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正是刚才我问您的问题么?怎么您倒问起我来了?”昭维笑着说。
“我给您提个醒儿吧:我们的主要收入,是靠开矿。您看看路边的山上,不是
还有人在干活儿吗?请您再猜猜,他们开的主要是什么矿?”马哈再次插话说。
“这倒真难为我了。我对泰国的经济地理不太熟悉,只知道马来半岛西边的普
吉府是泰国的著名产锡区锡产量占世界第四。至于清莱府有什么矿产,还真不知道
呢!”
“您交了白卷,那我只好向您公布答案了。告诉您吧:我们这里的矿藏,主要
是金、铁、铅和宝石。近年来也发现了石油,储藏量也还可以,只是还没有力量开
发。”昭维说。
“对了,我在西双版纳的时候,就听说过中缅边界和缅泰边界是出宝石、翡翠
和玉的地方。人称‘缅甸硬玉,玉中之王’,品位很高的。不是有这样一句话么:
‘黄金有价玉无价’嘛。这次我来泰国,参观了故宫里面二百年前拉玛二世王所建
造的玉佛寺。那尊高达66厘米的碧玉佛像,就是十五世纪中叶在清莱府发现的。据
考证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用的玉,大概也是清莱府本地出产的吧。”
“缅甸产玉,就在中缅和泰缅的边界上。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金三角’地区。
早先,‘金三角’的概念,指的是这一三角形地区内盛产黄金、宝石,本来与毒品
无关。后来宝石开采量小了,发展了鸦片种植业,黄金变成了”乌金“,硬玉变成
了”软玉“,于是‘金三角’的含义,也就转变了。这三个国家的国境线,当然不
是按照矿藏的分布图划的,而是按照河流、山脉之类的地貌和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划
的。所以缅甸一方有玉,中国和泰国一方也可能有玉。闻名全世界的泰国玉,品位
并不比缅甸玉低,而且产地就在清莱。不过交通比较方便、地理环境比较好的矿,
在二战以前基本上已经开采完了。现在能够开采的,第一是遗漏下来没被发现的矿,
这需要觅宝人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特殊的眼光;第二是人迹从来没到过的荒山深谷。
再说,所有矿藏,直到今天还都是私人开采的,国家无力投资。所以真正发财的都
是觅宝人和开采商,地方政府不过抽点儿开采税,数量是微乎其微的。”昭维说到
这里,指指路边山上:“你看,觅宝人的眼睛,就是与众不同。路边的矿,早一百
年前就已经开过了,这些咱们看起来不起眼的地方,在他们看来,也许就是个金洞
子呢!”
“找宝可不比找金属矿。”马哈是本地人,情况更加了解。“金属矿要求储藏
量高,没有几百万吨、几千万吨矿石,就没有开采价值。宝石矿一次能采到几十公
斤的原石,也就是‘璞’,就算是‘富矿’了。金属矿可以根据地貌结构和裸露在
地表的岩石来判断矿床的地位,再经过钻探来确定储藏量的多少;宝石矿可是全封
笔的,只能凭两只眼睛看,唯一根据就是开采的经验,而且还不能用钻探的方法来
确定宝石的有无与多少,只能挖开来看。开挖的洞口还不能太大。至于深度,那可
不一定了:有打了七八米十几米就挖到一大块宝石的,有挖了一百多米井塌人亡根
本没挖到一小块宝石的。成功不成功,跟觅宝人的经验、本事关系极大。经验丰富
的觅宝人,在别人开采过的地方,也许还能抱出一个金娃娃来,没本事的人,就只
好到还没人走过的原始地带去‘发现新大陆’。至今还没人去过的边远地带,不是
山川阻隔,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就是疟疾横行,毒气弥漫的‘瘴乡恶土’。许多
觅宝者常常是有去无回,连怎么死的都说不清楚。流传在当地的许多传说,会叫人
毛骨悚然。例如传说有个觅宝人背着干粮和塑料帐篷进入深山,第二天一早上山砍
柴的当地人发现了帐篷,却不见有人。撩开帐篷一看,里面是一副白骨。怎么一夜
之间有这样大的变化?原来这里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毒蚂蚁,人畜一旦被咬,就会昏
迷不醒,一大群毒蚂蚁会把猎物连皮肉带内脏吃个干净,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而
当地居民用一种什么植物的汁液涂在人畜身上,毒蚂蚁闻到‘异味’就逃,不敢靠
拢。再例如说,有人在树林里觅宝,不小心碰到了树枝之间毒蜘蛛结的网,当时也
许什么感觉都没有,回到家里,睡了一夜,早上起来,满头的头发已经掉得精光,
连一根也没有了。还有人碰到躲在树枝后面的变色龙──大蜥蜴,它会张开大嘴,
吐出红红的长舌头,把毒汁喷射到觅宝人的眼睛里,眼睛当时就会瞎。如果觅宝者
只有一个人,可就再也摸不出那无边无涯的原始森林啦。”
“看起来,宝石之所以名贵,除了产量稀少之外,寻觅、开采之难,恐怕也是
原因之一吧。”吴永刚很感慨地说。
“那可不一定。”昭维把话茬儿接了过去。“难与易之间,有时候只是一纸之
隔,全看运气的好坏。前不久,有个玉石开采商听从了一个觅宝人的话,两人合伙
儿,包租了一块地皮,雇了几个当地的民工,设了香案,先对天磕头敬佛,在一个
小小的山洞里挖了还不到三米,就挖出了一块十几公斤重、外面没有‘石衣’包着
的纯翡翠。他怕自己眼睛看花了,抱出山洞外面来,在阳光下仔细一看,哪里有错?
