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关的必经之路上,鞑子来了,遭罪那是肯定的了,可过往的商人更遭罪,再怎么,鞑子不一定能来,商队是天天走。
不过,吴平在指挥挖坑的时候,还是留了心眼的,马车通行虽然绕远,但还是有几条道路可以互不干扰的通行。吴平将其中两条指定为出关之路,以后但凡有车队要出来,就走这两条路,不得擅自改变路线;他又选出两条,定为入关之路,也是不得擅自改变路线,增加路线。
如此一来,商人们可要倒霉,这一天出城、入城不知道要耽误多长功夫。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更缺德的还在后面,吴平告诉许光达,调集士兵,多加准备稻草,把这些都给铺上。不仅要把坑铺上,能走的路也得铺上,有坑的地方,留下标记,自己人别掉下去。他的理由很简单,预防鞑子偷袭,鞑子不知这里的情况,策马杀来,在这里就能让他们摔个腿断胳膊折。
许光达则是认为,这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全都铺上稻草,得给自己的手下制造多少麻烦。每天引路得累死不说,还得打起十二倍精神,以防自己掉下去。
可这差事是吴大人提携的,眼前的吴平,应该就是代表吴大人,自己要敢说不干,吴大人肯定就敢换人。这可是肥差,自己不做,估计有的是愿意干。因为,在吴大人刚刚接管这里的时候,就有商队上门,这些兵大爷们,似乎天生就会敲竹杠,直接表示要查看货物,商人见到这里设了卡子,不交钱也是不行,未免麻烦,只好给钱了事。对于士兵收钱这事,吴平全当没看到,一来就有生意,许光达都打算把吴大人当祖宗供着了,怎敢不愿,只好点头同意。
边塞之地,别的不多,就是草多,刚刚过了冬天,稻草有的是。可大营所占的地皮太大,横竖三四里的地方,得多少稻草,而许光达就二百来人,一天什么不干,光拾掇稻草,也得忙上两天。眼下天天有商人通过,自己的人也不能全去忙活这个呀。
活是一定要干的,许光达想了想,最后一咬牙,自己掏钱到市井是雇帮闲的工人,去拾掇稻草,全当欲想取之必先予之了。估计不用两天,就能把钱赚回来。
把营地都用草铺上,有坑的地方,扔一块石子,时间长了,守在这里的士兵对这里也就熟悉了。只是眼前干着工程,让许光达有些肉疼,可当铺好之后,许光达却意外的发现,自己又多了一条发财之路。
怎么说呢,陷阱都铺上了,商人根本无法自己走,只能让官兵带路,带路费是要给的吧。除了带路,还可以征收排号费,给钱的先走,不给钱的,就在后面等着,你自己要走,摔进陷阱里面,后果自负。有那商人不知底细,又仗着有点关系,也不排队,直接硬闯,结果掉进坑里,货物摔得满哪乱飞,瓷器什么的,当场就碎了,这损失要比交钱还大。
如此一来,再没有人敢擅自行动,只能听从指挥,本着和气生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管出城、入城,都得把钱交上去。陈将军要的钱也不多,一辆马车,不管你装多少东西,就是五两银子,谢绝还价。这张家口是什么地方,朝廷指定的通商之地,出塞入关的必经之所,一天的客流量有多大,都难以计算。好的时节,一天几百辆马车进出,哪怕是淡季,也有几十辆。
出塞和入关的商人,但凡是用马车装货的,各个都是大户,谁也不差几两银子,要知道,出塞的生意是最赚钱的,通常利润都是中原的几倍,甚至更多。
许光达秉承大小通吃的精神,没赶马车、骡车的,只要你身上带货,都得收钱,看货物多少,少的少交,多的多交,总归一句话,要想打此过,最少也得留下几个老钱。也就是身上没货的行人,可以免费通过,不过这里是什么地方,哪有不带货出关、入关的呀,尤其门口还有马市,天天都开始,天天都要有人商人经过。这钱赚的,只几天下来,便是盆满、钵满。
初春季节,一向是出关最好的时节,商人最多,一天都是几百两银子的进项。这个钱,许光达可不敢一个人赚,手下士兵有分润,自己留下一部分,剩下交给吴平。吃水不能忘了打井人,这买卖是吴大人给的,能给你也能收回去,再者说跟着吴大人混,也算是找到了靠山。而吴平那也是照单全收,毫不客气。
许光达赚钱如流水,但这个地方,也正被无数只眼睛盯着。
范永斗府上的花厅。这天晚上,八位商人又是齐聚一堂。
“吴思南已经来张家口折腾十天了,咱们也等了十天,观察了十天。各位都是明眼人,现在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作为这些人的首脑,范永斗把话说完,向在座众人,扫了一圈。
“既然范兄这么说了,就让我抛砖引玉,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觉得小弟看走眼的,就站出来指正,这是大事,含糊不得呀。”田生兰第一个出声说道。
