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论-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第三部是宋云公的《伤寒类证》,第四部是《金匮要略》。所以在《伤 



寒论》流传沿革的过程中,王叔和是第一功臣。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由 



于刊印了《伤寒论》,是《伤寒论》得以广泛流传一直到今天。那么宋代 



的这个本子我们把它叫作治平本,把它叫作宋本。今天宋版看不到了, 



我们看到的是《仲景全书》本,也可以把它叫作赵刻本。所以赵开美也 



是《伤寒论》在流传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之一。这些人我们都 



 ·56 · 


… Page 67…

                        第 05 讲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 



应当把他记住。  



     那么,随后,我们谈了《伤寒论》的内容和他的主要贡献。  



     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谈了伤寒的含义。伤寒的含义在古 



代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含义是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的 



含义是指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病证。这个基本概念我们一定 



要清楚。它和现代医学所说的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肠伤寒或者 



副伤寒,它的概念是不同的。  



     那么作为《伤寒论》,这个“论”作为一个著作的体裁,我们引用了 



刘勰《文心雕龙》里的一句话,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 



理者也。”那么《伤寒论》的“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综述了各家关于 



治疗伤寒病、治疗外感病的经验,然后把它集合在一起。  



     所以《伤寒论》也罢,《伤寒杂病论》也罢,是仲景对公元二世纪前 



中国医药学成就的一种总结,是一种综述。所以,从《伤寒杂病论》问 



世以后,就把医经和经方两家结合起来,然后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树 



立了里程碑,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在谈到《伤寒论》对中国医学的 



贡献和《伤寒论》的内容的时候,那么最后我们有一段小结,这段小结 



我们不妨再回忆一下。  



     我们说《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 



床医学著作,它是公元二世纪前中国医药学成就的总结,这是说它在中 



医学史上的地位;它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记述了多种外感 



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它也记述了药剂技术和护理知识,那么这是 



它的内容。那么,这就使它成为中医多学科发展的基础。  



     后面我们接着谈了它的主要的两大贡献,一大贡献是在辨证论治上, 



一大贡献是在方剂学上。那么在辨证论治上,他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 



并把它用于临床,这就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 



来,并且作为中医的特色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们说中医的特色之一就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就是一种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当代的医学上仍然是优化的,仍然是 



                                                                         ·57 · 


… Page 68…

                                 郝万山讲伤寒论 



最先进的治疗方案。那么这个方案最初的创立就起始于六经辨证,因此 



这是它的一大贡献。  



     那么第二大贡献是《伤寒论》记述了大量复方。  



     从医学的发展来看,由单味药的应用发展到复方多味药的应用是医 



学的一种进步。那么《伤寒论》记述了大量的复方,而这些方剂呢,选 



药精当,组方严谨,药量精确,疗效可靠。它不仅经得起几千年的中医 



临床实践的检验,也经得起现代试验的,实验室的这种检验。所以它的 



组方成就是很高的。因此,这就为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人 



就把《伤寒论》尊称为“方书之祖”、“众方之祖”。  



     那么正由于《伤寒论》的上述贡献,它就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树 



立了里程碑。这是我们关于《伤寒论》内容和它的贡献的,这个一段总 



结。  



     随后,第五个问题,我们专门谈了六经辨证。因为贯穿《伤寒论》 



始终的不管是对外感病的治疗也罢,还是对杂病的治疗也罢,贯穿《伤 



寒论》始终的就是六经辨证。那么,六经辨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 



中三阴三阳分证的一种简称。  



     我们从《伤寒论》原文中,从始至终找不到六经辨证这个词。所以 



我们今天所说的六经辨证,就是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分证的一种简 



称。所以不要把六经的“经”理解成就是单纯指经络。那么,三阴三阳 



就是指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三阳本身来自于 



阴阳学说,是指阴阳气量的多少。  



     在《黄帝内经》里,用三阴三阳来命名脏腑、经络。因为阴阳二气 



是大自然,是天地间气的运动、变化的一种规律、一种特征,所以,《黄 



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那么,古人在研究人体的生理和 



病理的时候,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自然界既然有阴阳 



二气的变化,又有三阴三阳之气的量的变化。所以他想人体也一定有这 



种变化。所以在《黄帝内经》里,就用阴阳,特别是用三阴三阳来命名 



人体的脏腑、经络,所以在《黄帝内经》里的三阴三阳实际上是一个生 



 ·58 · 


… Page 69…

                        第 05 讲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 



理概念。一说足太阳就是指的膀胱经和膀胱腑。一说足阳明就是指的阳 



明胃腑和阳明大肠经,它是个生理的概念。  



     但是到了《伤寒论》中就不同了,《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它是一 



个病证的概念,是一个病理的概念。它包括了病位的含义,病性的含义, 



以至病势的含义。  



     那么随后我们谈到了六经病的传经。邪气由一经进入另一经,临床 



证候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就把它叫做传经。那么根据《伤寒论》原 



文,我们在黑板上归纳了一个六经传经的一般的规律。  



     我们应当提醒大家的是,说的是规律,实际上在临床上没有一个病 



人是由太阳到少阳到阳明到太阴到少阴到厥阴,从头传到尾的,没有一 



个病人是这样。我们在临床上看病的时候,那么还要根据具体的临床病 



人的证候脉象表现来判断是不是传经,已经传到了哪一经,要以证候为 



准,而不能按照固定的规律去套临床现象。  



     至于六经病发病的一些特殊形式,合病、并病和直中这都是一些概 



念问题。至于六经辨证和其它辨证方法的关系,我们讲义上写了不少, 



大家去复习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谈概念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谈一谈学习《伤寒论》的方 



法和要求。  



     那么我们对于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说学什么,第二个说 



怎么学。  



     那么学什么呢?首先,我们要学习《伤寒论》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内容。什么基本知识呢?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理、法、方、药 



的基本内容。  



     比方说,太阳中风证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这就是基本知识,它的 



基本病因、病机是什么?这也是基本知识,它的治法,它的用方,它的 



方药组成,它的这个方剂的煮服方法,这都是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所 



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在本科阶段,学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 



是我们的最最基本的要求。  



                                                                         ·59 · 


… Page 70…

                                郝万山讲伤寒论 



     那么,第二个要求是学习辨证用方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学习思路和 



方法,这就是比这个学基本知识和学基本内容要稍稍高出一点。我们从 



它的字里行间来分析它,辨证鉴别的方法来分析它用方的思路。  



     比方说第 63 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那么第 162 条呢,说:“下后,不可更行桂 



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那么这两条大 



家读起来有时候可能觉得莫明其妙,不就是汗出而喘,用麻杏石甘汤吗? 



为什么又说不可更行桂枝汤,为什么又说无大热。  



     实际上在这一条里,它把《伤寒论》中涉及到所有喘的证候都进行 



了鉴别。我们知道,在《伤寒论》中,出现喘的证候大体有五个方证, 



主要的。  



     首先是麻黄汤证,寒邪闭表,肺失宣降的无汗而喘;那么再个就是 



小青龙汤证,外有表寒,内有水饮,外寒和内饮相合,水寒涉肺出现的 



咳喘。而麻黄汤证的咳喘也罢,小青龙汤证的咳喘也罢,它们都是无汗 



的,因为外有表寒嘛。而63 条和162 条,它说汗出而喘,汗出而喘即是 



这两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