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眯摹ǖ厝八热ノ饰省C挥卸嘞耄腿ダ鲜δ抢锪私饬艘幌虑榭觥V鞴芾鲜Ω怂环荼砀瘢跸焖姹闾钔昃徒簧先チ恕C挥邢氲剑蛟怂嬷础!�
〃大家都知道优秀团干部的指标很少,你为什么要去争这个指标呢?〃有个声音开始责难王晓庆。他一下子发蒙了…〃是别人建议我写的呀!我还特意问过学生会主席,怎么是我要争呢?〃
一些流言蜚语扑面而来,什么违反组织原则,什么争权夺利,什么不顾全大局等等。王晓庆想不通,但又无法向更多的人解释,而且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人会听他的解释。
王晓庆问学生会主席:〃你说我是那种争权夺利的人吗?!〃得到的回答却是:〃可能是吧,也可能不是。〃
〃争权夺利〃是为社会舆论所不齿的行为。而在大学的学生会里面,又有什么权可争、有什么利可夺的呢?
在那段时间,王晓庆第一次看到别人眼中流露出对他不信任甚至嘲笑的眼光,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言语的笨拙,第一次体会到〃舌头下面压死人〃的尴尬,第一次感觉到人心难以预料的另一面……
曾几何时,〃校园政治〃成为本应纯净的象牙塔中不和谐的音符。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普通同学对学生团体的信任下降。在这次不明不白的竞选事件中,王哓庆最终的辩白是:
〃我不会在学生会里再呆下去了,但我会做出一些事情来让你看看,什么是可以争的权,什么是可以夺的利。〃王晓庆对学生会的负责人说。这是王晓庆最后的决定,是在苦苦寻求了两个月的公平却毫无结果的情况所下的决定,是精神极度彷徨、体重骤减了20多斤后所下的决定。
〃院长,我需要8000元〃
一次,王晓庆故意在路上〃偶然〃遇到了院长。他〃很自然地〃向院长提及这件事,并一边介绍书亭对同学们的重要性,一边谈自己在选址过程中的想法……
人们常说江湖险恶,那么什么是江湖呢?…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那么,人才济济的学校是不是江湖呢?
倍受精神折磨的王晓庆还有一个明确的信念,那就是邪不压正。自己做事问心无愧就行了。此后,他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问题。而人在安静思考的时候,灵感就会接二连三地来访。
学校是个新建校,附近没有卖报纸杂志的书刊亭,这似乎使学校少了一点文化氛围。〃就从这里入手…办个书刊亭!〃这个想法一出现在脑海里,王晓庆就感到自己的目光不再游离了。镜子中的自己,眼神是那么坚定,那么自信,那么有士气!
第9节:“偶然”遇到了院长
学院的团委书记对他说:〃你写申请书吧,把想法和操作方案都写清楚,我替你交上去。〃王晓庆把这件事对同班的同学讲了后,大家都觉得好,有六七个同学决定加入进来和他一起干。大家一同收集资料,方案一下子写了40多页。
很快,王晓庆的申请报告被驳回了,院长没有批准。〃你看你没有写清地址,让领导怎么批啊!〃团委书记提醒他。于是,他们马上完善方案,但很快又被驳回。
〃我记得计划书我改了20多次,但每次都是以不同的理由被驳回。〃王晓庆发现,没有通过的主要原因是选址的问题,他把学校可以摆书摊的位置全都想到了,可还是不行。
一次,王晓庆故意在路上〃偶然〃遇到了院长。他〃很自然地〃向院长提及这件事,并一边介绍书亭对同学们的重要性,一边谈自己在选址过程中的想法……
院长边走边听,什么话都没有说。一直走到学校主教学楼的门口,院长指了指两楼间的拐角处,说:〃你看这里不是挺好吗!〃那是一片紧挨着主楼的空地,位置真的不错。
〃好的,好的,好的。〃王晓庆连忙说,〃我马上以此位置再改方案,您可一定要批啊。〃院长说:〃没问题。〃
在方案中,王晓庆提到,整个项目完成需要8000元钱,院长同意了王晓庆的贷款要求。从开始写方案到资金完全到位,前后经历了将近半年时间。
那年暑假王晓庆没有回家,他要筹备着盖房子。
要盖房子,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砖头,最好找那些不花钱或少花钱的砖头。一个同学说,他的一个亲戚正好在一个工程队当队长,可能会有办法。好,就去找他!另一个同学说:〃去找人家不能不敬烟啊。〃王晓庆抽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在重庆,大家一般都抽〃山城〃烟,味道很冲。开始时,王晓庆不会抽烟,敬别人一根烟,自己也跟着猛抽。没一会,他感觉就像神仙一样,腾云驾雾了。人家一看,学生也真不容易,就出了个主意:〃在你们学校附近的深沟里有以前的古城砖,可以挖出来用,这样砖钱不就省了吗?〃
好主意!王晓庆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从浑浊的水里,很容易就能捞出大块城砖,比一般的红砖还大许多,一个人拿都吃力。从河里捞出砖,爬一个很高的坡才到大路上,再走几百米才到学校的大门。王晓庆来回扛了五块砖就受不了了…〃得想办法!〃
