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位主任可以向鲁滨逊收的。要不他就无事可做了。”
“你看你又错了,莫尔达万泽夫同志。这种安排绝对不允许。一个基层委员会的主任,哪能把精力耗费在庸俗的琐事上,还得由他去东奔西跑收会费!没有这个道理。我们正在和这种现象作斗争。他应当严肃地干他自己的领导工作。”
“那好吧,我把收会费的女人写进去,”莫尔达万泽夫屈从了。“这样还好一些。她可以嫁给主任或者那位鲁滨逊哩。反正让大家读起来更热闹就是了。”
“不必。不要堕入低级趣味、色情描写的泥坑中去。让她只管收她的会费,并把钱保存在保险柜里。”
莫尔达万泽夫坐在沙发上,现在又感到如坐针毡了。
“对不起,荒岛上不可能有保险柜!”
编辑寻思起来。
“对了,对了,”他说道,“你小说的第一章里有一处妙笔。随鲁滨逊和几个基层委员会成员被风浪抛到岸上去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物品……”
“斧子、马枪、罗盘仪、一大桶罗姆甜酒和一瓶抗坏血病药剂。”作家得意洋洋地数列着。
“罗姆甜酒删掉,”编辑不假思索便定了,“还有瓶捞什子的什么抗坏血病药水?谁要这个?最好换瓶墨水!至于保险柜,那还非有不可。”
“给您安个保险柜得了!会费本来可以放在波巴布树树洞里,安安稳稳的。那个岛子上哪有人偷钱?”
“没有人偷?鲁滨逊呢?基层委员会主任呢?两个脱产干部呢?还有零售商店管理委员会的人呢?”
“什么?这个管委会也给救上岸了?”莫尔达万泽夫战战兢兢地问道。
“上岸了。”
开始一阵沉默。
“也许,海浪还得搬张会议桌去?!”小说作者挖苦地问道。
“那当然!应当为岛上的人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喏,搞一只长颈玻璃水瓶、一个小铃、一张桌布到岛上去。桌布可以让海浪送张随便什么样儿的。可以是红的,也可以是绿的。我不过分苛求艺术作品。不过,亲爱的,什么是作家的当务之急?表现群众。表现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
“海浪不可能把群众抛上岛去,”莫尔达万泽夫执拗地争辩着。“这和故事情节背道而驰了。您想想!海浪一下子把几万人扔到岸上!这不会惹人发笑吗?”
“正好能引出一些健康的、朝气勃勃的、乐观的笑声,”编辑插嘴说,“这不碍事的。”
“不!海浪没有这样大的本事。”
“干吗非得海浪?”突然编辑惊诧地问。
“那用别的什么方法把群众弄到岛上去?别忘了,这是一个荒岛!”
“谁告诉你这是荒岛?你简直把我弄糊涂了。故事是清楚的嘛。有一个岛子,最好是一个半岛,这样气氛更安宁。就在这个环境下铺开一系列扣人心弦、构思新颖、趣味无穷的惊险情节。工会积极开展工作,有时候也做得不太令人满意。那位女积极分子揭露这样那样的毛病,喏,哪怕是收会费方面的问题吧。广大群众帮助她。主任诚恳承认缺点错误。最后可以召开一个大会。这样便会产生艺术效果了。就这样照着办吧。”
“鲁滨逊呢?”莫尔达万泽夫勉强地问了这么一句。
“啊,对了。你提醒了我。鲁滨逊使我感到棘手。删掉得了。一个荒诞无稽、错误百出的牢骚派人物。”
“现在全明白了,”莫尔达万泽夫异常阴沉地说,“明天就改好。”
“好啦。放手创作吧。顺便说一句,你小说的开头有一个海船遇难的情节。我看不要遇难吧。不搞这些,岂不更动人吗?好了,好了。祝你健康!”
客人走后,编辑一个人高兴地笑了。
“我终将有,”他说“终将有一篇真正的情节惊险,艺术高超的作品问世了。”
Number:2420
Title:巨木之死
作者:BruceHutchison
出处《读者》:总第2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不久以前,在温哥华岛舍间附近,有个人用锯机向一株参天蔽日的花旗松树下手,把这株长了好几百年的大树伐倒了。我在树墩上细数它的年轮,数到七百零三时,这些圈圈也就是最近时代的记录,已经细得肉眼辨别不出。那人说,他新盖了个车房,这株树挡道,只好把它锯掉。
他是个尚实际的人,不多思考,也不注意历史。可是任何史学家一见到这个锯断得利落的大树桩,以及地上那大堆断木,就会联想到许多事情。
英国约翰王在伦尼米德签署大宪章时,在一片未知的大陆上,林地内许多种子中,有粒种子发了芽,萌生一点儿大的绿枝。哥伦布发现新世界时,那幼苗已是一株两百五十年之久的树了。一柄英国斧斩在司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的颈上时,这株接近中年的树没有遭受斧头的损伤;在滑铁庐时代,它开始衰老。
这株树有多少次捉住春风,把它化为柔美的竖琴乐;用它数不尽的手指弹出夏日干爽的飒飒声;又在冬日发出风琴般的狂风怒号,却没有人在场聆听!
