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在广济、田家镇作战中的伤亡人员至今尚未得到补充,计划等待10 
月25
日到达的3000 
名补充兵员抵达后,方可一举向汉口前进,此前无力进攻。”

冈村手持回电绕室徘徊,过了好一阵才吩咐道:“告诉九江机场准备飞
机,明日前往广济。”他决心亲自督促第
6 
师团尽快恢复进攻。

第二天,一架小型飞机降落在广济第
6 
师团部附近的空地上。连续两天,
稻叶四郎师团长和重田重德参谋长陪同冈村中将视察各个部队,并反复研究
了整个战局。冈村强调,第
6 
师团必须在近日恢复进攻,争取与平汉路的第
2 
军部队同时占领汉口,以便完成对江北中国军队的合围。同时告诫稻叶四
郎:倘若第
6 
师团行动迟缓,攻击不力,中国方面就会把武汉内围的部队调
往平汉路方面。阻止第
2 
军南下汉口。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冈村向稻叶通
报了派遣军关于武汉卫戍总司令罗卓英已车部分部队北上平汉路的最新通
报,同时透露,第
6 
师团当面的中国军队为避免后路被断,已有逐步撤退的
征兆。

10 
月12 
日下午,冈村临上飞机时,满怀期待地紧紧握住稻叶四郎的双
手,“稻叶君,中国有句古话:行百里者半九十。武汉作战能杏圆满,全赖

6 
师团官兵的武士道精神了。”

飞机起飞了,但没有立即离去,而是在稻叶等人的头顶绕飞数圈,晃动
着机翼。稻叶四郎懂了,这是司令官在向第
6 
师团致敬。

战后,重田重德大佐谈了他当时的感受:

“第
6 
师团各部在广济、田家镇作战中损失很大,为了等待3200 
名补充
兵员,预计最快也要23 
日才能发起进攻。听到军司令官要我们‘务望排除万
难于10 
月17 
日进攻’的要求时,我悲愤得泪水横溢,司令部的要求太冷酷
了!但是,命令必须执行。每到夜晚,我就登上附近的山丘,远眺前面的敌
军阵地,苦思焦虑。第一、二夜没想出办法,好容易在第二天晚上涌出了信
心。我认识到军司令官的冷酷,实际是要我们利用敌军动摇的机会,果断地
长驱直入。战争真是奇妙。。”

宫崎周一大佐也力冈村的决心捧场:“据以后情况判明,17 
日发起攻击,
正好碰上了敌军总退却的落潮。如果迟一二日进攻,就会失去在退却之敌中
突进的战机,就不能实现畑俊六大将赞赏的那种‘疾风扫落叶似的急速追
击’。”

日军将校的自诩难免有夸大之处,不过此后日军的攻势比较顺利倒是真
的。

10 
月17 
日,第
6 
师团从广济地区向西面的烯水一线前进,21 
日渡过浠
水,继向巴河推进,22 
日渡过巴河,24 
日晚攻占汉口以北约30 
公里的黄陂。

与此同时,华中派遣军增派的志摩支队和石原支队已先于第
6 
师团行
动,于10 

7 
日从日家镇出发在广济第
6 
师团左翼向西进攻,21 
日攻占兰
溪镇,24 
日超过团风,25 
日占领阳逻。

北线第
2 
军在京汉线的得手不仅刺激了第
6 
师团等部队的锐意进攻,而
且刺激了冈村宁次夺取头功的欲望。冈村宁次用于江南的
4 
个师本来是被当
作武汉作战的重点方向,企图大迂回进到武昌西南110 
公里的蒲圻附近,切
断粤汉铁路,包围武汉地区的中国军队。但是恰恰是江南方面的战况最今日
军恼火,直到10 
月20 
日,南浔路上的德安仍然未能拿下来,西进的第27
师团也被万家岭之战引得被迫向东回援第106 
师团,以后虽然恢复了西进,


但与第9师团、波田旅团一齐受阻于富水河西岸地区迟迟不能突进。

急功近利的冈村宁次再一次改变计划,将大迂回切断粤汉铁路的计划改
为小迂回在贺胜桥附近切断粤汉线。冈村这种变化纯属投机取巧,实际上放
弃了围歼第9战区大部队的幻想,仅仅成了为攻占武汉而作战了。

10月21日,冈村下令第27师团和第9师团主力避开幕阜山主脉,改向
北面前进。这样一来,既绕过了山地险阻,又在江南岸狭小地带集中了第9
师团、第27师团一部和波田旅团、高品支队等部,宽正面变成了窄正面,攻
击当然有力多了。10月20日,沿江日军攻占鄂城,25日突破葛店。10月27
日,第9师团和第27师团的部队在桃林镇、贺胜桥地区切断了粤汉铁路。

10 月26 日,日军第11 军的部队分别进占了已经撤退一空的汉口和武
昌,位于潢川第2军司令部的稔彦王中将不高兴了,他心想:“最先使战局
有所突破的是第2军部队在信阳乃至平汉路的进攻,没有平汉路的成功,中
国军队就下会考虑全面撤退,可是,到未了摘桃子的竟然是第11军!”

