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论-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茵陈蒿汤中的大黄去掉以后,就影响利胆、催胆、退黄的效果,这 



个时候怎么办?也就是说,湿热黄疸未退,中气已经有所不足,大便一 



天三次以上,这个时候再用茵陈蒿汤这张方子就感到有点不太合适了。  



     仲景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方子,这就是栀子柏皮汤。原文261 条,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从原文来看,有身黄有发热, 



这就是湿热发黄的两个主要症状,没有进一步提出栀子柏皮汤在什么情 



况下用。  



 ·570 · 


… Page 581…

                       第 46 讲  阳明发黄证、血热证、阳明病辨证 



     在什么情况下用?我的体会是湿热未退,中气已虚,再用茵陈蒿汤 



不太合适了,因为茵陈蒿汤中有大黄,那你换用栀子柏皮汤就可以了。  



     栀子柏皮汤这张方子有栀子和黄柏这两个药清热利湿退黄,很有意 



思的是,它加了一味甘草来和中护正,来治疗湿热未退、中气不足的大 



便偏溏薄的这种证候,这样就保证了清热利湿退黄的这个治法继续进行, 



也保证了保护中气的、而使腹泻、便溏能够减轻的这样一个效果。  



     如果湿热发黄的病程中病人得感冒了,我们前面说过,治疗湿热发 



黄,中途不能够停药,湿热没有退,病人又感冒了,你说这个时候再用 



茵陈蒿汤吧,茵陈蒿汤中有大黄,不是表证兼里证不能够先攻里吗,所 



以这个时候也是不好办,张仲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张方子,那就是麻黄 



连轺赤小豆汤。它是治疗湿热未退,又兼有表证,不适合用栀子豉汤, 



该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看原文 262 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这个病机和茵陈蒿汤 



适应证中的湿热发黄的病机是完全一样的,为什么要用麻黄连轺赤小豆 



汤呢,因为它兼有表证。连轺就是连翘的根,现在连翘根不入药,在药 



房中找不到连翘根,所以我们就用连翘来代替,因此这个方我们可以叫 



做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这张方子是解表散邪,清热袪湿,以退黄的一张很有名的方子,治 



疗里有湿热,外有表证,在治疗湿热发黄的过程中兼有表邪,就换用麻 



黄连翘赤小豆汤,它既不中断湿热发黄的治疗,同时又能解表,用上一 



付,用上两付,用上三付,表证解除了,那你翻回头来接着用茵陈蒿汤, 



或接着用栀子柏皮汤继续治疗黄疸,所以张仲景为我们在临床上用方想 



得非常周到。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有麻黄,有连翘,有杏仁,有赤小豆,有大枣, 



其中的生梓白皮是梓树的皮,现在梓树非常少,药房也找不到生梓白皮, 



那我们临床用这个方子的时候,我们用什么药来代替呢?如果表证明显 



的话,我们用桑白皮来代替生梓白皮。如果相对来说,表证不特别突出, 



那么我们强调治疗湿热发黄,那我们用茵陈蒿汤来代替生梓白皮,因为 



生梓白皮这个药,既有宣肺的作用,又有利湿的作用。  



                                                                        ·571 · 


… Page 582…

                                郝万山讲伤寒论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 



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潦水是什么,潦水就是地面上下雨以后,地面上的积水。既然用的 



是雨水,所以就取它的得天阳之气比较多,而不能助湿邪、不助水邪, 



是这个意思。但是想一想,我们现在还能用雨水来煮这个药吗?空气的 



污染,雨水它是酸性的,地面上,各种农药和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地面 



上流动的雨水根本就不能用了,所以我们今天就用普通的自来水煮药就 



可以了,但是潦水主个东西是什么我们应当知道,我们注释的时候就注 



雨水就可以了。  



     关于湿热发黄证我们就谈完了,我们不妨再回忆一下:  



     湿热发黄证是阳明之热和太阴之湿相合而形成的证候,湿热互结, 



热不得越,所以见到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  



     湿热互结,湿不得泄,所以见到小便不利,小便少;  



     湿热郁阻气机,见到腹满;  



     湿热互结,津液不化,见到渴引水浆;  



     湿热互结,郁热扰心,见到心中懊憹;  



