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情海 作者:(民国)曹绣君-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勉强。随后,寒香与晚翠便搬到同楼去住,三十九年,家人罕见其面。
  张宁向来不会治理家业,死后,家道更为衰落,寒香、晚翠终日粗茶淡饭,但她们觉得胜似美味佳肴。嘉靖中期,皇帝下诏为她们建了贞节牌坊。张宁有个女儿,名叫恒清,嫁给了海宁卫指挥姚麟,也早寡。但她也同寒香、晚翠一样忠贞守节。
  忠义乃在平康
  《枣林杂俎》:某妓,在苏州享有艳名。当乙酉年国家发生变故时,她对那些与她要好的客人谈及自己想殉国难的事,客人们都讥笑她。
  中秋之夜,她租了一艘船,邀请客人们泛游太湖,观赏明月。此时,皎月当空,客人们聚集在船头畅饮。某妓看着水中的圆月倒影,忽然感叹起来。遂放下酒杯,纵身跳入深流处,众人相救不及,她溺水而死。
  行将取信于地下耳
  《临汾县志》:刘氏,是襄陵人,她的父亲刘巅,为兵马指挥。刘氏生性贞静柔淑,嫁给解琮为妻。婚后没几年,解琮便身染重病,病逝前,他拉着刘氏的手说:“你要好好为我抚养幼年的孩子。我知道你对我不会有贰心,但我见世上的女人,在夫妻恩爱之时,感恩不尽,在永诀之日,哀伤不止,莫不指天发誓,决不贰嫁。但等到恩减衰亡,便都变了心。我怎能保证你不这样呢?”刘氏哭着说:“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今天我说什么也没用,等你死后你就会相信我的言行了。”
  解琮二十九岁病故,刘氏与他同年。解琮死后,刘氏坚贞守节,孝养生病的公公,与解琮在世时毫无二致。她还精心抚育遗孤,使他们都成家立业。
  卧冰不死
  《元史·烈女传》:张氏,是济南邹平人,十八岁时,嫁给同乡人李伍。婚后,李伍与侄子李零应征去戍守福宁。到福宁后不久,李伍便死去了。张氏独自在家侍奉公婆父母。公婆身体不好,常年闹病,张氏四次割下大腿肉熬汁为公婆治疗。
  公婆父母相继病故后,张氏倾家荡产为他们操办丧事,礼节极为周到。丧事办完后,张氏叹息道:“我的丈夫死在数千里之外,但我不能把他的遗骨运回故乡安葬,是因为我公婆父母尚在,我脱不开身。如今,我的公婆父母都离开了人世,而我那丈夫的遗骸还远在异乡,假使我不在了,也就算了;我现在还活着,怎么敢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不管他呢?”于是,她便躺在冰上发誓说:“老天爷若是允许我去取丈夫的遗骨,那么虽然是冰天雪地,我也不会死去。”她在冰上躺了一个月后,果真没死。村里的人都觉得很奇怪,便纷纷为她捐款,又在她的衣襟上写下了这件事,然后送她启程。她走了四十四天,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福宁。当她见到她的侄子李零时,便询问丈夫的掩埋地。李零领她去一看,只见野草丛生,没法辨识。张氏伏在地上放声痛哭,忽然,他丈夫从山上走了下来,言语行动与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他见了张氏,悲伤地向她诉说离别相思之苦,死时的哀痛,并告诉她尸骨所在处。张氏按照他指示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了遗骨。张氏仍怕搞错,便拿着骨头祷告说:“你真是我丈夫的遗骨吗?如果是的话,我把你放在口里,你就当凉如冰雪,粘如胶液。”一试,还真的是这样。
  福宁的守官听说这事后,认为张氏侠义,便上报丞相府,让李零陪同张氏护送李伍的遗骨返回故乡,并送给张氏一笔安葬费。随后,又赐予匾额表彰张氏的贞节侠义。
  佛奴皈佛
  《辍耕录》:汪佛奴,是位歌妓。她姿色秀美,歌喉清丽,深得一些王侯公子青睐。嘉兴的富户濮乐闲,早已倾慕于她,便拿出一千两银子娶她为妾。
  一天,濮家庭院的桂花盛开,濮乐闲让人在桂花树下摆上酒席,与佛奴对饮。闻着桂花的清香,乐闲感慨万端,不禁潸然泪下。佛奴问他为什么落泪,乐闲说:“我年老了,不能在世上逗留多久,你应该好自为之。”佛奴见丈夫说得凄怆,也垂下泪来,并发誓决不会再有贰心,濮家的人都不相信她的话。
  不久,乐闲一命呜呼,佛奴削发离家,独居尼寺,深藏简出,操行洁白,以终其身。
  彼此誓不再嫁
  《摭青杂说》: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年),建州(今福建建瓯)的范汝为,因饥荒聚众造反,人数达十几万。由于当时边境战事不断,南宋官府也无暇顾及他们,于是,他们的声势越来越大。
