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他有“仁心”吗?《水浒传》中,为了赚一个头领上山,不顾成千上万人家破人亡的例子不是一个,这里只是第一次显露而已。 
  作为秦明,眼看宋江行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特别是因此而害了自己一家老小的时候,居然还会投降,这样的将军,品格之低,历史上也很少见。夫人刚刚被杀,听说宋江要以花荣的妹子赔他,也居然坦然受之,对他夫人,难道真连一点儿感情也没有么?花荣的妹子何辜,竟让宋江当作一件礼品拿去送人! 
  【简评31】黄信也是个没骨气的,如果稍有头脑,只要听秦明一说宋江如何凶狠恶毒、滥杀无辜,就应该跳起来劝说秦明反水,借机以假投降为幌子混上山去,杀了宋江,为民除害,怎么能够因为秦明降了自己也降?当年要扫平三山的雄心壮志哪里去了?怎么可能仅凭一句“山东及时雨宋公明疏财仗义,结识天下好汉,谁不钦敬他”,就去入伙呢?要论“疏财仗义,结识天下好汉”,当数柴进为第一,宋江那点儿家财、那点儿地方,能与柴进相比? 
  后文的比戟,纯粹是为了引出吕方、郭盛两个人物以及显示花荣箭法高超生造出来的,两个将军,居然会在交战中发生武器的穗子交缠在一起而无法分开的怪事,简直是千古奇谈。连扯断穗子的力气都没有,还玩儿什么方天画戟?这种描写,在小说笔法中,当属下乘。 
  【简评32】在整部《水浒传》中,无限拔高的人物,主要是宋江一个:“忠孝仁义”,四个字字字全占。这一回书,显示的就是这个主题。 
  首先写“孝”字:宋江得知父亲病故之后,星夜返回郓城奔丧,而且“孝”到了不知隐蔽,大白天的就在村口和张社长说话,简直像个白痴。 
  在此之前,宋江本已经决定和燕顺等人一起投奔梁山泊了。被捕之后,接受了父亲的一次“庭训”,意志立刻坚强起来,要“忠孝两全”,绝不做反叛。于是宋江从孝又引出了“忠”,心甘情愿地被发配到江州。但是这种“忠”,明显是假的。如果不假,到了江州就不应该再写什么“反诗”,害得死伤了许多江州百姓之后,最后依旧还是“反上梁山”,却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招安上。这种反反复复,哪一点是真实的? 
  在发配江州的一路上,经历许多凶险,几次差点儿送命,全都依仗“山东及时雨宋公明”的好名声,不但处处逢凶化吉,而且人人都钦敬他,拜他为哥哥,听从他的调遣。 
  按照宋江的所作所为,怎么可能有这样好名声? 
  这一回书中,宋江父亲说:“从济州发配到江州,正从梁山泊经过。”这里又一次犯了地理性错误。济州建于北魏泰常四年,但是以后治所经过多次搬迁:唐以前治所在础ㄒ魆uè确)礅,故址在今山东茌(音chí池)平县境内;唐代初年治所在庐县,因庐县县城被河水冲毁,并入郓州(原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东平湖东岸的州城镇);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移治所于巨野;金天德二年(1150年),才移治所到任城(今山东济宁)。宋江故事发生在政和(1111…1117)至宣和年间(1119…1125),济州的治所应该还在巨野;梁山泊在巨野的正北面,从巨野到江州(今江西九江),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梁山泊经过的。发生这样的错误,说明作者缺乏地理知识,把济州的治所错作唐代的础獬腔蜊┲萘恕U饫锫宰魉得鞑⒋嬉伞!�
  【简评33】本回书一开头,就写戴宗的那副丑恶嘴脸。尽管在《水浒传》中戴宗还算是比较厚道的人,但是在囚犯面前,那种要钱的腔调,跟一般的恶牢头也没有什么两样。  本回写李逵的粗鲁和憨直,的确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但就李逵到饭店找店主强要银子和上渔船抢鱼的行径来说,和牛二也相差无几。只是牛二碰见的是杨志,被一刀杀了;李逵碰见的是“仗义疏财、爱结交天下豪杰”的宋江,不但不计较,还那李逵当豪杰,姑息他,喜欢他,一个劲儿地说他耿直。一般说来,“仗义疏财”指的是急人所难,像宋江对李逵的“疏财”,其中似乎无“义”可言,充其量,只能算是小恩小惠笼络人心罢了。宋江如果不是这样笼络,而是“大义凛然”地教训,李逵这个浑人,能死心塌作者: 水浒天蝎 2005…4…3 14:38   回复此发言9 评《水浒》作者吴越(转) 
  地地忠于宋江么?倒是张顺这人,写得活灵活现,典型一个江湖人物。 
  【简评34】《水浒传》作者,一心只想把宋江写得英明伟大,是个难得的“帅才”,但是除了反反复复说他“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豪杰”之外,又举不出更多的光辉业绩来。因为还有一个柴进,从实力上、态度上,都比宋江更加仗义疏财,更爱结交天下豪杰。为了一个烟花女子阎婆惜,他成了杀人犯,逃亡在外,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还是被刺配江州,心理十分不平衡,是想象中事。但是也绝不至于愚蠢到要在浔阳楼上题反诗的地步。如果从“酒后吐真言”的角度看,他要血洗江州、要笑“黄巢不丈夫”,只怕都是心中所想,都是“真言”。从这一回书看宋江,只能说他是个善于笼络人心、善于假仁假义、一心想当皇帝的“狂徒”。 
