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情,而且没有一点战争气氛。街上行人熙熙攘攘。特别令宋希濂高兴的是,
三里城竟囤有军粮一批。宋军长当即要各部前来领粮,除吃用外,尽量带足
预备口粮,同时命令派出警戒部队,严密封锁消息,所有无线电台一律暂停
使用。宋希濂胆子真不小,竟让部队在这一带潜藏休整了三四天。宋希濂以
往的经验告诉他,日军作战往往企图很大,而力有不足,用兵上通常是前重
后轻,即使形成了战略包围也很不严密,就像一张铺得很大的网,处处都是
网眼,尤其在日军后方更是如此。
基于这种判断。宋希濂派出便衣人员,前往潢川、罗山、信阳等地,侦
察日军的情况。几天后,第71
军各部昼伏夜行,逐步向北潜行,接近信阳至
潢川间公路南面约20
华里处住下。详细侦察证实,信阳至潢川间,只有信阳
和潢川有日军驻守,白天公路上有装甲车巡逻,晚上却颇寂静。11
月
1
日晚,
第71
军部队约
2
万余人在罗山以西栏杆铺附近全部通过公路,第
2
天徒涉淮
河,完全跳出包围圈。
宋希濂又成功了。蒋介石和何应钦得知后欣喜异常,分别致电嘉奖,内
有“极为嘉慰”之同。类似第71
军这样大胆钻隙,跳出包围圈的还有第77
军等好几支部队,他们都安然返回后方。
对此,蒋纬国将军有过分析:
“包围作战,规模愈大,则收效愈宏,但实施包围者,于战略包围之后,
必须有足够之兵力继之以战术包围,构成严密之包围圈,始可将敌人捕捉歼
灭,。。反之,即令已形成战略包围,遇意志坚强之敌,仍可乘隙突围,重
整战力,再事作战。”
中国军队撤退了,是全师而退。历时逾
4
个多月的武汉大会战,中日双
方动用了开战以来最大的兵力,在山岳、湖沼、交通沿线进行了多次大规模
交战,到未了日本军队还是未能歼灭中国100
多个师中的任何一支,到手的
仅仅是一座空城,而且是开战之初就预定要放弃的空城。
日军进占武汉的第二天——10
月27
日,与大陆一水相隔的日本列岛上,
到处都是庆祝的浪潮。东京市内所有的居民全部涌上街头,广播喇叭里传出
日本国歌《君之代》的旋律,由学生组成的铜管乐队一路行进,一路奏出激
越高亢的《军舰进行曲》。穿军装的人被视作民族英雄,狂热的人群将他们
簇拥着高高举起。丝质的、布质的、纸质的无数面旭日旗发出“哗啦啦”的
声响,犹如海啸一般。一些耄耋老翁不顾年迈体衰,身着珍藏多年的甲午战
争或日俄战争时的军装,跪拜在靖国神社和皇宫门前,为皇国“武运长久”
默默祈祷。
入夜,位于三宅板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大楼内,战争指导班的崛场一
雄少佐默默仁立在办公室的窗下,室内一片漆黑,他不想开灯。楼前街道上
华灯齐放,提灯游行的队伍填衔塞巷,宛如一条游动着的火龙。孩子们两手
各提一盏彩色灯笼,在人海中穿行嬉戏。崛场少佐的耳膜被巨大的“万岁”
声浪冲击得隐隐作痛,白天的庆祝和夜晚的狂欢不仅没使他产生丝毫兴奋,
相反,却泛起一缕淡淡的苦涩和忧郁。
“国民大容易冲动了,”他喃喃自语道。崛场少佐身在指导战争的中枢
机构,对中日战争发展趋势中蕴含着的危险因素极为担忧,这些潜在不利因
素当然不能让国民知道,可军部决策层却无时不在忧心忡忡。
几天前,就在这间办公室内崛场与几名狂热的少壮参谋发生了一场激烈
争论。
“崛场君,你太悲观了。战争爆发以来,皇军在战场上攻城略地、屡战
屡胜,取北平、克淞沪、占南京、下徐州,现在直捣武汉,中国的富庶之地,
工业中心几乎尽入我皇军手中,中国人怕是无法支撑了。”
“此言差矣,你我不能见树木不见森林,”崛场看着眼前这几个无智无
识的家伙,尽量用平缓的语气阐述自己的观点:“不错,皇军在作战上每战
必胜,可是,结束战争的前景依旧遥遥无期,时至今日,你我都应承认,开
战之初的速战速决战略方针已然失败,皇军正在步入最不利的持久作战的泥
潭。”
在座的一个参谋脸憋得通红,想开口,崛场一挥手阻止了他:“你想说
发动全部国力,深入动员,蒋政权不投降就一直打下去,是不是?可是这样
蛮干,会把明治大帝以来日本70
年积蓄的国力荡尽在中国土地上,而且能否
达到迫使中国屈服的目的仍属未可知。”
崛场抓起桌上的一杯茶向地上一泼,茶水在光滑的地面上渗透开来,形
成一个不大的水渍,“日本的国力有如此水,不可能淹没这间屋子的全部地
面。更何况中国举全国之力集中对抗日本一国,而我们的对手绝非中国一个。
诸君想必都很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近一二年内爆发,帝国正在准备投
入这场关系千秋命运的大转机之中。对中国的战争如此拖延下去意味着什
么,你我都是军人,想必不难明白。”
崛场越说越激烈,听者越听越沮丧。
“崛场君,参谋本部是怎么考虑的?”
