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守军又从几个方面跃出阵地,一阵雨点般的手榴弹过后,与突入的日军
激烈肉搏、全歼上田信一大佐以下近百人于阵地之中。

金官桥一线的防御如此坚强,日军对此颇感意外。9 月初,中国守军侧
翼暴露,主动撤往第二道防线后,极欲探个究竟的第11军司令部专门派工兵
考察了守军的阵地构筑情况。宫崎大佐的记录内称:

“据情报,马鞍山附近(金官桥防线某段——作者注)的阵地是苏联将
校指导构筑的,敌人抵抗之顽强,令人瞩目。为将来参考计,特派具有特殊
装备的独立工兵中队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结果判明,敌阵地散布着大量单人
陶罐式掩体,其间用很深的交通壕联接,构成相互斜射、侧射的火力网。即
使我军猛烈轰炸,直接命中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

强固的阵地固然是中国守军顽强抵抗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绝不是全部。

负责阵地调查的工兵中队长石割平造少佐回来后的讲叙,从心理上沉重
震撼了第11军的将校们。石割平造资格很老,是陆军士官学校第17期生,
仅比冈村晚一期,后又毕业于陆军大学,与第9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和第13
师团长获洲立兵中将同为同学,只是由于健康原因才转入预备役,耽误了自
己的前程。但是,他的资历、学识等仍受到第11军高级幕僚的尊敬,被大家
尊为“老前辈”。从他口中讲述的事情,使其他人想了许多。

“我们在敌军遗弃的阵地中,发现了一个坟塚,像是刚修建不久,惨烈
的战斗中竟然有心造这种坟塚,我等不禁生奇。掘开一看,赫然露出我军数
十名官兵的遗体,遗体排列有序,除了枪支外,一切装备物品均整然带在身
上。我军大队长受到特殊礼遇,除了全身披挂以外,连军刀也佩在身上,俨
然一副虽死犹生之态。中国军队的郑重,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几十年后,宫崎周一仍念念不忘此事。“礼葬敌军勇敢战士的遗体,是
我武将自古以来的教养,曾留有不少佳话。石割老前辈的细述,使在场之人
无不为之动容。我不禁想起阿南惟几将军的名言‘道义即是战斗力’。”

“道义即是战斗力”,的确如此,中国军队顽强奋战的真正力量源泉,
正在于他们从事的是一场正义之战。田部圣大佐在湖口、九江的见闻体现了
这种正义之师的道义力量,冈村宁次也不断感受到这种道义的力量。对此,
冈村有过回忆:

“10月初,第27师团占领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的敌军官兵致其亲友
的信件,其中内容几乎全是有关我军情况,以及他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极少
掺杂私事。同一时期,第101 师团检查反攻我方阵地而战死的敌军官兵遗体,
发现死者父母的来信中,也都是鼓励他们为国家、民族奋勇献身的言词。”

冈村和他的幕僚们总算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尽管不可能根本认识。

先眨眼的是日本人

经过连续苦战,金官桥一线日军正面进攻被顶住了,但就在此时,新投
入战场的日本第9师团主力出现在防线的左后侧。

第9师团创建于1898年10月,是日本的老牌常设师团之一,现任师团
长吉住良辅中将。该师团拥有2个步兵旅团(4个步兵联队)和4个特种兵
联队,编制人数23000人,此外还有军配属的其他部队。自8月21日上陆九
江后,第9师团即会同波田旅团攻击瑞昌,21日占领瑞昌后,马上分出九山
政雄少将的第6旅团及加强的炮兵部队转向东南,沿瑞昌一德安大道向金官


桥一线的侧后猛插。


1 
兵团司令官薛岳非常担心瑞昌方面日军的动态,瑞昌失守后。即命令
驻在德安附近的预备队第74 
军向氓山方向推进,一面搜索瑞昌日军的动向,
一面掩护金官桥防线的左翼。

第74 
军属蒋介石嫡系,军长俞济时中将出身浙江奉化,又是黄埔一期
生。老乡加学生,蒋介石格外器重俞济时。俞济时其貌不扬,天生兔唇,平
时总爱剃个光头,从不留发,一付凶神模样,就是平和之时,也令部下畏惧
三分。俞济时治军相当严厉,1938 
年11 
月,蒋介石下令枪毙长沙大火的责
任者鄷梯,监刑人即是鄷梯的黄埔同学俞济时。事后发觉,执行枪决的士兵
私吞了死者的金表和派克金笔,俞济时二话不说,当即用手枪亲自将该士兵
击毙。

俞济时与日军第
9 
师团是老对头。1932 
年淞沪抗战时,他就以第88 

师长身分与第
9 
师团交过手,被打成重伤,肠肚穿孔。全面抗战爆发后,俞
济时首战淞沪,继战南京,与第
9 
师团虽未直接交锋,但处在一个战场。武
汉会战,第74 
军人列第
1 
兵团序列,一直作为主力控制于德安后方,准备随
时驰援吃紧的战场。瑞昌一失,南浔路北段金官桥一线左翼遭到威胁,第74
军奉命出动,有了与第
9 
师团再度交锋的机会。然而,俞济时自恃天子近臣,
骄横惯了,再加手下有王耀武、张灵甫等一批悍将,故而对薛总司令的意旨
多少有些怠慢。

接到命令后,俞济时不急不忙,先派一部兵力向瑞昌方向搜索。
8 
月29
日,刚到氓山附近,突与南下的九山旅团迎面遭遇。前锋部队措手不及,连
连败退。31 
日,薛岳火了,一面命令金官桥一线守军准备循序退往第二线阵
地,一面直接叫通俞济时:

“你他妈再向后退,我就军法从事!”