  吴用造假信,果然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多星”也有少智的时候。不过如果没有这一失,不但没有了江州劫法场这样大显梁山泊神威的机会,少许多英雄豪杰上山,宋江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本回书中,有一个很男自圆其说的“硬伤”:从江州到东京,也就是从江西九江到河南开封,不论从哪条路走,都不可能经过梁山泊。按最近的路线走,应该过江到湖北,经汉口、信阳到河南,再经许昌到开封。这条路,基本上都在华北平原,只有湖北与河南之间有一座并不太高的鸡公山阻隔,但并不是山高路险,无法行走。梁山泊在开封的东北面,距开封直线距离还有六百多里。从九江到梁山,比从九江到开封要远好几百里路。因此戴宗到开封,或者宋江被押解到开封,都绝不可能绕一个大弯子从梁山泊经过。出现这样的大错,是因为原作者缺乏地理知识。但是水浒故事已经定型,牵一叶而动全枝,不可能更改了(要改只能改为戴宗故意绕道到梁山泊找吴用,请求山寨出兵或行计解救宋江)。很可能宋江故事的原型,根本就没有发配江州以及梁山好汉到江州劫法场这样一节。因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英明的军事家,都不可能带领千军万马从梁山出发到九江劫了法场再平安地返回的,这一去一回,可是六千里路哇! 
  【简评35】《水浒传》作者最不善于写战争。本回书写的是两起以少胜多的战事。先不提一百多人如何能在几天之内走三千里路赶到江州,单说法场上有五百多名官兵弹压,被一个李逵、十几个头领和几十个喽啰一冲一撞,全都走散了;特别是最后五六千人马追出城来,居然被花荣一箭射中一个马军,其余的就都四散奔逃,而己方居然无一伤亡。这一方面给己方创造了一个无法令人相信的神话;也把官军写得过于不堪、过于废物了,哪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官军? 
  李逵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这里显示得淋漓尽致。 
  如果不加偏颇,黄文炳倒是一个富有心计、忠于朝廷的好官。从能力、水平来看,比那个昏聩懵懂、只知搜刮钱财的蔡九知府强得多了。 
  【简评36】折一回写梁山好汉打无为军,活剐黄文炳,为宋江报仇出气,作者完全是站在宋江的立场上说话。如果站在黄文炳的立场上,他一个朝廷命官,虽然已经退职,看见酒楼上有人写了反诗,报告知府,绝对不错;后来发现戴宗带回来的书信有假,加以揭发,也绝对不错。宋江说:“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为什么只要害我,三番五次教唆蔡九知府要杀我们两个?”黄文炳说:“我身为大宋臣子,肃清叛贼,是我本份。今天既然落到了你的手中,别无他言,只求早死。” 对比两人的说话,倒是黄文 炳的话有理。因为他与宋江之间,并不存在个人恩怨,而是发现有人写了反诗,是出于对朝廷的忠心,方才“苦苦地”要杀宋江的。他临死不惧,不愧是个大宋的忠臣。  宋江口口声声讲忠讲孝,不愿上山落草。一旦自己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上山了,却跪在地下,要求大家都跟他去落草。这时候,他的忠孝观,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是用当作者: 水浒天蝎 2005…4…3 14:38   回复此发言10 评《水浒》作者吴越(转) 
  时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宋江,他也不是一个忠臣孝子。忠和孝的标准是固定的,不能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改变。 
  返回梁山泊的路上遇见四个好汉,完全是为了要完成一百单八将的聚义而硬编的。一千多人马,即便分成五路,在大闹江州之后,要想平安返回梁山泊,只怕没那么容易。 
  【简评37】这一回书,原文安排宋江一个人下山,就是要他得到九天玄女娘娘送给他一部“天书”。不然的话,晁盖能这样疏忽,这样放心,在大闹江州之后,答应宋江一个人回家搬取父亲、弟弟?几乎所有人的家眷,都是山寨派人悄悄儿接取上山的,为什么宋江一个人要例外?就因为他是最最懂得孝道、讲究孝道的人?  “天书”当然是不存在的东西,而且此书在《水浒传》中也没其太大作用,这里改为前人留下的“兵书”抄本,至少从情理上比较说得过去。 
  宋江的父亲也是口口声声忠君爱国的,这一次不单儿子上了山,连自己也成了“匪属”了,不知道他上山之后,是不是还要教训儿子:“千万不可做不忠不孝之人!” 
  【简评38】宋太公取来山寨安置,公孙胜返乡探母,李逵触景伤情,要去接取老娘,完全可以理解。李逵是个什么样的人,宋江难道不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