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螃蟹——七上八下”的由来。此外,白洋淀的苇席也以历史悠久、皮白质
柔而闻名。苇席种类规格式样繁多,种类有苫垫席、炕席、囤席、包装席等。
式样有仓席、桌面席、人字席、十字席等10余种。其中以安州的“州席”、
关城的“花边席”、边村垒头的“小边席”最驰名,不仅畅销全国20多个省、
市、自治区,还远销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加拿大、法国和美国等国。
旅游胜地野三坡
野三坡的最大特征是“野”。当地人习称“三坡”。三坡位于涞水县北
部太行山与燕山交界处内长城脚下。东北、东南与北京市门头沟和房山县相
邻,西北与涿鹿县接壤。现包括今庄里、罗古台两个乡的全部和北庄乡的大
部及紫石口乡的一个村,计27个行政村。“三坡”乃这一地区的传统名称,
非行政区划单位。三坡历史悠久,古属涿鹿,因地处涿鹿、宛平、房山、涞
水四县之间,峰峦叠障,地僻人稀,故历代封建统治者均不屑一顾。据传,
明初曾受燕王朱棣“恩诏免除丁粮”,地方州县俱不敢管辖。迨至清代,始
由涿州代管,但仍沿旧统,致使经济发展缓慢,文化落后,民风古老,素有
“世外桃源”之称。当地群众纯朴、坦诚,提倡家族和睦,乡里团结,亲友
往来。当地人民对外来宾友尤为热情,即使是素不相识,只要诚意相投或有
所求助,也必诚恳相待,尽力解难,食宿绝不吝情。妇女普遍孝敬公婆,尊
敬丈夫,并参加田间劳动,注重节俭,传统地方佳肴有蒸糖糕、蒸锤饭、炸
油香、煮杂面、瓜条粥、油烧饭、压饸饹、熬凉粉、珍珠饭、细面油饼、回
锅米饭等。这些均是粗粮细作,香甜可口,为平时待客的餐点。民居和衣饰
穿着也都注意经济实惠。在信仰上。旧时多迷信鬼神和狐仙,遇有小疾和不
幸之事,即烧香祷告,求神仙保佑,有的还设龛专事供奉,并书写“天下财
源主,七十二口仙”一类对联。近年则逐渐有所改变。野三坡不仅有独特的
历史,而且有奇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个山水泉洞、林木花草、
鸟兽虫鱼、文物名胜、民情风俗无所不包的综合性自然美的整体。“野三坡”
在北京周围地区独具风采,对游览、考古、经济开发和自然科学研究等方面,
有非常广泛的价值,现已被列入国家级旅游胜地——名为“望京坨风景区”。
这个风景区面积460平方公里,划分6个景区 (统称“五峰一水”)即:明
阳山长城文物保护区,金华山避暑狩猎游览区,白草畔原始森林保护区,佛
洞塔名胜游乐区,望京坨自然风景游乐区和拒马河疗养避暑游乐区。6个景
区内,布有56个景点。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蔡树庵长城及其沿线的城堡、石刻'
蔡树庵长城属内长城,位于涞水县西北部金华山西侧,现存南北两段,
共长4华里,它大致为南北走向,城墙随山势起伏,南端距大龙门城堡约5
华里,北端终于涞水县与涿鹿县之交的断口岭。沿长城共有6座敌楼,3个
马墙,保存尚好。此城墙属大龙门城堡之外边墙。大龙门城堡是内长城重要
城堡之一,位于北庄乡境内。此处高峰重叠,峭壁峡谷,是涞水县与涿鹿县
的交通孔道,军事要冲之地。城堡南面以山为障,东西北三面紧靠拒马河支
流小西河。城墙周长4华里,有东西二门。城内原有衙门一座,教场、军库
各一处。现存有明隆庆年间重修时所立石碑一幢。城堡内现为大龙门村。其
西北1华里处即龙门峡。龙门峡摩崖石刻远近闻名。龙门峡两面高峰耸立,
峭壁如削。在那悬崖峭壁之上刻有20多幅历代名人书写的题诗题词。最为醒
目的是明代万历乙酉年(1585)都尉使兵部右侍郎峄阳进士贾三进题写的“万
仞天关”,字高2。7米,宽1。8米;其余各处的大字有二、三、四、五尺者
不等。字多用楷书写成,遵劲有力。如今,蔡树庵长城、大龙门城堡和龙门
峡摩崖石刻均已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银杏树·拉拉湖·鱼古洞'金华山南麓有一座千年古刹,名叫清禅寺,
始建于辽代寿昌二年 (1096),现存建筑别致的正殿,殿内彩色壁画完好,
殿右侧的一株银杏树,高30米,腰围4。67米。树与寺同庚,现仍枝叶繁茂,
果实累累,是全国罕见的最大银杏树之一。
金华山景区内有一个金泉寺村,村北3华里处有一高达百余米的拉拉湖
瀑布。此瀑布与其它瀑布截然不同,从数里以外望到的是一团云雾,阳光照
射下,五光十色,灿烂夺目。原来飞流经过的崖石,参差错落,顶上突出二、
三米,急流碰壁,水花四溅,滚珠滴翠,遂成壮观的雨雾。严冬季节,水流
结成无数彩色的空心冰柱,水从冰柱内流下。当地人对此现象非常关注,据
传,如果冰柱从上到下成一个整体,则预示来年农田丰收;若是长短不齐的
断柱,则意味着歉收。
“鱼古洞”位于镇厂区马各庄村南2公里,洞处大东山坡根,西邻拒马
