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参议院任参议官。

他可能感到了是华北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他这次明升暗降,但他觉得做为


一名军人,凭着他对战争的认识和驾驭战争的能力,晋升大将应是理所当然。
他甚至觉得这个荣誉他应该更早地得到。比他晚一期毕业的冈村宁次早在同
年4月份就已经升为大将,而老大哥却晚了几个月,想到这他心里总是不痛
快。

7月9日,多田骏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

华北方面军命令
一、各兵团、各部队应遵照晋察冀边区作战计划做好统一作战准备。
二、作战开始时,关于兵力的调转及其它前项计划以外的必要事项,另行下达命令。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事务处理者多田骏
7月9日北京

就在多田骏在北平卸任的同一天,日本东京正在举行新任华北方面军的
任命仪式,新任司令官正是让多田骏忌妒的又一个中国通——冈村宁次。

提起杉山元、板垣征四郎、西尾寿造、多田骏可能没人知道,但提起冈
村宁次,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九一八”事变后,冈村宁次就到了中国。1936年他就已经是日本关东
军第2师团中将师团长了。1938年他出任华中派遣军第11军军长,一直是
对国民党军作战的主力军。虽然中间在军事参议院赋闲几月,但并没有消磨
掉他重返前线的信心。

冈村宁次比多田骏更为老练,也更为毒辣。他经常到华北各地进行现地
调查,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冈村宁次吸取了多田骏的经验,他把多田骏的
“囚笼”政策加以改进,一方面继续强化“囚笼”政策和军事进攻,同时又
吸收国民党军队对苏区五次反“围剿”的经验和在其统治区内实行的保甲政
策。

冈村宁次上任后,在9月初开始的第二期肃正作战中就开始推行他自己
的思想。他认为,只有将军事进攻与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宣传报道等各项
措施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剿共肃正的目的,要把这次的军事进攻与7月初
开始的治安强化运动结合起来,才能够收到军事打击的效果。

他反对单纯军事进攻。只有军事,而无政治、经济手段,军事行动是徒
劳的,甚至政治、经济所起的作用要超过军事所起的作用。为此,他在1941
年秋季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中实行了以经济战为主体的治安强化运动。

冈村宁次的治安强化运动,使华北根据地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1941
年10月统计,根据地的人口,只剩下1300万,达到了最低点。很多根据地
就只剩下一二个县。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走了一个中国通,又来一个中国通。

新来的更加凶狠。

硬仗之三——关家垴之战

关家垴之战是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反“扫荡”阶段最大的一次战斗。
这场战斗至今仍使参加过它的老战士不能忘怀。


这场战斗至今仍有很大争议。有人说该打,有人说不该打,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有很多资料在记述百团大战时或是回避关家垴战斗,或是轻描淡写地将
其一笔带过。

但是历史留给参加过关家垴战斗的老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是挥之不去
的。它是百团大战中,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最惨烈的一次攻坚战
斗。

通过这场战斗,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彭德怀性格的一个侧面。因为,在战
斗中,彭德怀曾经说过:“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129 
师的番号。”

对于这场战斗,刘伯承、陈赓虽然有意见,但他们还是尽了自己最大的
努力。

战斗发生在1940 
年10 
月下旬,太行军区腹地。

百团大战第1、
2 
阶段战役结束后,日军开始了疯汪的报复“扫荡”。

破称为中国通的多田骏在八路军的连续打击下,似乎刚刚有些自知之
明。他不得不承认,要想认识华北的老百姓,认识华北的八路军是多么困难
的一件事,要想彻底弄明白中国的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多田骏原以为中共
在华北的正规军只能分散成小股的游击队,借助于青纱帐出来活动,没想到
八路军竟然集中了一百个团,在背后桶了他一刀,搞得整个华北条条铁路起
火,一半炮楼冒烟。多田骏咽不下这口气。

多田骏调集了110 
师团、36 
师团,第
1 
独立混成旅团、第
9 
独立混成旅
团以及第
4 
独立混成旅团,共
2 
万余人,于10 

6 
日开始,对太岳、太行军
区进行“扫荡”。

日军一上来就向太岳、太行军区腹地扑去。多田骏要来个先里后外。先
中心开花,后外围结果。先把八路军总部和129 
师师部捣烂,使整个华北共
军群龙无首,然后再分区清剿。

日军认为以129 
师为主体的共军,经过再次采取攻势后,将主力盘踞于
从武乡以东到黎城以北的山岳地带,另一部盘踞于沁源一带,对辽县一榆社
一武乡道路及东潞铁路进行顽强袭击。

日军的判断是正确的。

1940 
年10 
月14 
日,刚从砖壁村转移到王家峪村的八路军总部,又返回
了地形隐蔽的砖壁村。但在砖壁村只待了一天,又在绵绵秋雨中向黎城县栓
马、宋家庄一带转移。

