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双两说”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是金圣叹。因为有了金圣叹“点铁成金”,水浒才从“腐蚀剂”变成“革命课本”,宋江才从“叛徒”变成“英雄”。因此,张国光多年来一直努力神化金圣叹,但是又不敢真正研究金圣叹。因为一旦认真研究,金圣叹就成了凡人,再不能神化了。历史上的金圣叹究竟是个什么人物?是不是因为抗粮哭庙案被诛?1991年第4期《山西师大学报》中有曲家源一文,介绍了金圣叹的真实面目与被杀的真正原因,可供参考。文章的大意是:金圣叹一生中从未参加过任何实际政治活动,无论是明末东林党反魏忠贤阉党的斗争,还是明亡之际造成嘉定屠城的反剃发斗争,这些发生在他身边的斗争他都没有参加,很难想象他会在体弱多病须发皆白的老年去参加抗粮哭庙的活动。在抗粮哭庙的当天被捕的11人中,并没有金圣叹。他是在80天以后被府教授程翼仓供出来的。程本人也没有参加哭庙,他的招供只是出于推测。苏抚朱国治的奏疏中说“丁子伟、金圣叹、姚刚为首鸣钟击鼓,聚众倡乱是实。”实际上金圣叹并无口供,只是口呼先帝。《辛丑纪闻》的作者评论曰:“奏疏口供,皆非实据,抚臣为搞,文致其辞,四大人署名而已。”曲文中说:金在程翼仓写“参任维初六案”的同时,写了一篇讥讽任县令的杂文《十弗见》,程翼仓因此而检举了他,朱国治也因此而杀了他。金圣叹《沉吟楼诗选·春感八首》中对顺治帝感恩戴德,歌颂备至。要说此人如何进步,如何革命,那是完全脱离实际情况的欺人之谈。 
  三、正因为上个世纪20年代有了“金圣叹腰斩水浒”之说,张国光才得以建立“双两说”。所以他把这种说法视为命根子,不许任何人对此发生怀疑。周岭《金圣叹腰斩说质疑》一文发表,张国光赶快跳出来“企图及时遏制报刊对周文的扩散”(这是张本人说的话)。其实,学术上有何不同的看法,可以讨论,可以批评,需要这样气急败坏地“及时遏止”它的“扩散”吗?事后,张国光是写了文章去批评周岭,但是文章的题目却令人吃惊——叫做《鲁迅等定谳的金圣叹“腰斩一案”不能翻》。还用上了“定谳”这样的法言法语。学术无禁区,什么问题都可以加以研究,哪些案子可以翻,哪些案子不能翻,你张国光有何权力加以规定?这种霸王语调,像是学者说的话么! 
  罗尔纲先生多年来一直不赞成“金圣叹腰斩《水浒》”的结论,深知当年探讨情况,也深知张国光用以支撑“双两说”的所谓“根据”从何而来。所以张国光视这位与世无争的老学者为眼中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在罗先生生前,他估计自己力有不逮,当面写信则阿谀奉承,背后则不断搞小动物,一再用不正当手段“封杀”罗先生的文章。这些活动,罗先生大都了解,我也听到不少。罗先生不屑与这种人计较,一概置之不理。罗先生去世以后,他才跳出进行攻击,说是罗先生曾经盗用了他的“双两说”,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四、“双两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彻底否定金圣叹批改之前的《水浒传》。张国光在他的著作《〈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一书中说:“首先列为批评对象的就应该是的原作者(姑认为即罗贯中、施耐庵等人)、增订者(杨定见、袁无涯等人),以及在序跋、评点中大力鼓吹“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和歌颂李逵、吴用、花荣等人‘服毒自缢’与宋江‘同死而不辞’的李贽、叶昼等人。”他这是一竹竿打翻一船人。要知道在金圣叹出生之前,《水浒传》早已成书。金圣叹对批改此书是有一定的贡献,我们并不抹煞他。但是要说只有金圣叹批改过的《水浒传》才是文学名著,才有积极作用,金圣叹批改以前的《水浒传》,不论什么版本,全是毒害人民腐蚀剂,这种观点的荒谬性读者自可判别。 
  十二、关于今后的水浒研究 
  问:您为什么要到山东菏泽来帮助建立一个水浒文化研究基地? 
  答:因为这里是历史上的水泊梁山地区,许多水浒故事都是在这个地区酝酿成熟的,因此也可以叫做水浒之乡。我自己的故事也是一片大平原,距离这里不远。我非常赞赏生活在大平原上的人耿直毫爽的性格,慷慨悲歌的豪情,远大的眼光与开阔的胸襟。现在已经是四月份了,在几番风雪之后,春天已经来到,菏泽市即将庆祝牡丹节,在这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云淡天高,晴空万里,大地回春,牡丹盛开。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我会信心百倍,把研究工作做出成绩来。 
  问:您将开展哪些工作? 