河支流小西河。此洞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有传奇般的古清泉。传说,该泉
通海眼,内有龙宫。旧时若天大旱,附近几个县的农民到这儿烧香求雨,把
鱼古洞泉视为“圣水”。尤令人惊奇的是,每逢农历清明与谷雨交节的一二
日内,从洞里喷出大量活鱼,多时达两千多斤,每尾重约六七两,黑脊白肚,
肉味鲜美,鱼骨坚硬,当地人称“石口鱼”。每逢喷鱼时节,附近群众纷纷
带着筐筛等工具前往捕捞。鱼古洞泉是独眼巨泉,流量大而稳定,自然流量
为每秒0。3立方米以上,水温常年保持在13。5℃左右。据记载,此地有一个
时期曾历经十多年大旱,河水断流,而鱼古洞泉流量仍持正常。
'佛同塔·风动石·救命泉'佛洞塔是野三坡紫石口乡附近的一座最高山
峰,海拔1,027米。因遥望山峰似塔而得名。山顶部为一面积约200亩之大
的平台,四周悬崖峭壁。平台中部原系一座庞大的寺庙群,现仅有玉皇阁、
娘娘庙、圣母行宫遗址。庙前有一座长11米的穿山洞——罗汉洞,洞内原塑
有十八罗汉和观音大士像。山顶上原有古松200余株,现仅存大小松树 70
余株。解放前,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有例行盛大庙会,为当地一胜景。此
山地势险要,扼涿鹿、宛平入涞水的山区交通要道。
风动石俗称“馒头山”,位于白草畔原始森林中。白草畔海拔1,983
米,山青水秀,奇景迷人,森林密布,气候凉爽,因遍山生长黄白野草而得
名。白草畔原始森林蚂蚁岭左侧,断崖边沿有一块直径10米、高4米的巨石,
形似仰放的馒头。此石为花岗岩形成,具有奇、险、怪三个特点:半圆形着
地部分,四周空悬,仅与直径不到0。25米的突起石包接触,偌大的巨石只放
在两个支点上,虽历经地震仍稳固如初,是为“奇”。游人至石旁难免产生
巨石将要滚动的心理,再攀上其顶端往下俯视,一片深邃莫测的绿海,望而
生畏,加之森林风涛,令人感到巨石在不止的摇动,随时都有跌下崖底的危
险。这块巨石好端端的兀立于此,巍然不动,是怎么形成的?这是个不解之
谜,当地传说是王莽追赶刘秀时,刘秀被逼到此山,丢下的一个馒头变成的,
是为“怪”。
救命泉位于与京西百花山连脉的白草畔峰顶。白草畔山下四周没有水
源,而在两千米的顶峰上竟有一眼清泉。早年间,有人上山砍柴、采花、挖
野菜时,因找下到水渴得要命,随即想到老人们常说的“人有多高血有多高,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话,遂登上山顶找水,果然有一汪清澈的泉水,喝下
一口,顿觉精神振奋,如遇难得救。从此,人们即称此泉为“救命泉”。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易县城西40公里的紫荆岭上,海拔1,080米,东连云蒙山,
北傍拒马河,南临安格庄水库。东汉时称五阮关,宋时称金陂关,后因山上
多紫荆树而更名紫荆关。紫荆关一向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它南面以十
八盘道为险阻,北面近以浮图隘口为门户,远以宣化、大同为藩篱,一关雄
踞中间,群险翼庇于外,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
之险,明进士尹耕《紫荆关》诗云:“汉家锁钥唯玄塞,隘地旌旗见紫荆。
斥堠直通沙碛外,戍楼高并朔云平……”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八
月,乌桓与匈奴、鲜卑联兵进行骚扰,东汉大将马援自请出击,率3,000
骑兵出关袭击乌桓,斩杀百余人收兵南归,为后人所称道。历史上还有许多
有名的战争也是在紫荆关进行的。元太祖挥师紫荆关,于县南60公里的五回
岭大败金兵。
紫荆关一带形势险要、民风强悍,历代多出志士义侠,狼牙山孙姑姑即
其一例。狼牙山与紫荆关连脉,在其南约5公里处。地势峻峭,形如狼牙兀
立,故俗称狼牙山。在三高峰中,棋盘坨、姑姑坨最险峻。上有姑姑庙。每
年农历正月十九至二十三,香火甚盛。
棋盘坨的传说,在当地群众中流传千古而不衰。相传,棋盘坨上的棋盘
是月中嫦娥与一青年樵夫下棋对弈之处。嫦娥偷吃灵药,飞入月宫后,不甘
于“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寂寞生活,时时想念人间的热闹与繁华,便在一天
晚上离开月宫,趁着月色来到人间。正好飘落在狼牙山下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个年轻樵夫见天上飘下仙女,十分高兴,连忙过去问好。嫦娥不但
不害羞,反而和青年拉起了家常。两人谈得甚为投机,嫦娥说:“一会儿天
上的王母娘娘就会找我,你赶快趁此机会,领我看看人间的美景吧。”那青
年人一听立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