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芭蕉根充饥。整整14
天过去了,新38
师113
团第1、第
3
两个营和美军“加
拉哈德”部队第
1
营,终于在
3
月27
日傍晚,抵达沙杜渣日军主阵地以南
10
公里处的拉班附近。28
日晨光熹微中,第113
团及美军部队秘密西渡孟拱
河,一举攻占了拉班,占领了公路两侧阵地。
遗憾的是,日军对驻印军的迂回战术已是草木皆兵,敏感得要命。从多
次教训和苦头中,日军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其中之一就是派出小部队在左右
两翼的深山中游荡,以期及早发现中国军队的迂回迹象。同时又在高山顶的
大树上设置许多对空观察哨,因为他们已经摸到了规律,当山区森林上空有
飞机实行空投时,下面一定有驻印军的迂回部队,再根据飞机活动的数量及
频繁程度,以及空投区域的变化,即可大体判明驻印军迂回部队的规模、路
线乃至前进速度。
根据各方面迹象,
3
月下旬,田中新一已感到右侧背日益临近的威胁,
从第55
联队抽出一个大队去抵挡新38
师迂回部队,但是双方失之交臂。26
日,田中下决心正面阵地主力脱离战场,赶在驻印军迂回切断后路之前通过
拉班,跳出危险地区。
但是,日军的动作稍微晚了半拍,被113
团先行一步,抢占了拉班。
南撤的日军面临后有新22
师追兵,前有新38
师堵截的危险局面,不管
一切地猛攻拉班附近的113
团和美军的阵地。美军部队立脚不稳向后撤退,
113
团第
3
营立即赶上来堵住缺口,与企图夺路而逃的日军连续恶战,28
日
一天就击退日军
6
次冲击。第
2
天,日军攻势渐衰。第113
团团长赵狄上校
判断,日军不敢在此久战,以免新22
师主力赶上来将其围歼在此地。为了将
日军主力粘着住,赵狄抽出第
2
营沿公路向北进攻。岂料,已成惊弓之鸟的
日军不敢接战,纷纷遁入两侧的山林中绕道南逃。对分散溃逃的日军,第113
团兵力有限,无法一一堵击。
3
月29
日夜晚,新22
师与新38
师一部南北对进,在沙杜渣附近会师,
30
多公里长的杰布班山隘路天险尽入驻印军之手,只是又让第18
师团的残
部第三次脱逃了。田中新一真是逃跑有术,可这一逃又把在杰布班山迎接雨
季的计划泡了汤。
一过沙杜渣就进入孟拱河谷。孟拱河谷地形狭长,从北面的沙杜渣到南
面铁道线上的孟拱之间,纵深110
公里,整个河谷犹如一个狭窄的瓶颈,谷
底平均宽不过11
公里。左右都是600
米以上的高山,中间唯一的一线平地又
被南北走向的孟拱河劈为东西两半。由于在河上横跨着来去,会增加联络补
给的困难,以及对山洪爆发时跨越河流的顾虑,攻守双方都将部队隔孟拱河
一分为二,各自在河东与河西作战。于是,每个战场的正面都只有几公里宽。
对于防守一方来讲狭小的正面利于防御,可以集中兵力、加大防御纵深;对
于进攻的一方而言,兵力展不开,渗透困难,难以在敌阵中穿插迂回。
此外,河谷中的林木虽不如杰布班山一带稠密,但孟拱河众多的支流东
西纵横,与由北向南的攻击路线恰成正交,再加上孟拱河屡次改道,河谷里
充斥着改道形成的干涸河床和沼泽,上面遍布密密麻麻的芦苇和灌木丛。
日军利用支离破碎的地形,在每一道河流、每一条于河床及沼泽四周构
筑工事,没有野战工事的地方,也利用林木、草丛掩护,布满了无从计数的
散兵防御点。这些散兵防御点貌似不起眼,但实际上很难缠,有时搜索小组
明明发现没有敌人,可部队一推进,就会碰到不知从何处钻出来占领火力点
的日军的射击,只好停下来展开兵力,布置火力,刚刚开始进攻,日军要么
死守,要么突然消失了。进攻部队有劲使不上,颇有点“高射炮打蚊子”,
不打不行,打又无从下手。只好无数次地重复搜索、展开、攻击,前进几十
米后再搜索、展开、攻击。。这样一来,前进的速度自然很慢。
以上种种都是日军在河谷内持久顽抗
2
个多月,迟滞新
1
军进展的原因。
4
月
5
日,新
1
军对孟拱河谷的攻击正式开始,新38
师为左路,沿孟拱
河东岸南下,新22
师为右路,沿西岸南下。
右路新22
师在坦克部队支援下,连日进攻,逐次推进,
4
月12
日占领
瓦康,18
日占领瓦拉渣,进逼因康加塘,与日军第56
联队形成僵持。
5
月1
日,对因康加塘日军展开
3
路围攻。
3
日下午,美国空军36
架飞机临空轰炸,
俯冲扫射,50
余辆坦克超越步兵线冲入敌阵,全部摧毁了日军阵地。战至4
日中千,完全占领因康加塘,随即向马拉关一线日军主要防御地带突进,开
始攻击马拉关日军第56
联队。
左路新38
师于
