谱茶经等,小宛也无不精晓,而她的性情则好静,每逢去幽林远谷,大都留恋忘返。如果是男女群集,嬉笑喧闹,小宛总是厌恶沮丧而急忙离去。她常常一个人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我长得如此姿慧,既使屈首作为庸人妇,还当悲叹彩凤随鸦,何况作飘花零叶呢?”
  当时有个叫冒辟疆的人,名襄,原籍江苏如皋县,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高官显贵。辟疆十四岁的时候就和云间董太傅与陈征君相唱和。他神采俊秀,姿仪天出。张公亮常视他为东海秀影所居。凡是女子看到他大都愿作他的婢妾也不乐为贵人妻。冒辟疆也自命清高标致,每逢遇到狭斜妓女挤眉卖俏,都视为土渣。明末己卯年(公元年),辟疆奉命来秦淮,许多人都向他啧啧称赞董小宛。辟疆说:“未经公平目,不一定吧。”董小宛也常常从名流宴集中所说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