  答:我想分为四个方面来谈。 
  其一,是对《水浒传》这本书的研究,要让它恢复名誉,重放光采。据我所知,在上个世纪30年代、40年代,四大古典小说之中,《水浒传》始终是印数最多,读者最多的。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是印制最多的一家。到了现在,《水浒传》的印数反而远远落在《红楼梦》之后。不能否认,文革中对《水浒传》的批判严重地破坏了此书的名誉。至今人们一听到《水浒传》,就会想到“反面教材”、“投降派”、“叛徒”、“内奸”等等不好听的话,而心存顾虑。我们不去做为《水浒传》恢复名誉的工作,请问谁做!我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写出一份有理有据的研究报告,在网上公布征求意见。获得学者与广大读者通过后,把它压缩为一篇简短的说明,建议今后出版《水浒》,都把这篇说明印在书前。这篇研究报告和这篇说明,全都对事不对人,只把真实情况说明即可,不必提到个人名字。说明只不过是为《水浒》恢复名誉,帮助读者了解有关此书的一些争论的经过而已。 
  对于《水浒传》的许多版本(目前能够买到的版本也就只有70回本与120回本)的整理纠错的工作需要立即展开。经过一段艰苦的努力,把这个纠正本整理出来,可以叫做通行本。70回本和120回本分开整理,在说明中我们只介绍争论经过,并不歧视任何一个版本,以后哪个本子会被淘汰,宁肯让时间来考验,不必由我们去促成。如果读者容许不同的版本长期共存,大家各取所需,那也未尝不可。总之,为《水浒传》恢复名誉一事,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其二,我们除了研究《水浒》一书之外,还要研究水泊梁山地区所出现的一切水浒故事,包括已经收入《水浒传》的和没有收入《水浒传》的。作这一类研究工作的时候,这里的山川地势、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方言词语,都会对研究工作有所帮助。再把研究领域拓宽一点,我们还需要确定这个地区之所以产生水浒故事的原因,与水浒故事产生之后对这个地区的影响,这就建立了一个叫做“水浒文化”的新课题。这个新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可以推动旅游带来的发展,也可以作为地区决定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其三,通过研究工作,进行海内外的学术交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也要出版普及读物。此书本来就是从民间故事发展而来,我们岂能忘怀!此书编者如果一开头就只选几位主角(特别是林、鲁、武等人)的故事加以编织,写得深透,写得细致,已足以写成一部大书。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前重后轻,虎头蛇尾。在普及工作中,大可借鉴扬州评话选材的办法,编选重要情节,不及全书;也可以参考一些外文译本,不像寒珍珠那样全译,只译精彩部分,例如:香港英雄《中国评论》第一卷(1872—1873)载有《一个英雄的故事》,就是林冲故事。1965年纽约出版了英语《中国文学选集》,其中就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1933年巴黎出版了法语《水浒传》节译本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与武松打虎的故事。1955年在维也纳与海德尔堡同时出版用德语节译的适合青年阅读的《水浒传》普及本。我们也希望能够出版给青少年阅读的《水浒传》中的林冲故事、鲁智深故事、武松故事等等。《水浒传》一书是由古代的群众创造出来的,我们应当努力把它普及到当代群众中去。对于一切普及读物,我们照样负责校订、加注。不仅是对成人,对于少年儿童读物也要关照,要向少儿的游戏活动提供最精炼最有趣的故事,让《水浒传》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从幼儿起就培养他们的正义感、自豪感、阳刚之气、侠义精神,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合格的接班人——龙的传人。 
  林治波:您的谈话使我们深受启发。今天我们的确应当树立一种认识,不要把水浒作为一部历史来研究,而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我觉得,《红楼梦》与《水浒传》,是我国小说乃至我国文化中婉约与豪放的两个极致,各有其代表性。与红楼梦研究的红火相比,这些年来水浒研究过于冷清了。其实,两者不可偏废。许多水浒故事,历史上虽无其事,而有其神,今天的青少年可以从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从而多一点阳刚之气和侠义精神;同时,通过研究可以对书中的糟粕和以往研究中的乱象进行分析批判和澄清,尽量祛除其负面影响,这对于健全民族精神、振兴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复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史教授主持的水浒研究能够顺利开展,多出成果,有机会下次再采访您。谢谢!  
  浒边谈屑 虞云国 'AleaJactaEst' 于:2004…10…07 10:56:43幼时在小人书摊看《水浒》,也曾看得天昏地黑,如痴如醉。人到中年,以讲史为业,且以宋代为主。于是,偶尔也将《水浒》与《宋史》串着味读,间有所得,录为《浒边谈屑》,遂自作题记云:少喜耐庵,血气未曾贲张;长好乙部,《水浒》权充资粮。慕陈寅恪之证史,小子岂敢?效邓云乡之说梦,后学莫狂!亦俗亦雅,或能共赏;有史有文,相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