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上海乘车问路,答者详细地告诉他,所去之处介于A、B两站之间,在A站和B站下车均可,但到A站5分,到B站1角,所以还是到A站下车为好。这位教师深受感动。
对于许多当年的知青,“五湖四海”的集体生活无疑是各地人习性、各种城市人格的大交流、大碰撞和大展示。
一位当年在东北兵团的北京朋友说,上海人最令人“腻味”之处,是他们互相用上海话交谈,这等于是公开宣称自己与众不同,用语言与其他人隔离开。上海人固然精明,不过精到明处,也许不可交朋友,但可以共事。他们有时耍小心眼,晚上工,早下工,贪个小便宜,但并不坑人。上海知青搞政治小动作、无小阴谋的并不多,北京人中反而较多。哈尔滨人最野,打架厉害。形象最次的是天津人,他们最会斗心眼,打小报告。上海知青大多没什么背景,但他们自我料理能力强,干净,办事有规律、有准备。很多人靠一技之长(例如会修收音机、会写美术字等)改善自己的生存境遇,调到较好的工作岗位。上海知青韬略在手,城府于胸,既不轻举妄动,也不毕露锋芒;他们轻慢别人,只要叽哩咕噜讲一通上海话,“就非常巧妙地用一道天然屏障把上海人圈在了里面”。他们下水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细心人会发现,他们穿着上海刚刚研制出的农田鞋、水田袜。
外国人对上海的感情和对上海人的理解或许比北京人更多,虽然,他们主要是从商业上着眼的。
一位日本人这样形容和介绍上海人:他们口气夸张,有极度的优越感,喜欢讲排场,好面子,惯以领先时代、崇尚时髦而自傲。他们同时还具备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巧妙地利用他人的财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上海人的性格特点是:机敏,行动快,具有大多数中国人所没有的不拘泥于过去历史的性格。其中有些人爱虚荣,外表的气派重于实质的内容,有刹那主义的倾向。他们创意优异,但有时也擅长玩弄技巧,也就是说,也有可能进行不负责任的交易。上海人还喜欢乘势推展,不习惯于朴实和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
令许多北京人不解的是,许多在京的外国人,虽然热衷于北京的政治环境、文化生活,但作为个人对城市的喜好,却更喜欢上海正是在上海,他们能够感受到所熟悉的那种城市生活的气氛和情调。
1989年,《纽约时报杂志》的一篇文章说,上海熙熙攘攘的街头,很像纽约的布鲁林区。纽约是以向高空发展的摩天大楼为特色,上海则以它的街道为特色。“在上海,人们非常注意生活,就连我这个不喜欢城市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气氛。上海与广州不同,广州显得粗俗而上海则显得拥挤不堪。”在那里,讲英语的人已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小圈子,而中国其他的城市还没有这种现象。同时,与纽约人相似,上海人有一种主人感,“纽约人把纽约看成是他们自己的,上海人也有这种感觉。他们对城市有烦恼有抱怨,尽管如此,他们仍旧热爱自己的城市,对城市有一种依附感”。
一位在上海工作的美国小伙子认为上海生活更富于人情味。
Number:5264
Title:女人与小说
作者:徐国静
出处《读者》:总第164期
Provenance:《青年文学》
Date:1994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1
女人在捧读小说时,眼睛翻看着别人的故事,心却翻看着自己的故事。
女人在写小说时,笔底谈着别人的故事,心却在讲着自己的故事。
当女人走进小说,或从小说里走出来时,女人已分不清哪些章节是小说,哪些段落是自己。
2
两个女人评论一部小说,一个用眼角的泪水赞叹小说的成功,因为她正在为小说里的一个女人悲伤。一个用眉梢的喜悦颂扬作者的伟大,因为她刚被作者的一句哲理搭救出来。
3
仔细听听女人说话,就能发现女人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编撰小说。女人描述一个人时,声音、形象、服饰、步履、眼神、表情详尽得如在眼前一般。女人叙述一件事时,时间、地点、人物、景色、细节全盘端出,从无遗漏。生活留在女人头脑和心灵里的一切,女人几乎能自如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即使表达能力最差的女人,说起家常故事来也比表达能力最好的男人来得轻松自如。
女人语言叙述能力的天赋决定了女人与小说的缘分。但这不标志着女人能够创作出真正的惊世之作,只说明女人在驾驭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时更得心应手些。
4
出自女人之手的小说,展现的是女人眼中的那个世界。也许小说的主人公是男人,但那也是女人眼中的男人,或是由女人想象力和情感幻化出的男人形象。女人摘不掉那副涂着自己色彩的眼镜,自然被自己的色彩挡在大千世界背后,女人所能奉献给世人的也只能是自己的那个世界。因此,人类文学史的每座高峰上站着的都不是女人。
5
