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10-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一个心理学家让接受实验的人在潜入水底后记忆英语单词。在受试者表示自己已经全部记住之后,心理学家让他浮出水面。但是,当心理学家询问受试者是否还记得那些单词时,受试者却突然发现,刚记住的单词居然大部分都忘了。于是,心理学家再次让他穿上潜水服潜入水底。受试者回到水底环境,重新接触到水底世界的声、光、色、影,突然发现那些通过对水底一景一物的联想而记住的单词,竟然一下子全都从“遗忘”中苏醒过来,而且记忆得特别清晰,甚至连他自己是怎么展开单词与环境的联想过程,也记得清清楚楚。    
    在一部根据现实生活编写的外国小说中,主人公老是喜欢说谎。他说谎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他常常遗忘事情,而当别人向他询问时又不愿意说自己忘记了,只好用谎话敷衍。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与忘掉的事情环境相似时,却又能把事情回忆起来,并且说得头头是道。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在装疯卖傻。从此以后,人们便经常用“忘了吗?没忘吗?真的忘了吗?真的没忘吗?”这样的绕口令来讽刺他,使他的生活过得非常痛苦,连自己也在经常问自己:“我真的忘了吗?我真的没有忘记吗?”    
    心理学家在进行了多项试验和观察之后,发现人的记忆系统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区别,这两个不同的记忆子系统的功能与表现完全不一样。在通常情况下,人能够意识到的只有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需要一定条件的刺激,才能从无意识、潜意识中苏醒过来。于是,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时候人们的“遗忘”并不是真的遗忘了,而是将知识和经验暂时封存,抛入无意识、潜意识的深处,在需要的时候,或者在受到环境刺激的时候,才会浮出意识的水面,成为人们可以感觉到的记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情景再现、还原现场成为现代心理学治疗失忆症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一方法也频频被讲求戏剧效果的电视、电影采用。电影《黄飞鸿之西域雄狮》中,在激流中被震坏脑部记忆系统的黄飞鸿,后来在和徒弟对打时打破大水桶,水冲出来以后,他感觉就像是回到了失忆前的那个现场,于是记忆便恢复了。这也许会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在通向有效知识的道路上,情景再现、还原现场、找寻原初记忆的联想起点……等等等等。这对于我们找寻知识迷宫出口通道来说,似乎存在着某种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走出知识迷宫人类从来都没有遗忘

    有关遗忘和记忆,我们还需要拥有更多的认识。    
    在一部阿根廷短篇小说里,小说的主人公富内斯拥有着超常的记忆力。有一次,富内斯向一个外来的朋友借了一本拉丁文书籍和一本词典,仅仅一两天功夫,富内斯就通过这两本刚刚借来的书学会了拉丁文。但是,这样超常的记忆力却使富内斯非常痛苦。因为,在面对具体的生活时,每一个细节和变化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每一个细节中可以观察到的微小变化,甚至每一次他对细节的回忆中周围环境和自己身体的小小变化,富内斯都可以记得毫发不差。于是,富内斯每天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观察、记忆和回忆,以及对回忆的回忆。因为脑力耗尽,他根本不能做其他任何事情。尽管记忆力如此超常,富内斯的思维能力却非常低级,因为他的大脑能力只能记住东西,却不能在各种知识中进行类比联想和归纳总结,甚至连最简单的物品分类也无法进行。    
    中国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从小出家,在寺庙里修行了几十年。他非常勤奋,可以把所有的藏经阁里的佛教经典全部背下来。然而奇怪的是,老和尚一天一天老下去,修行的级别却永远是刚刚入门的“沙弥”。在佛教的术语中,有所谓“智障”的说法,大致意思是:人的知识装得太多、想法太多,思维反而容易放不开,参不透真正的“玄机”。这个老沙弥,就是有严重的“智障”。    
    现代中国,有一种对应试教育的极端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与佛家所说的“智障”也颇为相似。本来多读书、多积累前人经验、多学点有用知识,完全没有错,但是,假如学知识走到了极端,脑袋里装了太多无用的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反而会变成“榆木脑袋”,成为“高才低能”的废才。    
    这些近于寓言的故事,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对于人类知识无止境增长的困惑,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与此同时,这些有关遗忘与记忆的故事也给了人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人也许并不需要记住太多的东西。    
    这也就是遗忘机制和内隐记忆系统的意义所在。在经过大量研究之后,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之所以存在内隐记忆,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记忆暂时无用,另一方面是太多的忆忆会使人的脑力不堪重负,影响思维能力。所以,遗忘完全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人类能力的缺陷。恰恰相反,遗忘是保护人类智力可以正常发挥的一种生理、心理机制。正因如此,遗忘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心理学原理放大来看。对于单个体的人来说,有着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区别,那么,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是否也有这样一种可能?——浩如烟海的知识全部是人类创造的,那么,在整体人类的记忆中,这些知识从来就没有被遗忘过。我们之所以遗忘掉某些所谓无用的、无效的、垃圾的知识,只不过是因为它们都封存在人类的内隐记忆中,暂时不用。当我们需要调用的时候,只需要通过某种特殊的方法,解除遗忘机制,获得真正有效的知识。    
    人类从来就没有遗忘,遗忘是通向记忆的道路。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第二章  走出知识迷宫一种能力——“搜索”的发现

