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本着“急则先治,缓则后治”的原则,可以考虑先攻里,但是有一
个先决条件:里证重而且比较急,表证较轻。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先攻里,
这就是急者先治的原则。但这种情况在 《伤寒论》里是比较少见的,那
么这个原则叫什么呢,叫“湿人伤寒发其汗”。
我们前面在学“桃核承气汤”适应证的时候原文不是说吗,“其表不
解,尚未可攻,外解矣,但少腹肌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也”。
我们上上次课学的,大家还记不记得,那就是表证兼里时,应当先解表
后攻里,那就是“实人伤寒发其汗”的原则,只有里证重而且急,表证
·287 ·
… Page 298…
郝万山讲伤寒论
轻的时候才可以先下后汗,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我们现在翻到讲义的
第69 页,看124 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
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
汤主之。”这一条,就是里有蓄血的重证,瘀热互结,病情比较急比较重,
所以虽然有表证仍在,他也没有在意,先用抵当汤来治疗,所以这个就
是后世医家所认为的,只有这一条,可以是一个表里同病,里证重而且
急,先用抵当汤来破血逐瘀。由于表证比较轻,所以以后再来考虑表证,
只有这一条,以后诸家认为是先攻里的一个例子,当然也有的诸家认为
现在脉微而沉,脉已经沉了,表证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后种情况在《伤
寒论》中是比较少见的。
第二种情况是表证兼里虚,要先补里后解表,因为中药发汗,是通
过人体的正气才能够运药,才能够驱邪外出,所以如果里气虚,它不能
够运药,它不能够振奋力量,在药力的作用的帮助下来袪邪的话,你就
是用解表药它也发不出汗来。因此《伤寒论》的第十二条“桂枝汤方”
里才说“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所以对表证兼里虚的,张仲景要
求是先扶里后解表,这个原则后世医家给他总结为“虚人伤寒建其中”。
“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这是对“表里同病,先后缓
急”治疗原则的两句概括性的话。表证兼里实的要先解表后攻下,表证
兼里虚的要先扶里后解表。里气充实了,有时候呢,津液自和便“自汗
出而解”,如果说里气充实以后,里气恢复以后,那么表邪还没有解除,
那么你再来解表也不迟。那么我们现在就提出一个问题:表证兼里实,
要先解表用什么方子呢?这个表证可能是有汗的,也可能是无汗的,解
表通通用桂枝汤,即使无汗也不能用麻黄汤。因为用麻黄汤是纯辛温的
方子,发力能力比较强,容易伤津液,容易助里热,容易增里实。
我们接着要提的第二个问题是:“虚人伤寒建其中”,里气补了之后,
里气充实了之后,如果表邪仍然存在,这个时候解表要用什么方子呢?
也仍然只能选择桂枝汤,不能选择麻黄汤。因为里气刚刚恢复,如果你
又重新用辛温的发汗力量比较强的麻黄汤的话。那么他的正气是不能够
支持的,所以也是用桂枝汤,所以可见桂枝汤的使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好,第三种情况表里同病,但是一种病情况是表里证的病机关系密切,
·288 ·
… Page 299…
第 23 讲 表里先后治则、虚烦证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里证不是大虚大实证,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那么我
们就可以表里同治。
大家想一想,我们讲过的方证中,哪些方证符合这两个条件,而且
又是是表里同治的?大青龙汤。大青龙汤的方证是外有表寒,寒气被表,
阳郁化热,郁热扰心,那当然也是里证了,出现了不汗出而烦躁,不汗
出而寒邪被表的表现,烦躁是里热扰心的表现,是不是表里同病呀?但
是这个表里证的病机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寒邪闭表才导致了阳郁化热,
