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夫君,来种田-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那私塾,要不是林晓,村里孩子能免费读书?还有纸笔经常免费发,这样的好日子。再不知足大家伙都看不过去。

    好在村里人大部分都是明白人,随着老彭几人拉开了签约的序幕,里正何文年也带头签订了契约。陆续的村里许多人家都过来签订契约,就连跟林晓向来不对路子的何大柱和沈丹丹都过来签约,大家伙一看这么多人都签约了,很怕林晓他们的玉米种子不够用,急急忙忙过来签约,再也不提那些尖酸刻薄的话了。

    于举人家里挑拨离间没成功,这还没等开春呢。村里除了于举人家的田地所有人都跟林晓他们签订了契约,这个契约还是一签就是三年的。里面明确了这三年由林晓和徐朗出种子,除了自家吃的玉米外。村里所有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出售玉米,违者视为违约,处罚金一万两。

    村里人看到这条的时候都觉得跟笑话似的,一万两?就是卖了村里所有田地也不值这个银子啊。谁疯了才去违约呢。

    郎书志也委婉的表示。这最后一条的违约金定的是不是太高了。当时徐朗只是笑笑,并没有多解释。

    利益这种东西是很容易让人疯狂的,也许现在黑熊岭村民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可是不久的将来,外面势力盯上玉米这块收益的时候,一万两,对于那些势力却不是什么大数目。不过这些他们也做好了防范的准备,是不会被人轻易算计的。

    黑熊岭村大部分田地。还是那些上好的肥田,多数都是人家于举人家里的。现在徐朗把全村人的田地都签约了,只留下于举人家的地,现在冬天还不觉得什么,等来年玉米满山坡,于举人家的地就显得特别突兀了。而当这些黑熊岭村的人都跟着徐朗和林晓发财后,于举人和他们的矛盾也才刚刚开始。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现在于举人虽然不爽,却也不肯跟一个小小的农户计较,那样太掉身价了。

    眼瞅着就要开春,希望私塾的孩子们开学了,过了一个寒假,大家伙对读书的热情不减,一个个的似乎都卯足了劲头在学习。

    林晓就在私塾里忙活,彭王氏眼瞅着就要临盆,谁都不敢让她到私塾来,郎书志也忙着开地,私塾里就林晓和何文年教授孩子们认字,好在就三个班,倒也忙的开。

    一阵春风吹过,似乎就是一夜之间,柳树就抽了芽儿。

    刚刚开春,其他村子的人还没想好怎么下手的时候,黑熊岭的村民们已经开垦出了不少田地,还有人心思灵活已经开始忙活开垦水田了。毕竟徐朗家里去年种水稻是大家伙有目共睹的,不能光盯着玉米这块的收益。

    没有了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说三道四,没有人聚众赌|博,整个黑熊岭就像是那春天的脚步一样,满是生机勃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孩童们背诵着私塾里先生新教的诗,稚嫩的童音在黑熊岭上空不时回荡,辛勤劳作一天的人们本来腰酸腿疼的,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的变化,似乎觉得这样吃苦受累都值了。他们之中很少有人识字,却也觉得那诗歌朗朗上口,听起来是那样熨帖。

    李大感叹,“咱们是没赶上好时候啊,要是我小时候有这样的条件,也许咱也是秀才了。”

    “谁说不是呢。”赵栓子有感而发,“我当初去军营前要是读书识字,现在怎么都是个官了。”好不容易认了些字的时候已经晚了。他对身边帮忙干活的铜锤说:“儿子你是赶上好时候,遇到好人了,可得好好读书,爹不指望你考个状元,别像爹这样一辈子没出息就行了。”

    铜锤是个内敛的孩子,他不喜欢多说话,却也是个有心劲的。“爹你放心吧,就算儿子不能给爹考个秀才回来,总也要考个童生回来。”今年过完年,里正家的何厚学考中了童生,让村里大家伙好一阵羡慕。将来何厚学考中了秀才,那见到县官都不用下跪,那可就是秀才老爷了,跟他们就更不一样了。

    当时铜锤看了何厚学被大家伙簇拥着,就暗暗发誓,将来他也要给爹争口气。

    赵栓子看着那些孩子即使挖野菜的时候嘴里都背诵着他没听过的诗词,由衷道:“爹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黑熊岭真能出几个秀才呢。

    赵栓子所料不错,而当黑熊岭成为整个大齐王朝有名的官员村时,不但是如今这些村民没想到,就是那些还在玩耍的熊孩子们也没想到,将来有一天他们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未完待续。。)

333新起点

    正月里彭王氏生了一个小子,满月那天老彭摆了足足二十桌丰盛的酒席,几乎请了全村人去参加。

    四十岁头上才有这么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的出生对于老彭一家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儿,满月发红鸡蛋的时候老彭把全村的鸡蛋都买去做红鸡蛋发了,私塾的孩子们那几天兜里总有红鸡蛋,差点儿一次吃够了。