俞济时振作起来,他倒未必怕薛岳杀头的威胁,但任由丸山旅团放肆南
下,切断北线友军后澈之路的恶果,倒是不能不重视的,而且,当年第
9 

团开肠破肚之仇也不能不报。俞济时即以远甚于薛岳的凶恶,命令各部悉数
开往岷山,不计伤亡,强行堵击丸山旅团。

第74 
军到底是黄埔嫡系,在岷山一带临时挖掘的简陋工事里,与丸山重
装部队激战数日,迟滞了日军突进。到
9 

2 
日,北线友军安然撤至德安以
北马回岭一线后,第74 
军才奉命向后转进。

岷山阻击战,第74 
军先过后功,两相抵消,俞济时的悍将气焰也收敛了
许多。毕竟大敌当前,国难为先,何况薛岳的指挥也确实有度。

其实,薛岳对第74 
军的战斗力还是相当看重的,否则也不会与蒋介石发
生一段争执。各部队撤至第二线阵地后,日军亦失去续攻势头,双方均抓紧
时间休整补充,南浔路正面暂时归于沉寂。此时,坐镇武昌的军委会委员长
蒋介石致电第一兵团,要调第74 
军赴长沙休整。薛岳复电“调不下来”。委
员长再度来电:“第74 
军在岷山伤亡甚大,应予调下整补。”薛岳不客气了,
复电语气有所不恭:“赣北各军作战时间均较第74 
军为长,伤亡均较第74
军为甚,各军都未调下整补,对第74 
军也请缓予调下。”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后来战况发展,证明了薛岳的执拗,也证明了
第74 
军这支有战斗力的劲旅确有留下的必要。

南昌的薛岳稳如丰山,执着不动。九江的冈村宁次坐立不稳,开始动摇。


7 
月26 
日占领九江起,为夺取南浔线部队集结地域,日军第11 
军整


整奋战了几十天,兵力由
1 
个师团增至
3 
个师团,方法由正面平推改为三路
合击,仗越打越大,结果仍不理想。第106 
师团两次总攻都遭挫折,只是在

9 
师团投入侧攻之后,才勉强推进了若干距离。但却又一次丧失进攻能力,
德安仍然不可企及,伊东中将的星子方面更令人失望,自始至终举步维艰,
区区几十公里,才走了不到1/3,整个一个咫尺天涯!

继续按计划打下去,不占德安誓不罢休。冈村有过这种考虑,准备让新
抵达的第27 
师团加入星子方向,与伊东师团一道打通德星路。第27 
师团也
已在庐山东麓集结完毕,就等冈村一声令下,直扑德安。然而,冈村举棋不
定。他知道,即便第27 
师团作战顺利,估计也要到10 
月上、中旬才能转向
西进武汉方面,这样一来,华中派遣军宽限的
9 
月中旬西进的限期又会泡汤。
此外,若执意实现原计划后再西进,不光第106,第101 
师团,连第
9 
和第
27 
师团也将在南浔路作战中耗尽战力。失去以后西进的力量。冈村有心把薛
岳这个硬核桃砸碎吞掉,而后腾出手来全力西进武汉,可他目前是主攻武汉
的重点兵团的统帅,不敢凭少壮时的血气行事。冈村心中始终记挂着大本营
盼他早日向武汉方面攻击的期望。而且,派遣军也无意再迁就他了,按
9 

中旬西进的限期,派遣军于
9 
月12 
日以中支作命甲第87 
号下令:

“派遣军决定配合大别山北麓第
2 
军的作战(第
2 
军已于
8 
月下旬开始
向西进攻——作者注)。从长江方面进行作战,攻占汉口。第11 
军应各以一
部从长江上及其北岸地区,以主力由江南地区前进,在攻占武汉要地的同时,
应进入武昌南面70 
公里处的咸宁附近粤汉铁路一线。”

“不行,此地不可恋战,要另谋良策,绝不能让薛岳把我攻取武汉的主
力久拖于赣北。”冈村苦思良久,决意放弃占领南浔路地区、集结兵力后再
西进的计划,即刻转向进攻武汉方向。在南浔线现地,除留置第101、第106
两师团牵制中国第
1 
兵团以外,不再向此地增兵,刚刚投入的第
9 
师团要迅
速脱身,已经准备投入的第27 
师团即刻转用于瑞昌方面,与第
9 
师团合力向
武汉方向进攻。冈村连发数道命令,其新的部署概略如下:

“第106 
师团在马回岭附近集结兵力,准备今后作战,尤应加强对德安
方面的警戒;

第101 
师团继续执行原任务,所部佐枝义重旅团转用于瑞昌方面西进;


9 
师团从南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