崛场长吁一声:“别无良策,最高层已经认识到占领武汉后,战争仍将
持续下去,既然无法速决,也只能转入持久作战的态势了。大本营已经决定,
占领武汉后,不再把有限的国力投入这个无底洞,把重点转向扫情后方的匪
祸,巩固已占地区,以不败态势长期围困中国的抗日政权。至于能否达成目
的,何时达成目的,全凭天佑神助了。”
送走了客人,崛场久久无法平静,他抓起笔起草了一份关于攻占武汉后
的宣传舆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议陆军报道机构适当控制报道的热度,尽量
将庆祝活动引导到缅怀战死官兵,勤劳奉仕和努力工作方面,力戒使国民产
生盲目乐观的情绪,以免形成心理上的落差。准备持久战争的要素之一,就
是要有精神上的准备。
大本营采纳了这个意见,可是眼前的狂热景观,。。崛场少佐深深地叹
口气,拉上了窗帘。
几天后,日本政府及陆海军领导人都看到了一份中国公开发表的文告,
这是蒋介石10
月31
日的《告全国国民书》:
“。。吾同胞须认识当前战局之变化与武汉得失之关系,我国抗战根
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交通之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而西部诸省,
尤为我抗战之策源地。此为长期抗战根本之方略,亦即我政府始终一贯之政
策也。。。我守武汉之任务已毕,目的已达,。。就军事言之,武汉在战事
上的价值,本不在其核心之一点,而实在其外围之全面。今我在武汉外围鄂
豫皖赣主要地区,远及敌人后方之冀鲁辽热察绥苏浙各干线,均已就持久作
战之计划,配置适宜之根据地与兵力,一切部署均已完成。。。我军之方略,
在空间言,不能为狭小之核心,而忘广大之图。以时间言,不能力一时之得
失,而忽久长之计,故决心放弃核心,而着重于全面之战事。
我国在抗战之始,即决心持久抗战,故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
国抗战之决心。唯其为全面战争,故战区之扩大,早为我国人所预料,任何
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
往昔敌军本已深陷泥淖,无以自拔,今后又复步步荆棘,其必葬身无地
矣。”
无线电波载着这篇文告飞向世界各地,所有关心这场中日战争的人们,
无论他是政界要人或是平民百姓,无论他们持何种倾向和好恶,但有一个感
受是共同的:
武汉撤退并不意味着结束,远东中国大陆上的战争将会持续下去。
浩浩荡荡的长江又日夜不停地流淌了
6
年多时光,终于迎来了日本战败
投降的日子,武汉会战——这场
8
年抗战中规模最大的搏斗,永远载入了中
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辉煌史册!
第四部魂系滇缅中日滇缅大血战
贺新诚著
主要人物表
蒋介石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级上将
何应钦参谋总长上将
卫立煌远征军司令长官上将
史迪威驻印军总指挥(1944。8 升上将)中将
郑洞国新1 军军长(1944。8 晋升驻申军副总指挥)中将
宋希濂第11 集团军总司令中将
黄杰第6 军军长(1944。9 接任第11 集团军总司令)中将
孙立人新38 师师长(1g44。8 升任新1 军军长)少将
廖耀湘新22 师师长(1944。8 升任新6 军军长)少将
何绍周第8军军长中将
陈明仁第71 军副军长中将
本多政村日军第33 军司令官中
将
田中新一日军第18 师团师团长中
将
松山祐三日军第56 师团师团长中
将
水上源藏日军密支那守备队队长少
将
丸山房安日军第18 师团第114 联队长大
佐
长久竹郎日军第18 师团第56 联队长大
佐
藏重康美日军第56 师团第148 联队长大
佐
小室钟太郎日军工兵第56 联队长中
佐
金光惠次郎日军松山守备队队长少
佐
引子
抗战8年,凡重大会战之中,中国军队几乎都是处于防御的一方,尽管
其中充满了悲壮之举,可“战争毕竟不是靠防御打赢的”。
1943年,中国军队揭开了大规模反攻的序幕。从当年10月开始,一直
到1945年2月,中国驻印军和远怔军的20多万将士异域扬威,在缅甸北部
和云南西部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连续进攻15个月,在这次被称作“滇西
缅北反攻”的大规模作战中,中国军队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先
后与号称“丛林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以及第53师团、第56师团、第2
师团和第49师团等部浴血苦战。经过大小上千次战斗,付出6万余人伤亡的
代价,终于把日军从滇西、缅北广大地区涤荡尽净,彻底贯通了从印度直至
云南的上千公里中印陆地交通大动脉,谱写了抗日战争历史上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