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谈小说青蛇 与后现代叙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示了现实主义成规的虚假性和欺骗性”;通过划清
小说与现实(或艺术与生活) 的界限;使文本一改
往日“现实附庸”的从属角色;真正从“现实”的桎
梏下获得解放。

爱;十二少、段小楼们;在如花、菊仙的光芒映衬两性历史的李碧华来讲;选取这种自指性的、戏仿
下;都是那么苍白、平庸。的写作规范和技巧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有关元小说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无整齐划一的
元小说:革命性的话语
《青蛇》还有一个甚为
定论;但最为常见的应该就是插入式议论(intru2 

元小说这种固有的对抗与反叛精神与同时期
的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遥相呼应;构成了
60 年代以来文学世界波澜壮阔的话语革命;其影
响一直至今;而作为同样谋求颠覆男性权威、重写


鲜明的后现代特征
除了叙事角度的独特;
即所谓“元小说性”
解构男权文化的话语结构
作品试图通过这种突破常规的写作方
; (metafic2 
tionality) ; 
式; ;打破现实主义“真
实可信”的自欺迷梦。

元小说被定义为:“关于小说的小说;或更确
切地讲是对自己作为小说的身份公开进行评论的
小说。”'
9' 换句话说;它就是“用小说形式揭示小说
规律的小说文本。。使叙述行为直接成为叙述内
容;把自身当成对象的小说”'
10' 。元小说在西方
文学界有着较为悠久的传统; 早在中世纪;乔叟
( Geoffrey Chaucer ; 1340 ? …1400) 的作品已有了明
显的自我暴露叙述行为的痕迹;而公认的严格意
义上的元小说是斯特因(Laurence Stern ; 1713 
1768) 的《项狄传》( Tristram Shandy ; 1760 
1767) '11' 。而在中国大陆;元小说在上世纪80 年
代正式登上舞台;运用这种技法较为成功的作家
有马原、王小波等。

元小说在当代的兴起跟这个时期语言学的最
新发展不无干系:随着在社会文化领域自我意识
的日益增长;整个后现代时期陡然成了一个“元”
(meta …) 的时代。索绪尔( Ferdinand de Saussure ; 
1857 …1913) 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尤其是“语言被
动地反映连贯一致、意义明确的客观世界”的观念
已站不住脚。人们更坚持把语言看作是一个独
立、自给的体系;能生产出自身的意义;它同现象
世界的关系也是极度复杂与暧昧的。事实上;由
于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本身就在不断变化;要用
语言符号来描述客观世界根本是不可能的'12' 。
同样道理;小说也无法描绘所谓的“真实世界”;只
能提供不同的可能性。于是元小说便适时地粉墨
登场;以其蕴涵的巨大能量“破除了对‘真实’的迷

·26 
· 

sive commentary) 和选择性结尾(alternative endings) 
了。李碧华在《青蛇》里主要用的是前者;例子贯
穿全文;比比皆是。主要是因为前面提及的选择
小青作为叙事视角;给作者在插入评论时提供了
极大的便利和自由度;或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
乎整部故事都是在小青的冷眼观察和不断品评中
得以进行和发展的。

譬如当小青第一次勾引许仙;用急躁而诡异
的眼神贴近他的时候;一开始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迫切地想象着许仙当时可能的反应。就在我们愈
来愈融入剧情、几近浑然忘我的时刻;作者却自我
拆台、揭开小说的虚构本质;让小青“不合时宜”地
来上这么一段插论: 

你们见过一头猫;捕得耗子后;不马上
杀之;总是松一阵紧一阵的处理吗? 其中
不无凌虐的成分。横竖你躲不过。怎么
躲;明天一大早;大家又再面面相觑。

这种非常突兀的插论顿时破坏了故事的逼真
感;让读者仿佛嚼了一口夹生饭;猛然意识到故事
的文本性和虚构性。李碧华有意如此;虽让那些
本想寻求真实寄托的读者大失所望;但却令更多
的受众幡然醒悟;认识到所谓文学、历史、真理;一
切的一切;都不是绝对和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辨
证的动态过程。

这让人忆起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 1898 …1956) 和他那出了名的“间离化效
果”(alienation effect) 。为了防止看客们过度融入
剧情;从而沦为现实主义迷梦(realistic illusion) 的
牺牲品;他不惜动用各种手段:从允许观众抽烟饮
酒;中途放歌打断演出;一直到突然更换场景和演



员;真可谓用心良苦;目的倒是只有一个———鼓励
观众同剧情保持距离、激发起他们理性的历史观; 
即历史是一个可变的人类创造过程;而非被动接
受的宿命'13' 。这个理念; 从指导思想到处理方
式;简直就是对李碧华的历史观的注解;所以假使
她坐上时间隧道的快车;驱驰到30 年代;亲身经
历布莱希特跟卢卡契( Georg Lukács ; 1885 …1971) 
那场著名的“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大论战的话; 
我想她一定会为布莱希特造势助威的。


