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断出现。他们经济上有实力,文化水平高,但政治上怎么定性?这是执政党无法回避的问题。
面对着急剧变化的中国现实,共产党也在对自身进行相应的调适。比如面对腐败的滋长,纪检体制也在不断改革,自从1978年恢复纪委系统以来,纪委书记从开始不担任党委常委到担任常委,再到担任党委副书记。今年以来,纪委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央部委的纪检机构由中纪委垂直管理,这一直管体制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2001年,江泽民发表“七一”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指出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社会新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从理论解决了对新阶层的认识及私营企业主入党等问题,从而也使得执政党的阶级基础的难题得以解决,执政基础更为广泛。
政党建设的世界眼光
前几个月,湖南嘉禾县珠泉商贸城拆迁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据媒体调查,绝大部分嘉禾人也认为商贸城工程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然而,这么一个“利民工程”却在嘉禾决策者的不当操作下变成了一个民怨沸腾的工程。原因何在?
事后县委书记周余武反思:长期以来我用行政手段推动工作的惯性还在起作用,没有学会运用经济手段来推动经济建设。长官意志和任性的政府行为,导致结局惨重,代价高昂。
周余武“满怀为人民谋利的热情”,却让人民利益受到损害。其执政方式和执政水平问题,在嘉禾事件中再一次引起了高度关注,更加显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性。有学者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反映了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也反映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避免湖南嘉禾拆迁事件之类问题的出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事实上,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一直是新世纪以来高层思考的问题。
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大上,新老中央领导层实现了平稳过渡的同时,“完善领导体制”、“增强执政能力”被正式写入党章总纲,同时党章还专门增加了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内容。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议程中出现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这一项,被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称为“述职”。
党内民主制度改革也在逐步推进。十六大报告提出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随后,各地开始新一轮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四川雅安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走在前面,当时他们还进行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县级党代表直选,在党代会内还设立了监督委员会,用以监督常委和全委委员。
2004年2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共产党完善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颁布。同时中纪委启动改革步骤,对派驻部委的纪检监察机构实施“直辖”。
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高层把党的建设放在全球政治力量较量、变化的大背景下思考,使执政党的能力建设有了更宽广的世界眼光。
中央党校一位教授告诉本报记者,几年来,中央党校、中联部关于国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研究成果颇多,相关的书籍成批出版,“这在过去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执政有个性,更有共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当然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但同时,也不能不学习和借鉴外国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吸收借鉴其他政党活动共同遵循的规律,也就是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说。
9月16日开幕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会议主题,引起了人们的颇多期待。
王长江指出,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操作的层面,“等于把它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抓手’”。可以预料,执政能力建设将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巨大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空间,而所有的一切,最终都归结于制度。
创建时间:2005…3…17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