没有一位数学家能算得出这些年来,它从泥土吸取了多少亿万吨的水,输入树杆和树枝。没有一位科学家能说得清楚它如何从土壤里吸取矿物质,把它们变成了树皮、形成层、树心和绿针叶。没有一位工程师能显示这么庞大的树身,怎么能在如此脆弱的树根上,直挺挺地承受了七百年的隆冬寒风和重压压的积雪。
在这株树的晚年,头一次见到它的,一定是漫游的印第安人,他的石斧太钝,砍不倒这么巨大的树做柴薪。随后来了钢斧和横切锯的伐木白人,领着一队牛车;他在树杆上砍了锯了几下,徒劳无功,只留下一些痕迹。后来又有个猎人把一根长钉钉进树杆,或许是为了挂起一只鹿来剥皮,多少年来,长钉已经锈烂,我用手指一捏就碎了。
只有用犀利工具的现代人,才能了结一个享年七百多岁的生命。他开始动手,只花二十九分钟就毁掉了它。这株大树只稍微摇摆一下,锯开的木头厉声哀叫,枝叶象翅膀那样扑打,仿佛想飞逃,老树跟着倒下,大地象擂鼓般发出轰隆巨响。
那人对自己干的事很满意,而今他可以把自己的车,方方便便开进新车房了。
Number:2421
Title:公理
作者:A·库尔良茨基A·
出处《读者》:总第25期
Provenance:苏联文艺
Date:1981。1
Nation:苏联
Translator:陈印良
老师离开黑板,抖了抖手上的粉笔灰说:“现在请大家作笔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
学生们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
“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西多罗夫,你为什么不记呢?”
“我在想。”
“想什么呢?”
“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呢?”
“为什么?我不是已经讲过,因为它们是平行的呀。”
“那末,要是把它们延长到一公里,也不会相交吗?”
“当然啦。”
“要是延长两公里呢?”
“也不会相交的。”
“要是延长到五千公里,它们就会相交了吧?”
“不会的。”
“有人试验过吗?”
“这道理本来就很清楚,用不着试验,因为这是一条公理。谢苗诺夫,你说说,什么叫公理。”
一个戴着眼镜,态度认真的男孩子从旁边位子上站起来答道:“公理就是不需要证明的真理。”
“对,谢苗诺夫,”老师说,“坐下吧……现在你明白了吧?”
“这我懂得,就是不懂得为什么它们不会相交。”
“就因为这是一条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真理呀。”
“那么,不论什么定理都可以叫做公理,就也都用不着证明了。”
“不是任何一条定理都可以叫做公理。”
“那么为什么这一条定理就可以叫做公理呢。”
“咳,你多固执啊……喂,西多罗夫,听我说,你今年多大了?”
“十一岁。”
“明年是多少岁?”
“十二岁。”
“再过一年呢?”
“十三岁。”
“你瞧,每个人每年都要长一岁,这也是一条公理。”
“要是这个人突然一下子死掉了呢?”
“那又怎么样?”
“一年后他不就长不了一岁了吗?”
“这是例外情况。你别从我的话中找岔子了,我还可以给你举出别的例子,甚至可以举出成千上万的例子来说明;不过,这没必要,因为公理是不用证明的。”
“那要不是公理呢?”
“那是什么?”
“要是定理,就需要证明了吧?”
“那是需要的。可我们现在说是公理。”
“为什么是公理呢?”
“因为这是欧几里得说的。”
“要是他说错了呢?”
“你大概以为欧几里得比你还蠢吧?”
“不,我并不这样认为。”
“那为什么你还要强辩呢?”
“我没有强辩,我只是在想,为什么两条平行直线不能相交。”
“因为它们不会相交,也不可能相交,整个几何学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这么说,只要两条平行直线一相交,整个几何学就不能成立了?”
“那当然,但它们终究不会相交……你瞧,我在黑板上画给你看……怎么样相交了没有?
“暂时没有”。
“好,你再看,我在墙上接着画……相交了没有?”
“没有。”
“你还要怎样呢?”
“要是再延长,延长到墙的背面上去呢?”
“现在我全明白了,你简直是个无赖,你心里很明白,但就是存心要跟我扯皮。”
“可我确实是不懂嘛。”
“嗯,好吧,你不相信欧几里得,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但我,你总该知道,总该相信吧?我对你说,它们是不会相交的……喂,你怎么不说话了呢?”
“我在想。”
“西多罗夫,那就这么办吧:要么你立刻承认它们不会相交,要么我把你撵出教室,怎么样?”
“我实在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西多罗夫哽咽着说。
“出去!”老师喊了起来,“收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