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面的警戒;

第101 
师团继续执行原任务,所部佐枝义重旅团转用于瑞昌方面西进;


9 
师团从南浔路召回丸山旅团,早日准备向阳新方向西进。丸山旅团
的转进务须严格保密。

第27 
师团改变原定任务,尽快赶赴瑞昌附近集结,而后沿瑞昌一武宁大
道南下,进入天桥河、箬溪附近,准备以后西进作战,向瑞昌转地的行动要
特别保密。”

冈村的这个新计划,事实上承认了夺取集结地域作战的失败,是一种被
迫无奈之举,可是第11 
军的记载中却想粉饰遮掩,给人以冈材灵活处置的假
象。第11 
军机密《作战日志资料》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军虽接受了关于攻占武汉的中支作命甲第87 
号命令,但军的作战并未
沿袭集中、机动、会战等一般阶段,而是以登陆作战开始的。此后,由于连
续出现集中和战斗之间的交错情况,所以没有一个下达攻占武汉一般任务的
适当时机。”尽管是粉饰之词,却已透出了一种失败后的无奈心绪。

冈村的新招实在难以恭维,把强有力的对手留置在自己侧后,此乃兵家
大忌,熟谙兵法、久经战阵的冈村焉能不知?他出此下策,纯属黔驴技穷。
虽然冈材想以瞒天过海的秘密调动,偷偷把主力调丢西攻武汉,可雕虫小技


岂能遮人耳目。

以不变应万变,你纵有千般变化,我只须一定之招。薛岳第一兵团的意
图非常简单,始终如一:你重兵来攻,我就把你粘着在当面;你想脱身,我
就拖后腿,搂后腰。横竖一句话,就是要让冈材宁次如鲠在喉,吞不下,吐
不出。

薛岳和冈村互相较劲,真好比眼珠瞪眼珠,就看谁先眨眼。冈村到底没
抗住。


第三章层峦叠嶂幕阜山

如此追击

南浔线以西,自长江南岸起,经瑞昌向南直至武宁及修水河以北的广大
地区,属于第9战区第2兵团的作战范围,其中最大的地利是幕阜山脉。

幕阜山算不上名山,绵亘于长江南岸与修水之间,为鄂赣两省的界山,
主峰在通城以南,标高约1600公尺,一般标高在400—1000公尺之间。其主
脉自西南向东北走向,是武汉西南方的天然屏障。幕阜山的西南有粤汉铁路,
东面有南浔铁路,余脉逐渐向东延展至鄱阳湖。从东向西,整个山势逐渐升
高,峰峦起伏,易于防御。

以幕阜山为依托的第2兵团,在会战之初拥有兵力28个师,以后调动频
繁,时有增减,总司令是陆军上将张发奎。

张发奎的名望起自北伐战争。当时任第4军师长的张发奎率部出广东,
入湖南,一路前驱,直抵武汉,赢得“铁军”赞誉。中共著名将领叶挺、叶
剑英都曾是他的下属。

“七七”事变爆发后,张发奎义愤填膺:“如果此次再不能对日作战,
那么我将入山为僧,今后永不过问世事!”张发奎没有遁入空、而是出任淞
沪会战的右翼军总司令,与日军大干了一场。

1938年8月24日,第2兵团部队防守的瑞昌陷于日军之手。好在薛岳
第1兵团的南浔线打得不错,拖住了日军主力西进的后腿,迫使瑞昌日军第
9师团只能以一半兵力与波田旅团一道向西进攻。

面对这种规模的进攻,张发奎根本不悚,他把部队坐西面东,对着瑞昌
方面摆开。左翼霍揆彰的第54军负责堵击沿江攻击马头镇的日军;中间关麟
征的第32军团,负责对瑞昌正面的防御;右翼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在瑞昌
西南掩护第32军团的右翼。

这几名将领有些来头,都是蒋介石的嫡系干将。霍揆彰,38岁,湖南人,
黄埔一期生,陆军中将。关麟征,34岁,陕西鄠县人,黄埔一期生,陆军中
将,1933年春曾在长城古北口抗战中被日军炸伤,1938年在台儿庄战役中有
功,晋升军团长。至于汤恩伯上将。尤需花点笔墨。此公虽无黄浦学历,却
是浙江人,与蒋介石同乡。汤恩伯体格魁伟,好勇斗狠,抱负很大。但在30
岁前却郁郁不得其志。1925年,浙军师长陈仪资助汤恩伯赴日本士官学校学
习,后又将汤引荐给蒋介石。从此,汤恩伯不断受到蒋介石的提升重用。然
而,若干年后,汤恩伯竟将恩师陈仪打算起义投向解放军的计划密告给蒋介
石,致使陈仪遭杀身之祸。“无毒不丈夫”的汤恩伯在战场上也是一员悍将。
纵观整个抗战期间,汤恩伯的部队吃过不少败仗,也打过不少硬仗。1937年
的南口之役、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等等均与汤恩伯有关。无怪日军对他产生
了深刻印象,冈村宁次称汤恩伯是“蒋介石手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其部队
是蒋嫡系中的精锐”。

