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日,郭嘉心头也隐隐不安,本以为凭借曹操与鲍信的情谊,奉告城的大门会轻易打开,没想到大家初到奉高城下,鲍信就出现在城头,不管曹操如何拉拢、示好,鲍信只淡淡地回答了一句话:“为官者当公私分明,我与曹公私意虽好,然,刘备走时,此城尚在我手中,刘备回来时,此城也必须在我手中。”
曹操尚想解释,鲍信转而劝解道:“孟德兄,你若与刘备对泰山郡的归属有分歧,何不坐下来谈谈?刘备进攻西河,乃是为了维护我大汉威仪,为私,是为了迎回察昭姬小姐,蔡公(蔡邕)只剩下这一骨肉,还要沦落异域受苦,为公为私为国为民,曹公不该在此时兵加泰山。泰山的归属乃我大汉家事也,征伐匈奴国事也,孟德因私废公让我失望!既如此,我无话可说,誓与此城共存亡。”
此后,奉高城的抵抗陡然强烈起来,郭嘉最先发现周围的空气不对,连日来已多次劝解曹操回军,此刻,再度劝说,无奈曹操仍坚持己见,最后,郭嘉以防御平阴城第三军团夹击的借口,要走五万人马,回军蛇丘,途经巨平县发现事情真相,遂不敢前行,大军慌忙进入巨平,筑垒坚守,同时急报曹操。
等到曹操得信后,齐国、济南的三十四个军团已整遍完毕,进入泰山,北海郡、泰山的二十一个军团也在牟县完城整编,自己与另两个泰山军团进驻肥城,完成了对曹军的大包围。
“捅了马蜂窝了!”看着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青州兵马,曹操的脑袋隐隐作痛,虎牢关,刘备立誓时所说的话在脑袋里轰响:“让神灵作为公正,若有违反,神必罚之。”
徐荣抢步上前,建议道:“主公,向西侧突围吧,西侧肥城只有三个军团,兵力最少,我军赶快行动,击溃第三军团后,即可回到东郡,请主公准许我为先锋。”
曹操头痛欲裂,勉强提起精神,回答道:“依我看来,西侧的第三军团最为危险,西侧的第三军团最为危险,编练过的军队,与未经训练的农夫战斗力差距极为明显,西侧之敌作战序列中排名第三,是一只极为勇悍的军队,想当初,,乐文谦(乐进)带领第三军团挡在平阴,袁本初二十万大军绕道而行,我军虽众,若是与第三军团拼斗,万一相持之际,刘备骑军忽至,我们该退向何处?”
徐荣还想劝解,探马回报,北侧,东侧青州兵力已打探确实,正北,总共有三十四面军旗,东侧,二十一面军旗已距离奉高不远。
震惊,严重震惊,虽说曹操看不上乡民组织的农军,可是,青州素来民风凶悍,五十余万大军排山倒海般压来,想一想,都让人觉得恐怖。
致命的大马蜂窝,曹操原以为青州全民动员回来二、三十万军队,没想到来了五十余面军旗,一面军旗一个军团,一个军团战斗人员六千余人,后勤三千余人,所以,一面军旗相当于一万人。
“泰山压顶啊!”曹洪一声呻吟。
徐荣跳了起来:“有阴谋,西侧敌军兵力相差太过悬殊,正面、东面超过二十万,没道理西侧只有三万人。”
第五章 走向统一 第八节 小战
徐荣的判断让曹操悚然而惊,至此曹操再无半分犹豫,断然下令道:“全体拔营,连夜撤军。”
徐荣立刻附和道:“此地不可久留,五十余万大军围裹上来,一旦被他们缠住,我军死无葬身之地也,明公请率轻骑前行,我当为之断后。”
曹操顾不得谦虚,急忙布置疑兵之计,自率两千轻骑,奔至巨平,与郭嘉汇合了,后续人马在徐荣的带领下,一路向南急奔,在龟山附近(高里山)遭遇第三兵团,此刻,青州西路大军潜伏的杀手——四万五千名异族骑兵突然出现,呼啸而至,冲散了徐荣辛苦结成的方阵。
“大势已去,”徐荣心头明白,兖州新兵虽采用青州军制,上下组织很严密,然而,兖州只学其形而未得其神。
青州兵以武定级,以军功得爵位,士兵是一种荣耀的职业,军官是地位的象征。
兖州军制仍采用千百年来对军户的歧视,军户脸上刺字,防止逃跑,子孙世代为军籍,这样培养出来的军队,虽然组织严密,但士兵没有荣誉感,没有拼死作战的觉悟,一旦队形被冲散,军队就一发不可收拾。
徐荣抬起头来,眺望西方,烟尘蔽日,在异族骑兵声声尖厉的唿哨声中,隐隐听到了有条不紊的鼓声。
“第三军团来了,”徐荣心头颤抖,青州兵的杀戮是极端冷血的,即使是最惨烈的冲阵,撞阵,他们也在这不紧不慢的鼓声之中,象一部有节律的战争机器,只知道踩着鼓点节奏,层层推进,推进,这种冷酷到底的杀戮,即使是久经战场的宿将见了,也会被那沉闷的气氛压抑得心肺欲裂,没经历过恶战的兖州军,他们的神经根本不可能承受这种极端的冷血。
训练一个军团需要三年,青州兵的军号,鼓号复杂,紧急征召出来的百姓不经过磨合,短期内根本不会有强大的战力,所以,北面,东西和南面的敌人虽多,曹操和徐荣根本不在意,怕就怕西面久经战阵的第三军团耍什么花招。
