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庾约鹤隽耸裁矗钪匾氖峭腹私庾约赫嬲囊馔肌0乩几徊剿担谑∈亲鋈说脑鹑危挥心谑∧芰Φ娜瞬慌渥鋈耍酥挥型腹晕夷谑〔拍苁迪置赖隆�
瑞士心理学家容格曾将人类的探索与发现称之为个人成长的过程。然而一切有形或无形的成就,都得先由内心的意愿与组织开始。一个人如果内心荒芜,毫无头绪,自然无法成事。发现内心的自我,而发展成自我的人格,是一个人内心成长的过程。儿童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必须从不断的赞美与肯定中,得到鼓励。别人的赞美与批评,都是外在的因素,我们不能永远靠外来的评判来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的探索、发现才能接近真正的自我。
一个成长的人,越能明白自己的优缺点,越不会受外界的干扰,也越能明白内心世界,而能控制自己的喜乐。发现,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同时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谈交流。善待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有机会有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机会。
准备赢得一切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塞;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中庸》
说话提前有准备就不会自乱方寸,做事提前有决定就不会头绪不清,行动提前有安排就不会慌里慌张,道路选定以前有目标就不会举棋不定。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活动家说:“我无论与任何人谈判一件事,在此时此地此事上,应该怎样说,以及对方大概会怎样回答我,我又应当怎样回答对方,等等,许许多多问题,在没有考虑妥当以前,我是情愿在他门外徘徊几小时,甚至回家思索几天,等到有把握以后,才与对方会晤谈判的。”
任何一位伟大的事业成功的人,不是成功于他成功的时候,而是成功于他距成功很久以前的许多时间、许多事件。
儒家认为:存在于内的人,为学问的储藏,道德的储藏。存在于外的人,为计划准备,力量的准备,一切能成为“事业资本”的准备。治理国家还是经营企业,都得重视准备,未雨绸缪,格物致知,功到自然成。
《诗经·幽风·鸱鹗》上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撤到那桑土上,修理好房屋窗户。现在的平民百姓,谁敢侮辱他们。”
孔子说:“做这首诗的人,他知道吗?能治理这个国家,哪个敢侮辱他们。”人必是自我侮辱,然后人们才侮辱他。国家自己有内战,然后才会受到他国的攻伐,有了准备就不怕他国的挑衅。至少不会匆忙迎战,一战即败。
尉缭子在他的《十二陵》中说:“有威在于不变动,有好处在于因时,机会在于应付事情,打仗在于鼓舞士气,没有困难在于有准备。”
一个人大到经营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大事业,小到仅仅关系到一两个人的小事,如果不预先有准备,尤其是严格的准备,或是多方面的准备,就不能满足自己愿望,难以成就。
俾斯麦无论任何大小事情的计划,经常是在很长时间内作好准备,甚至在几年前就有所考虑。他在估计到一切事件的价值、变化情况后,便谨小慎微地做多方面充分的预计,再画上适当的路线,在计划决定以后,就选择适当的时机全力以赴地做。
有人评论俾斯麦在进军罗马以前,早就夺取了意大利的政权。而俾斯麦也承认说:“我们的发展,在于平常对军事、政治方面,都有周密的计划和强大的实力准备,所以才有以后进军罗马与夺取政权的成果。”
在欧洲战争尚未爆发以前,因为兴登堡与威廉出现了两次不和而告退,所以俾斯麦才有以后在欧洲战场、远东战场的成功。他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那里的森林与湖水之间精心筹划,甚至许多细节问题都想到了,所以才有后来大量消灭俄军的建树。
处世慎密的人在于神妙的谋划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周易·既济》
中庸思想强调做任何事都要做好。怎样做好?“预谋”是重要的一点。尽管儒家不谈兵法,但中国兵法中的思想许多都符合中庸之道,例如:“谋政谋兵,谋敌谋友,谋战谋和,谋取进谋退,都要以近于神秘为上策。守住了这个秘密,使敌人不知道;使用了其中的妙计,使敌人不能测定,这就是作为谋略学中的神秘原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事与事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也越来越微妙复杂,如何处理,如何相处仍离不开恰到好处的中庸智慧。
