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博看着面前摆着的这六本奏,脸色阴晴不定。“这就是你们这三天调查的结果吗?”好不容易耐着性子翻完了,他的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三天前他强行压住众议,让百官亲身调查,本以为可以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却没想到最后返回来的几乎与三天前如出一辙。若要说其中的变化,也只是百官对荆州种种攻击得更为猛烈了,弹劾的内容有增无减。这还是他要求是六部为首,只上六道奏章的结果,若是像之前那样任各人自己上奏,恐怕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这三天里,陈博一直没有外出,窝在书屋里整理着之前微服私访的种种收获,连一个大臣也没有见。将荆交两州有别于朝廷的种种举措一一列出后,让他有了一种莫明的兴奋:若是将其推而广之,在他二十岁前便可以令大陈的面貌焕然一新,出现盛世大治之局面。一旦这个设想得以实现,那么他无疑将是古往今来最年轻的盛世之君,而且还是由乱而治的盛世之君。名利本来就常人所难以拒绝的诱惑,对于拥有天下的帝王来说,能够成为千古传颂的明君恐怕就是最高的目标了。陈博从小便立有宏志,可以想像这个诱惑对他来说根本就是难以抵抗的。
当然,他也知道,交州的情况特殊,并不可将之全盘照搬。他虽然也作出很多设想。不过到底无法顾及全面。本来以他地打算,是希望让这些朝廷官员亲自去体验过后,再根据其优点进行改进,进而制定出一整套可以推广至天下的法度。这可以说是他此次荆州之行的最终目的。可以想像当他收到这六份全都是攻击荆州各方面制度地奏章时。心里是何等滋味。
仍跪在地上地六人相视一眼,眼神皆有些复杂。从参拜之后,他们已经跪了整整半个时辰了,对于以往在书房面圣无不享受赐坐待遇的六人来说,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陈博从翻开第一本奏章时,脸色便一直不霭,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一般。开始他们还以为陈博是因上奏的内容感到愤怒而如此。不过现在却显然有些意识到不对了。
朝中百官倒也不是对荆州的日渐兴盛视若未睹,只是杨诚的种种“大胆”举动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以接受了。越是调查,官员们发现地罪状便越多,若不是陈博限令只能以六部为首上奏,只怕官员们足可列出上千条罪状对杨诚进行弹劾。饶是如此,只捡了重要的事说的六本奏章里,仍然痛陈了杨诚数十条罪状。他们本来自信满满的以为可以一举参倒杨诚,可是却没想到竟被陈博“罚”跪了半个时辰,六人都是饱学之士,当然知道令陈博不快的并非他们针锋以对的杨诚。反而是他们自己。
“臣等皆深受皇恩,对皇上的吩咐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三天的探查,确实发现荆州存在诸多的问题。为江山社稷着想。臣等不敢有丝毫隐瞒。皆是具实上奏。”到底是六人中最得器重,吏部尚书温廷羽首先打破了僵局。
陈博嗤然一笑。盯着温廷羽冷冷地说道:“好个具实上奏。杨诚真的任人唯亲,结党营私了吗?”这是以吏部为首地奏章上所列举的第一大罪状,仅此一罪,所参之人即使立下再大的功劳,恐怕也难逃一死。自古以来,结党便最为皇王所忌讳,幸好温廷羽有些手下留情,若再加上图谋不诡四个字,这便和造反无疑了。
“臣岂敢有欺君之言。”温廷羽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直起身子一脸正气凛然地说道:“荆州官吏上至郡守,下至县令、县尉,竟有八成出自杨诚之前所任地交州。虽然前番朝廷因无力顾及而允许各刺史任命所辖官员,可荆襄竟无一人可用?非得要从交州调这么多官员来!若说杨诚没有出自私心,天下又有多少人能相信。”
他所说地倒是铁一般地事实。杨诚甩手刺史当惯了,出任荆州后当然又一如往常的将政务交给了张识文。张识文兼顾荆交,可以说是分身乏术,若不以自己一手调教出来地交州官员充至各郡县,恐怕早就乱套了。当然,这也并不是主要原因。杨诚和张识文此举真正的意图,却是因要在荆州大力推行交州的种种举措,若是由这些熟悉交州各种律令的人来主导各地政务,自然事半功倍了。这一举措虽然公私兼顾,不过落在外人眼里,却是怎么也不正常了。
“那你倒说说,忠勇侯又有什么私心呢?这些人是他亲友?还是他们出钱贿赂了?”陈博连声问道,不住冷笑。其实在见过张识文之前,他对杨诚的疑虑也是极大的,甚至数度不顾平叛大事而想要夺其兵权。不过见得越多,他的心情却越是平静,即使是后面在交州切身感受到杨诚那无可比拟的威望,他也只觉得是理所应当而已。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他完全“原谅”了杨诚,只不过他的心里装的是整个天下,在选择轻重的时候自然不会只考虑自己个人的感受。
“这倒没有。”温延羽闻言一滞,却强辩道:“虽然杨……忠勇侯表面没有得到一点好处,不过这些官员无不对他忠心耿耿、唯命是从,这才是最大的忧患。”他心里已将杨诚视为罪人,不过听到陈博都称其爵位,却也知道自己有些失礼了。虽然他贵为六部之首,可是不论品阶还是爵位,都在杨诚之下。至少在杨诚没有正式定罪之前,他还没有资格直呼其名。
“这倒好笑。”陈博皱了皱眉,心中禁不住
自己这个帝王反而要想方设法为杨诚辩解。有史以有多少这样地事情。“忠勇侯是荆州刺史,这些人不听他的听谁的呢?”
