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贴吧精华帖欣赏-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不留一家”,进行大屠杀。幸亏石秀说指点盘陀路的钟离老人有功,“不可屈坏了这等好人”,因此祝家庄数千百姓才免遭杀光之祸。 
  100 回李逵得知自己也已饮毒酒,说:“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嘱咐从人死后要和宋江埋在一起。所以李逵的反抗性归根结柢不是建立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而是服从大哥宋江个人的愚昧“忠义”,唯大哥意志是从,是一种十分落后的意识。现代黑社会正是靠这种“唯大哥是从”的愚忠愚义来维系的。因而不能由于李逵主张反对皇帝就说李逵只是“简单鲁莽、不懂策略”的“弱点”、“缺点”。重要的不是他们反或不反皇帝,而是反了皇帝以后自己怎么样,会不会对人民好一些。李逵恐怕不会。李逵滥杀无辜和宋江纵容有关。宋江虽然批评过,甚至表示要杀他,但是别人一劝,就算了。李逵的板斧下杀害了不计其数的无辜群众,但是几十年来他几乎一直被绝大多数文学史家和评论家评价为梁山好汉中最杰出的代表,因为他反皇帝最坚决,杀死大批老百姓算什么,只不过是“鲁莽,简单化的弱点”而已。有一部20世纪80年代出版一印再印影响很大的文学史著作这样写道:“这些缺点和他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相比,毕竟是很次要的,而且对于一个农民英雄来说,也是难于完全避免的。”(中国文学史〈四〉3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当然,李逵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塑造得是成功的,古代农民运动中这样的人确实很有代表性,很生动。但是从人物的道德评价上来说,李逵实在不值得大力肯定,更不应该高度评价。中国古代无数次农民战争最后几乎没有成功的,成气候的都不多,为什么?我们从李逵身上就能找到答案:这么滥杀无辜,不是在处处孤立自己么?老百姓能够支持这种军队么?老百姓不反对才怪呢! 
  作者: 响·良牙 2004…12…13 15:42   回复此发言9 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鲁迅对《水浒传》发表过许多精辟的意见,其中不止一次谈到对李逵的看法。他的《流氓的变迁》一文由于指出梁山头领“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所以20世纪60、70年代经常引用。但是鲁迅紧接着说,“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他在《集外集。 序言》一文中明确表示,对“不问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憎恶”。“憎”是痛恨,“恶”是厌恶,很反感。鲁迅对李逵严厉批评的这些话当时几乎没人引用,因为不符合对李逵的既定结论。我们过去常常是先有结论,然后专门找那些有利于这个结论的话语、材料来证明它,总是引用那些有利于自己结论的话,而对不利的则视若无睹。据说山东省水泊梁山遗址有李逵的塑象,作为一位突出的英雄来歌颂,我认为实在不妥。前几年杭州西湖南线整治一新,非常美丽。在涌金门树立了浪里白条张顺的塑象,因为张顺是在宋江率领大军征讨方腊时在杭州西湖边涌金门死的。张顺实在不值得现代人如此怀念,他本来专门抢劫和杀害过江客人,后来又随宋江去打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鲁迅对宋江此举有过批评。套用一句名言,张顺可说是生得不伟大,死得不光荣。把他的塑象放在美丽的西湖边上,实在是大煞风景。2002年12月初我到西湖游览,特别注意了一下,游人极多,但是几乎没有人对张顺塑像感兴趣,我没有看到一个游人在那里留影。西湖边岳坟前原来有武松墓,大概是文革中弄掉了。武松塑象倒是可以塑一个。 
  四是杀人尤其是杀害女性的手段非常残忍,反映了“女人祸水”观。病关索杨雄是两院押狱兼行刑刽子手(四十六回)。杨雄先割了潘巧云的舌头,然后“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杨雄又将这妇人七件事分开了”(肢解)。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作者往往是以欣赏的态度描写,而我们的文学史和文艺批评往往视而不见。 
  相比而言,在滥杀无辜的问题上,晁盖是比较好的。在智取生辰纲时他就只取财物而没有杀人,不过是将他们用麻药麻翻而已。在江州劫法场李逵滥杀百姓时他急忙制止。这里我要顺便说说为什么晁盖不在108 将中。这是小说创作的需要。因为在《水浒传》故事的流传过程中,宋江被塑造成最初并不想与朝廷为敌不想上山落草这样一个艺术形象,那么梁山前期就必需有一个出色的领袖才行,于是就出现了晁盖。但是在宋江上山以后,第一把手的位置必需由宋江来坐,因为历史上有“宋江等三十六人”在山东河北一带如何如何活动的记载,没有晁盖。如果宋江马上就成为梁山领袖,不符合人物性格,于是晁盖就只好早早地牺牲了。 
  五、消除封建意识残余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水浒传》中的这些严重问题在宋、元、明代存在都不奇怪,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些草莽人物的实际情况,也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说书人、听书人以及罗贯中、施耐庵等的审美情趣。遗憾的是我们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期的现代人还缺乏正确的认识。现在出版的《水浒传》的“前言”对它的上述严重缺陷缺乏必要的批评。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中存在着许多落后观念,为什么长期以来没有指出?首先是因为过去很长时期我们常常以政治思维代替艺术思维。20世纪对《水浒传》思想内容的高度评价是从三四十年代的根据地开始的。