4
月14
日完全肃清丁克林区日军后,
5
月初即向马拉关
东面、孟拱河东岸日军第55
联队据守的瓦拉一带防线进攻。
但是,马拉关至瓦拉一线日军主力凭借复杂地形和既设阵地,死守不退。
一直到
5
月底,约一个月内,双方反复争夺,战况形成僵持。造成新
1
军正
面攻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雨季的到来。
一入
5
月,日军盼了半年的雨季,终于到来了。狭窄的孟拱河谷简直成
了一个大河床,整个是水的世界,两侧高山上的雨水全都汇聚到这里。从飞
机上望下去,地面上是水和树,树和水,浸在水中的树和淌在树间的水。原
本干涸的旧河道,一夜之间就变为几十米宽的浊流。原有的河流陡然猛涨,
先是被拘束在河床内。继而溢出两岸,无边无际地泛滥。孟拱河内,河水夹
着山洪冲刷下来的泥土和树木,打着旋涡,泛着白沫,以每分钟100
米的速
度奔腾而去。被击毁在公路旁低洼处的坦克和车辆,此时也仅能露出炮塔和
顶部。新
1
军工兵辛辛苦苦搭成的桥梁一座一座被冲得无影无踪。公路在雨
水浸泡下变成一段段的淤泥,隔不远就有几辆汽车,包括一些指挥车陷在泥
中,看上去已被困多日了。车顶上偶然会有一二个士兵蒙着雨衣看守车辆,
用冷漠的眼光看着牵着骡马跋涉在没腿深的泥水中的辎重部队。
马拉关以北不远处的新22
师指挥部,虽然设在地势较高的小丘之上,并
有密林遮护着帐篷,但同样没有一寸干燥的地方。密密的树叶只能将大雨的
冲势减缓一些,但丝毫不能减少落在帐篷顶上的雨量。参谋人员隔一会儿就
必须用木杆顶起帐篷顶部,以免变成凹顶的帐篷吃水大多而坍塌。邻近炮兵
阵地一开炮,头顶的树枝上就哗哗地抖下一阵骤雨。
廖耀湘师长看着帐篷角堆放着的、长满白毛的军用干粮,心中不免焦急
起来,“他妈的,日本鬼子的日子也不好过,可雨季毕竟给敌人帮了大忙。
攻击正面本来就狭窄,有劲也施展不开,现在更糟糕了。”
4
月下旬的攻击,怵头的是日军的火力。现在,就是日军一枪不放,接
近他们也需在泥水中挣扎半天。日军兵力本来不足,大水泛滥帮了他们大忙,
狭窄的正面能够用于进攻的路线闭着眼也能数得过来,只需几枝枪就可以加
以封锁,平时一个冲锋就跨越的几十米距离,现在要在泥水中淌十几分钟,
甚至几十分钟。日军尽可以不慌不忙地逐个点名,射杀那些站都站不稳的进
攻士兵。火力掩护?谈何容易。机枪、火炮往哪设置?火力网如何组织?这
些全都成了问题。
“日本人这是以水代兵呀!”廖耀湘狠狠地骂道。
左翼孟拱河东岸负责正面进攻瓦拉一线的新38
师113
团也同样困难重
重。
正面僵住了,现在就看迂回部队的了。首先打破僵局的是孟拱河谷东面
库芒山中迂回的新38
师主力。从
4
月中旬在瓦拉一线遭到日军强韧抵抗时
起,孙立人师长就再一次使用了迂回战的拿手好戏。他把113
团放在瓦拉正
面牵制日军第55
联队主力,把112,114
两个团绕过瓦拉东面,潜行于库芒
山中。至
5
月上旬,新38
师迂回部队先后攻占了瓦拉日军主阵地东侧的高利,
以及南面的蛮宾,把日军第55
联队主力全部包围在瓦拉、马兰一带。
就在整个战局,首先是孟拱河以东战场局面即将发生变化之际,第18
师团“久旱逢甘雨”,终于盼来了朝思夜想的救命之兵。
4
月下旬,新成立
不久的、负责北缅防务的第33
军的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紧急调遣第56
师
团第146
联队(联队长今冈宗四郎大佐)、第
2
师团第
4
联队(联队长—刈
勇作大佐),以及位于后方的第18
师团的2000
多名伤愈官兵,紧急赴授孟
拱河谷战场。同时命令武田馨中将率第53
师团主力尽快沿铁路线北上,准备
支援第18
师团。
至
5
月中旬,除尚在路上的第53
师团之外,其他增援部队先后到达战场。
田中新一一下增加了近
3
个联队的生力军,不禁豪气大发,竟开始考虑集中
使用新来的部队,断然发起反攻。好在本多政材比较冷静,雨季中,掌握绝
对空中优势,补给能力远比日军为强的新
1
军,尚且举步维艰。凭第18
师团
打残了的部队和捉襟见时的后方补给,就算新部队特别善战,又能有多大作
为?战局的根本改观是不可能的,必须立足于持久防御。本多中将提醒田中
新一,切勿逞一时之勇,将有限的力量消耗在孤注一掷之中。
田中新一冷静下来,把今冈大佐的第146
联队投入孟拱河以东战场,把
一刈勇作大佐的第
4
联队投入河西战场,分别拒止从左右两翼山地中迂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