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夹――火钳                     囡五――女儿
  癞团车/小三卡――用汽油机的三       外甥――外甥;外孙
  轮小卡车时载客)             (有 娘(阴平)娘――姑姑(父之妹)
  小干五――小孩               老拖/老末拖/末拖/末堂――最小的子女
  小娘五――小女孩              老拖伲子(囡五)――最小的儿子(女儿)
  小毛头――婴孩               独养――独生;独养伲子,独养囡五
  囡(阴平)囡――婴孩的爱称         半吊子――半瓶醋、办事虎
  头蛇尾的人                 阿舅――舅子(妻的弟兄)
  书毒头――书呆子              阿(入声)姨――妻的姐妹
  老小姐――老处女              姑娘――小姑;姑母
  二婚头――再嫁的(妇女)          填房――跟丧妻者结婚的女人
  孤孀――寡妇                熟视人――熟人
  水菜――蚌肉的总称             黄泥膀――寡妇再婚招来的丈夫
  挖包/三只手――扒手            上代头――父母以上的长辈
  雌孵(音部)雄――两性人         拖油瓶――再嫁时带往男家的子女
  娘姨每每(旧)――母之祖         晚(音慢)爷(娘)――后父(母)
  阿爹――祖父               三脚猫――什么都会捣咕但什么都不精(的人)
  好婆/奥婆(儿语)/亲婆/好        伯姆淘里――妯娌
  亲婆――祖母               酱缸浪头/亨冷头――大人物
  家小/家主婆――妻子           额角头――额头 面盘子/面架子――脸型
  老掐辣――精明、老练的人(贬义)    眼仙人――瞳人
  笨丝虫――笨蛋              眼乌珠――眼睛、眼球
  菜花小姐――娇小姐(喻弱不经风)     眼泡皮――眼皮
  王伯伯――办事不牢靠的人          扒牙――上牙外露
  盘牙――臼齿
  黄牛肩胛――不肯担当责任        超下巴(bo)――向外突出的下巴
  拗壁虎――处处与人相反的脾气倔强的人   二下巴(bo)――因肥胖而在下巴下产生的一圈肉
  百搭――扑克牌中的王牌;         阿胡子――络腮胡子
  跟人乱搭讪的人              胡苏/苏苏/租苏――胡子
  倒斗光――用钱没有计划、         馋唾――唾沫
  到手就完的人 脶、          粪箕――二种手指纹理
  曲死/阿曲死――少见世面、
  不懂行、易受骗的人            臂把――胳膊
  馋痨虫――馋鬼              臂把撑子――肘
  煨灶猫――怕冷的猫;喻          夹腊子(下)/夹腊早――腋
  精神不振的人                          窝
  十三点――说话行为不合常         手骱子――手关节,手腕
  理、令人讨厌(的人)           节头――指头
  匠人――泥瓦木匠             节掐子――指甲
  头/科浪头/头科浪/科罗           肋棚骨――肋骨
  头                    奶奶――奶;乳房
  ――头、脑袋               脚馒头――膝盖
  光浪头――光头              脚髁骨――踝骨
  尾巴掌骨――尾骨             抓巴眼――外斜眼
  身坯/魁格/码子(俗)/码坯        眯妻眼――近视眼
  (俗)――身材             羊白头――天老儿
  赤膊/赤骨落――光膀子           憨大――傻瓜
  雀子斑――雀斑              打金针――针炙
  软档――腰等易受损的软         马夹――坎肩,背心
  处                   茄瓢领――无领短衣
  精(鸡)肉痱子――鸡皮        围(音于)身――围裙,饭单
  疙瘩                   扎底线――鞋底线
  寒热――发烧               手巾――毛巾
  疖/热疖头――疖子            嘴套――口罩
  青胖块/乌青块――青的肿        绢头――手帕
  块                   挖耳(音尼)――耳挖子
  兴核(音活)――肿大的淋         圈――耳环
  巴结                  链条――项链
  羊癫风/半牵风/羊头风          嘴唇膏――唇膏
  ――癫痫                斯的克(旧)――手杖(来自