  第二年春天,关西的吕忠翊携带家眷到福州监税官,途经建州时,他的女儿被范汝为的部下范希周劫掠而去。这范希周本来是个读书人,与范汝为有同宗关系,年纪在二十五六岁,还没婚娶。希周见吕女颜色清丽,性情柔和,知道她是官宦人家的女子,便打算娶她做妻子。于是选择了黄道吉日,集合族人,祷告祖先,按礼节册封她为正室。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朝廷委派韩世忠率领军队来镇压范汝为。吕女对希周说:“我听说贞女不事二夫,你既然已经祷告祖先与我成婚,那我就是你家的媳妇。现在孤城危逼,其势必破。你是范汝为的亲党,恐怕逃脱不掉,我不忍心看着你被人杀死。”说着,拿起刀就想自杀。希周赶忙夺下了她的刀,劝她说:“我跟范汝为造反,并不是出于本心,但现在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死了也没有什么。而你是官宦之女,被掠劫到这里,这是很不幸的。韩大将军及其部下都是北方人,你们既是同乡,又言语相通,彼此有连带关系,他们不会把你杀死的。”吕氏说:“要是真能像你说的那样,我也终身不再嫁人。如果被官军抓住,我决不受辱,以死保全自己的贞节 。”希周说:“我万一漏网,也终身不娶,以报答你今天对我的忠心。”
  先前,吕监税官与韩世忠有来往;这次韩世忠路过福州,便提升他为提辖官,与他一起来到了建州。十几天的工夫,建州城就被攻破了,希周不知去向。吕女见形势危急,便逃到一个破屋里想自荆正好吕提辖官到那一带巡视,见有个女子在上吊,便让人把她解了下来。仔细一看,竟是自己的女儿。吕女被解救下来后,好久才苏醒。父女相见,悲喜交集。吕女把被掠后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父亲。事已至此,提辖官也无可奈何。
  平定了建州叛乱之后,吕提辖官便携带女儿随韩世忠回到了临安。提辖想让女儿改嫁,女儿不同意。提辖骂道:“你还眷恋那个叛贼吗?”吕女说:“他名义上是贼,实际上是个君子,只是被范汝为所逼,不得已跟着闹腾。他在那团伙中常给人方便,如果有天理的话,他肯定不会死。现在我奉守妇道在家,会侍候得你二老高兴,干吗非要让我再嫁?”
  绍兴十二年(公元年》,吕忠翊调任封州将领。一天,广州使臣贺承信送公牒到将领司,忠翊把他请到家里的客厅交谈。承信走后,吕女问父亲:“刚才来的那个人是谁?”父亲回答:“是广州的使臣。”吕女说:“我看他的言谈举止特别像建州的范希周。”父亲笑着说:“别瞎说,人家姓贺,与范希周毫无关系。”听了父亲的话,吕女默然不语,以为真的认错了人。事过半年,贺承信因事又来到将领司,忠翊设宴请他饮酒,席间,忠翊问起他的籍贯出身。贺承信面带羞色回答说:“我是建州人,本姓范,宗人范汝为聚众造反,我也掺和了进去。后来,官军来讨伐,攻陷城池后,举黄旗招安,我害怕受范汝为牵连被杀死,便自称姓贺,出来投降。投降后,被分在岳承宣将军的部下。待攻讨杨么时,因我是南方人,熟识水性,将军就常让我作先锋,我也十分卖力,屡立战功,为此深受将军赏识。平定杨么后,将军先任命我为和州指使,接着又让我担任广州指使。”忠翊一听,知道贺承信就是他的女婿范希周,便又问道:“你的夫人贵姓,是初娶还是再娶的?”范希周哭着说:“我在范汝为的部下时,抢了一个官员的女儿为妻。那年冬天,建州城被攻陷时,我们夫妻各自分散逃走,并且约好,如果能活在世上,彼此不再嫁娶。这以后,我又在信州寻见了老母,但不曾再娶。现在,只有我们母子两人和一个做饭的小妾。”说完,悲泣失声。忠翊听丁这番话,也感动得流下了泪水,便把他领到内厅见吕女。夫妻久别重逢,抱头痛哭,忠翊让他在家中住了几天。希周在封州的事情办完后,忠翊就让女儿随希周回到了广州。一年后,忠翊任职期满,也绕道来广州小住,待希周任满后,一家人同回临安去了。
  臣殉君妻殉夫
  《元史·郑玉传》:郑玉,字子美,翕县人。明朝军队攻占徽州时,他被囚禁。在狱中,亲戚朋友带着好吃的东西去探望他,他满不在乎,从容地大吃大喝,并和探望他的人说:“我必死无疑。”他的妻子听说后,让人转告他:“你如果被杀,我也跟你去!”郑玉听了这话,回答妻子说:“你若是真能跟我去,我死而无憾了。”第二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朝北拜了两拜,自缢而死。
  奴非碌碌市门女也
  李绍闻《云间杂志》:杨玉山,是松州的商人,他特别喜欢小妓女,还积攒了几十块手帕,用这些手帕做了个床帐,称为“百喜帐”。南京有个妓女,名叫张小三,稚齿雅容,不肯做人家的小妾,她声称:如果能娶我做妻子,我才能进他的家门。后来,杨玉山因事去南京,听说了张小三的大名,便去恳求她,花了几十两银子,小三才同意跟他成婚。一个月后,杨玉山邀请小三跟他一道回家,小三说:“我已经发过誓了,不做你的妻子,我怎能跟你回去。”杨玉山知道妻子嫉妒,不敢答应小三的要求,便约好半年见一次面。
  杨玉山走后,小三守志不渝,父母对她也无可奈何,便三番五次给杨玉山捎信。玉山为她的诚心所感动,每年都来四五次,每次都住十几天,赠给小三的财物数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