重庆棒棒军是专门帮助别人运送物品的运输队。王晓庆和同伴去询价:〃帮我们运1000块砖要多少钱?〃那人说:〃就30块钱吧。〃
这个人没有想到他所认为的砖与王晓庆所说的砖不是一个概念,扛了一次就觉得不对劲,又没好意思说,但勉强运了几次后,就再也撑不住了。
〃兄弟啊,这个砖太大了,你能不能多给一点。〃那人终于说话了。
〃说好的事,怎么能不算数啊!〃王晓庆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却也很是不忍。后来,他又想了想,说:〃我一共给你50元,你想办法把我的砖运完就可以。〃于是那人又找了四个人来帮忙,一直干到晚上7点,总算运完了。
要盖房子,要解决的事还不少呢!接下来就是水泥问题。王晓庆向卖菜的老农借了辆车拉水泥。重庆有〃山城〃的雅号,到处是坡,一进校门的地方就是一个很大的坡。将水泥从外面运到学校的路上,他们已经爬了很多坡。对于进入校门后的这个坡实在爬不动了,于是两个人撑着车,坐在地上轮流休息。当时正是中午时分,室外温度估计已经超过了50℃,两个人浑身上下都湿透了。
第10节:天无绝人之路
离书亭竣工还远着呢!但王晓庆觉得,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想办法问题总能解决。于是,他们开始一边干一边设计房屋结构。
书亭盖到一半的时候,新问题又出现了…房子不能四面全是墙呀,还要有窗户。一去询价,才知道安窗户需要两三千元。没办法,为了节约成本,王晓庆与玻璃店老板展开了蘑菇战,最后只花了不到1000块钱就将窗户拿下了。但老板的条件是要王晓庆和他一起干,这个结果是王晓庆最愿意接受的。
经过20多天,书亭终于完工了,里里外外被粉饰一新,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书亭叫什么名字呢?前一段时间是体力劳动,现在要脑力劳动了。
大家在不到10平方米的店里坐着,一边向肚子里灌水,一边互相启发。前后共想了50多个名字,都没有得到共认。有一天晚上,〃海舟〃这个名字一下子出现在王晓庆的脑海中:〃在大海中,我们宁愿做一叶小舟,不仅可以感受大海的胸怀,同时也为其他人指引方向。〃
新学期开始了,〃海舟书亭〃出现在同学们的视野里,同时出现的,还有〃苦海无涯乐做舟〃这样的宣传语,其中的〃乐〃字很大,十分抢眼。以〃苦〃为〃乐〃的举动,表达了王晓庆和伙伴们做事的心态。
天无绝人之路
〃事情都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现实经历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王晓庆的这个想法。
刚开学时,广大师生都对在暑假里冒出来的海舟书亭另眼相看,但没过几天就不觉得新鲜了,因为书亭中没有报纸,也没有书刊。但报纸要从何处进货呢?王晓庆出来向校外报亭的刘老板咨询。尽管刘老板对王晓庆很客气,但口风却很严,并不透露自己的进货渠道。或许这也是〃江湖规矩〃吧,王晓庆也没有详细追问。
能不能想个办法了解一下进货渠道呢?这天,王晓庆一早就到了刘老板的报亭附近,远远地跟着他,看他到底去哪里进货。原来,刘老板是去报刊发行点取的货。
在报刊发行点,王晓庆了解到,每天可以在早上7点、10点或者下午3点来拿报纸。但这个时候恰好是他上课的时间,能不能找一个既不耽误上课又能去取报纸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呢?可发行点的人都说〃不好办〃。
无奈之际,王晓庆找到了《重庆晨报》的一个女社长,把报亭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社长听后非常激动,她说:〃学生做这样事,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我们一定支持你!〃随即,她与发行主任协商,每天把报纸打好包给王晓庆预留一些。而王晓庆可以在每天中午放学后过来拿,卖不完的第二天再退回来,并且可以一个月以后再结账。
〃事情都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现实经历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王晓庆的这个想法。
报纸进货的问题解决了,可也不能只卖报纸呀。俗话说,货卖堆山嘛。东西越多越好卖。其他的货怎么办呢?王晓庆与一个到学校推销书的书商商量:〃我在学校有一个店面,你可以放一些书在我这里,我帮你卖,怎么样?〃对方十分高兴,不久就运来很多书,并且同意等书卖出去后再结帐。这种方式对王晓庆最大的好处是,他可以不进行资金投入就有了很多品种的书。
渐渐地,王晓庆感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因为他一上课,书亭就要关门,他下了课才能赶过去,来去都匆匆忙忙的。他很自然地想到了招兵买马:谁没有课,谁就过来负责看店面。
随着人员的增加,书亭卖的商品越来越多。除了书籍、报刊、杂志、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