  痄腮胀――腮腺炎                    英语stick)
  出痧子――出麻疹            木屐(音局)板――木屐
  小肠气――疝气             蚌壳棉鞋――由左右两块鞋面
  绞肠痧――急性肠炎             拼成的蚌壳形棉鞋
  风疹块――荨麻疹             轧叉――发夹
  偷针眼――麦粒肿            饭泡粥――用剩饭加水煮成
  滋水――疮口渗出液体 的粥;            比喻罗索
  滚脓――化脓               薄浪汤――形容极稀的粥
  刁嘴――咬舌儿              面衣――用面粉做成的锅内煎烤
  斗鸡眼――对眼,内斜眼               的薄饼
  “大大勿大大”
  “天夜快哉,倷还要到啥地方去?”“屋里的酱油用光快哉,我去买袋酱油。”
  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形容词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勿晓得“快”这个形容词在苏州话中,总是倒装在动词之后。“天快黑了”读成“天夜快哉”,“快用光了”读成“用光快哉”,“快死了”读成“死快哉”,“快吃饭了”读成“吃饭快哉”……真是古怪、奇特的语言形式!再说这个“哉”字,是个地道十足的文言助词,表示感叹或反问的意思,在一般白话文中已十分鲜见。在苏州话里,“哉”却是个俯拾即是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不光是“哉”,要再在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吴语里找个把例子还不方便?小人遗尿在床上,苏州话读成“威输”的音,似乎有点离谱。殊不知“遗”字在古书中的确有“威”的读法,“尿”也有接近“输”的读法。“格个小人一经遗(读威)尿(读输),面色蜡蜡黄。”千百年来,苏州人一直这样读,由此可见,吴语不愧为古汉语一脉相传下来的历史文化瑰宝。
  有一位耄耋老苏州要来掂一掂我这个渐近花甲老苏州的斤两,他写了“大大勿大大”五个字,要我用苏州方言把它读出来。对着这五个字,自以为精通苏州话的我,就是没感觉。
  耄耋老苏州见状哈哈大笑,开始点拨:“假设有人叫你试穿一件衣服,问你是不是嫌大?你觉得不算过分大,你就回答了‘大大勿大大’这句话。”哦,原来是这样!我茅塞顿开!在生活当中,与苏州话天天相伴,但如果把苏州话写在纸头上,它认得你,你不一定认得它!
  “大大勿大大”,你会读了吗?一共四个“大”,第一、二、四个“大”读“度”(苏州话),第三个“大”读普通话的“大”字音,试试看,你一定读出来了!
  九、吴中特产
  吴中特产(一)
  太湖白虾,俗称“水晶虾”,是“太湖三宝”之一。通体透明,
  晶莹如玉,略见棕色斑纹。每年的5—6月是白虾的产卵盛期,这时捕捞的虾大多抱卵,渔民称之“蚕子虾”,农历六、七月,为捕捞旺季。
  太湖白虾壳薄、肉嫩、味鲜,可烹制各种佳肴,尤以“醉虾”最为著名。一盆“醉虾”,盛于桌面,只只晶莹剔透,鲜活蹦跳,食者不忍下箸,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用白虾挤虾仁,肉嫩,出肉率高。加工成虾干,能久贮,食用方便,晒干去皮即成虾米。南北货店称之为“湖米”、“湖开”,其下脚又是制作美味虾子酱油的优质原料。
  太湖白虾营养丰富。白虾除了食用外还可人药,《本草经集注》就有记载,说它能“托痘疮、下浮汁、壮肠道、内服托里解毒、强壮补精”。白虾体积小,产量不多,年产量在几百吨左右,且渔捕有季节性,所以,来苏游客能吃到鲜活白虾,口福不浅。太湖银鱼和梅鲚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是我国主要的口水产品。
  银鱼又称“脍残鱼”,俗称面条或面杖鱼,鱼身细长,略圆,形如玉簪,通体细嫩透明,柔若无骨,无肠,洁白无鳞,色泽似银,故称银鱼。
  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大银鱼、雷氏银鱼、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前两种长15—20厘米,后两种长8厘米左右,以后者为上品。
  银鱼为太湖定居性鱼类,春季在湖中芦苇和水草茎叶上产卵。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是渔捕汛期。银鱼起水后,大部分冰鲜出口,“太湖牌’’冰鲜银鱼在日本和东南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