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验丰富的商务人士经常发现,在许多商务谈判过程中直来直去的强攻硬取往往只能适得其反,可是谈判中的合理利益需求又不能轻易放弃,于是声东击西便成了获得利益的首选方式。
所谓声东击西,是指通过转移对方注意力的方法达到目的,即当谈判在议题上进行不下去时,既不强攻硬战,也不终止谈判,而是巧妙地将议题转移到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且纠缠不休;或在对自己不成问题的问题上大做文章,迷惑对方,使对方顾此失彼;或者把议题迅速转移到对方最感兴趣的方面,然后通过适当满足对方的利益需求换取对方在己方利益上的妥协。这种谈判的特点是富有变化,灵活机动,避开对方的锋芒,且不破坏谈判的和谐气氛,从而使对方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谈判目标。
其实不论怎样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归根究底,都是一种妥协手段的灵活运用,因为放弃正在进行的、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议题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妥协行为,尽管这种放弃是暂时的,但这种行为显示了自己不固守僵局、愿意主动解决问题的妥协态度。运用声东击西的妥协战术往往会为谈判双方矛盾的解决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
一个药品公司出售一种特别昂贵的兽医外科用药,它的价格与竞争的对手比起来高得吓人。由于价格过于昂贵,所以推销员们在推销这种药品时总要费尽力气才能说服兽医,但是有一位推销员却认为说服兽医购买这种药品其实并不困难,因为他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兽医把关注的焦点从昂贵的价格上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他在向兽医推销药品时会问兽医每次用其他产品时的用量是多少,价钱是多少,然后告诉对方,用他们的产品,医治好每头牛仅多花3美分,而如果生病的是一只羊的话,那只要多花0。5美分就可以了,如果这样算账的话,那真算不了什么,但是它的效果却是同类产品无法相比的。这样介绍价格,对方往往十分易于接受,但如果直接告诉对方购买这种产品比其他同类产品每包就要多花30美元,那只能让兽医们在一听到这个价格以后就会望而却步了。这样的话,兽医们恐怕连协商的余地都不会给推销员留下,更不要说愿意购买这种产品了。
在进行其他产品的销售谈判中也同样可以采取这种策略,比如汽车推销员可以这样化解还可以转移购买者在价格方面的注意力:
推销员:“您现在的车每天用多少小时?”
购买者:“6个半小时。”
推销员:“啊,如果您买我们的,那么在机器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您可以得到全部的、额外的机动性,更大载重能力和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室,每小时仅花6美分,一个月仅仅多花费20美元,20美元能买到什么。在普通的一个饭馆里一顿两人便餐,您对此不会有什么抱怨吧。”
为了更近一步地打动购买者的心,推销员还可以表示愿意在售后服务、赠送礼品等方面做出妥协,通常情况下,购买者都会愿意考虑购买这辆过去认为不可想象的汽车。
声东击西的策略实际上就是以转移对方注意力为目的,主要在于缓和谈判桌上的紧张情绪,使谈判对手分神,然后再以微小但是却能打动人心的妥协来赢得谈判成功。
声东击西之策在商务谈判中经常被采用,除了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解决双方矛盾、化解谈判僵局之外,谈判者还常常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迫使对方做出重大让步。比如,有些商务谈判者原本打算在眼前的谈判中与对方达成协议,但由于双方之间出现了难以解决的僵局,所以便假装另辟蹊径到别处活动,或者拖延继续开始谈判的时间,或者与谈判对手的竞争者加强联系等,其实这些做法都是表象,其目的还是为了增加谈判对手的压力,以实现最终有利于自身的谈判结果。
第六部分:选对时机用对方法声东击西的妥协术(2)
案例
我国山东省某塑料编织袋厂厂长就曾经以声东击西的策略在与日本某纺织株式会社的谈判中以最低的价格完成了交易。这位厂长首先与日方代表达成正式购买编织袋生产线的口头协议,接着就带领厂里的谈判代表团在青岛开始与日方谈判。
在进行了一周的技术交流后,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对方主要代表是国际业务部的中国课课长,他起立发言:“我们经销的生产线,由日本最守信誉的3家公司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全套设备的总价是240万美元。”课长报完价,漠然一笑,摆出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气。编织袋厂的厂长微微一笑,他内心十分清楚,对方是在狮子大开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势在必得。