“当然是听皇上的。”虽然明知陈博是在偏袒杨诚,不过温廷羽却是豁出去了,义正辞严地说道:“荆州官员只知杨诚不知朝廷。这并非微臣捏造。而是有事实证明。此番皇上巡幸荆州,早先便有旨意传下,可这沿途大小官员在干什么呢?根本就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不仅如此,圣驾到长沙已经四天了,荆州官员竟然没有一人前来见驾,就连一个小小地长沙郡佐,也没有随时在行辕外候命。如此藐视朝廷之举就发生在眼前。微臣如何能视若未睹。忠勇侯虽然不在荆州,却是难逃干系!”
陈博无奈地闭上双眼,顿时有些词穷。争论地话题又回到了三天之前,可是这又确确实实是摆在眼前的事情。他这个皇帝就算再不讲究排场,可是做臣下的到了这个份上,却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当然,他也知道荆州现在的情况,杨诚一直以是武官兼掌郡守之职,此番出战,各地郡守差不多都跟着去了。留守荆州的也就只剩下襄阳的潘泽海官最大了。就算襄阳以离得较远为借口,但这长沙周围的官员都当他这皇帝不存在,便实在令人难以容忍了。大臣们抓住这一点说事儿。你叫他可以如何回应呢。
温廷羽见陈博没有立即反驳自己。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经过微臣调查。忠勇侯对荆州官员任命极是随意。这些人皆是出身贫寒,并没有望族推荐……这倒也没什么。不过有不少人之前只是普通地农夫,连字也不识几个,竟然能被直接提为县令。如此选拔出来的官员,不仅不知应有的礼仪,甚至连朝廷的律法也茫然不知,如何可以为官?这次荆州官员藐视皇上之举,除了忠勇侯督下不严之外,也有选拔识才之误,无论如何他都难逃干系。”
“不错。”段齐锦立即咐和道:“就拿这长沙郡佐来说,之前连个亭长都不是,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夫。忠勇侯迁至荆州后,竟然就这么直接让他当了长沙郡佐。一个连一封信都写不了的人,竟然被委以一郡之责,这岂不是要让四夷笑我大陈无人吗?皇上若是不信,可现在就召其来对质,微臣若有半句虚言,甘愿受罚!”
陈博微微一怔,睁开眼来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竟有这回事?”他虽然知道荆交官员的并没有多少饱学之士,而且多出自寒门甚至百姓,不过却没有想到会有人连字都不认识多少。官员不识字,如何能下情上达呢?若真是如此,就连有些偏袒的他也难以接受了。“陈顺,立即去把长沙郡佐找来。”
陈顺应声而去,其他几位大臣见皇帝的态度似乎有所松动,纷纷趁机上奏自己地发现。
首先说话的是刑部尚书田于英,弹劾在杨诚的授意下,荆州官员不以大陈律令断案。荆州地官员多出交州,自然少不了要以交州地方式来处理政务了。按交州地做法,牢狱中的罪犯多少是考核各地官员地一个重要指标,其标准则是牢中罪犯越少便越受好评。平时有人犯案,除非是犯了十恶不赦的死罪,否则一般都是以劳役抵罪。铺路、修桥、垦荒、种桑……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各有不同。是以交州七郡数十县,在押犯人数年来都没有超过一位数。荆州虽然起步迟一点,不过也多不了多少。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减轻官府的负担,同时也于民有利,更可避免误判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冤错。不过在田于英看来,这却简直是儿戏胡闹之举了。大陈律法对于各种犯罪皆有详细的规定,处罚也是多种多样,可是一到了荆州却全都没了。拘禁、流放、杖刑、刑……,这些在其他州郡最常见的处罚,在荆州全然没影。“如此处罚,岂不是纵容百姓犯罪,如何能警示天下!”田于英义愤填膺地说道,显然觉得荆州的刑法太过宽松了。
陈博听了却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兵部尚书刘知生又站了出来。他弹劾杨诚的罪名可就有点大了:私自蓄兵。大陈开国皇帝本是前朝将领。因拥有重兵而夺了天下,是以对拥兵之人极尽防范。远地不说,大将军章盛一生忠勇,同样因兵权太重而受到猜忌。对于各地的兵力。朝廷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就连蓄意谋反的三家。在公然起兵之前也没有多少兵力,虽然造反后拥兵百万,但真正精锐地却也没有超过朝廷之前对其领地地限制。若非如此,杨诚的平叛之战恐怕就可吃力得多了。
朝廷此举虽然并不太合理,不过为防止大臣或是百姓造反,却也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