一帮嫡系将领,放在非嫡系的张发奎手下,若非对日抗战,绝不可能。
反共内战的打手,抗日战场的好汉,历史真是复杂离奇。让我们从日本人的
记载中看看他们的表现吧。

“8月21日,第11军命令波用旅团攻占马头镇,但由于敌人的抵抗,
进展缓慢。海军清除长江水路障碍的作业,也因此而受影响,被迫停止。”



8 
月24 
日,攻占瑞昌,波田旅团向瑞昌西北方向攻击前进。长江南岸
和赤湖的中间地带为长20 
公里,宽不足
1 
公里的狭长地带。由于敌军破坏长
江堤防,道路多次冲毁,遭到敌人连续抵抗,波田旅团陷于连续苦战。”

波田旅团陷于江边湖沼地带,第
9 
师团向瑞昌西南的进攻更是困难重
重。第
9 
师团的攻击方向群山连绵,好不容易攻下一个山头,又要在另一个
山头上血战一场。双方阵线犬牙相错,在一些地区,日军第一线嵌入中国军
队战线之中,在另一些地区,中国军队的阵地仍存在日军的左右侧后。双方
军队不仅在正面激烈攻防,而且在对方的侧后互相攻击,完全是一场混战。

为了督促一线部队坚守作战,张发奎的第
2 
兵团部将所有宪兵和执法队
撤了出去。前线到后方的每条道路,包括山间小道上,隔一段就有宪兵和执
法队守卡,发现畏缩退后的官兵,即当场正法。

在中国军队誓死抵抗下,直到
9 
月10 
日,日军仍局促于瑞昌以西10 

里左右的范围内。

9 
月11 
日,丸山旅团及第11 
军直辖的炮兵、装甲兵等加入西线后,日
军再次猛攻第
2 
兵团防线。

9 
月16 
日,从南浔路方面赶到瑞昌的日军第27 
师团在第
9 
师团南面加
入战斗,向武宁方向进攻。至此,日军第11 
军江南部队
4 
个师团又
1 
个旅团
的大部已用于西进作战。

最初,日军三箭齐发,锋头颇锐。波田旅团
9 

1 
日恢复攻击,14 
日即
占领了以前难以企及的江边要点马头镇,继向富池口进逼。中路的第
9 
师团
到15 
日攻抵瑞昌以西约24 
公里的黄土桥、大脑山一线。南路的第27 
师团
18 
日即进至瑞昌西南25 
公里的横港湾地区。

位于九江的第11 
军司令部连日来处于亢奋状态。来自前线的战报中充斥
着“我部进展顺利”,“皇军锐不可当”,“当面之敌已有退却征兆,其指
挥出现错乱”等等。也许是前段的战局太令人沮丧了,第11 
军偶有所得即忘
乎所以,竟然向各西进部队下达了追击令!

吕集团作命第64 

9 
月15 
日21 


“第
9 
师团及波田旅团当面之敌由于受我连日攻击,其主力已被击败,
正向阳新及辛潭铺方向退却。

军决定向富水一线追击敌人。”

冈材宁次太浮躁了,竟然把中国军队的节节抵抗看成是溃退。冈村给部
队下达的追击目标是富水一线。该线距瑞昌约50—60 
公里距离,若从
9 

15 
日日军已占领的前线算起,追击的直线距离不过20 
多公里。然而,这段
路程,日军波田旅团和第
9 
师团整整“追击”了23 
天!到10 

8 
日才开始
渡过富水。平均每天“追击”距离仅80O—1000 
米。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
如此“追击”还是令人啼笑皆非。

或许是为了自我解嘲,几十年后,日本官方战史中解释说:“敌人利用
山地逐步防御的情况,也许不能像第11 
军希望的那样,实现迅速、果敢的追
击。但军司令部考虑为使第
9 
和第27 
师团气势高昂,而下达了
9 
月15 
日的
追击令。”仅仅为了提高士气,就滥下追击令,冈村宁次的指挥艺术也太离
奇了。

日本战史欲盖弥彰,越抹越黑。尽管意在掩饰,但记载之中还是可以窥
见其中的事实:

“军司令部虽然下达了追击令,但第一线,特别是第
9 
师团方面,突破


标高700米左右的山地间的数道阵地很不容易。

波田旅团及第9师团因顽强之敌的抵抗,战况无大进展。”

够了,不能指望日本战史但陈其挫折,有一句“战况无大进展”就足以
说明问题了。

相比之下,中国方面的记载更客观一些,其中没有“日军毫无进展”之
类的无边无际的瞎吹,而是有分寸的叙述:“在瑞昌一阳新公路方面,日军
主力经第2兵团所部之坚强抵抗,前进迟滞,。。激战至10月1日,日军抵
达排市以东富水河东岸一线。8 日,日军在排市附近分区渡过宫水河西
进。。。”日军全力西进,进展非常缓慢,这才是事实。

排市位于富水河东岸,是日军主力西渡富水的主要渡河地点。担任排市
地区作战的是卢汉上将的第30军团。实际上,该军团徒有一个大番号,下面
只有一个第60军,军长由卢汉自兼。抗战一爆发,出身于云南昭通一个彝族
家庭的卢汉,就率云南子弟组成的第60军出滇参战,虽未赶上淞沪、南京战
役,但在徐州会战中表现顽强,部队仅伤亡就达一半以上。武汉会战是第60
军参加的第2个大战役。卢汉亲自整编部队,把全军3个师的人员武器优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