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部分居安思危(4)
戈尔巴乔夫和雷日科夫在会上分别就多党制的问题发表了讲话。戈尔巴乔夫说,苏共的地位不应依靠宪法强行合法化,应当放弃法律上和政治上的某种优越地位,应当靠在严格限制的民主程序中的斗争来争得执政党地位。雷日科夫说,苏共不能永远垄断权力,它的先锋队地位不能由宪法赐予。
戈尔巴乔夫在会上还提出应当修改宪法中关于苏共领导地位的条款;准备实行多党制;建议实行总统制;准备建立各种形式的联邦关系。
1990年3月15日,苏联官方公布了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总统的消息。此外,代表大会还对1977年通过的宪法第6条做了修改,取消了原宪法中“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的提法,宣布实行多党制。
1990年7月2日至13日,苏共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二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中央全会提交给大会的纲领性声明《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通过了新的《苏共党章》以及在各个领域进行全面改革的15项决议。会议对苏共自身进行了改革,其中包括在政治上放弃一切国家职能,在军队、国家安全系统和国家机关中取消党的基层组织;在组织上不再干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等。
尽管苏共在这次大会上已经主动放弃了几乎所有“特权”,但这种“改革”的步伐仍然与激进派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在与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一番辩论后,已经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在大会上宣布退出苏共。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共产党这种放弃领导权的“改革”,很快就使苏联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从而在1991年引发了旨在维系联盟存在、维系苏共领导地位的“8·19”事件。
发动“8·19”事件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很快就被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共同击溃了。8月22日,叶利钦以俄罗斯国家元首的身份签署法令,宣布解散武装部队里的共产党基层组织。第二天,他又宣布查封苏共中央和苏共莫斯科市委大楼,没收全部财产及档案;终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解散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的苏共党组织;扣押了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普罗科菲耶夫。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同时要求苏共中央自动解散。他还于当天签署法令,禁止苏共在武装部队、克格勃、保安警察和国家机关的活动。
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决定暂时停止苏共在全国范围内的活动。这时,一场反共浪潮已经蔓延到各加盟共和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宣布共产党为非法组织;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乌克兰禁止共产党活动;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宣布终止共产党活动;阿塞拜疆共产党宣布解散;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亚美尼亚共产党宣布与苏共脱离关系并改换了名称。至此,拥有15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土崩瓦解,几百万党员宣布退党,大批党的干部一夜之间成为失业者。
伴随着苏共的瓦解,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具体时间为:
乌克兰:1991年8月23日;
白俄罗斯共和国:1991年8月25日;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1991年8月31日;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1年12月16日;
摩尔多瓦共和国:1991年8月27日;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1991年8月31日;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1991年9月9日;
亚美尼亚共和国:1991年9月23日;
土库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爱沙尼亚共和国:1991年8月20日;
拉脱维亚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
阿塞拜疆共和国:1991年8月30日。
从这些国家宣布独立的时间可以看出,除立陶宛与格鲁吉亚外,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有13个是在苏联共产党瓦解的同时或之后,争先恐后脱离苏联的。与此同时,像车臣这样的自治共和国也纷纷提出了独立的要求,其首领杜达耶夫等一批党的高级干部,转眼间就成了给俄罗斯带来深重灾难的民族分裂分子。
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是沉痛的,它使人想起了中国几代人传唱的一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来这支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歌曲,包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和寓意;让人们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而且“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导致车臣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所以它带给我们的教训肯定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已经分析到的四个问题外,至少还有四种情况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二是牢记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教导;三是妥善处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妥善处理与邻国的关系,不能像俄罗斯及格鲁吉亚那样以邻为壑;四是一定要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的教训是相当深刻的。
《车臣之鉴》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俄罗斯人民以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为我们换来的。诚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可能对俄罗斯出现民族分裂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挖掘得还不够全面;对导致这种危机的理论分析得还不够清楚、透彻、详尽。但是,它毕竟是对车臣问题的一次努力探索,相信它的问世能够给我们一些启迪。因为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完成祖国统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很可能遇到的问题。
第五部分居安思危(5)
参 考 资 料
1《列宁选集》(1~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
2《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
3《毛泽东选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
4《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
6《列宁论民族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写,民族出版社,1987年。
7《普京文集—文章和讲话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8《世界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6月。
9《世界民族与民族问题》,朱在宪、孙运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1月。
10《苏联民族—国家建设史》(上、下),(苏联)苏科院历史所,赵常庆、鲁爱珍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11《苏联解体的悲剧会不会重演—普京政权面临的问题》,李方仲著,新华出版社,2000年。
12格·萨塔罗夫等著《叶利钦时代》(俄),高增训等译,东方出版社,2002年7月。
13魏岷编著《普京传》,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11月。
1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编著《国际重大恐怖案例分析》,时事出版社,2003年8月。
15杨希钺等编著《民族矛盾与苏联解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
16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年鉴》(2003年),时事出版社,2004年8月。
17《现代国际关系论丛》(1、2辑),《论丛》编辑委员会,时事出版社,2002年1月,2003年2月。
18(俄)列昂尼德·姆列钦著《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徐葵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
19《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张俊翔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1月。
20《情报机关与克里姆林宫》(俄)苏多普拉托夫著,魏小明等译,东方出版社,2000年7月。
21《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俄)列昂尼德·姆列钦著,李惠生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
22《九十年代俄罗斯》,李春隆等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23《周边地区民族与宗教问题透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中心著,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
24《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编著,时事出版社,2001年9月。
25《总统笔记》鲍里斯·叶利钦著,李垂发等译,东方出版社,1995年10月。
26《为什么偏偏是俄罗斯》,刘鹏辉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11月。
27《瞬间的力量——“911”后的美国与世界》,郝雨凡等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9月。
28《图说俄军车臣反恐怖战争》郑守华、杜文龙等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29《动荡中的秩序——世界政治经济年报(2002年版)》,李维亮、张新平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30《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主编李静杰,(经济卷)本卷主编许新,(军事卷)本卷主编友谊,(外交卷)本卷主编学刚、姜毅,(人物卷)本卷主编明德、阳辉,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31《世界格局与大国关系沉浮》,蒲宁著,西苑出版社,2000年3月。
32《2003年世界大事备忘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著,时事出版社,2004年4月。
33《聚焦科索沃》(上、下),主编郑刚,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6月。
34《一个人的振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