徐荣当机立断,扬刀大吼:“随我来,全军向南,突击前进。”
这时如果让这些吓破胆的士兵迎战第三军团,他们不会起拼命之心,很可能兵败如山倒,现在,只有激发他们逃生之心,才能把这支军队带出死地。
兖州军士懵懂之间,只知道随着人流跑,徐荣一马当先,在众卫士连声招呼之下,兖州后军士兵丢弃了兵器,铠甲,随着人潮,埋着头跑,跑……
片刻之间,徐荣追赶上了中军,远远的,只见于禁统帅的中军三万人马已摆开了防御阵势,严阵以待。
徐荣心中暗道:“于文则治军真有一套。”
随即,徐荣回身大声招呼后军:“向两侧走,后军在于禁大阵背后集结。”
兵荒马乱之中,徐荣又没有张飞的大嗓门,惊慌之中,后军士兵哪里听到他的命令,见到自己的友军正在前言,大喜过望,乱糟糟的向中军涌去。
徐荣猛然醒悟,大声招呼:“军号手、鼓手到军旗下集合。”正在满头大汗招呼之际,中军陡然响起了进攻号声,箭如雨点,向后军士兵射来,遭突然袭击的后军士兵,四散躲避箭羽。
于禁跃阵而出,大声宣布:“后军绕阵而行,有敢冲撞阵形者,杀无赦!”
惊魂未定的后军士兵转脸看着徐荣,徐荣叹了口气,一马当先绕阵而走。
不一会,第三军团追击至于禁阵前,见到无机可乘,遂立住脚跟。
“吹军号,整理骑兵队伍,准备冲锋。”鲁肃下令。
刚才冲击后军的行动,让骑兵打乱了阵形,对待严阵以待的于禁军,骑兵是最好的武器。
“我倒要看看你们能够呆多久,命令士兵以营为单位,不断发起小规模的试探攻击。”鲁肃胸有成竹地微笑着。
时间对于禁军显然是不利的,青州援军接连不断赶到,黄忠已冲破鲍信阻拦,开城追击,随着时间的流逝,青州兵将会越来越占上风,于禁在此时选择与青州兵对峙,虽出于迫不得已,但他想脱身也不容易。
不久,于禁显然意识到了形势恶劣,在徐荣整队完毕后,于禁立刻下令中军缓缓退后,在徐荣军身后重新列阵。
“然后,是徐荣军退后列阵,如此轮换不停,他就可以脱身了。”鲁肃观察着敌势,说:“可惜,他没想到,我军步卒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息已恢复体力,骑兵也正好编组完成,徐荣军是新败之军,哪有战心,诸君,等徐荣军暴露在前时,开始全面攻击,然后,我们驱赶徐荣军,挤压于禁军阵,以骑兵插入对方阵中屠戮溃兵。”
一战而定,此战,鲁肃锋芒毕露,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初战,判断出徐荣军归心似箭,不耐久战,遂提兵掩至龟山,以快速的骑兵突击冲散了战斗意志不强的曹军阵列,再以步兵缓缓推进逼迫徐荣后撤,等到于禁列阵,他又徘徊阵外,反复施加压力让于禁逃无可逃,等徐荣军暴露在阵前时,当机立断发动最后一击,在这样的连番应对下,两大名将于禁和徐荣的败亡,已不可避免。
鲁肃是东吴四英将之一,可是,历史上总是把他与另一四英将周瑜书写为羽扇纶巾的文人,这是因为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是文人书写的,文人们觉得手掌重兵千人俯首,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为了防止武人垄断这一YY事业,他们总喜欢把武将说成是大字不识的武夫,好让人们觉得战争不需要专业知识,甚至不识字也能胜任,如此一来,他们就有充足的理由纸上谈兵了。
至于特别有名气的武将,文人们也有办法对付,那就是:把他们说成是文人,往自己脸上贴金,给自己瞎指挥创造理论基础,在这样的文风下,周瑜、鲁肃成了文人,近代的山东军阀韩复渠,就被文人糟蹋为大字不识的莽夫,而实际上,韩复渠是保定军校出身,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北洋军人。
文人的这种不顾事实的歪曲,让历史上有识之士都大为头痛,在此之前,曹操在兖州提拔重用出身于社会下层的文人武士,实行“唯才是举”的主张,打破了两以来奉行的“德行”和出身门第的传统思想,也引发兖州世家大族和士大夫强烈抵制。
曹操是个刚烈的人,不象刘备——在实行政策前已利用黄巾将异己势力赶出青州,在其后又假借刘布叛乱之名大肆清除反对者,对于那些只尚空谈,一无用处的文人,曹操懒得纠缠,举起了刀,杀了功臣之子,挂名九江太守的名士边让,并屠其三族。
然而,儒士们成事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曹操屠杀“名士”的行为,让兖州暗流涌动,反对曹操的势力在文人有心的歪曲下,越来越嚣张。