    让我们回到找寻知识迷宫出口的问题吧!似乎已经耽搁太久了。    
    从心理学对于遗忘和记忆的发现和研究中,人们可以断定,由于人类生产、发现的知识本身大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人对于知识的记忆和联想也总是有迹可求、有章可循。因此,在遗忘掉大多数知识之后,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种种隐藏的线索和途径,找回那些丢失了的知识。    
    同理,对于个人从来就没有掌握的知识,只要它真实存在于人类社会,人们就完全可以通过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生、知识与经历、知识与联想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找到有效知识存在的蛛丝马迹,获得人生问题的解答。    
    事实上,心理学的研究以及知识固有的属性,已经为我们走出知识迷宫找到了真正的出路。这条道路用一个最简单的词来概括,就是——搜索。在这里,“搜索”二字的意义不仅仅是面对互联网的一个工具,也不再是搜索天然存在的道路,而是通过事物与事物之间有机的联系,拓展人类天赋的想像力,创造和发现一条又一条通往知识、通往成功的道路。在这里,搜索是泛化了的知识获取的能力。    
    中国古代有一个由寓言故事引申出来的著名理论观点:“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意思是,自己钓到鱼之后分给别人,只能让别人吃一餐饱饭;但是,把钓鱼的技术传授给别人,就可以让别人吃一辈子的饱饭。放到现代信息社会的语境里,我们完全可以对这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做一个后现代式的解构和“误读”,得出另外一种理解——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一句话,“智”比“知”重要。    
    这也就是说,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搜索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种比掌握具体知识更难能可贵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第二章  走出知识迷宫社会运转的新型蒸汽机

    搜索在大幅提高个人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为整个社会机器的运转带来了一种新的动力。试想,一个单位里的员工,如果都能在工作的进行之中更快、更有效地获得知识,那么,这个单位的工作效率会如何?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部门主管,他也会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迅速获得变化中的可靠信息,并相应做出新的决策,由此取得比别的部门更好的业绩。当你终于成为公司经理之后,就会猛然发现,手下的人越是会搜索,其团队和个体所创造的价值就会更多。搜索和效率,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团体而言,都呈一种正比关系。    
    曾经有两个合开公司的朋友,由于经营策略思路有分岐,最后不欢而散。离开公司的那个人很快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这位新公司的老总第一项工作就是搜罗人才,可是也就在这件事情上遇到了麻烦。很多在行内有能力、有资历的人才,并不看好他的公司;他有不愿意去挖朋友的墙角,在朋友的公司里拉出一班人马。因此,他只能招聘到对行业不熟悉,或者根本不了解行业的新手。这位新老总的人才搜索宣告失败。但是他并不气馁。他明白,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于是他给公司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要求员工每一天都必须学习行业知识和电脑技术。他特别强调提高员工的网上搜索能力。在他看来,员工们的搜索能力提高了,就能够及时地掌握行业内迅速更新的知识和行业竞争的最新动态,迅速提高公司团队的作战能力。在他的亲自参与和监督下,不久之后,就训练出来了一支不比其他公司逊色的业务团队,迅速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应当说,新老总这项提高员工搜索能力的工作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这项工作的成功,为他带来事业的成功。    
    事实上,无论是新公司和老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