日军分几路扑向太岳、太行军区腹地。《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中记载:
第37 
师团由沁县、南关镇,第16 
独立混成旅团由平遥、介休、霍县一带,
第41 
师团的一个大队由洪洞以东地区向沁源及郭道镇一带压缩进击。


4 
独立混成旅团这次充当了报复性“扫荡”的急先锋。10 

2 
日,第
4 
独立混成旅团的两个大队刚刚结束对榆社、辽县的“扫荡”,10 

6 
日就
又随旅团开始了新的“扫荡”。

10 
月下旬,第
4 
独立混成旅团的冈崎大队窜到了黄崖洞。

日军无意中的瞎打乱撞,就在八路军总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黄崖洞是八路军的一个军事重地。八路军总部的水腰兵工厂就设在黄崖
洞山谷之中。这里的地形十分险要,四面险峰环抱,只有南面绝壁上开有一
道天然裂缝,当地人叫它翁圪廊,可以容人出入。1939 
年,朱德、彭德怀、
左权亲自察看地形,认为这里的地形十分隐蔽,轻易被敌人发现不了,即使


被敌人发现,又可以凭险据守,十分安全。水腰兵工厂当时的月产量已经达

到400 
支枪,成为八路军敌后抗战的重要补给基地。

如果八路军防守翁圪廊的一个连不主动撤离,日军恐怕插翅难进。

当听到翁圪廊丢了,日军已经进入黄崖洞以后,据特务团长欧致富回忆,
“彭德怀大怒”。彭德怀当即下令要严加追查擅自撤离的责任者,以军法论
处。

特务团守卫连的不战而退所引起的气愤和早已就有的要打个大仗的想法
使彭德怀有些不冷静了。

在百团大战开始后,在彭德怀签发的命令中就已经可以看出在他心中酝
酿着歼敌数百人或一个大队的想法。

8 
月23 
日,在总部下发的《各线出击部队积极阻滞敌增援正太》的电报
中,有这样的文字:尽量争取战役时间之延长与战果之扩大,对于敌寇以数
百人或一个大队来授之兵力,应有坚定决心,集结很优势兵力消灭之。电报
进一步解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敌不敢轻易出援,即使敌敢于来援,亦
必须集结更大的力量,这便能延长时间与增加敌之空隙,均有利于我之破坏
作业。

同样的意思又在以后的几封电报中频频出现。在
8 
月27 
日的《正大线破
坏愈彻底则我愈主动》的电报中有如下电文:特别应对出击或来援敌一个大
队以内之兵力,集结最优势之兵力歼灭之。只有歼灭敌一二个大队,才能顺
利的扩张战果。
8 
月29 
日电报《正大线作战集团的行动方针》中同样意思的
电文是:坚决打击增援出扰之敌,对增援出扰之敌在一个大队以下之兵力,
务必予以歼灭。10 
月19 
日电报《百团大战后反“扫荡”计划》中部署晋察
冀边区任务时电文提到:准备坚决的消灭一两路进犯之敌。在关家尬战斗后
的11 
月11 
日的电报《动员起来作坚决的反“扫荡”》中又出现了同样的想
法:集中主力在有利情况下歼灭敌人一两个大队。

敌人的肆无忌惮和自己部下的临阵脱逃成了一根导火索,又激发了彭德
怀打个歼灭战的想法。

打,坚决要打,彭德怀的决心已不容更改。

冈崎大队在386 
旅一部的打击下,企图经武乡退回沁县,28 
日在关家垴
宿营。同时,进入根据地腹地的日军崛田大队,在我抗日军民的袭扰下,在
疲惫中经左会、刘家嘴,企图取道蟠龙以东之关家垴西退。两股敌人在关家
垴会合,共有五六百人。

29 
日下午,彭德怀火速从黎城赶到蟠龙镇的石门村。当时正好攻打榆社
城的129 
师的部队正在关家垴附近休息。当晚,彭德怀召集128 
师的师、旅
干部口述了战斗命令:以129 
师之386、10 
旅各一部归刘伯承、邓小平指挥,
以129 
师386 
旅之一部和决死一纵队的25 
团、38 
团各一部归陈赓指挥,于
30 
日晨
4 
时,对冈崎、崛田大队发起攻击。具体攻击部署如下:386 
旅的772
团部署在关家垴的东北和东南侧;385 
旅的769 
团,部署在关家垴的西北;
决死一纵队部署在关家垴的南侧,准备由南向北攻;新10 
旅一部,部署在关
家垴西侧。彭德怀亲自掌握山炮连。

四个方向,四只拳头,已经做好了出击准备。

日军两个大队被这四只拳头给逼在中间动弹不得。

关家垴位于大行区的中心。它南边十几公里处是砖壁村,再往南是黎城,
西南是王家峪,西边是武乡县,西北是榆社,北边是辽县。这里群峰起伏,


山势险峻,易守难攻。关家垴垴顶有一块小小的平地很适于布兵,只有南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