     最主要的是,湿热互结,壅遏气机,影响了肝胆的疏泄,使胆汁不 



能按照常规的道路来排泄,逆流入血,泛溢肌肤而发为身黄,或者说, 



湿热中阻,迫使脾色外露而发于肌肤。由于这种发黄,是热大于湿,热 



为阳邪,湿为阴邪,热大于湿,它就属于阳黄。  



     是阳黄,它就是阳证,因此它的黄色是鲜亮的,是鲜明的,如橘子 



色。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茵陈蒿汤来治疗,茵陈蒿汤这三个药,联合 



应用有很好的利胆、催胆、退黄、清热、利湿的效果,用它来治疗身热 



发黄,要连续给药,一直到黄疸消退,不要中途停药。对于重病的黄疸 



病人我们一天要吃四次药,也就是两付药。如果在用茵陈蒿汤治疗湿热 



发黄的过程中,因为茵陈、栀子、大黄必须联合用,可能有的病人出现 



 ·572 · 


… Page 583…

                      第 46 讲  阳明发黄证、血热证、阳明病辨证 



中气虚的表现,大便溏薄,一天三次、四次以上,这个时候,我们就改 



用栀子柏皮汤清热利湿退黄,兼以保护中气。如果在治疗湿热发黄的过 



程中,兼有表证,我们就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清热利湿退黄,兼以解 



表。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今天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比如说治疗荨(xún) 



麻疹,治疗小儿肾炎等等就是一个比较好用的方子。  



     阳明病的湿热发黄证我们就谈完了,在湿热发黄的后面,有一些和 



发黄相鉴别的证候。  



     我们打开 126 页,看259 条,“伤寒发汗已,身目发黄,所以然者, 



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这是寒湿发黄,寒湿发黄属于阴黄,因为寒为阴邪,湿为阴邪,寒 



邪与湿邪相合,更属于阴邪了,所以它属于阴黄,阴黄为什么放到了阳 



明病篇来讨论?这主要是和湿热发黄相鉴别的,因为都有发黄。  



     阴黄的基本病机是寒湿阻遏气机,下面就和湿热发黄一样,湿热发 



黄是湿热郁阻气机,或者迫使脾之本色外露,或者阻遏肝胆的疏泄,下 



面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它的原因不一样,对于寒湿发黄来说,它 



的颜色应当是晦暗的,没有光泽的,和湿热发黄的身黄如橘子色相比较, 



由于这种晦暗没有光泽,属于阴性的颜色,所以后世医家就把它叫做阴 



黄。  



     治疗阴黄,张仲景 259 条没有提出具体的用方,但他提出了一个原 



则,就是“于寒湿中求之”,就是在治疗寒湿病的这些方剂中来寻求治疗 



寒湿发黄的方法和方药。既然是发黄,我们就要用茵陈,如果这个证候 



是湿大的,湿大于寒,那我们就用茵陈五苓散,以利湿为主,加一味茵 



陈来退黄。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发黄的湿大于寒的证候,利湿要用五苓 



散,有黄的要加治疗黄疸的圣药茵陈,这就是茵陈五苓散。  



     如果寒大于湿,这个时候我们考虑用茵陈理中汤或者茵陈四逆汤, 



仲景所说的“于寒湿中求之”,那就是治疗寒证,治疗湿证的这种证候所 



用的方子,在这些方子中来寻找它。  



                                                                       ·573 · 


… Page 584…

                                 郝万山讲伤寒论 



     195 条,“阳明病,脉迟”,这个脉迟结合后面的症状来看,它是中 



阳不足,它是主阳虚有寒。在《伤寒论》中的脉迟,可主阴血不足。我 



们前面曾经谈到过,“尺中迟者,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可以主阳气不 



足,我们这里谈的就是“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 



小便难,此欲作谷阐,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因为 



他中阳不足,“食难用饱”,就是吃饱不能吃饭,“饱则微烦头眩”,因为 



中阳不足,水谷不化,这就导致了湿邪内郁,饮食停滞。水谷之湿郁, 



上扰心神,就出现了心烦。湿郁食滞,阻滞气机,就出现了腹满。上扰 



清阳,就出现了头眩。脾虚,水谷不别,湿邪不能够从小便排泄出去, 



就出现了小便难。那么湿郁食滞以后,同样的道理,阻遏气机,或者迫 



使脾之本色外露,或者迫使胆汁外溢,那当然就可以出现黄疸。但是这 



个黄疸,是由于湿郁食滞所造成的,所以把它叫做谷疸,我们讲义上那 



个,病字旁底下一个单纯孤单(瘅)和这个疸字是相通的,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