“田兄,你一向足智多谋,眼光老道,你分析的,一定在理。我们洗耳恭听。”其他的商人纷纷说道。
“好,那我就说了。”田生兰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田秀是我的侄子,他最先给我送来消息,说吴思南对张家口的城防很不满意,打算改善。如何改善,要第二天召集众将商定。第二天议事之时,他提出将马市移到城外五里之处,腾出的地方安营扎寨,算是给张家口北门外加了一道屏障,还要求在营地内多挖壕沟、陷阱,阻拦大汗的骑兵。这一建议,说句实在话,如果用来阻拦大汗的兵马,势必会延缓八旗铁骑的进军速度,给城上的守军争取到关闭城门,做好防御工事的时间。表面上看,这一措施,无可挑剔。但是……”
……
第四卷第六十二章投石问路
更新时间:2012…7…83:07:47本章字数:3762
第三卷'第六十二章投石问路
………………………………
第六十二章投石问路
田生兰最先对吴思南的城防布属做了点评,表示如此做,对抵御鞑子骑兵突然来袭,很是有效。可说完这一点,他紧跟着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但是……在派遣镇守北门外大营的时候,他安排游击将军许光达。先说说许光达吧,在我侄儿手下,并不得志,大汗来的时候,他的人马就在城在驻守,死伤惨重,手下只剩下二百来人。吴思南别人不选,单单选他驻守城外大营,会是巧合吗?我觉的不是,城内现有兵马数量,吴思南是知道的,在他上次来阅兵的时候,我侄子也将城内守军情况报给他了,许光达只剩下这么点人,吴思南在档案上可以看到。起初他说要一千人驻守北门外大营,可最后明知许光达麾下只有人,却选了他。这是什么用意?”
说到这里,田生兰顿了顿,才接着说道:“吴思南选许光达镇守北门外大营到底是何用意?等会再讲,我现在再来说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吴思南当时在提议由许光达掌管北门外大营的时候,镇守北门的秦南松表示反对,他的理由很充分,先是说自己镇守北门,顺便将北门外大营的指挥权一起拿来,便于防守;跟着又说许光达手下只剩下二百来人,根本不够用。按照常理来说,如此理由是很难回驳的,可这个时候,吴思南竟然提到前些天的张家口之战,还硬是将秦南松手下士兵临阵逃脱的罪名给坐实了。坐实之后,却只夺了秦南松守御北门之权,让他的人马到城外挖壕沟、搭营帐,又命刘振友接管了本门防务。当时我虽然不在场,一切只是听我侄子讲述,他说当时,他和秦南松吓得是一身是汗,就怕吴思南传来士兵对峙,吃空额、喝兵血、临阵而逃的事抖了出来。可结果吴思南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继续追究。冲着一点,我可以肯定吴思南已经察觉出张家口之战的大概情况,以及我侄子吃空额的事情。不过也是,我侄子在张家口的那点猫腻,只要身在其中,都能看出来,就是愿不愿意追究罢了。他说死了一万人,那这一战得何等惨烈,凭他那酒囊饭袋的样,能打的出来么。吴思南估计也看出来了,只是没追究。没追究的原因,一是收了我侄子的好处,二是多少也能猜到,我侄子在北京是有后台的。毕竟一天时间就丢了张家口,朝廷也没怪罪,若是没点人脉,估计脑袋都搬家了。吴思南仗着抓到我侄子的短处,让许光达守北门外大营,夺了秦南松的北门,换上刘振友镇守。秦南松是我侄子的亲信,这一点,吴思南不一定知道,但却能想到,毕竟镇守北门是肥差,不是心腹,是讨不到这差事的。新换上的刘振友,其实也是我侄子的人,这一点吴思南初来乍到,知不知道很难说,若是知道的话,就说明这个人实在太厉害了。综上几点,咱们再看吴思南,他的做法是很有针对性的,把秦南松的差事换了,说白了是敲山震虎,给我侄子提个醒,告诉我侄子,他什么都知道,就是不愿说。换上刘振友,如果他知道刘振友是我侄子的人,那就说明,他是告诉我侄子,刚刚只是立威,该是你的还是你的;如果他不知道刘振友是我侄子的人,那只能解释为随便找的人,没有什么特殊意思。但不管怎么样,这个吴思南还是挺识相的,没有和我侄子为难的意思。现在再说前面的那个问题,吴思南为什么要让许光达北门外大营了,张家口是个什么地方,寸土寸金,随便在地上抓把沙子,都挑出黄金的地方,吴思南也不会不知道。许光达是我侄子手下将领中最弱的,因为兵马最少,吴思南久经宦海,不可能不知道,许光达肯定最不得志。扶植这么一个人来镇守北门外,这城外大营说白了,还不就是他吴思南自己的。这些天城外的情况大伙也看到了,都能用雁过拔毛来形容了,吴思南他不知道么,他比谁都清楚,每天几百两银子的进项,起码有一半以上落入了他的口袋。如果说一天三百里,一个月就是将近一万两,一年下来得多少。还不值这个呢,以前的张家口,出入关口是我侄子一个人说的算,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