样写:编辑先生;稿费请支付港币或美元。

“ 
否则; 折成外汇券也罢。我的住址是: 中
国、浙江、杭州、西湖、断桥底。小青收便
可。”万一收不到稿费也就算了;银子于我
而言不是难题。我那么孜孜不倦地写自
传;主要并非在稿费;只因为寂寞。

这段告白
的定义充当示例了。这种对“真
中心”的逆反;正契合了后现代的
反逻格斯中心主义”
;简直都可以放在文艺理论教科书
里;为“元小说”

当然;剧本跟小说终归不属一个文类;在具体
操作上尚有不小悬殊;“间离化的效果在小说创
作中的实现是有难度的;可小说自有小说的优势。
它在语言上和时空上有着戏剧舞台所无法比拟的
自由度;而李碧华正是在这两面充分发掘文本
的潜能;与前头提到的插入式议论一起;进一步把
《青蛇》的元小说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甫一开篇;小青就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倒叙那
一段前尘往事、那一阙人间有情众生的挽曲;特别
是她关于断桥的描写——“虽然这桥身已改建;铺
了钢筋水泥;可以通行汽车。。”措辞之调侃与戏
谑;让习惯了阅读古典爱情传说的人们立刻就有
了“陌生化的感觉。无怪乎李碧华写的故事总被
认为是:“独特诡异; 既非单写历史; 也非单写现
代;而是虚拟性地让历史人物回到现代;通过特定
历史人物的眼睛感受现代社会; 从而展开反
省。”'14 ' 
在接近小说末尾处;李碧华更是把这种古代
与今世交错、神话同现实共存的表现手法发挥到
了极至;从评价后世对这段传奇的记载;到描写文
革时红卫兵拆雷峰塔的场面;再到80 年代初期青
年男女西湖边的恋爱;中间夹杂着诸如“刘德华、
“黎明、“牛仔裤、“迪斯科等等流行词语;时时
提醒着我们小说的虚构性和荒诞性。最后;作为
作者代言人的小青似乎还不过瘾;索性用了元小
说中最直白、最赤裸的方式;来暴露《青蛇》的小说
身份、揭开其虚构的话语本质;给读者带来了甚为
强烈的震撼: 
我要集中精神;好好写那发生在我五
百多岁; 时值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的故事。
这已经足够我忙碌了。我还打算把我的稿
子;投寄到香港最出名的《东方日报》去。
听说那报章的读者最多;我希望有最多的
人了解我呢。稿子给登出来了;多好。还
可以得到稿费。不要白不要。我在信末这
实的消解和对“
解构精神;即“。
互文:宏大叙事与市井话语的对话
提起香港小说;有些人总是将之简单化地归

于言情和武侠。诚然;香港的文学创作受商业影

响很大;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较多地把题材限定在

以上两个文类。然而在卿卿我我与打打杀杀的表

面下;着实有着对人生、对历史的深沉关注;以及

与之相对应的手法实验。

作为一部意欲对男性霸权话语进行对抗、或

者至少是戏讽的作品; 自然更要否定代表

《青蛇》

传统男权的宏大叙事结构;只不过李碧华无须辛
苦地用额外注释的形式来凸显小说的互文性( 尽
管她也用了不少插入式的注解以交代历史背景); 
因为大众对白娘子的传说极为熟谙;几乎可以看
作是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本属虚构的故事传
得久了;也就堂而皇之地成了正史。人们只要读
到跟原来传说(即心目中的参考文本) 稍微有所出
入的地方就会感到蹊跷、萌发警觉;更毋庸说是
《青蛇》这样大胆实验的重写作品了。也就是说; 
对白蛇传的故事进行改造;这一选择本身就已然
是非常“互文性”的了;而李碧华并不满足于此;又
大量使用了“谐拟”(parody) 和“恣仿”(pastiche) 手
法;而尤以后者居多;这就更加强了小说文本的后

现代性'15' 。

中国的老百姓领受的是传统民间故事;其间
无非是歌颂爱情和友谊;时间一长;已经形成了心
中的潜文本。这种潜文本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
观之塑造具有很直接的影响。据此我们可以假设
一下;即使对白蛇传的故事全然不知;一旦获悉其
中的主人公身份;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对随后的
叙事方向有一个习惯性的期待视域

—必然是白
素贞与许仙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青、白二蛇之间
的姐妹情谊;而从早期的话本小说直至80 年代的
剧作也的的确确是沿袭着这个期待方向进行着改

·27 
· 



灵;于是我们可以设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19' 至
于另外一位“荒诞英雄”(absurd heroine) 、本书的作
者李碧华女士;她幸福吗? 当然不好妄言;但至少
我认为她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从她的笔触下;我真
切地听到了“她们的声音”、看到了“她们的文学”; 
感受到了一段崭新的历史(“Herstory”) 。

注释: 


一位知心人;天天吃我烧的好菜———”何等缠绵悱
恻;让人好生艳羡。这一幕小青全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