女人只满足于文学创作时心灵的自由飞翔,女人不关注、不在意文学之外的金钱、地位和名声,不是女人看不见它们,而是它们比起女人急于表达的心情、梦想和影印在心灵中的生活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Number:5265
Title:美国今昔退休总统
作者:瑞平
出处《读者》:总第164期
Provenance:《世界博览》
Date:1994。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尼克松辞世后,仍健在的美国前任总统尚有4位(福特、卡特、里根和布什)。他们均享受着丰厚的终身退休金,分别拥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纪念图书馆,并受到周密的安全保卫及享有旅行等方面的种种便利。这一切都用纳税人的钱从政府开支项下拨付。此外,退休总统们还可以通过出版回忆录和演讲赚取大笔收入。因此,当代美国退休总统们无不生活富足,优哉游哉。不少人为之艳羡不已。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本世纪之前,贵为白宫主人的历届美国总统们在任期届满后并无退休养老的待遇,卸任后生活窘迫者不乏其人,有的因不擅理财而债台高筑,更有的穷愁潦倒,晚景凄凉。抚今追昔,令人慨叹不已。其中较为典型的有:
▲第3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这位著名的《独立宣言》撰稿人曾在创立和完善美利坚新国家的各项制度方面做过大量工作,但在两届总统任满后家道中落,负债累累。迫得不已,他自己发行了一种面值10美元的杰斐逊彩票,以筹款还债。彩票注明中奖者可获得杰斐逊所钟爱的私宅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塞录山庄。同情和敬仰他们的人们纷纷解囊购买彩票,但始终没有人持中奖号码前去领奖,杰斐逊得以暂度难关。但他去世后,后人仍不得不出售其故居用以还债。直到1923年,宅邸才由杰斐逊纪念基金会购回,交由美国政府辟为保护建筑。
▲第4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1751…1836)。这位被美国人尊称为“宪法之父”的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于1817年退休还乡。因其农场连年歉收,经商复遭失败,加上继子欠下两万美元巨款无力偿还而濒临破产。他试图向银行贷款周转,竟被拒绝。直到他去世后,还遗下2。1万美元的债务未能清偿。
▲第5任总统詹姆斯·门罗(1758…1831)。他是门罗主义的创始人,但退休后没有经济来源,一贫如洗,只好卖掉弗吉尼亚州的房屋到纽约去投靠女儿女婿。门罗最后的岁月贫困孤独,晚景凄凉。每天他独自拄杖上街散步,路人谁也不曾注意到这个衣衫破旧的老人就是他们的前任总统。
▲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名将,1828年以绝对优势票当选总统。当他1837年卸任时,全部家当只有90美元,只好靠变卖祖产度日。其养子小安德鲁又是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不断为老父的帐单增添新债,致使杰克逊在死前便已宣告破产。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北军司令、战斗英雄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1822…1885)后来当选先第18任美国总统。他离任时尚称富有,但携爱妻环游世界旅行花去了他的大部分积蓄。归国后,他将余产10万美元悉数投资于华尔街银行业,结果因两名合伙人舞弊失败造成银行倒闭,他受株连破产,陷入困境。政府念其功勋,出于同情,特地恢复他的军衔,使之能够靠军饷维持生计。最后,格兰特决定通过撰写回忆录来自食其力。在喉癌的痛苦折磨下,他坚持不懈地顽强写作,但在写完自传最后一章4天后,便离开了人世,终未见到这部耗尽他最后心力的作品出版。但他的自传成为畅销书,为其遗孀带来了近50万美元的收入。
Number:5266
Title:漫画与幽默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6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妻子的偏爱
一天上午同事宣布他和妻子即将有第一个孩子,我们都凑过来向他表示祝贺。有人问他想要男孩还是女孩,他回答他并不关心是什么性别他所想要的是一个健康的婴儿。
于是我问:“你妻子呢?她有什么偏爱?”
“噢,”他回答,“她也想要个男孩?”
原因
在夜总会里,一名钢琴手对顾客吹嘘他的音乐生涯:
“在我弹钢琴之前,我是一名小提琴手。”
“那你为什么放弃拉琴了呢?”
“因为,弹钢琴时,酒杯放在钢琴上不会滑下去。”钢琴手回答。
等待
列车上,列车员对乘客说:
只有所有乘客同意,才能抽烟。
可车厢里只有我一个人(乘客抗议说)。
遇到这种情况,你必须等待,等到有人来……
并非小事
夜间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