符合第一个条件,这个里证呢,是大实大虚证吗?它不需要用承气汤、
用大黄这个的药来泻下,所以里证只是一个里热,不是一个大实证,所
以这个大青龙汤外散表寒,内清郁热,是表里同冶的。
紧接着我们又想到了第二个方子:小青龙汤证。是外有表寒,内有
水饮。在它疾病发作的时候是外寒引动了内饮,导致了水寒涉肺,所以
表里证病机关系密切,而且呢这个里证也不是大实大虚证,所以用小青
龙汤外散表寒,内化水饮,表里同治。
五苓散证表邪循经入里,影响了膀胱的气化机能,表里证的病机关
系密切,那么这个里证呢,它不是虚证,水邪内郁它也不是要用承气、
要用大黄来泻下的这个实证,所以符合这两个条件,五苓散,外疏内利,
表里同解,所以也是表里同治的。这是我们已经讲过的三个方证。
我们还没有讲过方证呢,但是我们在这里可能做一个提示,当然教
学呢,应该忌讳讲前面的联系后面的,但是对我们在座的同学来说,实
际上在上《伤寒论》之前,大家对后面的内容都做过预习,所以不妨呢,
我在前面就把后面的内容给大家简单做一个提示,这也是可以的。比方
说我们后面会讲到“葛根岑连汤”证,实际上“葛根岑连汤”我们在《方
剂学》里已经讲过,也不算大家没有学过的。“葛根岑连汤”证是外有表
邪,里有里热的下利,而用“葛根岑连汤”呢,外散表邪,内清里热来
治疗下利,它是表里同病,里证不是大实大虚证。
还有“桂枝人参汤”证,是外有表证,里面呢,有里虚寒的下利,
但是这个里虚寒呢,仅仅是里阳的不足,痞家的虚寒,没有涉及到少阴
肾阳的虚衰,所以这个里证不是很重的,所以它也是表里同治的。
·289 ·
… Page 300…
郝万山讲伤寒论
我们再举个方子,这个方子我们在《方剂学》中学过,那就是“麻
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从方子组成上看,麻黄是散表寒的,
附子呢是温少阴里阳、散少阴里寒的,而细辛呢,这个药既可以散太阳
表寒又可以散少阴里寒,所以它是一个太阳和少阴同治的方子,是从药
物上来分析。它的临床适应证呢,实际上是有轻度的少阴里阳虚,仅仅
是轻度的,又兼有太阳表证,这是太少两感,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到了
寒邪而发病,少阴兼有阳虚的程度呢,仅仅是见到了一点脉沉,没有出
现“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细,但欲寐”这些严重的里阳虚衰的证
候,所以它也符合表里证病机关系密切的条件,为什么表里病机密切呢?
太阳和少阳脏腑相相连,经脉相络属,它们是相表里的。所以同时感受
到了邪气,这等于表里两经同时感受到了邪气,所以它们的病机关系还
是很密切的,里证呢,又不是大虚证,没有“下利清谷,畏寒蜷卧,四
肢厥逆、脉微细,但欲寐”,仅仅是一点脉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发汗,这是表里同治的例子。
在《伤寒论》中提示的“表里同病,先后缓急”之则大体不外这三
大方面,那么前两个方面我们归纳了“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
中”这样的一个原则,这是需要大家记住的。不过这个“建其中”的“中”,
不是局限于指体阳体气,它是泛指里的,比方肾阳虚的,又兼有表证的,
下利清谷,微寒厥,四肢厥逆,又兼有太阳表证的,也要先补里用四逆
汤,所以这个“中”不是局限于中焦,不是指的体阳,而是指整个体内。
我们现在看看《伤寒论》原文,是不是我们归纳的内容能够概括进
去。打开讲义第 44 页,看原文第九十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
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
为逆。”这条讲的是表证兼里实,在治疗上有两种情况:“本”就是原应
当发汗,而复下之,复就是反的意思,复反,反复,是同意词,那么这
个复你怎么不当“又”讲而当“反”讲啊?这个条文里头,后面“本先
下之而反汗之”“用了“反”,在这个条文里头“复”和“反”同用,在
同一个位置,那么这个“复”就是“反”的意思,表里同病,表证兼里
实,本应当先发汗的,你反而用了下法,这就是错的。所以文字非常通
顺非常明白,“若先发汗,治不为逆”,如果你先去发汗,这就不算错。
·290 ·
… Page 301…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