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
“他说:‘如果酒能帮他打赢战争,我要送给他一整箱威士忌。’”
父亲沉默了一会,接着平心静气地说:“你正在进入成年期。你该明白,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英雄自然也不是十全十美。你必须培养一种……均衡感。”
那天,我穿着停当,跨进邱吉尔的舱房时还有点迷迷糊糊。我如释重负地发觉邱吉尔不在房内。客人很多,邱吉尔夫人开始替人作介绍,这时屋里“唰”的肃静下来。我转身一看,邱吉尔本人竟站在屋里,抽着一支硕大无比的雪茄烟。他穿着我从未见过的奇怪服装,是条灰色的连衣裤,用类似帆布的料子做成,前面装了条直通到底的拉练。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在二次大战时的战地服装。
他从人群中走过,边走边同人握手致意。接着他挽住我父亲的胳膊,大步走到屋子的另一头。我拼命往前凑,就在这时,邱吉尔恰巧朝我的方向瞥了一眼。他莞尔一笑,招手示意我过去。
我走到他们跟前时,父亲迅速对我使了个眼色,我不会误解其含义:你必须绝对沉默!
邱吉尔谈起他在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大学所作的演讲,他在这次演讲中首先使用了“铁幕”一词。我父亲说:“你的预言又一次实现了。英国和西方之间存在着可怕的分歧,你准备怎么做呢?”
邱吉尔没有立即回答。他看了我一眼,仿佛在看我是否听得懂这番话。接着他扫视了一下屋里的其他人。“哦,现在,”他提高声音,字斟句酌,一字一顿地吐出下面的话来,仿佛在议会中发表演说似的,“现在你是在要求我踏上把陈辞滥调和信口开河分隔开的那道鸿沟上的独木小桥。”
人们哄堂大笑。自从进屋后,我这还是第一次感到自在。我感到如此自在,竟不觉开口说话了。我问道:“邱吉尔先生,如果俄国人研制成原子弹,你认为他们会对使用它犹豫吗?”
我父亲眨了眨眼睛,猛地一晃脑袋,盯着我看。我立刻后悔自己不该多说话。可是邱吉尔似乎挺高兴。
他说:“嗯,那得视情形而定,不是吗?东方可能会有3颗原子弹,西方则可能有100颗。但是,假如反过来呢?”
我父亲刚要开口,可邱吉尔继续只顾自己往下说。“你明白”他照旧字斟句酌,一字一顿,声音逐渐增大,口齿含糊不清地说,“你明白就原子弹而言(屋里又安静下来)这全是一个”
他似乎想不出精确的词来圆满阐述他的想法。我当时没看出他仅是在等待屋里所有的人都凝神静听,却只觉得邱吉尔忽然苦恼不堪地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我父亲不知为何并不打算去救他出困境。
“先生,”我说,声音似乎嘶哑了,“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全是一个均衡的问题?”
我父亲睁大了眼,惊慌地凑上前来,可是邱吉尔举起一只威严的手,拿那支令人敬畏的雪茄指着我说:“就是这词儿,千真万确!‘均衡’是个很好的词,可是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这个词经常被人遗忘。年轻人,你每天早上一醒来就该说这个词,每次站在镜子前刮胡子时,就该对自己说这个词。”
听了这番话,我的头都发晕了。我看出父亲不再生我的气了,不觉释然,于是得意洋洋地默然静听他们继续交谈……
用完茶点,我们离开邱吉尔的房间,来到走廊上,我兴高采烈,不禁叫嚷起来:“你信不信?他竟以为我刮过胡子的!”
