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太子殿下!太平公主结党营私,气焰嚣张,她与皇太子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并公开化了。
第一部分女舞俑
延和元年(712)七月,天象出现了异常。作为太子对头的太平公主一党借术士之口向睿宗报告:“根据天象,彗星出现预示除旧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灾,这显示皇太子合做天子,不合更居东宫。”他们的本意是借天象唆使睿宗对皇太子的政治前途做出决定。也就是说,根据天象,睿宗要么传位,要么就应当另立太子,不然天灾就会降临。谁知,太平公主弄巧成拙,睿宗竟然决心“传德避灾”。睿宗还回顾了自己在中宗之世的经历:当时,他见天象屡有变化,曾力劝中宗择立贤子以应灾异,因中宗不答应自己还一连几天忧惧难安。他说:“岂可在彼能谏,到了自己就不能呢!”由于他传位的态度坚决,不仅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对没有效果,就连太子自己也闹不明白。李隆基急忙入宫觐见,连连叩头,请求父亲睿宗皇帝给他个说法。睿宗表示说:“你诛凶定乱,能安我宗庙社稷。现天意人事,都已成熟了,不必疑虑!你若能尽孝心,现在机会来了,何必一定要等到柩前即位呢!”睿宗向太子表达了自己坚决传位的意愿,并目送李隆基流涕而出。到这时,他似乎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然而,就在延和元年(712)七月睿宗正式下达传位制书同时,不甘心就此罢休的太平公主又提出让睿宗虽然传位,还应当“自总大政”。太平公主显然是想让李隆基做一个傀儡皇帝。
睿宗桥陵华表睿宗为了求得政治的稳定,他以让位终结自己这次短暂的帝王生涯。他的让位实际上是抛弃了太平公主,现在他当然就不能不考虑太平公主的意见。于是,睿宗又一次搞他的政治平衡。他说自己传位以后要不忘国家,表示仍然过问军国大政,尤其是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和重大的刑狱,要与李隆基共同兼理。到这年的八月初三日庚子,睿宗举行了正式传位的大典。他被尊称为太上皇,自称曰朕,发布政令曰诰、令。新君李隆基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自称曰予,处理政事的文件格式叫做制、敕。父子不同的是,睿宗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而玄宗李隆基则每天在武德殿上朝,处理政事。到第五天,改元先天,大赦天下。
睿宗的这次传位给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的政局埋下了隐患。
李旦个人小档案
姓名:李旦(初名旭轮,又改名轮)出生: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
属相:狗卒年:开元四年(716)
享年:55岁谥号:大圣贞皇帝
庙号:睿宗陵寝:桥陵
父亲:高宗李治母亲:武则天
皇后:刘氏子女:6子,11女
继位人:儿子玄宗李隆基最得意:历经政治风云变幻,一生平安无事
最失意:两次登基,执政不足3年最不幸:皇后刘氏和窦妃死无下落
最痛心:历经十几次宫廷政变最擅长:草书、隶书
第二部分唐玄宗李隆基(图)
清人绘杨贵妃像 先天元年(712)——天宝十五载(756)
玄宗像
唐玄宗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垂拱元年(685)八月五日生于东都洛阳,睿宗再度登基后被册立为皇太子并承继大统,成为唐朝历史上和太宗一样享有盛誉的皇帝。由于他的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历史上往往称为“唐明皇”。
唐帝之最
玄宗一生创造了唐朝皇帝中的几个“之最”。
第一,在位时间最长。玄宗的帝王生涯,从先天元年(712)算起,到天宝十五载(756)共计45年,所谓“四纪为天子”(古代十二年为一纪)。
第二,年寿在男性皇帝中最长(武则天82岁)。玄宗享年78岁,比开国之君唐高祖的70岁还长。
第三,最先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全国性的节日。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后改“天长节”),此事自古以来没有先例。玄宗称“自我作古”,全国放假三天,朝野庆寿同欢。
第四,最后一次成功东封泰山。东封泰山就是封禅,这是功高德厚的帝王向上苍告有大成举行的盛典。泰山封禅几乎是每一个帝王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太宗时没有条件,但也从没有打消过这一念头。高宗时举行了这一盛典并把年号改为“乾封”。玄宗在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完成了这一心愿。此后的唐朝皇帝,再无人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第五,他最先营造了兴庆宫,并把兴庆宫作为新的政治中心,称为“南内”。玄宗在长安旧日的藩邸隆庆坊(兴庆坊)修建宫室,取代西内太极宫和东内大明宫成为唐朝新的政治中枢,改变了往日长安宫城的布局,对唐朝中央中枢政治的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兴庆宫平面图第六,子女数量最多。玄宗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在唐朝皇帝中无人能出其右。他在两京(长安和洛阳)和华清宫修建的十王宅、百孙院,不仅有效控制了儿子们政治上的经营,也足以说明他子嗣的兴旺。