    林晓没事儿就去看那大胖小子,孩子叫彭生,小名就叫生子,白胖白胖的,整日里就知道吃了睡睡了吃,林晓去了几次孩子都在睡觉。

    小不点儿嘟囔,“弟弟不好,太懒了。”

    郎康氏就乐,“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弟弟还小,等他大了就好了。”

    她羡慕的看着怎么都掩饰不住喜悦的彭王氏,如果自己肚子里这个也是男孩就好了。倒不是她重男轻女,只是郎书志年龄也不小了,以后自己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生,自然希望能给郎家留个后。她已经有了一个女儿,自然就希望再有个儿子。不过这种事儿也不是那么好说的,郎康氏也知道不能着急。

    “我小时候才不这么懒呢。”小不点儿还小,自然不懂小孩子,只觉得这个弟弟整日里睡觉不跟他玩,实在是不可爱。最初的兴奋过后,也不愿意来找小弟弟玩了。

    林晓也不强求,左右在村里是安全的,就放小家伙自己出去玩,不然他动手动脚的。还担心他弄伤了生子。

    林晓特意买了不少的棉布过来给孩子当尿布,她手没那么勤快,就没做小衣裳。不过也买了不少柔软的布料送来。她以前不觉得自己喜欢孩子,可带了小不点儿几年,对孩子还越来越有感情了,没事儿就过来坐坐。

    开春的时候,朝廷的徭役又来了。里正组织村里人去挖石头,这次徐朗和林晓谁都没去,彭王氏和郎康氏怀孕也没去。不过林晓还是建议村里的女人们做些饭菜拿去卖。这个季节不比秋天那会儿什么蔬菜都有,就白菜炖大豆腐放了大骨头一起熬,另外做了萝卜丝的咸菜。又简单又实在,油水大也抗饿。

    挖石头并不是所有服徭役的人都在一起,也没有去年秋天那次人多,饶是如此村里的妇人们也赚了不少零花钱。大家伙都干劲十足的。也因此林晓给大班的两伙孩子放了假。私塾里只有那些小孩子们还在上课,这样半大的孩子也能给家里帮帮忙。

    因为家家户户的妇人们都能利用徭役的时间赚了银子,村里人对徭役的抵触情绪也就没那么大了。再加上大家伙都吃得好喝的好,所以即使徭役后也没瘦下来,并不耽误春天的春耕。

    春天的脚步特别快,似乎一夜的时间万物就复苏了。

    春耕了,徐朗和林晓不可避免的又雇佣了人。

    整个黑熊岭都在忙着种玉米,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私塾放假了。五六岁的孩子都下地帮忙点种子,更别提那些更大一些的孩子了。刨坑的。埋坑的,家家户户都新开了田地,似乎哪里的人都不够用。

    林晓白天把更小一些的孩子都集中在私塾里统一管理,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帮忙看孩子,沈家老太太就在这帮忙照看着,里正媳妇没事儿也过来送些吃食,这样大人们也能更好的忙着春耕,不用担心家里这些小的。

    徐朗整日里忙着外面的活计,好在顾大雷那边分出不少车马行的兄弟,这个季节车马行也不是都有活,山上的兄弟们干脆就混在这些人里帮徐朗干活来了。对此林晓和徐朗都没有拒绝,林晓还和王贵家的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招待这些兄弟,家里房子不够用,那些兄弟也有办法,干脆就住到去年搬过来的十几户人家那,都是山上的兄弟,大家伙也没有那么多讲究,挤挤也就住下了。

    整个春天,黑熊岭都在忙碌,似乎永远有做不完的活计。

    山地这边刚种完,那边又要忙着稻田翻地、灌水什么的,徐朗家的院子里稻苗也早早的席上了,院子里几个大水缸放着,等着水晒的差不多的时候浇稻苗,小不点儿又雷打不动的在水缸里养鱼、养蝌蚪,时不时的还能从席稻苗儿的附近捉两个危|蛄、蚯蚓之类的,玩得不亦乐乎。

    林晓笑他,“怎么玩了好几年还没玩够这些。”自家徒弟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小不点儿笑眯眯的,许是个子长高了,看着也没去年胖了,但是小脸依然白皙圆润。不知道是不是一起生活久了,漂亮的脸蛋似乎越来越像林晓了。有时候徐朗就捏着儿子的脸蛋感叹,“明明是我儿子,怎么越长越像你师傅呢?”

    每每这个时候林晓就一脸得意,“这说明我和致远比较亲。”谁让你每年都出去几个月的。

    县城有了铺子,每个月都有进项,文远书行那边分成也总是有些,徐朗和林晓的日子越来越好,林晓也劝徐朗不要出去折腾了。

    碍于上次出门遇到了杀手,徐朗也不是那冒失的人,暂时也没有远行的计划。

    四月份的时候郎康氏也生了,一个五斤重的大胖小子,生在了黎明破晓前,小家伙的眉眼像极了郎柔柔,柔柔这个小姐姐把弟弟疼的什么似的,比郎书志两口子还上心。

    一举得男,郎康氏的心愿似乎了了,郎书志看到闺女这么疼儿子,也是跟着松了口气,沈家老太太也是尽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