坐镇南京的畑俊六大将了解这位皇族司令官的心情,为了安抚亲王殿
下,畑俊六于占领汉口的当天乘飞机飞抵潢川城,一下飞机就向稔彦王中将
连连解释:“原本希望第2军和第11军大致同时进入武汉,但中国方面为了
撤出江北的部队,拼命阻止第2军南下,致使第11军拣了便宜,此事还望亲
王殿下能够谅解。”

稔彦王自然无话可说,他总不能不顾皇族体统去公开计较。

武汉失落了,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令人惊诧的是在这场中日战争爆发后
的最大一次会战中,日军竟然没有吃掉中国军队100多个师中的任何一支!
北面也要迂回,南面也要抄后路,折腾了几十月,仅到手一座空城。畑俊六
也罢,稔彦王也罢,冈村也罢,都难免生出几分沮丧。

国共两党所见略同

武汉会战的最后一笔是圆满的,比起淞沪会战、南京会战而言,武汉的
撤退相当成功。

10 月中旬的西北黄土高原秋高气爽,憨厚的陕北农民如同千百年来一
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似乎感受不到外面正在激烈厮杀的世界。延
安的一切,至少在外表上看起来是那么样和、宁静,与处于战争旋涡中心的
大武仅完全是两个天地。

在表面的平静下面,一批日后成为新中国缔造者的精英人物正汇集延
安,举行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由于战争,中
共的许多重要领导人未能赶回参加会议,尽管如此,这次全会仍然成为1928
年第6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历届中央全会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

会议是9月29日召开的,这一天正是田家镇失陷之日,目光敏锐的中共
领导层得出了自己的判断:武汉会战已进入最后阶段,该是考虑撤退的时候
了。

10月7日,中共中央向各地党部发出指示,要求他们着手为武汉撤退做
好宣传和舆论上的准备:

“现日寇正集中最大兵力进攻武汉,田家镇已失守,武汉不守的可能性
很大,因此各政治机构在宣传鼓动工作中应注意:

(一)现在不应强调保卫武汉,因过分强调,武汉一旦失守,则会产生


悲观失望及一切不正确的观念。。。

(二)立即加紧说明我们应争取防御武汉之持久,但应强调武汉以至失
守,中国仍能继续抗战保卫,说明中日战争之持久性。。。且一城之得失,
不会决定胜负。。。”

5 
天以后,毛泽东在全会上,向在场的17 
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
以及30 
余名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区的领导干部作长篇报告。穿着简朴的毛泽东
烟瘾大得惊人,周恩来从武汉带来的香烟没几天就叫他抽得所剩无几了。在
毛泽东的带动下,会场上凡会吸烟的人都毫无顾忌地点上一支烟,任由烟雾
笼罩室内。怕烟的人架不住众多烟枪的喷吐,只好在窗前或靠近门口的地方
就座。

毛泽东带着浓重的湖南腔,旁征博引,纵论宇内古今,把个中日战争的
起因、现状以及未来的走向分析得丝丝入扣,透彻明晰。毛泽东的思绪并未
拘泥于中日战争本身,欧洲、北美、太平洋。。俱在中日战争影响之内,同
时也在影响远东的中日战争。

强大的日本人碰上毛泽东这种大手笔、大战略、大胸怀之人,实在是他
们的不幸。据说,一路打入日本本上的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高度评价了
天皇的作用,说天皇一人比得上20 
个师团。天皇的作用虽然很大,但他与毛
泽东的雄才伟略根本无法作同日而语。

在10 
月中旬的这一天,当日本国内外,甚至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武汉三镇
的得失之际,毛泽东已经超越了小小的武汉,他的眼光正飞越时空,注视着
久远,武汉在毛泽东的胸襟里不过是巨幅棋盘上的一个小小的棋子。他谈到
了武汉,语气平静的犹如手中香烟的缕缕青烟:

“保卫武汉斗争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消耗敌人,又一方面在于争取时间,
便于我全国工作之进步,而不是死守据点。到了战况确实证明不利于我而放
弃反为有利之时,应以放弃地方保存军力为原则,因此必须避免大的不利决
战。。。于必要时机与一定条件下放弃某些无可再守的城市,不但是被迫的
不得已的,而且是诱敌深入,分散、消耗与疲惫敌人的积极的政策。在坚持
抗战而非妥协投降的大前提下,必要时机放弃某些据点,是持久战方针内所
许可的,并无为之震惊的必要。”

武汉撤迟,此其时矣。延安的判断通过周恩来等人传给了蒋介石。虽不
敢说蒋介石受了多大影响,但国共双方所见略同倒是不假,蒋介石已经在考
虑撤退问题,其目的同样是保存战力,与日寇再作周旋。

其实,广义的撤迟早在会战开始前就已着手实施,重点是各类工厂企业。
一年以前,淞沪抗战紧张进行,位于战火中心的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拥有1279 
家工厂,但由于拆迁撤退工作组织不力,只拆迁了146 
家,其余全
部沦入敌手。有鉴于上海的教训,中国国民政府早在193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