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割据的形式以农村包围城市,反对当时的“皇帝”蒋介石。由于我们的军队是以农民为主的革命队伍,所以从感情上容易在政治上需要对农民运动给予很高的评价,将它说成是农民起义甚至农民革命,而对其破坏性估计不足,或是有意无意地回避。实际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古代农民运动具有本质的不同。古代农民运动往往并不代表先进文化和新的生产力,它虽然能够一时打击落后腐败的朝廷,但是不能带来新观念、新的人际(生产)关系,所以没有新的进步。古代农民运动之所以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和《水浒传》中描写的滥杀无辜、不择手段、打家劫舍、极少数头领暴富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孤立自己。即使他们掌权了,在腐败方面完全不下于原来的封建统治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个典型。 
  作者: 响·良牙 2004…12…13 15:42   回复此发言10 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实际上代表任何时代先进生产力的都是那个时代掌握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从中国文化史来看,四五千年前,在当今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华夏族都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夷”。由于以炎帝和黄帝为代表的华夏族掌握先进文化,耕作技术、养蚕缫丝、注重礼仪、发明文字,所以不断壮大,“以夏变夷”,“夷”就慢慢都融合到“夏”中来。钱穆先生指出,夷夏的区别主要不是民族,而是文化,这是很精辟的。从商鞅到李斯到魏征到王安石到鲁迅和毛泽东、邓小平,无不例外。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干部队伍建设上除了“革命化、年轻化”以外还要“知识化”,把知识提高到革命的高度具有革命性意义!现在中央提出要建设先进文化,这是非常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的成功,正是用先进文化____马克思主义教育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结果。所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决不是简单的几条纪律,而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所代表的先进文化。 
  1949年以后的很长时期中,我们对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思想都怀有刻骨仇恨和高度警惕。尤其是50、60、70年代,动不动就大反特反“资本主义复辟”,大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猛斗“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在农村“大割资本主义尾巴”。那年月连农民多养几只鸡都成了“搞资本主义”。但是从上到下对封建主义却没有这种强烈的所谓无产阶级感情,不大痛恨,因为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封建主义已经铲除了。实际上上层建筑的消失和与它相应的经济基础并不同步,上层建筑的生命力要比经济基础顽强得多,在西方为消除封建意识和封建制度的斗争进行了至少三百年。封建主义的残余大量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和身上。我们在长官意志、地方保护主义、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形象工程等等方面都可以发现它的影子,有些讣告都要用括号注明“享受几项厅局级待遇”。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发展史来看,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了一大截,是斗争了几百年才得来的。实际上封建主义远远没有铲除,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自己的头脑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最后告诫我们,有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有的臀部就印着封建主义的徽记。马克思说过,专制制度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恩全集》第1卷411 页) 因此我们在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封建意识、封建制度残余的警惕和清除,要充分看到它的危害性和这种斗争的长期性。 
  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柢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高低的竞争。而人的素质高低的形成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文化心理是否健康,是否高尚,构成这种文化心理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和先进。中国曾经落后于世界几百年。可以说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人,从孙中山、鲁迅、毛泽东到邓小平,一直到咱们今天在座的诸位,都在追赶世界。可是别人也在前进,那么我们只有比别人跑得更快才行,才能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