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时,张治中即向蒋介石请缨抗日,并亲率第5军赴
援上海,与第19路军一道奋起抗击了日军的进攻。5年多时间过去了,张治
中无时不在思考对日全面抗战的问题,并对一旦开战后,如何保卫南京、上
海一带的问题作过反复探讨。1936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准备对日作战,
划全国为几个国防区,张治中兼任京沪区的负责长官。这是一个极秘密的工
作,不能公开进行。张治中奉命之初,在中央军校设置了一个高级教官室,
从军校选调干部充实这个实际上的作战准备机构,后又将其改名为“中央军
校野营办事处”,多次派出人员到淞沪线、苏福线、钱澄线等地测绘地图,
考察战场,完成了初步的作战方案,并开始在上述预想战场构筑野战工事。

果然不出所料,现在日本终于发动了对中国的又一轮侵略。养病在青岛
的张治中自然不会坐而视之,从接到“卢沟桥事变”的最初消息后,张治中
就下决心赶回南京,向蒋介石委员长力陈全面伉战的要求。此刻,平素一身
休养服、风雅和善的张治中腰佩短剑,一身戎装,眉目中隐隐透出一股杀机。

稍过一会儿,医生匆匆赶来,再三劝诫张治中安心养病。张治中哪里听
得进去:“国难当头,身为军人岂能安卧于病榻之上?我决心已定,即刻回
京请战,即使马革裹尸,亦无悔无怨!”张治中断然拒绝了医生的劝告,携
带药物乘车南下。

一路上,张治中脑海中充满了自信。他认定,此次在淞沪对日作战,一
定要争先一着。既然日军一定会在上海进攻,中国就必须“先发制敌”,乘
日军主力尚未登陆淞沪地区的时机,断然扫荡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消除
腹心之患,然后从容对付来犯的日军主力。

7月30日,张治中向南京郑重提出自己的腹案:

“我在北方作战,固不宜破坏上海,自损资源,但敌方若有下列征候之
一时,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一)敌决定派陆军师团
来沪,并已开始登船输送时;(二)敌派航空母舰来沪时;(三)敌位于长
江的舰队向沪集结时;(四)敌在沪提出无理要求,甚至限期答复时。。。”

南京回电:“30日电悉,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侍命令。”

中国在淞沪地区的作战准备并非无的放矢。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之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长江三角洲平
原东北缘,地势平坦,海岸缓直,河流纵横,交通便利,城镇密集。其中上


海市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年吞吐量约
2000 
万吨),又是外国在华投资的集中地(1931 
年日、英、美在上海的投资
分别占在华投资的66。4%、76。6%和64。9%),外贸额约占全国1/2,中国
现代工业大部分都在上海周边地区。加之上海雄踞南京前哨,为进入江、浙
地区的海上门户和溯江进入中国内地的水陆咽喉,上海港在世界军港中排名
第5,因而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1929 
至1933 
年世界范围经济危机所引发的法西斯主义扩张的过程
中,上海对于资源贫乏、国土狭小的远东战争策源地日本,具有特别的意义:
与英、美等列强争夺在华利益的要地,遏制、征服中国的砝码,实现“大东
亚共荣圈”迷梦的跳板。“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日本军队即
于1932 

1 
月28 
日在淞沪挑起了战端,并通过是年
5 

5 
日同国民政府签
订的《淞沪停战协定》,获得了在上海的驻兵权。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不能
在上海市区及苏州和昆山地区驻防,市内仅保留淞沪警备司令官杨虎所辖之
上海市警察总队和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维护社会治安。与此同时,日军在沪
派驻的海军陆战队达3000 
余人。1937 

7 

7 
日,侵华日军又将战火从山
海关外烧到了华北,陷北平,占天津,狂妄至极地发出“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的叫嚣。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甚至公开提出“如果军事力量容许的话,我
们应该首先打击南京政府”的主张。

在日本政府和军方看来,解决中国问题,最便捷的途径是采取一切可能
的措施,挟迫国民政府投降,兵不血刃地占领之。于是,在不扩大战事的情
势下反复重演威胁利诱的伎俩,便成了日军的首选方案。华北陷落,无疑增
加了日本要挟中国的筹码,而要迫使国民政府低头,则需要进一步造成其首
尾无顾。难以控制的危险局面。为此,1937 

7 
月10 
日,日军参谋本部提
出了动员15 
个师团,在黄河以北,根据情况包括上海方面,作战期限为半年
的用兵计划,企图从华北、华东两面夹攻,实现自己的预谋。鉴于占领上海,
等于卡住了中国的脖颈,可“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
系”,从而使中国“军队及国民丧失战斗意志”,导致中国政府投降,达到
迅速霸占中国的目的,日军对于上海是志在必夺。

