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了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国际的“中国支部”,从组织上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二大”所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明中国共产党不是“知识分子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所以强调了党的“中央集权”和“铁的纪律”:
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
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须依据左列(引者注:原文竖写,故称“左列”)诸原则:
(一)自中央机关以至小团体的基本组织要有严密系统才免得乌合状态;要有集权精神与铁似的(引者注:原文漏“纪”字)律,才免得安那其的状态。
(二)个个党员都要在行动上受党中央军队式的训练。
(三)个个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
(四)个个党员须牺牲个人的感情意见及利益关系以拥护党的一致。
(五)个个党员须记牢一日不为共产党活动,在这一日便是破坏共产主义者。
(六)无论何时何地个个党员的言论,必须是党的言论,个个党员的活动,必须是党的活动;不可有离党的个人的或地方的意味。离开党的支配而做共产主义的活动这完全是个人的活动,不是党的活动,这完全是安那其的共产主义。
(七)个个党员须了解共产党施行集权与训练时不应以资产阶级的法律秩序等观念施行之,乃应以共产革命在事实上所需要的观念施行之。
所以,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要说我们中国共产党成功一个党,不是学会,成功一个能够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大的(引者注:原文如此,可能漏字)群众党,不是少数人空想的革命团体,我们的组织与训练必须是很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我们的活动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
中国共产党“二大”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了“全国代表大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开一次”。这样,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差不多每年都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次重要会议。过去,笔者当年寻访中国共产党“二大”会址时,发现里面住着普通居民。内中有一户经营水产,弄得鱼腥味四溢。
如今,中国共产党“二大”会址受到了应有的尊重。上海不久前在建造成都路南北高架桥时,中国共产党“二大”会址本来在拆迁范围之中。为了保护这一历史性的建筑物,南北高架桥特地在这里拐了一个弯,使中国共产党“二大”会址避免了被拆除。
第七部分:成立国共携手建立统一战线 1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二大”曾一度传说在杭州西湖召开呢?
其实,这倒是事出有因:在中国共产党“二大”之后一个月,即一九二二年八月,在杭州西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这次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会议格外重要,以至被误认为中国共产党“二大”。
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二大”刚刚结束,就召开“西湖会议”呢?
“西湖会议”的“主角”是马林。马林出席了中国共产党“一大”,但是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二大”。
在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的那些日子里,马林正在莫斯科特维尔斯卡亚大街的留克斯饭店。
在这个饭店里,有一群特殊的旅客在那儿紧张地工作着。马林是这群旅客中的一个。维经斯基也住在那里,有一些书,如《中国共产党党史简明辞典》说维经斯基出席中国共产党“二大”《中国共产党党史简明辞典》,三九○页,解放军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是不符合史实的。
原来,在一九二二年二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决定撤销设在伊尔库茨克的远东书记处,改为在莫斯科设立共产国际远东局,直属共产国际执委会领导。
共产国际办公室,便设在留克斯饭店里。
马林是在一九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乘坐日本轮船“鹿岛丸”号离开上海的。他与维经斯基不同,不走“红色丝绸之路”,仍走海路,经新加坡、苏伊士运河、马赛,来到荷兰。然后经柏林来到莫斯科。
一九二二年七月十一日,马林在莫斯科写下长长的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详细汇报他在中国工作的情况。
诚如本书第一章已经引用的一九二二年七月三十日《真理报》所载报道《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介绍了马林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七月十七日会议汇报中国之行的情况。
这样,由于马林的汇报,以列宁为首的共产国际领导人得知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及其初步的活动。
七月二十七日,当苏俄政府派出外交代表越飞来华时,共产国际派出马林与他一起来华。
一路上,马林格外留意的是他皮箱里的一件衬衫。
马林一到上海,便会见了陈独秀。两座“火山”一见面,马林便取出了那件衬衫。
借着灯光,陈独秀细细观看,这才看清衬衫上用打字机打印的几行英文——那是共产国际远东局致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重要文件!
这件珍贵的衬衫,如今保存在荷兰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衬衫上的文件,全文如下:
根据共产国际主席团七月十八日的决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把地址迁到广州,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菲力浦同志紧密联系下进行。
共产国际远东局
维经斯基
一九二二年七月莫斯科
文件中提及的“菲力浦同志”,亦即马林。
陈独秀看罢这衬衫上的文件,久久沉默着。
中国共产党“二大”刚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这是组织原则。看来,必须照这衬衫上的文件执行。
马林为什么要带这份文件来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什么“必须立即把地址迁到广州”?为什么强调“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菲力浦同志紧密联系下进行”?既然是“共产国际主席团七月十八日的决定”,为什么要以维经斯基的名义下达?
陈独秀对这一切,都非常明白!
陈独秀与马林的尖锐分歧,是在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马林从北京回到上海之后,达到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地步!
干脆,在四月六日,陈独秀直接给维经斯基(亦即“吴廷康”)去信,希望维经斯基向共产国际执委会直接反映他的意见,以求共产国际执委会否定马林的意见。
陈独秀致维经斯基的信,全文如下:
吴廷康先生:
兹特启者,马林君建议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均加入国民党,余等则持反对之理由如左(引者注:陈独秀原信竖写,故云“理由如左”)此信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一五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
(一)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之宗旨及所据之基础不同。
(二)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
(三)国民党未曾发表党纲,在广东以外之各省人民视之,仍是一争权夺利之政党,共产党倘加入该党,则在社会上信仰全失(尤其是青年社会),永无发展之机会。
(四)广东实力派之陈炯明,名为国民党,实则反对孙逸仙派甚烈,我们倘加入国民党,立即受陈派之敌视,即在广东亦不能活动。
(五)国民党孙逸仙派向来对于新加入之分子,绝对不能容纳其意见及假以权柄。
(六)广东、北京、上海、长沙、武昌各区同志对于加入国民党一事,均已开会议决绝对不赞成,在事实上亦已无加入之可能。
第三国际倘议及此事,请先生代陈上列六条意见为荷。
陈独秀
由于此信是陈独秀写给维经斯基的,马林也就带来了以维经斯基名义下达的文件,等于答复了陈独秀。
马林是提出“国共合作”重大战略的第一人,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建立“统一战线”这一重大决策。
马林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爪哇工作期间,他发觉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印尼共产党前身)又弱又小,而伊斯兰教联盟庞大而松散。他建议,两个组织的成员可以保留自己原来的身份而互相加入。这样,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的成员便迅速地进入伊斯兰教联盟的领导核心之一,使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的力量很快壮大。
马林来到中国之后,他觉得中国共产党的情况类似于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而国民党的情况类似于伊斯兰教联盟。马林以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保留自己身份的前提下,应加入国民党,进入国民党的领导层,这样可以迅速壮大中国共产党。
马林这一战略性的意见,极为重要。应当说,马林是国共合作的首创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统战策略的提出者和制定者。所以,马林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统战鼻祖”。
在中国共产党“一大”会议上,马林就已经谈了自己的这一见解。当时,他的意见未受到重视。
当时,设在伊尔库茨克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看重吴佩孚,希望中国共产党与吴佩孚建立合作关系。
维经斯基则与陈炯明“长谈三次”,又倾向与陈炯明合作。
马林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指出吴佩孚、陈炯明都不可靠。他在张太雷陪同下,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广西桂林拜望了孙中山。马林在孙中山的大本营里住了九天,对国民党进行了仔细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