整个表层都是碧绿的,隐隐有些透明。翡翠是论克计价的,这十几公斤重的翡翠,
要值多少钱哪!这个玉石开采商高兴得跪在地上只知道磕头,都快傻了。听说他后
来雇了马帮和保镖,把这块巨大的纯翡翠运到了中国云南,卖了七千万人民币。实
际上它的价值绝对超过一亿元。再例如有个玉石开采商,也听从了一个觅宝人的话,
包租了一块地皮,雇了许多民工来开挖。每天开挖之前,都要烧香敬佛。但是每天
几米地往下打,一连打了好几天,都打了有四五十米了,还是什么玉石也没见着。
开采商有些泄气,想放弃不干了,那个觅宝人再三鼓励他,说是只要继续打下去,
一定有宝。开采商半信半疑,继续又打了四五十米,还是没有发现任何宝石。打井
的难度却越来越大:因为土法打井,所有井内的土石都要装进竹篮用绞车和绳索一
篮一篮地从井底提上来,井打得越深,不但进度越慢,危险也越大。看看打到一百
米深,还没有打出任何宝物来,开采商这一回可真的泄气了,说什么也不肯再继续
打了,决定忍痛放弃。觅宝人绝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会看错,再说,如果这一次失败
了,他‘觅宝’的名声也就完了。于是他多方集资,自己出钱雇人继续往下打。一
直打到一百二十米,终于挖出一块十几公斤重的白玉来,后来卖给曼谷的玉器行,
价值八百万铢。觅宝人也没自己一个人独吞,跟原来的开采商五五分成,大家都发
了一笔财。有个英国开采商听说了这个故事,特地跑到产地去看,惊讶得目瞪口呆。
他说:像这样深的井,用这样原始的工具打出来,居然没有坍塌,简直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多着呢!”马哈笑着补充。“我听爸爸说:二次大战期间,
日本人占领了泰国,他们也想在清莱觅宝,就抓了许多觅宝人和民工,到处打井。
奇怪的是:不论哪口井,只要打到十几米,最多二十米,准塌。日本人就说是泰国
人搞的鬼,把泰国人关的关,轰的轰,又到缅甸去抓了一批打井的高手来,还学当
地人的样子,每天打井之前,都烧香拜佛。结果,依旧是每打十几二十来米,井就
塌了。据说日本人在泰国打了四年多井,就没有一口井大量出过玉,即便出了一些,
也不是上等的好玉石。其中奥妙,谁也说不清楚。不过玉石没让日本人挖走,当然
都是人人高兴的。”
“那么你们自己后来开采,有没有开不出玉石来,或者开出来的玉石质量不好
的时候呢?”
“这个谁也免不了。甚至行家里手,也有看打眼的时候呢!”昭维说。“不知
道出于什么原因,玉石市场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传统习惯:采得了宝玉,不把它雕琢
出来,而是带着‘石衣’也就是称为‘玉璞’的石头出售。我们清莱府的玉石市场,
就设在夜庄县,一会儿咱们路过,您不妨耽误几分钟‘走马观玉’地顺便看看。在
那个市场上,既有卖玉的,也有卖璞的,也常常发生购买‘玉璞’而闹笑话的新闻。
妙的是:凡是上当的,都不是外行人,而是十分老练的行家。因为只有行家,才敢
于买玉璞;也只有行家,才能够廉价买进玉璞来,经过开剖雕琢,高价卖玉器,从
中赚大钱。据说曼谷有个老玉器商,到夜庄玉石市场来购买原料。转了几个圈儿,
他看中了一块四十几公斤重的大玉璞,凭自己经营玉器几十年的老眼光,认定这是
一块‘翡翠原石’,里面一定有上等好玉。经过讨价还价,以每公斤三百铢的价格
买了下来,又出钱雇了驮子,运到南邦,上了火车,带回曼谷。到了店里,他关上
房门,迫不及待地用开料机把这块玉璞的石衣切去,但是一连切了几面,没有想到,
每个剖面竟都是白花花的一片。他大叫一声:‘中了白魔了!’一屁股坐在凳子上,
半天儿没说出话来。什么叫做‘中了白魔’了?这是玉石行的行话,意思就是遇到
的玉璞,外观看起来像好玉,打开来看,却是白花花的一片,根本就没有玉,而是
‘白色的魔鬼’。可是他还不死心,干脆把玉璞拦腰切断,再把剖开的玉璞拿到阳
光底下仔细看。可是怎么看,依旧还是白花花的一片,说明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什么玉也不是。他大失所望,呆了好久,抱着最后一试的决心,拿起剖开的半块玉
璞,一连开了三刀。切开的剖面,依然是白花花的一片。这一回他死了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