面对日方代表的嚣张态度,中方厂长起身回应:“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你们的设备性能与贵国某某会社提供的产品完全一样,我省另外一个厂家购买的该设备,比贵方开价便宜一半。因此,我提请你重新出示价格。”日方代表当然不愿意轻易让步,于是双方首次谈判宣告结束。
第二天,谈判继续进行,日本方面把各类设备的价格开出了详细清单,又提出了180万美元的报价。中方显然对这个价格仍旧不满意,经过激烈的争论,生产线总价一点一点地被压到了130万美元。此时,日方表示价格无法再压,在后来连续9天的谈判中,双方一直在就价格问题进行谈判,但始终没有协商成功,而且由于双方互不妥协让步,谈判陷入了僵局。
中方厂长知道自己是需要这套生产线的,但是他又知道日方肯定没到价格底线,所以现在还没到签字的时候,但是如果不做出妥协,对方也不做出让步,那这场谈判很可能就要在双方僵持中破裂。这位厂长苦苦思索着,回顾谈判整个历程,前一段基本上是日方漫天要价,我方就地还价,处于较被动的地位,如果对方以为中国方面是抱着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与他们进行压价谈判时,就难以再叫他们让步。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厂长想到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他马上派人和另一家西方公司联系,以机敏而著称的日商当然很快就发现了这件事,总价立即降至120万美元。
120万美元的价格其实已经达到了当初厂里预定的目标,可是这位厂长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当时正有几家外商同时在青岛竞销自己的编织袋生产线,面对这么有利的形势,他觉得应该紧紧抓住这次机会,迫使对方做出进一步的让价。既然有机会以更低的价格达成协议,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这位厂长开始着手进行他的下一步行动了。
日方当然也知道120万美元的价格对于中国方面的意义,于是他们表示再也不会做出任何让步,而中方则利用有利形势要求对方再继续让价,谈判桌上的气氛十分紧张,面对中方代表的步步紧逼,日方代表震怒了:“我们几次请示总公司,4次压价,从240万美元降到120万美元,比原价已降了50%了,可以说做到了仁至义尽,而如今你们还不签字,实在太苛刻,太无诚意了!”说完后他还把公文包甩到了桌上。面对日方代表表现出的愤怒情绪,中方厂长以低沉而不失威严的声音回答道:“先生,你们的价格,还有先生的态度,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说完,同样怒气十足地把公文包甩在桌上,那公文包有意没拉上锁链,经他这一甩,里面那个西方某公司的设备资料与照片撒了一地。日方代表很快改变了态度,并表示愿意和总公司商量考虑我方提出的条件。最后经过双方的进一步协商最终以110万美元的价格达成了协议。
一味地强攻硬取有时不但不会实现自身的目标价值,而且学会破坏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所以说,有时候强攻不如智取,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通常能使我方与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谋得我方利益的同时,使对方也感到最大的满足。而只有双方都感到了相应的满足,才能达成协议,使谈判双方均在合作中获利。
第六部分:选对时机用对方法突然提出时间限制
谈判双方谁都想赢,但要赢就必须出奇制胜。当对手不肯同时让步或同幅让步时,可以走出别人想不到的棋路,从而获胜。突然提出时间限制便是谈判中的一种出奇制胜的有效策略。
在谈判中突然提出时间限制,这一策略的主要内容是,在谈判桌上给对方一个突然袭击,改变态度,使对手在毫无准备的形势下遭受重击而变得不知所措。对方本来认为时间挺宽裕,但突然听到一个要终止谈判的最后期限,而这个谈判是否成功又与自己有莫大关系,那他一定会感到手足无措。由于他们很可能在资料、条件、精力、思想、时间上都没有充分准备,在经济利益和时间限制的双重驱动下,可能不得不屈服,最终在协议上签字。
案例
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在接管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后,认为第一步必须先降低工人工资。他首先将高级职员的工资降低10%。自己的年薪也从36万美元减为10万美元。随后他对工会领导人讲:“17美元一小时的活多的是,20美元一小时的活一件也别想。”
采用这种毫不讲策略的强制威吓当然不会奏效,工会当即拒绝了他的要求。双方僵持了一年,始终没有任何进展。后来艾柯卡心生一计,一天他突然向工会代表们称:“你们这种间断的罢工,使公司长期无法正常运转。我已跟劳工输出中心通过电话,如果明天上午8点你们还不开工的话,将会有一批新工人顶替你们的工作。”
工会谈判代表一下子不知所措,他们本想通过谈判使工薪问题得到新的进展,因此他们也只在这方面做了资料和思想上的准备。未曾料到,艾柯卡竟会耍这么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