父亲停步仔细打量我一番,说道:“如果我是你的话,就会找面镜子仔细照一照。”
在我舱房的浴室里,我端详了很久才弄清了真相。在我鼻子下和下巴两边,出现了明白无误的连鬓胡子的痕迹。这些胡子非常轻淡柔软,但好歹总算有了。
我举起剃刀,对着镜子,以尽可能深沉的声音,说出我成为男子汉的第一句话:
“你知道,这全是啊,这完全是一个均衡的问题。”
Number:1441
Title:遍布全球的“追星族”
作者:王安云、言西早
出处《读者》:总第87期
Provenance:解放日报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1988年3月初的一天,日本东京一家刚问世的精工时装店,无数的青年男女将所有商品抢购一空,致使时装店不得不歇业十多天来重盈货架。3月15日,当时装店再度开张时,又有一千多人涌进店堂,再一次将店内物品抢购一空。导致这种疯狂奇购的原因,并不在于精工时装店的T恤衫、金饰品等物品本身超群绝伦,而是因为这家商店的主人是当今日本最著名的歌星之一松田圣子。这些抢购者几乎都是她最忠实的歌迷。在他们的心目中,精工店的时装饰物是全日本甚至全世界最好的东西,而他们那罕见的举动则是表达了对歌星的疯狂热爱。
在今天的世界上,除了我们早已熟悉的“暴走族”“飙车族”以外,又有一种新的群体日长夜大,令人瞩目。从东方到西方,从穷乡到都市,成千上万的人像星星环绕太阳一样,拱卫着自己心中的偶像。为了自己所崇拜的歌星、影星、球星,许多人甘愿受尽风霜,甘愿奉出激情、血泪甚至生命,人们把这些人称为“追星族”,意为追逐明星的人群。
印在脸上的歌星
1987年11月12日,全世界的报纸几乎都刊发了路透社的一帧照片。画面上是一位年轻貌美的澳大利亚女歌迷,在右脸上印了闻名全球的美国摇滚乐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肖像,在这前一天,杰克逊已开始在澳洲的巡回演出。尽管各个国家的报纸用不同的语言诠释着画面,但照片本身早已超越语言的羁绊,鲜明地显示了歌迷对歌星的近乎痴醉的喜爱。
偶像现象已有很长的历史。但以往的偶像基本上都局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浮士德》、《约翰·克利斯朵夫》、《牛虻》、《简·爱》,而且崇拜者也只是极少数人。一些专家指出:追星现象的出现是与明星制度建立、传播媒介发展相关连的。著名影城好莱坞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明星制的地方,制片人运用电视、报刊、广播、电影等手段使演员发紫走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因此,追星者心目中的偶像比起小说人物大不相同,前者具有鲜明的客观色彩和具体形象;不像后者是需要崇拜者加以主观再造的抽象人物。
追星者对偶像的崇拜决不是一般程度的偏爱。他们关心偶像的一切,甚至有共命运的感觉。从东京、洛杉矶到凡是有明星起居出没的地方,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追星者风尘仆仆汇聚一起,相机是希望能同明星拍照;签名册、相片、杂志是等待明星签名;鲜花是准备奉献的;双唇是企求亲吻的。为了能够与明星见上一面,追星者会不顾严寒酷暑,等上几小时、十几小时。当明星一旦出现,他们就会叫出对方的小名或昵称:“费翔,你家的猫又病了吗?”
“迈克,你现在的脸好白呵!”追星者对明星的细枝末节都了如指掌。
在各种追星者中,球迷是最狂热的。世界上许多球星的球衣差不多都被他们撕碎过,作为纪念品。歌迷的疯狂也令人喟叹。1980年5月10日下午,日本著名的歌星和影星山口百惠告别艺坛。那天的告别演唱会上,全场泣声如潮,排山倒海,歌迷们凄厉的叫声撼人心魄,希望百惠能够改变初衷。当百惠忧伤欲绝,终于别去后,许多歌迷都黯然神伤,觉得世界骤然灰暗。而山口百惠告别后的八年来,歌迷一直在跟踪她,关注她,期待她复出。
“世界已经走到尽头”
正是因为当今的明星是活生生的形象,所以许多明星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成为追星者最关心的话题,并进而加以模仿。著名的女影星奥黛丽·赫本曾因主演《罗马假日》等片而蜚声影坛,被称为“青春玉女”。那一段时间,她那清纯柔美的发型风靡了世界,被无数少女所仿效。1987年,天皇巨星杰克逊被报章披露说是漂白了皮肤,还登出了巨幅照片。于是成千上万的黑人歌迷不待消息被证实,也相继仿效这位黑人歌星,将自己的皮肤用化学药品强行漂白。类似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偶像的时装、发型、饰物、口吻都会成为追星者模仿的目标。这也是广告商为什么要不惜代价,聘请明星充当模特儿的真正原因。
追星者对偶像的情感是极其微妙的,心路历程常常是从仰慕、关切、仿效到依恋。追星者对偶像的关切往往很动人,《鳄鱼邓迪》的男主角鲍尔·霍根患病时,全澳大利亚为之牵动,近五千人写信去电,祝他早日康复,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总理。霍根所住的医院鲜花堆成了小山,另有许多用银色瓶盖做成的鳄鱼。在美国纽约,还有一个“评男人会”,参加成员是近万名女性,其主要的活动内容就是评论男影星、男歌星的容貌、气质、魅力等。她们对占姆士·邦德的评价是:大嘴巴和一双多情的眼睛吸引着女性,女人们想象跟他接吻时一定有欲仙欲死之感。
随着追星者对偶像的崇拜心理不断加剧,依恋感就自然产生,并使偶像成为自己人生的支柱。追星者与偶像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涉及到物质等领域,但两者在心理上竟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偶像的荣辱沉浮与追星者息息相关。因此,有些偶像的婚姻竟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追星者的赞同。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就曾向自己的歌迷和影迷袒露恋情,以求得崇拜者的支持。虽然崇拜者一般都不会作梗,但失望者也不在少数。有些偶像的终身大事也曾遭到崇拜者的激烈反对,有的认为这个臭男人会毁掉自己崇拜的女偶像,有的认为那个坏女人会溺毙自己所热爱的巨星。而在这些反对者中,很多人是因为自己遭逢艳遇的幻想破灭后大发醋意的。著名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