事情想做好,得明白凡是重大事情的策划之际,它的秘密性非常重要。战略与政策谋略获胜的秘诀,一在于计策的周全详备,二在于严守机密。乘敌人或对方不防备时出奇制胜。所以《易经·节爻》中说:“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孔子说:“祸乱所产生的原由,就是以语言作为队梯,做君主的不慎密就会失去大臣,做大臣的不能保守机密就会丧身,重大的事情不能保守机密就难以成功,所以君子慎密,而不轻易说出来。”
老子说:“鱼不可脱离深渊,这样才能得到保全,国家中精良的先进武器不能随便展示给人们。”
鬼谷子在《谋篇》中说:“圣人的方法在于隐蔽与匿藏。”又在《摩篇》中说:“圣人的谋略在于暗处,所以说神妙,成就于明处,所以说神明。”
在事业上,我们的原则是,尽量探求他人的秘密,而全力隐藏自己的秘密。尤其在筹划大谋略、大计划时,更应如此。所以姜太公在他的兵法中著有《阴符》、《阴书》的篇章,并且明白提示“神机鬼蔽,是阴阳相胜的道术。”
中外无数战例都证明:一个计谋的成功在于能保守秘密,失败就在于泄密。所以军事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严守机密。用一人做的事,不能让两人知道;明天的行动,不能在今天就泄露出去。诸葛亮用兵仔细地推敲计谋中每一细节,谨慎得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所作所为都能保密,还要防止在言谈中泄密;在容貌上要做到不露声色,还要小心表情上泄密;表情上做到了隐藏不露,还要当心在说梦话时泄密。很多将领都知道部队在行动前一定要隐蔽企图,派谁执行任务先不告诉他。如果某些可以说的,也不妨先说,以表示对他的信任,常常与他开诚相见,坦露一些秘密是为了更好地保密。
历史上,因稍一疏忽,泄露了机密,而前功尽弃的事实在比比皆是。
《淮南子·铨言训》中说:“圣人不为名而丧身,不为谋而外露,不被智慧主宰。藏在无形之中,行动也无踪迹,遨游无自我。所以圣人掩藏起聪明不露痕迹,把足迹藏于无为之中。”
《淮南子·兵略训》中又说:“用兵贵在谋略使人不能测定,把兵力隐匿起来,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使敌人无法防备。谋略看得到就完了,实力被敌人知道就受制于敌。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上能隐瞒天,下能隐瞒地,中间能隐瞒住人。”
总而言之,重要的军事计划、政治谋略,没有不是以隐瞒为上策的。做人是同样的道理,可以隐瞒的一定要隐瞒,与人无关的不对他说,不必告诉人的就隐瞒住不告诉他。自己的长短都隐藏住,要想有所作为,就得更加如此,隐藏在不露形迹之中,就是最好的方法。
刘向所撰的《说苑》中记载:齐桓公与管仲谋划攻打莒国的计划,计划还没有实行,就被国人知道了,桓公觉得奇怪,便问管仲,管仲说:“国家中必然有圣人在。”
于是,齐桓公命令仪仗队进来,分级站立。管仲指着东郭垂说:“你就是讲伐征莒国的人吧!”
东郭垂如实回答说:“是的。”
管仲继而问:“我不说攻伐莒国,你为什么要说攻伐莒国呢?”
东郭垂平静地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善于用计谋,小人善于用心意,我私下猜测到的。”
管仲说:“我不说攻伐莒国,你怎么猜测得到呢?”
东郭垂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然喜乐的人,是钟鼓的神色表情;神色严肃、清静的人,是一副哀丧的表情;神色充满着兴旺的人,这是要兴兵作战的表情。前几天,我望到您在台上,充满着旺盛的样子,就知道要兴兵作战了,您吁而不吟,所说的就是莒;您举臂而指,自然是指莒国。而且我私下考虑小诸侯国中,还没有不服从的,不也只有莒国吗?所以我这样说。”
能从一个人的表情上,做出这样的判断,称天才当之无愧,而且分析得合情合理。同时也说明,隐藏秘密而不露半点痕迹,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有心理准备地营造“情境”
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
——《左传·成公九年》
儒家一贯主张的中庸之道,是说为人为事都要讲究不偏不倚,过与不及都会于人于事不利。因此,淡泊名利,忠厚老成是最基本的生活准则,但也不能太过。过于忠厚老实,在生活中就会不善于周旋应付,显得单调乏味,别人与不愿与之多有接触,即使勉强交往,感情也不易加深,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办事往往不顺利。
初次交往,对对方的思想、秉性、交往目的不甚明了,利用交际情境,制造友好的氛围,开辟一条情感通道,便可实现温馨和谐的交流。1942年黄炎培任国民参政员时,为推动国共两党团结商谈,专门从重庆飞赴延安访问。毛泽东接见了他,地点是中央所在地杨家岭大会堂会客室。别看室内不大,但室内光线充足,四壁挂着几幅画。其中一幅画有一把酒壶、几只杯子,上写“茅台”,并有黄炎培题词:“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真是假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这幅画是沈钧儒次子在国民党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