玄宗御书《颂》
第七,有一位最得宠爱的绝世佳人——杨贵妃。玄宗与杨贵妃的婚姻关系和爱情故事成为当时和后世文人歌咏描绘的最好题材之一,白居易的《长恨歌》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八,最先改变了皇太子居住在东宫的制度。至迟自东汉以来,东宫就是皇太子的代名词,玄宗东封泰山以后,不再让太子居住在东宫,而是移居于皇帝起居所在的“别院”,改变了数百年来沿袭的旧制,这对皇位继承制度和国家政治体制产生了巨大影响。(太宗时,也曾在皇帝寝宫之侧设一殿室供太子居住而不令其还东宫,但这一做法遭到了大臣的强烈反对。)
第九,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严重的大动乱——安史之乱。这场由地方军将发动的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叛乱前后延续了8年之久,被称为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玄宗为了躲避战乱,从长安城出逃四川,成为最先逃离京师避乱的皇帝。
第十,创造了唐朝最辉煌的盛世——开元盛世。这是玄宗最值得称道的历史贡献,是他君临四海的无尚事功,也最为后世津津乐道。
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时期,大唐帝国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天下臣民也度过了一段最为安逸的好时光。这一时期的大唐帝国,国势强盛,百姓富庶,大诗人杜甫那首最为人们所称引的《忆昔》诗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历史真实。开元盛世之中,小邑万家、仓廪丰实、男耕女织的太平景象,在唐人的文献当中也有很多的记录。杜张萱《明皇合乐图》
佑《通典》卷七《食货典·历代盛衰户口》条记开元东封之后的盛况说:“米斗至十三文,青(治所在今山东青州)、齐(治所在今山东历城)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疋二百一十二文。东至宋(治所在今河南商丘)、汴(治所在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治所在今湖北江陵)、襄(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北至太原(今属山西)、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天宝元年(742),国家户数在852万,人口约4891万,长安成为人口众多的国际性大都会。
第二部分明皇手段(1)…(图)
秋夜梧桐雨 玄宗登基后,选贤任能,积极寻求抚民安邦、稳定发展之道,大张旗鼓地开展政治、经济改革,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在宫廷内外、朝野上下和家族关系内部,也同时进行了新的调整。这一过程,充分展示出玄宗身上铁血无情和温情慈爱的交织,显露出他果敢杀戮、大胆决断的不凡手段。
废王皇后,不立武氏大唐帝国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玄宗的宫掖之中涌出一股不和谐的暗流——武惠妃的逐渐得宠,对王皇后的中宫地位产生了威胁,往日宫中的相安无事再难维持下去了。
王皇后是玄宗任临淄王时的原配夫人,玄宗诛韦后、灭太平,她都“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其父王仁皎与同胞兄长王守一都是这几次政治冒险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王皇后婉淑贤顺,宫中上下衷心拥戴。但玄宗自从喜欢上武惠妃,对她是百般爱宠,武惠妃恃宠,就想取代王皇后。王皇后见武惠妃野心勃勃,很看不顺眼,就对玄宗发牢骚。言多不免有失,就越来越引起了玄宗的反感。好在王皇后日常对手下有恩,宫中没有人愿意打她的小报告,玄宗也无计可施,任凭武惠妃软语硬磨,他也没有强行废立。
不久,为了改变现状,王皇后之兄王守一竟然劝皇后行厌胜之术,寄希望从旁门左道谋求生路。这一法术自汉魏以来较为流行,但宫中均明令禁止,唐律中更将“造畜蛊毒、厌魅”定为十恶罪之“不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不久就被武惠妃觉察并告发,玄宗闻知,大为震怒。如果说在与姜皎密议之时他对废后尚有些犹豫的话,事到如今,玄宗是铁了心了。玄宗亲自审问,王皇后百口难辩。开元十二年(724)七月,王皇后被废为庶人,王守一被赐死。十月,废后郁郁而终。开元十四年(726),太子瑛的生母赵丽妃又突然死去。宫闱之中,不断泛起的阵阵涟漪,显然都与中宫之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