“一二八”事变后,日军即以虹口靶场、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核心,以
杨树浦公大纱厂和沪西丰田纱厂为两翼,构筑了坚固的据点。还在日租界内
日侨各大建筑物中设置了众多的掩体工事。到战前,已有军事设施百余处,
并控制了该地区内的码头,以为补给和增援之用。同时在日侨中建立了可随
时应召作战的军事组织,编组训练。入侵上海的行动,正式提上了日本军队
的日程。

7 
月11 
日,日本东京海军省作战会议室内,身穿洁白军服的海军将校们
云集一堂。海军大臣米内大将伸出双手向下一压,示意全场肃静,而后声色
俱厉地开始讲话:“帝国军队已在华北开始军事行动,政府决心借此良机,
严惩狂妄反日的中国,一举达成帝国多年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大陆上确立帝
国的霸权。当此之际,我帝国海军决定,驻华第
3 
舰队向上海一带集结,驻
汉口的海军陆战队调往上海市区增援,与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一起惩罚中国
军队,待陆军主力抵达后,配合陆军夺取全上海,进而攻占南京。”

东京在开会,驻华海军舰队在集结。吴淞口外的海面上,第
3 
舰队司令
官长谷川海军中将立于“出云”号旗舰的舰桥上,满意地环顾前后左右的大
小舰只。只见各舰上的海军旭日军旗猎猎招展,各种口径的舰炮全部朝向海


岸。长谷川踌躇满志地对身旁的参谋们说道:“我将与诸君一道,让帝国海
军的旭日升起在中国大陆上。”

据说苏州留园是清末大臣盛宣怀的私宅,
7 
月末的留园依然是那般美仑
美央,园中的一楼、一阁、亭台水榭,以及遮掩在竹林中的曲折幽径和碧水
中漫游的各式金鱼,无不显示着东方古典名园的雅致,不过,气氛已截然迥
异。“滴滴答答”的电键敲击声彻夜不停,声嘶力竭的电话通话声,乃至园
中日下奔忙的戎装军人的身姿,无不预示着大战的临近,这里是京沪警备司
令部。

“我是独立第
2 
旅旅长钟松,我部已抵嘉兴火车站,等待下一步行动命
令。”张治中得报后回话:“命令钟松所部立即改换保安团制服,赶赴上海,
接防虹桥机场。告诉他们,行动必须隐密,严防日军觉察。”中国军队不能
堂堂正正地进驻自己的领土,这是“一二八”后的《淞沪停战协定》留下的
恶果。该协定迫使上海成为不设防城市,中国正规军不得进驻,仅能保持维
持治安所必需的少量警察和保安团。为了隐蔽企图,张治中只能将部队分散,
逐批地送进上海。

8 
月上旬的几天,天气湿热异常,京沪两地之间的铁路、公路运输分外
紧张。白天什么也看不出,暮色一降临,隐蔽在交通线两侧村庄、城镇中的
中国军队突然冒了出来,迅速集结在火车和汽车站,而后登上征用的各种车
辆向上海外围开进。连续好多个夜晚,大量的步兵和炮车列队经过苏州等城
镇的街道。那一片片沙沙的脚步声,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使每一个躲在路
旁屋内的居民热血沸腾,他门太想出去为出征的将士送行了,可是心中又在
告诫自己,不要干扰军队的行动。在凝重的夜色中,所有目睹大军夜行的老
百姓都在为自己的军队祝福。

日本人不是呆子,对中国方面的异常行动自然有所觉察。
8 

9 
日下午5
时许,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中队长大山勇夫中尉和一等水兵斋藤要藏,
全副武装乘车直驶虹桥机场,实施侦察。日本军人横行惯了,遇到机场岗哨
的阻止时,竟不知死活地直冲机场大门。岂料想身穿保安团制服的岗哨已经
是先期进入的正规军士兵,这些普通军人虽不了解上级的意图,但对在上海
教训日军的动态还是有所感觉的,更何况全国民众支援华北第29 
军,要求全
面抗战的气势如潮如虹,还有长官们的反复激励动员等等,都使这些普通士
兵感受到巨大的敌忾之气。现在,日本人竟然撞上了枪口,敢硬闯我军事禁
地。没二话,一顿乱枪,大山勇夫二人当即横尸路边,成了淞沪会战第一批
死者。

虹桥机场的冲突,立即使本已紧张的空气白炽化。谈判桌上,中日双方
唇枪舌剑,相互指责,谈判桌外,调兵遣将,准备大打。日军第
3 
舰队云集
黄浦江面示威,长岛和日本本上的海军陆战队增援部队公开登陆,上海的日
军及其侨民日夜赶筑工事。

该行动了,再不行动就会失去有利战机,坐镇留园的张治中真不理解蒋
委员长还要等什么。
8 

7 
日的南京国际会议不是已经决定全面抗战了吗,
部队已经进驻上海外围,再等下去,意图就会暴露,攻击行动的突然性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